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63193发布日期:2020-07-14 16:45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绿色节能建筑。



背景技术:

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现有建筑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对于雨水、阳光等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很多建筑并没有安装有相应的装置进行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大的浪费了资源,从而造成了现有资源紧缺的现象,没能够进行合理的利用,其次是,现有的建筑大都采用砖块混凝土等组合而成,不环保,也存在着保温性差、隔音效果差、无空气净化功能,材料不易重复利用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具备提高对自然资源的重复利用、提高居民生活环境等优点,解决了现有建筑没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包括底座、墙体、房顶、固定杆、太阳能板、回收装置和环保材料,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墙体,所述墙体内安装有环保材料,所述墙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房顶,所述房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回收装置。

所述回收装置包括漏水板,所述漏水板固定安装在底座的左右两侧,所述漏水板的底部开设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内顶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蓄水池内底部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顶部连通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相对于三通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洒头,所述三通接头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出水管,所述喷洒头的右侧设有绿植区。

所述环保材料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填充在墙体内左侧,所述防水层的右侧安装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右侧安装有基层,所述基层的右侧安装有降噪层,所述降噪层的右侧安装有吸附层。

进一步的,所述喷洒头上设有控制阀,且第一出水管贯穿漏水板并延伸至喷洒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水管相对于三通接头的一端贯穿墙体并延伸至室内,且第二出水管上设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固定安装在蓄水池内顶部,过滤网的长度与蓄水池的内部宽度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为聚氨酯防水涂料,且防水层喷涂在墙体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为碳酸钙材料,降噪层为吸音棉材料,吸附层为活性炭吸附剂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绿色节能建筑,通过回收装置,当雨天时,屋顶及漏水板上均会坠落雨水进入蓄水池,通过设置过滤网,能够对地面上流入漏水板内的雨水进行过滤,防止内部垃圾过多造成水质污染,或者造成水管堵塞的问题,同时设置水泵,水泵可由太阳能板上积聚的电能进行供电,通过水泵将雨水送至绿植区进行浇灌,提高了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通过设置第二出水管,雨水可作日常用水,用于冲厕、洗衣物、浇灌花草,节约水资源,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2、该绿色节能建筑,在墙体内设置环保材料,通过防水层、保温层、基层、降噪层及吸附层的设置,改变了传统墙体的组成成分,而且重复利用率高,通过防水、保温、降噪及空气净化,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环保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墙体、3-房顶、4-固定杆、5-太阳能板、6-回收装置、601-漏水板、602-蓄水池、603-过滤网、604-水泵、605-三通接头、606-第一出水管、607-绿植区、608-喷洒头、609-第二出水管、7-环保材料、701-防水层、702-保温层、703-基层、704-降噪层、705-吸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3,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包括底座1、墙体2、房顶3、固定杆4、太阳能板5、回收装置6和环保材料7,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墙体2,墙体2内安装有环保材料7,墙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房顶3,房顶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4,固定杆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5,底座1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回收装置6。

回收装置6包括漏水板601,漏水板601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左右两侧,漏水板601的底部开设有蓄水池602,蓄水池602内顶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603,过滤网603固定安装在蓄水池602内顶部,过滤网603的长度与蓄水池602的内部宽度相匹配,蓄水池602内底部固定安装有水泵604,水泵604的出水端连通有三通接头605,三通接头605的顶部连通有第一出水管606,第一出水管606相对于三通接头6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洒头608,喷洒头608上设有控制阀,且第一出水管606贯穿漏水板601并延伸至喷洒头608,三通接头605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出水管609,第二出水管609相对于三通接头605的一端贯穿墙体2并延伸至室内,且第二出水管609上设有阀门,通过设置第二出水管609,雨水可作日常用水,用于冲厕、洗衣物、浇灌花草,节约水资源,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喷洒头608的右侧设有绿植区607。

环保材料7包括防水层701,防水层701填充在墙体2内左侧,防水层701为聚氨酯防水涂料,且防水层701喷涂在墙体2的外侧,防水层701的右侧安装有保温层702,保温层702的右侧安装有基层703,基层703的右侧安装有降噪层704,降噪层704的右侧安装有吸附层705,保温层702为碳酸钙材料,降噪层704为吸音棉材料,吸附层705为活性炭吸附剂材料。

在使用时,通过回收装置6,当雨天时,屋顶3及漏水板601上均会坠落雨水进入蓄水池602,通过设置过滤网603,能够对地面上流入漏水板601内的雨水进行过滤,防止内部垃圾过多造成水质污染,或者造成水管堵塞的问题,同时设置水泵604,水泵604可由太阳能板5上积聚的电能进行供电,通过水泵604将雨水送至绿植区607进行浇灌,提高了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通过设置第二出水管609,雨水可作日常用水,用于冲厕、洗衣物、浇灌花草,节约水资源,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在墙体2内设置环保材料7,通过防水层701、保温层702、基层703、降噪层704及吸附层705的设置,改变了传统墙体2的组成成分,而且重复利用率高,通过防水、保温、降噪及空气净化,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