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通航河道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6647发布日期:2020-09-25 18:19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通航河道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通航河道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河道治理工程越来越注重景观、生态效果。通航河道因防御船行波冲刷,护岸型式大多采用硬质结构,同时,挡墙墙前泥面线被船行波冲刷较低,水生植物在船行波影响下难以成活,导致河道生态及景观效果欠佳。

参见图1,图中给出的是现有常用的通航河道护岸结构,包括挡墙底板10、挡墙墙身20、挡墙压顶30、桩基40以及坡顶绿化50,挡墙底板10通过打设在护岸处的桩基40进行固定,挡墙墙身20构筑在挡墙底板10上,挡墙压顶30压制在挡墙墙身20的顶面上,坡顶绿化50形成在挡墙压顶30后方的坡面上。但是,这种护岸结构较为生硬,且墙前生态景观效果差。

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于通航河道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该护岸结构在起到防冲作用的同时,可在墙前种植水生植物,提高水生植物的成活率,以提高护岸生态景观效果,并设置通航警示标志,减小对通航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式来实现:

一种适用于通航河道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包括:

构筑在河道岸边处的护岸挡墙;

设置在河道岸边处且位于所述护岸挡墙的前侧的柔性抗冲连续板桩;

填充在所述护岸挡墙与柔性抗冲连续板桩之间的种植土;

种植在所述种植土上的水生植物;以及

若干沿护岸线方向间隔安装在所述柔性抗冲连续板桩的外侧面上的通航警示标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护岸挡墙包括挡墙底板以及构筑在所述挡墙底板上的挡墙墙身。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挡墙墙身采用浆砌块石和景观黄石垒砌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护岸挡墙的墙底高程位于船行波影响下限处,其墙顶高程高于设计常水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抗冲连续板桩为塑钢板桩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抗冲连续板桩的桩长根据现状泥面线情况确定,所述柔性抗冲连续板桩的桩顶高程位于常水位以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种植土为营养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种植土的表面上铺设有护土防冲护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护土防冲护面结构为三维土工网垫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水生植物为黄菖蒲及美人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航警示标志为警示浮球,且每间隔15m~25m布置一个。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护岸挡墙可有效防止护岸冲刷坍塌;

2.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抗冲板桩可有效防止墙前土平台冲刷,为水生动植物提供生长栖息空间;

3.本实用新型的种植土采用营养土,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营养物质;

4.本实用新型的种植土表面上铺设的护土防冲护面结构可有效防止船行波等引起的水位变动导致种植土流失;

5.本实用新型的通航警示标志可警示过往船只,保证通航安全;

6.本实用新型的水生植物可提高河道生态景观效果,美化环境;

7.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通航河道生态化治理中,特别适用于墙前现状泥面线冲刷较低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的通航河道护岸结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2和图3,图中给出的是一种适用于通航河道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护岸挡墙100、柔性抗冲连续板桩200、种植土300、水生植物400以及若干通航警示标志500。

护岸挡墙100构筑在河道岸边处,其墙底高程位于船行波影响下限处,其墙顶高程高于设计常水位,可有效防止护岸冲刷坍塌。在本实施例中,护岸挡墙100包括挡墙底板110以及构筑在挡墙底板110上的挡墙墙身120,挡墙墙身120采用浆砌块石和景观黄石垒砌而成。

柔性抗冲连续板桩200设置在河道岸边处且沿护岸线方向延伸并位于护岸挡墙100的前侧,可有效防止墙前土平台冲刷,为水生动植物提供生长栖息空间。柔性抗冲连续板桩200的桩长根据现状泥面线情况确定,一般不小于5m,柔性抗冲连续板桩200的桩顶高程位于常水位以下。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抗冲连续板桩200优选地为塑钢板桩结构。

种植土300填充在护岸挡墙100与柔性抗冲连续板桩200之间,种植土300为营养土,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在种植土300的表面上铺设有护土防冲护面结构310,护土防冲护面结构310优选地采用三维土工网垫结构,可有效防止船行波等引起的水位变动导致种植土流失。

水生植物400种植在种植土300上,水生植物400为黄菖蒲及美人蕉,可提高河道生态景观效果,美化环境。

若干通航警示标志500沿护岸线方向间隔安装在柔性抗冲连续板桩200的外侧面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航警示标志500为警示浮球,且每间隔15m~25m布置一个,可警示过往船只,保证通航安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通航河道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筑在河道岸边处的护岸挡墙;

设置在河道岸边处且位于所述护岸挡墙的前侧的柔性抗冲连续板桩;

填充在所述护岸挡墙与柔性抗冲连续板桩之间的种植土;

种植在所述种植土上的水生植物;以及

若干沿护岸线方向间隔安装在所述柔性抗冲连续板桩的外侧面上的通航警示标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通航河道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挡墙包括挡墙底板以及构筑在所述挡墙底板上的挡墙墙身。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通航河道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墙身采用浆砌块石和景观黄石垒砌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通航河道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挡墙的墙底高程位于船行波影响下限处,其墙顶高程高于设计常水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通航河道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抗冲连续板桩为塑钢板桩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通航河道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抗冲连续板桩的桩长根据现状泥面线情况确定,所述柔性抗冲连续板桩的桩顶高程位于常水位以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通航河道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为营养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通航河道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种植土的表面上铺设有护土防冲护面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通航河道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土防冲护面结构为三维土工网垫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通航河道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为黄菖蒲及美人蕉。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通航河道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航警示标志为警示浮球,且每间隔15m~25m布置一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适用于通航河道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构筑在河道岸边处的护岸挡墙;设置在河道岸边处且位于所述护岸挡墙的前侧的柔性抗冲连续板桩;填充在所述护岸挡墙与柔性抗冲连续板桩之间的种植土;种植在所述种植土上的水生植物;以及若干沿护岸线方向间隔安装在所述柔性抗冲连续板桩的外侧面上的通航警示标志。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河道生态景观效果,美化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伟;于文华;朱广安;谢先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8
技术公布日:2020.09.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