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26609发布日期:2020-08-21 14:47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消火栓使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地下消火栓是一种室外地下消防供水设施,用于向消防车供水或直接与水带、水枪联接进行灭火,是室外必备消防供水的专用设施,安装于地下,不影响市容和城市交通,地下消火栓是城市、厂矿、电站、仓库、码头、住宅及公共场所必不可少的灭火供水装置,尤其是市区及河道较少的地区更需装设,传统的地下消火栓只是简单的将消火栓安装到准备好的地下保护架腔,使用时还需要人跳进保护腔中,并且保护墙中空间有限,操作十分的不方便,延误救援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可以快速的将地下的消火栓移动到地面,不需要人跳进保护腔中,并且装置结构简单,不需要频繁的监测和维护,同时占地空间减小,适用于空间狭窄的街道或者住宅区等地方,方便消防员的使用,不会耽误消防员的灭火救援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包括密封盖和消火栓,该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还包括保护桶、升降装置、驱动机构、通水机构,所述密封盖转动连接在保护桶的上端,所述升降装置传动连接在保护桶内,所述驱动机构转动连接在保护桶上,且驱动机构与升降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消火栓固定连接在升降装置上,所述通水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消火栓和保护桶的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所述保护桶包括螺纹壁、通水孔、旋转架和转动槽,所述保护桶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壁,所述保护桶的下端中部设置有通水孔,所述保护桶的上端设置有旋转架,在保护桶内部的下端与旋转架对应设置有转动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承载座、螺纹环、齿环和齿轮限制架,所述承载座转动连接在螺纹环内,所述齿环固定连接在螺纹环下端的内部,所述承载座的下端设置有齿轮限制架,所述螺纹环与螺纹壁通过螺纹传动连接,所述消火栓固定连接在承载座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盘、转动轴和转动套环,所述转动盘固定连接在转动轴的上端,所述转动套环设置有三个,其中两个转动套环固定连接在转动轴的上下两端,第三个转动套环滑动连接在转动轴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固定在所述转动轴两端的转动套环分别转动连接在旋转架上和转动槽内,所述第三个转动套环转动连接在承载座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齿轮,所述齿轮设置在齿轮限制架上,且齿轮滑动连接在转动轴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所述齿轮与齿环啮合传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当所述转动盘转动时,转动盘通过转动轴带动三个转动套环和齿轮发生同步转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所述通水机构包括伸缩管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管分别固定连接在伸缩管的两端,所述两个连接管分别固定连接消火栓的下端和通水孔内。

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驱动机构和升降装置可以快速的将消火栓升至地面上,并且该装置不涉及电,所以装置不需要频繁的检查和维护,同时装置工作的稳定性较高,方便消防员的使用,不会耽误消防员的灭火救援工作,并且装置的占地空间小,适用于空间狭窄的街道或者住宅区等地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ⅰ;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ⅱ;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通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保护桶1;螺纹壁1-1;通水孔1-2;旋转架1-3;转动槽1-4;升降装置2;承载座2-1;螺纹环2-2;齿环2-3;齿轮限制架2-4;密封盖3;驱动机构4;转动盘4-1;转动轴4-2;转动套环4-3;齿轮4-4;消火栓5;通水机构6;伸缩管6-1;连接管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包括密封盖3和消火栓5,该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还包括保护桶1、升降装置2、驱动机构4、通水机构6,所述密封盖3转动连接在保护桶1的上端,所述升降装置2传动连接在保护桶1内,所述驱动机构4转动连接在保护桶1上,且驱动机构4与升降装置2传动连接,所述消火栓5固定连接在升降装置2上,所述通水机构6的两端分别与消火栓5和保护桶1的底部固定连接,过密封盖3上设置有扣槽。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保护桶1包括螺纹壁1-1、通水孔1-2、旋转架1-3和转动槽1-4,所述保护桶1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壁1-1,所述保护桶1的下端中部设置有通水孔1-2,所述保护桶1的上端设置有旋转架1-3,在保护桶1内部的下端与旋转架1-3对应设置有转动槽1-4,使用时保护桶1埋入地下。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二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承载座2-1、螺纹环2-2、齿环2-3和齿轮限制架2-4,所述承载座2-1转动连接在螺纹环2-2内,所述齿环2-3固定连接在螺纹环2-2下端的内部,所述承载座2-1的下端设置有齿轮限制架2-4,所述螺纹环2-2与螺纹壁1-1通过螺纹传动连接,所述消火栓5固定连接在承载座2-1上。

因为螺纹壁1-1和螺纹环2-2螺纹配合传动,在螺纹配合的自锁特性下,使承载座2-1能够保持升高的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下面结合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三作进一步说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转动盘4-1、转动轴4-2和转动套环4-3,所述转动盘4-1固定连接在转动轴4-2的上端,所述转动套环4-3设置有三个,其中两个转动套环4-3固定连接在转动轴4-2的上下两端,第三个转动套环4-3滑动连接在转动轴4-2上,转动盘4-1设置有可以转动的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五:

下面结合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四作进一步说明,固定在所述转动轴4-2两端的转动套环4-3分别转动连接在旋转架1-3上和转动槽1-4内,所述第三个转动套环4-3转动连接在承载座2-1上。

使用时通过齿轮4-4和齿环2-3的啮合传动连接,带动螺纹环2-2以承载座2-1的圆心为轴心转动,同时通过螺纹环2-2的螺纹壁1-1的螺纹配合传动连接,使螺纹环2-2向上移动,同时螺纹环2-2带动承载座2-1向上移动。

具体实施方式六:

下面结合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二作进一步说明,所述驱动机构4还包括齿轮4-4,所述齿轮4-4设置在齿轮限制架2-4上,且齿轮4-4滑动连接在转动轴4-2上。

使用时齿轮4-4在齿轮限制架2-4的带动下也随着承载座2-1一同向上移动,并且和齿环2-3时刻都保持啮合传动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七:

下面结合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六作进一步说明,所述齿轮4-4与齿环2-3啮合传动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八:

下面结合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七作进一步说明,当所述转动盘4-1转动时,转动盘4-1通过转动轴4-2带动三个转动套环4-3和齿轮4-4发生同步转动。

具体实施方式九:

下面结合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二作进一步说明,所述通水机构6包括伸缩管6-1和连接管6-2,所述连接管6-2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管6-2分别固定连接在伸缩管6-1的两端,所述两个连接管6-2分别固定连接消火栓5的下端和通水孔1-2内,下端的连接管6-2与地下水管连通。

使用时消火栓5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管6-2向上移动,伸缩管6-1在上侧的连接管6-2的带动下被伸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其工作原理为:当使用时,先通过密封盖3的扣槽将密封盖3从保护桶1上打开,然后将转动盘4-1的把手转起,并握住把手旋转转动盘4-1。

转动盘4-1带动转动轴4-2发生同步转动,然后三个转动套环4-3同时带转动轴4-2的带动下分别在旋转架1-3、承载座2-1和转动槽1-4内转动,同时齿轮4-4在转动轴4-2的带动下发生同步转动,通过齿轮4-4和齿环2-3的啮合传动连接,带动螺纹环2-2以承载座2-1的圆心为轴心转动,同时通过螺纹环2-2的螺纹壁1-1的螺纹配合传动连接,使螺纹环2-2向上移动,同时螺纹环2-2带动承载座2-1向上移动,齿轮4-4在齿轮限制架2-4的带动下也随着承载座2-1一同向上移动,并且和齿环2-3时刻都保持啮合传动状态,消火栓5在承载座2-1的带动下向上移动,消火栓5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管6-2向上移动,伸缩管6-1在上侧的连接管6-2的带动下被伸长,当消火栓5到达地面后,停止旋转转动盘4-1,因为螺纹壁1-1和螺纹环2-2螺纹配合传动,在螺纹配合的自锁特性下,使承载座2-1能够保持在此高度。

当使用完消火栓5后,反向转动转动盘4-1,使承载座2-1带动消火栓5回到地下,然后关闭密封盖3。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