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边坡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6989发布日期:2021-02-05 17:03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边坡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边坡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边坡支护是指为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安全,对边坡采取的支挡、加固与防护措施。传统的边坡支护中,支护板之间的连接不够牢固,导致边坡容易塌陷,而且支护板之间的连接结构复杂,大多采用螺丝紧固,浪费了大量的操作时间;边坡支护结构整体呈台阶状,由坡顶至坡底交替设置边坡支护和马道,坡度陡、高差,其中,马道作用包括增强稳定性、安全性以及作为施工期施工人员和小型设备运输通道,传统边坡在实用性与观赏性方面考虑不足,且对于大堤散落的杂物没有有效的收集手段,影响湖水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边坡支护结构单一,且功能性不足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边坡支护结构。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边坡支护结构,包括第一坝体和第二坝体,所述第一坝体与第二坝体之间设置有杂物槽,所述第二坝体侧面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二护坡、绿植层和第一护坡,所述第一坝体和第二坝体相对面上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收纳装置。
[0006]
优选地,所述收纳装置包括栅栏,所述栅栏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护板,所述栅栏上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贴合板,所述栅栏中心位置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旋杆与螺纹孔螺纹固定。
[0007]
优选地,所述第二护坡等距分布有导流支臂,所述第二护坡中心竖直方向设置有踏步阶梯,所述踏步阶梯将第二护坡等距分割为左右两半,所述第二护坡两半竖直方向均等距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第二护坡底部开设有排水沟。
[0008]
优选地,所述第一护坡等距设置有弧形拱顶,所述弧形拱顶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分隔墙,所述分隔墙底端设置有弧形底,所述第一护坡底部设置有基座。
[0009]
优选地,所述第二护坡设置有草坪层,所述导流支臂为倒v形结构。
[0010]
优选地,所述第一护坡设置有草籽层,所述弧形拱顶和分隔墙均为混凝土结构。
[0011]
优选地,所述杂物槽底部开设有沟渠,所述沟渠与湖水相连通。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3]
1、在第一坝体余第二坝体之间留有间隙作为杂物槽,在杂物槽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通过螺旋杆升降完成对大堤散落的杂物进行清理,其中,螺旋杆与收纳装置进行螺纹固定,收纳装置设置有栅栏,且栅栏为镂空结构,便于将杂物固液分离,在栅栏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护板,上下两端连接有贴合板,两块贴合板分别与第一坝体和第二坝体侧面相接触,防
止杂物在上升过程中发生掉落,通过设置收纳装置有效解决了传统边坡支护无法完成杂物收集的问题,保证了湖水的卫生安全,同时也减少了清淤压力。
[0014]
2、设置有第一护坡和第二护坡,其中第二护坡等距设置有导流支臂,用于将积水引入到水流通道内,再通过排水沟引入湖里,完成排水任务,第二护坡表面种植有草坪层,用于固土,防止发生泥石流现象,在第一护坡上设置有弧形拱顶和分隔墙,并在其内部种植有草籽层,用于固土涵养水源以及美化效果,积水通过弧形拱顶分散到两侧进行下排,最终通过基座两端的缺口排入湖里,具有观赏与实用二合一的效果,有效解决了传统护坡结构单一问题。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边坡支护结构的剖面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边坡支护结构的收纳装置俯视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边坡支护结构的第二护坡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边坡支护结构的第一护坡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1第一坝体、2杂物槽、3收纳装置、4第二坝体、5第一护坡、6绿植层、7第二护坡、8电机、9螺旋杆、10贴合板、11护板、12螺纹孔、13栅栏、14、踏步阶梯、15水流通道、16草坪层、17导流支臂、18排水沟、19弧形拱顶、20草籽层、21分隔墙、22弧形底、23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
参照图1-4,一种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边坡支护结构,包括第一坝体1和第二坝体4,第一坝体1与第二坝体4之间设置有杂物槽2,第二坝体4侧面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二护坡7、绿植层6和第一护坡5,第一坝体1和第二坝体4相对面上部固定安装有电机8,电机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杆9,螺旋杆9下端固定连接有收纳装置3,收纳装置3包括栅栏13,栅栏13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护板11,栅栏13上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贴合板10,栅栏13中心位置开设有螺纹孔12,螺旋杆9与螺纹孔12螺纹固定,第二护坡7等距分布有导流支臂17,第二护坡7中心竖直方向设置有踏步阶梯14,踏步阶梯14将第二护坡7等距分割为左右两半,第二护坡7两半竖直方向均等距设置有水流通道15,第二护坡7底部开设有排水沟18,第一护坡5等距设置有弧形拱顶19,弧形拱顶19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分隔墙21,分隔墙21底端设置有弧形底22,第一护坡5底部设置有基座23,第二护坡7设置有草坪层16,导流支臂17为倒v形结构,第一护坡5设置有草籽层20,弧形拱顶19和分隔墙21均为混凝土结构,杂物槽2底部开设有沟渠,沟渠与湖水相连通。
[0022]
工作原理:在使用前,首先通过搭建地基钢筋构造第一坝体1和第二坝体4,然后通过混凝土浇筑将其坐实,并在第一坝体1余第二坝体4之间留有间隙作为杂物槽2,在杂物槽
2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8,通过螺旋杆9升降完成对大堤散落的杂物进行清理,其中,螺旋杆9与收纳装置3进行螺纹固定,收纳装置3设置有栅栏13,且栅栏13为镂空结构,便于将杂物固液分离,在栅栏1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护板11,上下两端连接有贴合板10,两块贴合板10分别与第一坝体1和第二坝体4侧面相接触,防止杂物在上升过程中发生掉落,通过设置收纳装置3有效解决了传统边坡支护无法完成杂物收集的问题,保证了湖水的卫生安全,同时也减少了清淤压力;在第二坝体4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护坡7和第二护坡5,其中第二护坡7等距设置有导流支臂17,用于将积水引入到水流通道15内,再通过排水沟18引入湖里,完成排水任务,第二护坡7表面种植有草坪层16,用于固土,防止发生泥石流现象,在第一护坡5上设置有弧形拱顶19和分隔墙21,并在其内部种植有草籽层20,用于固土涵养水源以及美化效果,积水通过弧形拱顶19分散到两侧进行下排,最终通过基座23两端的缺口排入湖里。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具有观赏与实用二合一的效果,有效解决了传统护坡结构单一问题。
[002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