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91848发布日期:2020-08-18 18:04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撑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油站油罐支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加油站是指为汽车和其它机动车辆服务的、零售汽油和机油的补充站,一般为添加燃料油、润滑油等。由于加油站所销售的石油商品具有易燃爆、易挥发、易渗漏、易集聚静电荷的特性,故加油站以“安全”为第一准则。在加油站内严禁烟火,严禁从事可能产生火花性质的作业,严禁向汽车的汽化器及兼桶内加注汽油,所有车站进站加油时须先熄火,严禁一切危险品入站。

随着车辆的增多,加油站的数目也在逐渐增多。而加油站在防渗改造施工过程中会开挖油罐区,油罐区在开挖时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特别是利用原油罐施工的加油站,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可靠的支护,易造成基坑周边墙体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支护装置,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油罐区的基坑开挖,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可靠的支护,易造成基坑周边墙体坍塌造成人员伤亡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及第四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平行,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及第四支撑架形成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及第四支撑架均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若干立柱及若干护板;若干所述立柱的顶部均与所述第一横梁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立柱的底部均与所述第二横梁固定连接;每两个所述立柱之间可拆卸式地设置若干所述护板。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护板沿竖向等间距间隔设置在所述立柱上。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立柱的顶部均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横梁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立柱的底部均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横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立柱上均固定设置有若干固定卡;若干所述固定卡与若干所述护板一一对应,所述护板的两端分别卡设与相对应的所述固定卡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及第四支撑架上均固定设置有吊耳。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支护装置还包括:分隔杆;所述分隔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杆将所述框架结构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容积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容积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支护装置还包括:第一加强筋及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的第二端与所述分隔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的第二端与所述分隔杆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第一支撑架的第一端与第三支撑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的第二端与第四支撑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架的第一端与第三支撑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架的第二端与第四支撑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平行,第三支撑架与第四支撑架平行,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及第四支撑架形成框架结构,所以,当要进行基坑施工时,将框架结构放入基坑内,使框架结构对油罐区的基坑周边墙体进行支撑,避免基坑周边墙体坍塌造成人员伤亡,由于若干立柱的顶部均与第一横梁固定连接,若干立柱的底部均与第二横梁固定连接,每两个立柱之间可拆卸式地设置若干护板,所以,立柱承受竖向荷载,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承受水平荷载,护板承受侧向土体或岩体压力,保证了支撑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支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支撑支护装置的分隔杆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第三支撑架3及第四支撑架4。

第一支撑架1的第一端与第三支撑架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1的第二端与第四支撑架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第二支撑架2的第一端与第三支撑架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架2的第二端与第四支撑架4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2平行,第三支撑架3与第四支撑架4平行。

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第三支撑架3及第四支撑架4形成框架结构。

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第三支撑架3及第四支撑架4均包括: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若干立柱1-3及若干护板1-4。

若干立柱1-3的顶部均与第一横梁1-1固定连接,若干立柱1-3的底部均与第二横梁1-2固定连接。

每两个立柱1-3之间可拆卸式地设置若干护板1-4。

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由于第一支撑架1的第一端与第三支撑架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1的第二端与第四支撑架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架2的第一端与第三支撑架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架2的第二端与第四支撑架4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2平行,第三支撑架3与第四支撑架4平行,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第三支撑架3及第四支撑架4形成框架结构,所以,当要进行基坑施工时,将框架结构放入基坑内,使框架结构对油罐区的基坑周边墙体进行支撑,避免基坑周边墙体坍塌造成人员伤亡,由于若干立柱1-3的顶部均与第一横梁1-1固定连接,若干立柱1-3的底部均与第二横梁1-2固定连接,每两个立柱1-3之间可拆卸式地设置若干护板1-4,所以,立柱1-3承受竖向荷载,第一横梁1-1及第二横梁1-2承受水平荷载,护板1-4承受侧向土体或岩体压力,保证了支撑的稳定性。

具体地,若干护板1-4沿竖向等间距间隔设置在立柱1-1上,可以使护板1-4更好的承受侧向土体或岩体压力。

每个立柱1-3上均固定设置有若干固定卡。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立柱1-3上均可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若干固定卡,保证连接的稳定性。若干固定卡与若干护板1-4一一对应,护板1-4的两端分别卡设与相对应的固定卡内,便于拆装。

具体地,若干立柱1-3的顶部均通过螺栓与第一横梁1-1固定连接,若干立柱1-3的底部均通过螺栓与第二横梁1-2固定连接,便于拆装。

具体地,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第三支撑架3及第四支撑架4上均固定设置有吊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第三支撑架3及第四支撑架4上均可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吊耳,保证吊起的稳定性。

外界吊车的吊绳与吊耳连接,吊车通过吊绳及吊耳将框架结构吊起,然后放入油罐区的基坑内,便于操作。

参见图2,具体地,支撑支护装置还包括:分隔杆5。

分隔杆5的第一端与第三支撑架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杆5的第一端可通过螺栓与第三支撑架3固定连接,便于拆装。分隔杆5的第二端与第四支撑架4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杆5的第二端可通过螺栓与第四支撑架4固定连接,便于拆装。

分隔杆5将框架结构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容积与第二腔室的容积相同,便于油罐的放置,分隔杆5还加强了框架结构的强度。

支撑支护装置还包括:第一加强筋6及第二加强筋7。

第一加强筋6的第一端与第三支撑架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筋6的第一端可通过螺栓与第三支撑架3固定连接,便于拆装。第一加强筋6的第二端与分隔杆5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筋6的第二端可通过螺栓与分隔杆5固定连接,便于拆装。

第二加强筋7的第一端与第四支撑架4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加强筋7的第一端可通过螺栓与第四支撑架4固定连接,便于拆装。第二加强筋7的第二端与分隔杆5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加强筋7的第二端可通过螺栓与分隔杆5固定连接,便于拆装。

通过第一加强筋6及第二加强筋7保证了分隔杆5与第三支撑架3及第四支撑架4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还加强了框架结构的强度。

其中,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若干立柱1-3、若干护板1-4、分隔杆5、固定卡、第一加强筋6及第二加强筋7均采用钢制件。

为了更清楚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上予以介绍。

将若干立柱1-3的顶部均与第一横梁1-1固定连接,若干立柱1-3的底部均与第二横梁1-2固定连接,每两个立柱1-3之间可拆卸式地设置若干护板1-4,以形成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第三支撑架3及第四支撑架4。

然后将第一支撑架1的第一端与第三支撑架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1的第二端与第四支撑架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架2的第一端与第三支撑架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架2的第二端与第四支撑架4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2平行,第三支撑架3与第四支撑架4平行,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第三支撑架3及第四支撑架4形成框架结构。

吊车通过吊绳及吊耳将框架结构吊入油罐区的基坑,框架结构对油罐区的基坑周边墙体进行支撑,避免基坑周边墙体坍塌造成人员伤亡,立柱1-3承受竖向荷载,第一横梁1-1及第二横梁1-2承受水平荷载,护板1-4承受侧向土体或岩体压力,保证了支撑的稳定性。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