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雨洪资源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1768发布日期:2020-10-28 12:0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雨洪资源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洪资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雨洪资源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雨季时,经常会发生洪水,洪水发生时会带来毁灭性的灾害,但是在洪灾过后,会留下大量的泥土与水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利于植物的生长,也为鱼类的繁殖提供栖息场所,因此人们对雨洪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目前的雨洪资源利用装置,在使用时,只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单一的利用,浪费大量富含矿物质的泥土资源,这些泥土资源堆积在河道中,不仅堵塞河道,还是对富含矿物质的泥土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雨洪资源利用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雨洪资源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的雨洪资源利用装,在使用时,只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单一的利用,浪费大量富含矿物质的泥土资源,这些泥土资源堆积在河道中,不仅堵塞河道,还是对富含矿物质的泥土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雨洪资源利用装置,包括蓄洪河道、连接套、电机和刮板,所述蓄洪河道的右侧连接有泄洪河道,且蓄洪河道与泄洪河道之间设置有闸门,所述蓄洪河道的外侧设置有过渡坡道,且过渡坡道的上方铺设有沙石层,所述沙石层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栏,且防护栏的下方种植有河道草,所述连接套设置在防护栏的顶部,且防护栏的内侧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套的内部安装有行走轮,且行走轮与防护栏搭接,所述电机设置在连接架的上方,且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齿轮与行走轮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下方设置有刮板,且连接架与刮板之间通过轴套连接,并且连接架的后侧顶部设置有卡块,所述刮板的中部后侧设置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顶端通过卡块与连接架的后侧连接,所述过渡坡道的外侧设置有防洪大坝,且防洪大坝的上方种植有植被覆盖层,所述闸门的外侧设置有水轮机,且水轮机的后侧连接有供电房。

优选的,所述蓄洪河道与过渡坡道呈阶梯状设置,且过渡坡道的顶部均匀铺设有沙石层。

优选的,所述防护栏的顶部呈直线型结构,且内侧的防护栏单体设置在蓄洪河道与过渡坡道之间。

优选的,所述连接套与防护栏构成拆卸结构,且连接套通过行走轮与防护栏构成滑动结构,并且连接套与连接架焊接呈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架呈“l”型结构,且连接架与卡块的连接方式为铰接。

优选的,所述刮板的顶部通过轴套与连接架构成转动结构,且刮板的底部与沙石层贴合,并且刮板、连接架和支撑杆构成三角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雨洪资源利用装置,便于对洪水进行阶级式收集,方便洪水的利用,且在洪水过后,便于对富含矿物质的泥土进行收集,方便对富含矿物质的泥土利用;

1.设置了过渡坡道和防洪大坝,过渡坡道和防洪大坝与蓄洪河道构成阶级式结构,便于对洪水进行收集,方便对洪水的利用,且在泄洪河道对洪水进行泄洪时,使得一部分洪水仍能够留在蓄洪河道中,便于抗旱;

2.设置了沙石层和防护栏,沙石层设置在过渡坡道的上方,增加过渡坡道的硬度,方便对富含矿物质的泥土进行收集,防护栏的设置,便于阻挡富含矿物质的泥土的流失,还避免人掉到蓄洪河道中,便于保护资源;

3.设置了连接套和连接架,连接套与防护栏构成拆卸结构,便于避免连接架受到洪水的浸泡,且连接架在运行时,便于带动刮板移动,方便对泥土进行刮取收集,从而便于的富含矿物质的泥土的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架与防护栏连接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刮板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洪河道;2、闸门;3、泄洪河道;4、过渡坡道;5、沙石层;6、防护栏;7、河道草;8、连接套;9、电机;10、齿轮;11、行走轮;12、连接架;13、刮板;14、轴套;15、支撑杆;16、卡块;17、防洪大坝;18、植被覆盖层;19、水轮机;20、供电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雨洪资源利用装置,包括蓄洪河道1、闸门2、泄洪河道3、过渡坡道4、沙石层5、防护栏6、河道草7、连接套8、电机9、齿轮10、行走轮11、连接架12、刮板13、轴套14、支撑杆15、卡块16、防洪大坝17、植被覆盖层18、水轮机19和供电房20,蓄洪河道1的右侧连接有泄洪河道3,且蓄洪河道1与泄洪河道3之间设置有闸门2,蓄洪河道1的外侧设置有过渡坡道4,且过渡坡道4的上方铺设有沙石层5,沙石层5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栏6,且防护栏6的下方种植有河道草7,连接套8设置在防护栏6的顶部,且防护栏6的内侧连接有连接架12,连接套8的内部安装有行走轮11,且行走轮11与防护栏6搭接,电机9设置在连接架12的上方,且电机9的输出端通过齿轮10与行走轮11连接,连接架12的下方设置有刮板13,且连接架12与刮板13之间通过轴套14连接,并且连接架12的后侧顶部设置有卡块16,刮板13的中部后侧设置有支撑杆15,且支撑杆15的顶端通过卡块16与连接架12的后侧连接,过渡坡道4的外侧设置有防洪大坝17,且防洪大坝17的上方种植有植被覆盖层18,闸门2的外侧设置有水轮机19,且水轮机19的后侧连接有供电房20。

如图1、图2和图3中蓄洪河道1与过渡坡道4呈阶梯状设置,且过渡坡道4的顶部均匀铺设有沙石层5,便于对洪水进行阶级式收集,防护栏6的顶部呈直线型结构,且内侧的防护栏6单体设置在蓄洪河道1与过渡坡道4之间,方便连接套8的安装,且避免土壤塌滑流失。

如图1、图3和图4中连接套8与防护栏6构成拆卸结构,且连接套8通过行走轮11与防护栏6构成滑动结构,并且连接套8与连接架12焊接呈一体化结构,避免连接架12和刮板13等装置受到雨水的浸泡,连接架12呈“l”型结构,且连接架12与卡块16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便于连接架12与支撑杆15的连接,刮板13的顶部通过轴套14与连接架12构成转动结构,且刮板13的底部与沙石层5贴合,并且刮板13、连接架12和支撑杆15构成三角形结构,便于刮板13工作。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雨洪资源利用装置时,如图2所示,首先蓄洪河道1对洪水进行收集,在收集的过程中,使得洪水漫过防护栏6,且在持续的收集中,洪水超出蓄洪河道1的蓄涵量,这时,通过打开闸门2,使得蓄洪河道1中的洪水通过泄洪河道3进行排出,且蓄洪河道1的高度高于泄洪河道3的高度,使得洪水冲击水轮机19,对供电房20进行发电,并将发来的电进行储存,为后续的淤泥清理提供电力来源,且蓄洪河道1外侧的防洪大坝17便于对洪水进行阻挡;

在洪水过后,持续放出蓄洪河道1中的洪水,如图1所示,使得过渡坡道4露出水面,且防护栏6下方的河道草7对过渡坡道4中沉淀的矿物质土壤进行阻挡,避免土壤的流失,如图3所示,这时将连接架12通过连接套8与防护栏6连接,旋转向下挤压刮板13,使得刮板13插入土壤中,并与过渡坡道4接触,如图4所示,手动旋转卡块16,使得卡块16与支撑杆15的顶端接触,并对支撑杆15进行卡合,使得刮板13、支撑杆15和连接架12之间构成三角形结构,使得刮板13稳定,启动电机9,使得电机9通过齿轮10带动行走轮11转动,从而使得连接套8带动连接架12移动,连接架12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刮板13对过渡坡道4中的土壤进行刮取,使得土壤堆积成滩,待到刮取一段距离后,将卡块16与支撑杆15分离,手动旋转刮板13,使得刮板13绕轴套14转动,使得刮板13与土堆分离,待到分离后,进行下一次刮取,从而便于对土壤的收集,这就是该新型雨洪资源利用装置的整个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