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自流式排水格构框架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7408发布日期:2020-07-29 01:14阅读:10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坡自流式排水格构框架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格框架梁结构,尤其是一种边坡自流式排水格构框架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格构框架梁是用于路堤防护及铁路、公路的边坡防治最为常见的一种护坡方式。框架梁结构主要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按一定形状形成骨架,常见的骨架形式有拱形、人字形、菱形等。待格构梁骨架施工完成后,在骨架内回填适当种植土,并于坡面进行植草,来减少地表水对坡体的冲刷,起到减少水土流失及美观协调的作用。

但将这些常见的格构框架梁形式运用于缓坡、矮坡区域时,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拱形格构梁排水效果明显,但支模难度大,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人字形格构梁结构稳定,更加适用于稍陡边坡的护坡,用于缓坡、矮坡时安全储备过高,浪费材料,经济性较弱;菱形格构梁稳定性强,但排水效果偏弱,易造成格构内积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钢筋混凝土浇注,并在浇注的梁上设置砼挡板,起到降低地表水流速,减缓雨水对坡体的冲刷的边坡自流式排水格构框架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边坡自流式排水格构框架梁结构,包括主骨架梁、横梁、基础梁和压顶梁,所述基础梁位于框架梁的底部,用于框架梁底部的基础支撑,所述压顶梁位于框架梁的顶部,用于框架梁顶部的支撑,所述横梁和主骨架梁均设有多条,多条横梁和主骨架梁呈“井”字交叉排列,所述横梁和主骨架梁上还设有栓挡板,每个主骨架梁的两边分别设有两块栓挡板,每个横梁上设有一块栓挡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骨架梁的截面设计为400×300毫米,其中一半埋入地下,且每条主骨架梁之间设有2.5米的距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骨架梁内设有6根直径20毫米的钢筋,所述栓挡板内设有3根直径8毫米的钢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的截面设计为400×300毫米,其中一半埋入地下,且每条横梁之间设有2.5米的间距。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内设有4根直径20毫米的钢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础梁的截面设计为400×400毫米平行四边形,所述基础梁内设有基础梁主筋和基础梁箍筋,所述基础梁主筋采用8根直径20毫米的钢筋,所述基础梁箍筋采用直径8毫米的钢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顶梁的截面设计为400×300毫米的梯形,所述压顶梁的上部与坡面齐平,所述压顶梁内设有压顶梁主筋和压顶梁箍筋,所述压顶梁主筋采用5根直径16毫米的钢筋,压顶梁箍筋采用直径8毫米的钢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顶梁的上方设有截洪沟,所述基础梁上设有排洪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和主骨架梁形成的“井”字框架内还设有绿化草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于路堤防护及铁路、公路的边坡防治形成的缓坡、矮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边坡自流式排水格构框架梁结构能有效地减缓雨水对边坡的冲刷,起到较好的护坡作用。格构梁将整面坡面分隔成一个个小块,当雨水顺着坡面下流时,横梁能将雨水阻拦,降低流速,降低雨水对坡体的冲刷,起到消能作用,能够有效降低边坡失稳等安全隐患。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框架梁结构还具备施工便利、排水效果好、经济性强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整体结构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简化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骨架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横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基础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压顶梁剖面结构示意图。

1、主骨架梁;11、栓挡板;2、横梁;3、基础梁;31、基础梁主筋;32、基础梁箍筋;4、压顶梁;41、压顶梁主筋;42、压顶梁箍筋;5、截洪沟;6、排洪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图2,一种边坡自流式排水格构框架梁结构,包括主骨架梁1、横梁2、基础梁3和压顶梁4,所述基础梁3位于框架梁的底部,用于框架梁底部的基础支撑,所述压顶梁4位于框架梁的顶部,用于框架梁顶部的支撑,所述横梁2和主骨架梁1均设有多条,多条横梁2和主骨架梁1呈“井”字交叉排列,呈“井”字排列的混凝土方形格构梁的形状相比于拱形、人字形及菱形格构梁运用到缓坡、矮坡时,施工更加便利,节约了成本且排水效果好。所述横梁2和主骨架梁1上还设有栓挡板11,每个主骨架梁1的两边分别设有两块栓挡板11,每个横梁2上设有一块栓挡板11。梁上设置砼挡板,起到降低地表水流速,减缓雨水对坡体的冲刷,同时也能对土体起到一定的固定支撑作用。

所述压顶梁4的上方设有截洪沟5,压顶梁4上方的截洪沟5能够在坡面出现大量水流的是时候提前对水流进行截取,防止水流冲坏坡面。所述基础梁3上设有排洪沟,排水沟对栓挡板11挡住的水流进行疏导,防止格槽内水流太多导致泥土流失。所述横梁2和主骨架梁1形成的“井”字框架内还设有绿化草植,格构梁施工完成后,在骨架内回填适当种植土,并喷播草种进行坡面绿化,然后表面覆盖无纺布来改善种子的生长环境,同时进行养护管理,有效地减少了地表水土的流失。

参照图3,所述主骨架梁1的截面设计为400×300毫米,其中一半埋入地下,起到固定坡体的作用。且每条主骨架梁1之间设有2.5米的距离。每条主骨架梁1上均设置两排截面积为100×100mm的砼挡板,形成水流通道。所述主骨架梁1内设有6根直径20毫米的hrb400钢筋,所述栓挡板11内设有3根直径8毫米的hpb300钢筋。

参照图4,所述横梁2的截面设计为400×300毫米,其中一半埋入地下,且每条横梁2之间设有2.5米的间距。横梁2上设置一排100×100mm的砼挡板,起到降低雨水流速的作用。对于缓坡,本实用新型格构梁结构的梁自重大部分由坡体承担,因此横梁2基本不受力,对抗弯要求较低。因此横梁2内设有4根直径20毫米的hrb400钢筋。

参照图5,所述基础梁3的截面设计为400×400毫米平行四边形,所述基础梁3内设有基础梁3主筋和基础梁3箍筋,所述基础梁3主筋采用8根直径20毫米的hrb400钢筋,所述基础梁3箍筋采用直径8毫米的hpb300钢筋。

参照图6,所述压顶梁4的截面设计为400×300毫米的梯形,梯形的压顶梁4与倾斜的底面贴合更加稳固。所述压顶梁4的上部与坡面齐平,所述压顶梁4内设有压顶梁4主筋和压顶梁4箍筋,所述压顶梁4主筋采用5根直径16毫米的hrb400钢筋,压顶梁4箍筋采用直径8毫米的hpb300钢筋。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