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工程机器的液压控制回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04606发布日期:2021-07-23 21:2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用于工程机器的液压控制回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诸如液压挖掘机的工程机器的液压控制回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常,一些工程机器(举例来说,诸如液压挖掘机)具有由主体直立地可移动地支撑的动臂的端部处纵向地可摆动地支撑的斗杆,并且被配置为通过斗杆油缸的膨胀和收缩操作来使斗杆摆动。对于用于这些工程机器的液压控制回路,将第一和第二液压泵安装为用于要安装在这些工程机器中的多个液压致动器的液压压力源,并且对于液压致动器,举例来说诸如上述斗杆油缸,其需要与每种工作内容对应的大流量,为了使第一和第二液压泵能够供应压力油,配备有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液压泵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和第二滑阀的回路已经被广泛用于控制液压致动器的供油和排油(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中的图3)。

现在,上述要安装在用于工程机器的常规液压控制回路中的滑阀被配置为同时进行:方向转换控制以转换液压致动器的液压油供应/排放方向;供应流控制以控制从液压泵到液压致动器的供应流量;以及排放流控制以控制从液压致动器到液压泵的排放流量,因此根据滑阀的移动位置唯一确定供油和排油的打开区域。此外,当将放油从液压致动器中的一个油室再循环到另一个油室以减少燃油消耗时,并且当还要使用上述滑阀来控制再循环流量时,油再循环的打开区域将根据滑阀的移动位置唯一确定。因此,供应流量、排放流量和再循环流量之间的关系不能根据各种工作的内容而改变,举例来说各种工作诸如单独驱动斗杆油缸的单独工作、还驱动其他液压致动器的复合工作、轻负荷工作和重负荷工作,从而阻碍效率和可操作性的提高。但是,特别地,通过膨胀和收缩斗杆油缸的斗杆操作是在包括液压挖掘机的工程机器中的高度频繁的操纵,并且通过结合其他液压致动器来操作斗杆油缸,因此需要提高操纵的效率和可操作性。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在控制斗杆油缸的供油和排油的第一和第二滑阀的上游侧,安装用于控制要供应给第一和第二滑阀的压力油量的控制阀。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滑阀的移动位置相同,控制阀通过改变要供应给第一和第二滑阀的压力油量,也能够根据工作内容等改变要从第一和第二滑阀供应到斗杆油缸的压力油供应量。

同时,一些技术通过提供用于控制从液压泵到液压致动器的供应流量的流控制阀和布置在流控制阀的下游侧的方向转换阀来转换液压油到液压致动器的供应/排放方向并控制来自液压致动器的排放流量来单独用每个阀控制液压致动器的供应和排放流量(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5778086号

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17-20604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安装在滑阀中以向斗杆油缸供应压力油的供应阀通道(第二内部通道)被配置为根据滑柱位置和改变流量,并且用于对控制阀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满足控制阀和滑阀的打开区域与常规滑柱的打开程度相同。也就是说,在从液压泵向斗杆油缸供应输送油时,由于彼此串联安装的控制阀和滑阀被配置为分别控制供应流量,因此控制复杂且难以准确控制流量。

同时,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流量控制阀仅控制对液压致动器的供应流量,且方向控制阀不控制供应流量,因此该配置不会导致与专利文献1相同的问题。但是,专利文献2的配置是第一和第二液压泵被设置为斗杆油缸的液压供应源,斗杆油缸仅安装一个滑阀(方向转换阀),并且输送油从第一和第二液压泵的流量由流控制阀控制,然后输送油合并以被供应到滑阀。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上述传统回路,即配备有连接到用于控制斗杆油缸的供油/排油的第一和第二液压泵中的每一个第一和第二滑阀的回路,不能原样地被使用,根据来自第一和第二液压泵的总流量可能需要新的滑阀,并且需要制造具有新回路配置的阀单元,从而导致更高的成本。

另外,对于上述再循环流控制,要求通过使用滑阀而不单独使用专用再循环阀来独立于供应/排放流控制来控制流量;这些都是本发明要解决的挑战。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旨在解决这些挑战;权利要求1的发明是一种用于工程机器的液压控制回路,包括:由主体直立地可移动地支撑的动臂和可摆动地支撑在所述动臂的端部的斗杆;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所述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被配置为根据斗杆油缸的延伸和收缩操作来使所述斗杆摆动并用作液压供应源;以及第一斗杆滑阀和第二斗杆滑阀,所述第一斗杆滑阀和第二斗杆滑阀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并控制所述斗杆油缸的供油和排油;其中,在所述第一滑阀的上游侧设有提升阀,用于控制从所述第一液压泵到所述第一斗杆滑阀的供应流量,所述第一斗杆滑阀被配置为在不增加或减少来自所述提升阀的流量的情况下向所述斗杆油缸供应液压流,并且当所述斗杆油缸延伸时,所述提升阀被配置为控制从所述第一液压泵到所述斗杆油缸的头侧油室的供应流量,所述第一斗杆滑阀被配置为控制从所述斗杆油缸的杆侧油室到所述头侧油室的再循环流量,并且所述第二斗杆滑阀被配置为控制从第二液压泵到所述斗杆油缸的所述头侧油室的供应流量和从所述杆侧油室到油箱的排放流量。

权利要求2的发明是权利要求1的用于工程机器的液压控制回路,其中,当所述斗杆油缸收缩时,所述提升阀被配置为控制从所述第一液压泵到所述斗杆油缸的所述杆侧油室的供应流量,所述第一斗杆滑阀被配置为控制从所述斗杆油缸的所述头侧油室到所述油箱的排放流量,并且所述第二斗杆滑阀被配置为控制从第二液压泵到所述斗杆油缸的所述杆侧油室的供应流量和从所述头侧油室到油箱的排放流量。

权利要求3的发明是一种用于工程机器的液压控制回路,包括:由主体直立地可移动地支撑的动臂和可摆动地支撑在所述动臂的端部的斗杆;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所述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被配置为根据斗杆油缸的延伸和收缩操作来使所述斗杆摆动并用作液压供应源;以及第一斗杆滑阀和第二斗杆滑阀,所述第一斗杆滑阀和第二斗杆滑阀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并控制所述斗杆油缸的供油和排油;其中,在所述第一斗杆滑阀和第二斗杆滑阀的上游侧设有第一提升阀和第二提升阀,用于控制从所述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到所述第一斗杆滑阀和第二斗杆滑阀的供应流量,所述第一斗杆滑阀和第二斗杆滑阀被配置为在不增加或减少来自所述第一提升阀和第二提升阀的流量的情况下将液压流从所述第一提升阀和第二提升阀供应到所述斗杆油缸,并且当所述斗杆油缸延伸时,所述第一提升阀和第二提升阀被配置为控制从所述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到所述斗杆油缸的头侧油室的供应流量,所述第一斗杆滑阀被配置为控制从所述斗杆油缸的杆侧油室到所述头侧油室的再循环流量,所述第二斗杆滑阀被配置为控制从所述斗杆油缸的所述杆侧油室到油箱的排放流量。

权利要求4的发明是权利要求3的用于工程机器的液压控制回路,其中,当所述斗杆油缸收缩时,所述第一提升阀和第二提升阀分别被配置为控制从所述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到所述斗杆油缸的所述杆侧油室的供应流量,所述第一斗杆滑阀被配置为控制从所述斗杆油缸的所述头侧油室到所述油箱的排放流量,并且所述第二斗杆滑阀被配置为控制从所述斗杆油缸的所述头侧油室到油箱的排放流量。

权利要求5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用于工程机器的液压控制回路中,设置在斗杆油缸延伸期间基于杆侧油室和头侧油室中的压力来确定是否能够使液压油从杆侧油室再循环到头侧油室的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斗杆滑阀通过确定装置确定不能使液压油再循环时,所述第一斗杆滑阀被配置为控制从杆侧液压室到油箱的排放流量。

权利要求6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的用于工程机器的液压控制回路,包括第一旁通阀和第二旁通阀,所述第一旁通阀和第二旁通阀分别控制用于将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的输送油供应到油箱的第一旁通油道和第二旁通油道的流量。

[发明效果]

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明,通过在斗杆油缸延伸期间使用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可以相互独立地控制斗杆油缸的供应、再循环和排放流量,从而有助于提高效率和改进可操作性和实现成本抑制。

根据权利要求2的发明,即使当斗杆油缸收缩时,也可以通过使用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相互独立地控制斗杆油缸的供应/排放流量。

根据权利要求3的发明,当斗杆油缸延伸时,可以更准确地控制供应流量。

根据权利要求4的发明,即使当斗杆油缸收缩时,也可以更准确地控制供应流量。

根据权利要求5的发明,当在斗杆油缸延伸期间不能再循环时,也可以可靠地防止斗杆油缸的操作速度变慢。

根据权利要求6的发明,可以准确地控制第一和第二液压泵的输送流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液压挖掘机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液压控制回路。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动臂滑阀的打开特性的图;图3a示出在降低侧操作位置的第一动臂滑阀的打开特性;图3b示出在提升侧操作位置的第一动臂滑阀的打开特性;图3c示出在降低侧操作位置的第二动臂滑阀的打开特性;并且图3d示出在提升侧操作位置的第二动臂杆滑阀的打开特性。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的打开特性的图;图4a示出在内侧操作位置的第一斗杆滑阀的打开特性;图4b示出在外侧操作位置的第一斗杆滑阀的打开特性;图4c示出在内侧操作位置的第二斗杆滑阀打开特性;并且图4d示出在外侧操作位置的第二斗杆滑阀的打开特性。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控制单元的输入/输出的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提升阀的结合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液压控制回路。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斗杆滑阀的打开特性的图;图8a示出其在内侧操作位置的打开特性;并且图8b示出了在外侧操作位置的打开特性。

图9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液压控制回路。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斗杆滑阀的打开特性的图;图10a示出其在内侧操作位置的打开特性;并且图10b示出其在外侧操作位置的打开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提供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

首先,根据图1至图6提供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说明;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工程机器的示例的液压挖掘机1的图,其中,液压挖掘机1由履带式的下部进行主体2、可回转地支撑在下部行进主体2上的上部回转主体3、安装在上回转主体3上的前部工作机器4等构成;此外,前部工机器4由基端部由上部回转主体3可摆动地直立地支撑的动臂5、在动臂5的端部纵向可摆动地支撑的斗杆6、可回转地安装在斗杆6的端部的铲斗7等构成;其中,液压挖掘机1设有各种液压致动器,诸如动臂油缸8、斗杆油缸9和铲斗油缸10等,分别用于使动臂5、斗杆6、铲斗7摆动;左右行进马达(未图示),用于使下部行进主体2移动;回转马达(未图示),用于使上部回转主体3回转。注意,液压挖掘机1的结构与后述的第2和第3实施例的液压挖掘机的结构相同,并且图1对于第1至第3实施例相同。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斗杆6使斗杆的端部靠近主体的摆动假设为伸入(内侧摆动),并且将斗杆6使斗杆的端部远离主体的摆动假设为伸出(外侧摆动)。

当油被供应到头侧油室8a并从杆侧油室8b排放时,动臂油缸8被配置为延伸并且动臂5被配置为升高;同时,当油被供应到杆侧油室8b并从头侧油室8a排放时,动臂5被配置为降低。当油被供应到头侧油室9a并从杆侧油室9b排放时,斗杆油缸9被配置为延伸,并且斗杆6被配置为向内侧摆动;同时,当油被供应到杆侧油室9b并从头侧油室9a排放时,斗杆油缸9被配置为收缩并且斗杆6被配置为向外摆动;现在根据图2,提供关于这些动臂油缸8和斗杆油缸9的供油/排油控制的说明;在图2中,附图标记11、12表示作为安装在上述液压挖掘机1上的各种液压致动器的液压供应源的第一和第二液压泵,附图标记13、14表示通过其从第一和第二液压泵11、12供应输送油的第一和第二油道,附图标记15表示油箱,附图标记16、17表示用于控制动臂油缸8的供油和排放的第一和第二动臂滑阀,附图标记18、19表示用于控制斗杆油缸9供油和排油的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分别地,第一动臂滑阀16和第一斗杆滑阀18与第一泵油道13连接,并且第二动臂滑阀17和第二斗杆滑阀19与第二泵油道14连接。此外,在第一斗杆滑阀18的上游侧设有后述的提升阀20,其控制从第一液压泵11到第一斗杆滑阀18的供应流量。

另外,由于动臂油缸8和斗杆油缸9是需要大流量的液压致动器,因此安装第一和第二动臂滑阀16、17和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18、19,以便可以从第一和第二液压泵11、12供应压力油。另外,在图2中,附图标记21、22表示连接到第一泵油道13的左行滑阀和铲斗滑阀,附图标记23、24表示连接到第二泵油道14的右行滑阀和旋转滑阀,其中,这些滑阀21至24根据对应的操纵者的操作在中立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转换,以控制对应液压致动器(左行马达、铲斗油缸10、右行马达和旋转马达)的供油和排油;但省略了关于这些滑阀21至24的详细描述。

同样在图2中,附图标记25、26表示第一和第二旁通阀;第一旁通阀25控制第一中心旁通油道27的流量,第一中心旁通油道27依次通过由滑阀21、16、22和18形成并连接到第一泵油道13的中心旁通通道21a、16a、22a和18a并通向第一液压泵11和油箱15,并且第二旁通阀26控制第二中心旁通油道28的流量,第二中心旁通油道28依次通过由滑阀23、24、17和19形成并连接到第二泵油道14的中心旁通通道23a、24a、17a和19a并通向第二液压泵12和油箱15。在这种情况下,由滑阀21、16、22、18、23、24、17和19形成的中心旁通通道21a、16a、22a、18a、23a、24a、17a和19a具有大致一定的打开区域,而与滑阀21、16、22、18、23、24、17和19的转换位置或滑柱位移量无关,另外,第一和第二旁通阀25、26被配置为通过基于由后述的控制单元30输出到第一和第二旁通阀电磁阀49、50的控制信号控制打开区域的增加或减少来控制第一和第二中心旁通油道27、28的流量(即从第一和第二液压泵11、12向油箱15供应的旁通流量)的增加或减少。当旁通流量被第一和第二旁通阀25、26控制以增加或减少时,来自第一和第二液压泵11、12的输送流量被控制以增加或减少,因此,来自第一和第二液压泵11、12的输送流量可以以恰巧的比例供应到滑阀21、16、22、18、23、24、17和19。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旁通油道,设置第一和第二中心旁通油道,其通过每个滑阀的中心旁通通道,在其最下游处设置第一和第二旁通阀,但是在这些滑柱的最上游,可以设置第一和第二旁通油道,用于将来自第一和第二液压泵的油输送到油箱,并且第一和第二旁通阀可以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旁通油道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取消形成在每个滑阀上的中心旁通通道。

下面提供关于动臂油缸8的供油和排油控制的详细说明。

首先,第一动臂滑阀16是在降低(收缩)侧和升高(延伸)侧具有先导口16b、16c的三位转换阀,其中,当先导压力没有输入到两个先导口16b、16c时,阀位于中立位置n,此处,不向动臂油缸8供应压力油,也不从动臂油缸8排放压力油,但当向降低侧先导口16b输入先导压力时,阀转换到降低侧操作位置v,以打开再循环阀通道16d,用于将来自动臂油缸8的头侧油室8a的排放油供应到杆侧油室8b。另外,第一动臂滑阀16被配置为在向升高侧先导口16c输入先导压力时转换至升高侧操作位置w,并且打开头侧供应阀通道16e,以将来自第一液压泵11的输送油供应到动臂油缸8的头侧油室8a,并打开杆侧排放阀通道16f,用于将来自动臂油缸8的杆侧油室8b的排放油输送到油箱15。注意,在再循环阀通道16d中,止回阀阻止油从杆侧油室8b流向头侧油室8a。

另外,第二动臂滑阀17是在降低(收缩)侧和升高(延伸)侧具有先导口17b、17c的三位转换阀,其中,当先导压力没有输入两个先导口17b、17c时,阀17位于中立位置n,此处,不向动臂油缸8供应压力油,也不从动臂油缸8排放压力油,但当向降低侧先导口17b输入先导压力时,阀17转换到降低侧操作位置v,以打开头侧排放阀通道17d,用于将来自动臂油缸8的头侧油室8a的排放油输送到油箱15。另外,第二动臂滑阀17被配置为当将先导压力输入升高侧先导口17c时转换到升高侧操作位置w,以打开头侧供应阀通道17e,用于将来自第二液压泵12的输送油供应至动臂油缸8的头侧油室8a。

此外,在图2中,附图标记31、32表示用于向第一和第二动臂滑阀16、17的降低侧先导口16b、17b输出先导压力的第一和第二降低侧电磁阀,附图标记33、34表示用于向升高侧先导口16c、17c输出先导压力的第一、第二升高侧电磁阀,其中,这些第一和第二降低和升高侧电磁阀31至34开始基于来自后述的控制单元30的控制信号输出与控制信号对应的先导压力。然后,第一和第二动臂滑阀16、17的滑柱被要从第一和第二降低和升高侧电磁阀31至34输出到第一和第二动臂滑阀16、17的降低和升高侧先导口16b、17b、16c和17c的先导压力改变,使得阀16、17转换到降低和升高侧操作位置v、w;在这种情况下,滑柱的位移量被控制为根据先导压力的增加或减少而增加或减少。

在此,图3示出在降低侧操作位置v的第一动臂滑阀16的再循环阀通道16d、在升高侧操作位置w的头侧供应阀通道16e和杆侧排放阀通道16f以及在降低侧操作位置v的第二动臂滑阀17的头侧排放阀通道17d和在升高侧操作位置w的头侧供应阀通道17e的打开特性;如图3所示,随着滑柱的位移量变大,这些阀通道16d、16e、16f、17d和17e的打开区域被设置得大。当阀通道16d、16e、16f、17d和17e的打开区域随着滑柱位移的增加或减少时,从动臂油缸8的头侧油室8a到杆侧油室8b的再循环流量、从第一液压泵11到头侧油室8a的供应流量、从杆侧油室8b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从头侧油室8a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以及从第二液压泵12到头侧油室8a的供应流量被控制为增加或减少。

也就是说,当第一和第二动臂滑阀16、17位于降低侧操作位置v时,第一动臂滑阀16的再循环阀通道16d控制从头侧油室8a到杆侧油油室8b的再循环流量,并且第二动臂滑阀17的头侧排放阀通道17d控制从头侧油室8a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同时,当第一和第二动臂滑阀16、17位于升高侧操作位置w时,第一动臂滑阀16的头侧供应阀通道16e和杆侧排放阀通道16f控制从第一液压泵11到头侧油室8a的供应流量和从杆侧油室8b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此外,第二动臂滑阀17的头侧供应阀通道17e控制从第二液压泵12到头侧油室8a的供应流量。

相比之下,如图5所示,控制单元30被配置为输入来自下述的信号:动臂致动器、斗杆操纵器、用于检测包括用于安装在液压挖掘机1上的其他液压致动器的操纵器各种操纵器(根据本实施例为右行/左行马达、铲斗油缸10、回转马达)的每个操作的操作检测装置36、用于分别检测来自第一和第二液压泵11、12的输送压力的第一和第二泵压力传感器37、38、用于分别检测动臂油缸8的头/杆侧油室8a、8b中的压力的头侧/杆侧动臂压力传感器39、40、用于检测斗杆油缸9的头/杆侧油室9a、9b的压力的头侧/杆侧斗杆压力传感器41、42、用于其他液压致动器的各种压力检测传感器(未示出,但是例如用于分别检测铲斗油缸10的头/杆侧油室中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发动机控制器43等,并基于这些输入信号,向以下输出控制信号:用于向第一和第二动臂滑阀16、17输出先导压力的第一和第二降低/升高侧电磁阀31至34,后述的向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18、19输出先导压力的第一和第二内侧/外侧电磁阀45-48、向提升阀20输出先导压力的提升阀电磁阀29、用于将先导压力输出到用于其他液压致动器的滑阀的各种电磁阀(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为左行滑阀21、铲斗滑阀22、右行滑阀23和回转滑阀24)、用于向第一旁通阀25输出先导压力的第一旁通阀电磁阀49以及用于向第二旁通阀26输出先导压力的第二旁通阀电磁阀50。

然后,提供关于由控制单元30进行的第一和第二动臂滑阀16、17的控制的说明;当从操作检测装置36输入动臂降低操作的信号时,控制单元30向第一和第二降低侧电磁阀31、32输出控制信号。因此,先导压力被输入到第一和第二动臂滑阀16、17的降低侧先导口16b、17b,以将第一和第二动臂滑阀16、17转换到降低侧操作位置v。然后,如上所述,在降低侧操作位置v的第一动臂滑阀16控制从动臂油缸8的头侧油室8a到杆侧油室8b的再循环流量,并且在降低侧操作位置v的第二动臂滑阀17控制从头侧油室8a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这样,油从头侧油室8a排放并供应到杆侧油室8b,以使动臂油缸8收缩并使动臂5降低;这里,基于输入到控制单元30的各种信号(来自操作检测装置36和各种压力传感器37至42的信号等),控制单元30计算动臂油缸8所需的再循环和排放流量,并且向第一和第二降低侧电磁阀31、32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以便相互独立地控制它们。由于第一动臂滑阀16在动臂5的降低操作(动臂油缸8的收缩)期间仅控制再循环流量,而第二动臂滑阀17仅控制排放流量,因此能够对再循环和排放流量进行这些独立控制。

这里,当动臂5降低时,第一和第二动臂滑阀16、17被配置为不将输送油从第一和第二液压泵11、12供应到动臂油缸8的杆侧油室8b。这是因为,在动臂5的降低操作(动臂油缸8的收缩)期间,基于活塞的受压面积关系来自动臂油缸8的头侧油室8a的排放量与到杆侧油室8b的供应量相比显著大(例如约两倍),另外,由于前部工作机器4的整个重量被施加,头侧油室8a高度受压,因此,来自头侧油室8a的自循环油足以向杆侧油室8b供油。然后,在动臂5降低期间,第一和第二液压泵11、12可以被配置为不向动臂油缸8供应输送油,从而有助于节能。

同时,当从操作检测装置36输入动臂升高操作的信号时,控制单元30向第一和第二升高侧电磁阀33、34输出用于输出先导压力的控制信号。因此,先导压力被输入到第一和第二动臂滑阀16、17的升高侧先导口16c、17c,以将第一和第二动臂滑阀16、17转换到升高侧操作位置w。然后,如上所述,在升高侧操作位置w的第一动臂滑阀16控制从第一液压泵11到头侧油室8a的供应流量和从杆侧油室8b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并且在升高侧操作位置w的第二动臂滑阀17控制从第二液压泵12到头侧油室8a的供应流量。这样,油被供应到头侧油室8a并从杆侧油室8b排放,以使动臂油缸8延伸并使动臂5升高;这里,基于输入到控制单元30的各种信号(来自操作检测装置36和各种压力传感器37至42以及发动机控制器43的信号等),控制单元30计算动臂油缸8所需的供应和排放流量,并输出控制信号到第一和第二升高侧电磁阀33、34中的每一个,以便独立地控制它们。由于在动臂5的升高操作(动臂油缸8的延伸)期间第一动臂滑阀16控制来自第一液压泵11的供应和排放流量并且第二动臂滑阀17控制来自第二液压泵12的供应流量,所以能够实现对供应和排放流量的这些独立控制。

注意,对于动臂5升高期间的第一动臂滑阀16,头侧供应阀通道16e和杆侧排放阀通道16f的打开区域之间的关系由滑柱位移量唯一决定;通过控制头侧供应阀通道17e的打开区域的增加和减少,可以相互独立地控制动臂油缸8的供应/排放流量,该头侧供应阀通道17e连接到仅控制供应流量的第二动臂滑阀17,使得来自第一和第二动臂滑阀(第一和第二液压泵11、12)16、17的总供应流量将成为动臂油缸8所需的供应流量。

下面提供关于斗杆油缸9的供油和排油控制的详细说明。

首先,提升阀20具有止回功能,能够计量,并且设置在第一斗杆滑阀18的上游侧,即在从第一液压泵11到第一斗杆滑阀18的供油通道处。另外,基于控制单元30向提升阀电磁阀29输出的控制信号,通过提升阀电磁阀29输出的先导压力启动提升阀20,以控制从第一液压泵11到第一斗杆滑阀18的供应流量。从提升阀20向第一斗杆滑阀18供应的第一液压泵11的供应流量,如后所述,被配置为不通过第一斗杆滑阀18增加或减少而原样供应到斗杆油缸9。

此外,第一斗杆滑阀18是具有内侧(延伸侧)和外侧(收缩侧)先导口18b、18c的三位置转换阀;其中,当先导压力不输入到两个先导口18b、18c时,阀18位于中立位置n,此处,压力油不向斗杆油缸9供应也不从斗杆油缸9排放,但是当先导压力被输入内侧先导口18b时,阀18转换到内侧操作位置x以打开头侧供应阀通道18d,用于将通过提升阀20供应的输送油从第一液压泵11供应到斗杆油缸9的头侧油室9a并打开再循环阀通道18e,用于将输送油从杆侧油室9b供应到头侧油室9a。另外,第一斗杆滑阀18被配置为,当先导压力输入到外侧先导口18c时,转换到外侧操作位置y并打开杆侧供应阀通道18f,用于将通过提升阀20供应的输送油从第一液压泵11供应到杆侧油室9b,并打开头侧排放阀通道18g,用于将输送油从头侧油室9a供应至油箱15;如后所述,头侧供应阀通道18d和杆侧供应阀通道18f被配置为在不增加或减少流量的分情况下将供应流量从提升阀20原样供应至斗杆油缸9。注意,在再循环阀通道18e中,止回阀用于阻止油从头侧油室9a流向杆侧油室9b。

另外,第二斗杆滑阀19是具有内侧(延伸侧)和外侧(收缩侧)先导口19b、19c的三位置转换阀;其中,当先导压力不输入到两个先导口19b、19c时,阀19位于中立位置n,此处,压力油不向斗杆油缸9供应也不从斗杆油缸9排放,但是当先导压力被输入内侧先导口19b时,阀19转换到内侧操作位置x以打开头侧供应阀通道19d,用于将输送油从第二液压泵12供应到斗杆油缸9的头侧油室9a并打开杆侧排放阀通道19e,用于将输送油从杆侧油室9b供应到油箱15。另外,第二斗杆滑阀18被配置为,当先导压力输入到外侧先导口19c时,转换到外侧操作位置y并打开杆侧供应阀通道19f,用于将输送油从第二液压泵12供应到杆侧油室9b,并打开头侧排放阀通道19g,用于将输送油从头侧油室9a供应至油箱15。

这里,作为如图6所示提升阀20的分配结构,提升阀20在结合有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18、19的阀块中结合在连接到第一液压泵11的泵端口中,用于将输送油从第一液压泵11供应到第一斗杆滑阀18。此外,在图6中,附图标记35表示结合在连接到用于将输送油从第二液压泵12供应至第二斗杆滑阀19的第二液压泵12的泵端口中的止回阀;其中,止回阀35被配置为阻止从第二斗杆滑阀19到第二液压泵12的回流。也就是说,在诸如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18、19的滑阀结合在其中的阀块中的泵端口中,通常,诸如上述止回阀35的止回阀被结合成阻止从滑阀向液压泵的回流;根据本实施例,代替该止回阀,具有止回功能且能够计量的提升阀20被配置为结合在泵端口中;因此,无需单独确保提升阀20的空间,且易于将提升阀20设置在那里。

此外,在图2中,附图标记45、46表示用于向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18、19的内侧先导口18b、19b输出先导压力的第一和第二内侧电磁阀,附图标记47、48表示用于向外侧先导口18c、19c输出先导压力的第一和第二外侧电磁阀;其中,这些第一和第二内侧/外侧电磁阀45至48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的控制信号开始输出与控制信号对应的先导压力。然后,从第一和第二内侧/外侧电磁阀45至48输出至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18、19的内侧和外侧先导口18b、19b、18c、19c的先导压力使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18、19的每个滑柱位移,使阀18、19转换到内侧和外侧操作位置x、y;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滑柱的位移量被控制为根据先导压力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

这里,图4示出以下的打开特性:在第一斗杆滑阀18的内侧操作位置x的头侧供应阀通道18d和再循环阀通道18e;在外侧操作位置y的杆侧供应阀通道18f和头侧排放阀通道18g;在第二斗杆滑阀19的内侧操作位置x的头侧供应阀通道19d和杆侧排放阀通道19e;以及在外侧操作位置y的杆侧供应阀通道19f和杆侧排放阀通道19g;如图4所示,在第一斗杆滑阀18的头侧和杆侧供应阀通道18d、18f和杆侧供应阀通道18f中,正好当滑柱从中立位置n位移(即滑柱的位移量很小)时,打开区域被设置为最大。因此,第一斗杆滑阀18被配置为将通过提升阀20供应的供应流量按原样从第一液压泵11供应到斗杆油缸9的头侧和杆侧油室9a、9b,而不增加或减少流量。也就是说,在第一斗杆滑阀18处从第一液压泵11到斗杆油缸9的供应流量不受控制,并且在提升阀20处被控制的供应流量按原样供应到斗杆油缸9。

同时,第一斗杆滑阀18的再循环阀通道18e和头侧排放阀通道18g、第二斗杆滑阀19的头侧供应阀通道19d、杆侧排放阀通道19e、杆侧供应阀通道19f以及头侧排放阀通道19g的打开区域被配置为随着滑柱的位移量变大而变大。随着阀通道18e、18g、19d、19e、19f和19g的打开区域与滑柱的位移协调地增加或减少,从斗杆油缸9的杆侧油室9b到头侧油室9a的再循环流量,从头侧油室9a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从第二液压泵12到头侧油室9a的供应流量,从杆侧油室9b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从第二液压泵12到杆侧油室9b的供应流量,以及从头侧油室9a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被控制为增加或减少。

也就是说,当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18、19位于内侧操作位置x时,从第一液压泵11到头侧油室9a的供应流量由提升阀20控制,从杆侧油室9b到头侧油室9a的再循环流量由第一斗杆滑阀18的再循环阀通道18e控制,并且从第二液压泵12到头侧油室9a的供应流量和从杆侧油室9b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由第二斗杆滑阀19的头侧供应阀通道19d和杆侧排放阀通道19e控制。同时,当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18、19位于外侧操作位置y时,从第一液压泵11到杆侧油室9b的供应流量由提升阀20控制,从头侧油室9a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由第一斗杆滑阀18的头侧排放阀通道18g控制,并且从第二液压泵12到杆侧油室9b的供应流量和从头侧油室9a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由第二斗杆滑阀19的杆侧供应阀通道19f和头侧排放阀通道19g控制。

此后,提供关于由控制单元30进行的提升阀20及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18、19的控制的说明;当从操作检测装置36输入伸入信号时,控制单元30向提升阀电磁阀29输出控制信号以输出先导压力。因此,提升阀20开始从第一液压泵11向第一斗杆滑阀18供应输送油,同时控制输送油的流量。此外,控制单元30向用于输出先导压力的第一和第二内侧电磁阀45、46输出控制信号。因此,先导压力被输入到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18、19的内侧先导口18b、19b以将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18、19转换到内侧操作位置x。然后,如上所述,提升阀20控制从第一液压泵11到头侧油室9a的供应流量,在内侧操作位置x的第一斗杆滑阀18控制从杆侧油室9b到头侧油室9a的再循环流量,并且在内侧操作位置x的第二斗杆滑阀19控制从第二液压泵12到头侧油室9a的供应流量和从杆侧油室9b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这样,油被供应到头侧油室9a并从杆侧油室9b排放,以使斗杆油缸9延伸并使斗杆6向内侧摆动;这里,基于输入到控制单元30的各种信号(来自操作检测装置36、各种压力传感器37至42和发动机控制器43的信号等),控制单元30计算斗杆油缸9所需供应、再循环和排放流量,并向提升阀电磁阀29和第一和第二内侧电磁阀45、46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以便相互独立地控制它们。由于在斗杆6的内侧操作(斗杆油缸9的延伸)期间,提升阀20控制来自第一液压泵11的供应流量、第一斗杆滑阀18控制再循环流量,并且第二斗杆滑阀19控制来自第二液压泵12的供应和排放流量,所以能够实现对供应、再循环和排放流量的这些独立控制。

注意,在斗杆6的内侧操作期间,第二斗杆滑阀19的头侧供应阀通道19d和杆侧排放阀通道19e的打开区域之间的关系由滑柱位移量唯一确定;通过控制提升阀20的打开区域的增加或减少,可以相互独立地控制斗杆油缸9的供应/排放流量,该提升阀20仅控制供应流量,从而使来自提升阀20(来自第一液压泵11的供应流量)和第二斗杆滑阀19(来自第二液压泵12的供应流量)的总供应流量被控制为斗杆油缸9所需的供应流量。

同时,当从操作检测装置36输入伸出信号时,控制单元30向提升阀电磁阀29输出控制信号以输出先导压力。因此,提升阀20开始从第一液压泵11向第一斗杆滑阀18供应输送油,同时控制输送油的流量。此外,控制单元30向用于输出先导压力的第一和第二外侧电磁阀47、48输出控制信号。因此,先导压力被输入到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18、19的外侧先导口18c、19c以将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18、19转换到外侧操作位置y。然后,如上所述,提升阀20控制从第一液压泵11到杆侧油室9b的供应流量,在外侧操作位置y的第一斗杆滑阀18控制从头侧油室9a到油箱的排放流量,并且在外侧操作位置y的第二斗杆滑阀19控制从第二液压泵12到杆侧油室9b的供应流量和从头侧油室9a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这样,油被供应到杆侧油室9b并从头侧油室9a排放,以使斗杆油缸9收缩并使斗杆6向外侧摆动;这里,基于输入到控制单元30的各种信号(来自操作检测装置36、各种压力传感器37至42和发动机控制器43的信号等),控制单元30计算斗杆油缸9所需供应和排放流量,并向提升阀电磁阀29和第一和第二外侧电磁阀47、48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以便相互独立地控制它们。由于在斗杆6的外侧操作(斗杆油缸9的收缩)期间,提升阀20控制来自第一液压泵11的供应流量、第一斗杆滑阀18控制排放流量,并且第二斗杆滑阀19控制来自第二液压泵12的供应和排放流量,所以能够实现对供应和排放流量的这些独立控制。

注意,在斗杆6的外侧操作期间,第二斗杆滑阀19的杆侧供应阀通道19f和头侧排放阀通道19g的打开区域之间的关系由滑柱位移量唯一确定;通过控制提升阀20的打开区域的增加或减少,可以相互独立地控制斗杆油缸9的供应/排放流量,该提升阀20仅控制供应流量,从而使来自提升阀20(来自第一液压泵11的供应流量)和第二斗杆滑阀19(来自第二液压泵12的供应流量)的总供应流量被控制为斗杆油缸9所需的供应流量;或者通过控制仅控制排放流量的第一斗杆滑阀18的头侧排放阀通道18g的打开区域的增加或减少,从而将来自第一斗杆滑阀18和第二斗杆滑阀19的总排放流量控制为斗杆油缸9所需的排放流量。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在液压挖掘机1的液压控制回路中,设有作为液压供应源的第一和第二液压泵11、12;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液压泵11、12并控制斗杆油缸9的液压供应和排放的第一和第二滑阀18、19;并且还在第一斗杆滑阀18上游侧设置有控制从第一液压泵11到第一斗杆滑阀18的供应流量的提升阀20,其中,第一斗杆滑阀18原样地将液压油从提升阀20供应到斗杆油缸9。然后,当斗杆油缸9延伸(伸出操作)时,提升阀20控制从第一液压泵11到斗杆油缸9的头侧油室9a的供应流量,第一斗杆滑阀18控制从斗杆油缸9的杆侧油室9b到头侧油室9a的再循环流量,并且第二斗杆滑阀19控制从第二液压泵12到斗杆油缸9的头侧油室9a的供应流量和从杆侧油室9b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

也就是说,在斗杆油缸9延伸时,提升阀20仅控制从第一液压泵11到头侧油室9a的供应流量,因此提升阀20可以独立地控制来自第一液压泵11的供应流量。另外,第一斗杆滑阀18仅控制从杆侧油室9b到头侧油室9a的再循环流量,因此第一斗杆滑阀18可以独立地控制再循环流量。另外,第二斗杆滑阀19控制从第二液压泵12到头侧油室9a的供应流量和从杆侧油室9b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斗杆滑阀19可以通过优先控制排放流量来独立地控制排放流量。此外,第二斗杆滑阀19不能独立地控制供应流量,但是提升阀20进行控制以增加或减少来自第一液压泵11的供应流量,使得来自第一和第二液压泵11、12的总流量可以被独立控制。

因此,在斗杆油缸9的延伸期间,斗杆油缸9的供应、排放和再循环流量可以相互独立地被控制,并且根据用于单独驱动斗杆油缸9的单独工作、还用于驱动其他液压致动器(例如动臂油缸8,铲斗油缸10)的复合工作、轻负荷工作、重负荷工作等的各种工作内容,可以改变供应、排放和再循环流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提高效率和提高可操作性。此外,通过利用常规上通常用于液压挖掘机1的液压控制回路中的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18、19并通过在第一斗杆滑阀18的上游侧设置提升阀20用于控制供应流量,可以简单地进行该控制,因此通过使用用于常规回路配置的阀单元可以容易地产生控制,从而降低成本。

此外,在这方面,在斗杆油缸9的收缩(伸出操作)期间,提升阀20控制从第一液压泵11到斗杆油缸9的杆侧油室9b的供应流量,第一斗杆滑阀18控制从斗杆油缸9的头侧油室9a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并且第二斗杆滑阀19控制从第二液压泵12到斗杆油缸9的杆侧油室9b的供应流量和从头侧油室9a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

也就是说,在斗杆油缸9的收缩期间,提升阀20仅控制从第一液压泵11到杆侧油室9b的供应流量,因此提升阀20可以独立地控制第一液压泵11的供应流量。另外,第一斗杆滑阀18仅控制从头侧油室9a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因此第一斗杆滑阀18可以独立地控制排放流量。另外,第二斗杆滑阀19控制从第二液压泵12到杆侧油室9b的供应流量和从头侧油室9a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斗杆滑阀19可以通过优先控制供应或排放流量来独立地控制供应或排放流量。此外,第二斗杆滑阀19不能独立地控制其他(排放或供应)流量,但当其他流量为排放流量时,可通过控制来自第一斗杆滑阀18的排放流量的增加或减少来独立地控制来自斗杆油缸9的总排放流量,另外,当其他流量是供应流量时,从第一和第二液压泵11、12到控制斗杆油缸9的总供应流量可以通过用提升阀20控制来自第一液压泵11的供应流量的增加或减少来相互独立地进行控制。结果,即使当斗杆油缸9收缩时,斗杆油缸9的供应和排放流量也可以被相互独立地控制,从而极大地促进了高效率和可操作性的提高。

此外,在这方面,液压挖掘机1的液压控制回路包括第一和第二旁通阀25、26,其分别控制第一和第二旁通油道27、28的流量,以将输送油从第一和第二液压泵11、12供应到油箱15。因此,第一和第二旁通阀25、26可以控制从第一和第二液压泵11、12到油箱15的流量,使得来自第一和第二液压泵11、12的输送流量可以被准确控制。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动臂油缸8和斗杆油缸9被配置为能够通过使用第一和动臂斗杆滑阀16、17而相互独立地控制供应、排放和再循环流量,因此安装在液压挖掘机1中并且作为需要大流量的液压致动器的斗杆油缸9和动臂油缸8可以通过利用第一和第二滑阀(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18、19和第一和第二动臂滑阀16、17)相互独立地控制供应、排放和再循环流量,从而有助于整个液压挖掘机1的高效率、提高可操作性并抑制成本。

下面,参考图7所示的液压控制回路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后述的第二提升阀52、第二提升阀电磁阀56、第二斗杆滑阀53以外的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附加相同的编号并省略关于其的说明。注意,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提升阀20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提升阀20相同,但是为了区别于第二提升阀52,在第二实施例中将其称为第一提升阀20。

第二提升阀52与第一提升阀20具有相同的结构,即具有止回功能的能够计量的结构,因此第二提升阀52设置在第二斗杆滑阀53的上游侧,即在从第二液压泵12到第二斗杆滑阀53的供应油道中。此外,基于控制单元30输出到第二提升阀电磁阀56的控制信号,通过从提升阀电磁阀56输出的先导压力启动第二提升阀52以控制从第二液压泵12到第二斗杆滑阀53的供应流量。从第二提升阀52供应到第二斗杆滑阀53的供应流量,如后所述,被配置为在不通过第二斗杆滑阀53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下原样地供应到斗杆油缸9。

此外,第二斗杆滑阀53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斗杆滑阀19类似,是具有内侧(延伸侧)和外侧(收缩侧)先导口53b、53c的三位置转换阀;其中,通过向内侧和外侧先导口53b、53c输入先导压力,将中立位置n转换到内侧和外侧操作位置x、y。此外,当阀53处于内侧操作位置x时,头侧供应阀通道53d打开以将输送油从第二液压泵12供应到斗杆油缸9的头侧油室9a并且杆侧排放阀油道53e打开以将排放油从杆侧油室9b供应到油箱15。同时,当阀53处于外侧操作位置y时,杆侧供应阀通道55f打开,以将输送油从第二液压泵12供应到杆侧油室9b,并且头侧排放阀通道55g打开,以将排放油从头侧油室9a供应到油箱15;如图8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斗杆滑阀53的这些头侧供应阀通道53d和杆侧供应阀通道53f的打开特性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斗杆滑阀18的头侧和杆侧供应阀通道18d、18f的打开特性,被配置为使得即使当滑柱的位移量小时打开区域也被设置为变得最大。因此,第二斗杆滑阀53被配置为将通过第二提升阀52供应的供应流量从第二液压泵12原样地供应到斗杆油缸9的头侧和杆侧油室9a、9b而不增加或减少流量。注意,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斗杆滑阀53的杆侧和头侧排放阀通道53e、53g的打开特性与根据第一实施例(参见图8)的第二斗杆滑阀19的杆侧和头侧排放阀通道19g、19e的打开特性相同。此外,在图7中,附图标记53a表示安装在第二斗杆滑阀53上的中心旁通通道。

也就是说,根据第二实施例,连接到第二液压泵12的第二斗杆滑阀53类似于连接到第一液压泵11的第一斗杆滑阀18,被配置为将由第二提升阀52原样地控制的流量供应到斗杆油缸9而不控制从第二液压泵12到斗杆油缸9的供应流量。然后,当从操作检测装置36输入伸入或伸出操作信号时,控制单元30输出用于向第二提升阀电磁阀56输出先导压力的控制信号,并且响应于此,第二提升阀52开始将输送油从第二液压泵12供应到第二斗杆滑阀53,同时输送油的输出流量被控制。因此,在伸入操作期间,第二提升阀52控制从第二液压泵12到头侧油室9a的供应流量。在内侧操作位置x的第二斗杆滑阀53被配置为控制从杆侧油室9b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在伸出操作期间,第二提升阀52被配置为控制从第二液压泵12到杆侧油室9b的供应流量,并且在外侧操作位置y的第二斗杆滑阀53被配置为控制从头侧油室9a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

因此,根据第二实施例,第一提升阀20控制从第一液压泵11到斗杆油缸9的头侧油室9a的供应流量,第一斗杆滑阀18控制从杆侧油室9b到头侧油室9a的再循环流量,第二提升阀52控制从第二液压泵12到头侧油室9a的供应流量,并且第二斗杆滑阀53控制从杆侧油室9b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使得供应、再循环和排放流量可以相互独立地进行控制。同时,在伸出操作期间,第一提升阀20控制从第一液压泵11到杆侧油室9b的供应流量,第二提升阀52控制从第二液压泵12到杆侧油室9b的供应流量,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18、53控制从头侧油室9a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从而可以相互独立地控制供应和排放流量。

因此,根据上述配置的第二实施例,通过利用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18、53,可以相互独立地控制斗杆油缸9的供应、排放和再循环流量,因此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那些可以产生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那些相同的效果,此外,根据第二实施例,除了设置在第一斗杆滑阀18的上游侧的用于控制从第一液压泵11到斗杆油缸9的供应流量的第一提升阀20之外,第二提升阀52设置在第二斗杆滑阀53的上游侧,用于控制从第二液压泵12到斗杆油缸9的供应流量,从而可以更准确地控制供应流量。

下面,参考图9所示的液压控制回路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后述的第一斗杆滑阀54以外的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关于其的说明。

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斗杆滑阀18,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斗杆滑阀54包括内侧和外侧先导口54b、54c,其中,当先导压力输入到内侧和外侧先导口54b、54c时,阀54从中立位置n转换到内侧和外侧操作位置x、y,其中,根据第三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区域x1、x2设置在第一斗杆滑阀54的内侧操作位置x。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区域x2从中立位置n的滑柱位移量被设置为大于第一区域x1的滑柱位移量。然后,当阀54位于第一区域x1时,头侧供应阀通道54d打开,用于通过提升阀20将输送油从第一液压泵11供应到斗杆油缸9的头侧油室9a,并且再循环阀通道54e打开,用于将排放油从杆侧油室9b供应到头侧油室9a。此外,当阀54位于第二区域x2时,头侧供应阀通道54d和再循环阀通道54e被配置为打开,此外,杆侧排放阀通道54h被配置为打开,用于将排放油从杆侧油室9b供应到油箱15。注意,在图9中,附图标记54a表示安装在第一斗杆滑阀54上的中心旁通通道。

在此,图10a示出在内侧操作位置x的第一和第二区域x1、x2中的头侧供应阀通道54d、再循环阀通道54e和杆侧排放阀通道55h的打开特性;头侧供应阀通道54d和再循环阀通道54e的打开特性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第一斗杆滑阀18处的在内侧操作位置x的头侧供应阀通道18d和再循环阀通道18e的打开特性相同,并且杆侧排放阀通道54h的打开特性被配置为在第一区域x1中闭合并在进入第二区域x2之后即具有较大的打开区域。此外,由于杆侧排放阀通道55h的打开区域很快变得更大,因此当第一斗杆滑阀54位于第二区域x2时,阀通道55h被配置为将排放油快速地从杆侧油室9b供应到油箱15。

注意,当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斗杆滑阀54处于外侧操作位置y时,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斗杆滑阀18处于外侧操作位置y的情况,阀54打开杆侧供应阀通道54f用于通过提升阀20将输送油从第一液压泵11供应到杆侧油室9b,并打开头侧排放阀通道54g用于将排放油从头侧油室9a供应到油箱15;这些杆侧供应阀通道54f和头侧排放阀通道54g的打开特性被配置为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斗杆滑阀18的杆侧供应阀通道18f和头侧排放阀通道18g的打开特性相同(参见图10b)。

同时,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控制单元30在操作检测装置36输入伸入操作信号时,基于由头侧/杆侧斗杆压力传感器41、42输入的斗杆油缸9的头侧/杆侧油室9a、9b中的压力确定液压油是否可以从杆侧油室9b再循环到头侧油室9a。这里,当杆侧油室9b中的压力pr高于头侧油室9a中压力ph(pr>ph)时,确定可以再循环,而当杆侧油室9b中的压力pr不高于头侧油室9a中的压力ph(pr≤ph)时,则认为不能再循环。注意,在第三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0配置用于本发明的判断装置。

此外,当从操作检测装置36输入伸入操作信号时,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控制单元30向第一和第二内侧电磁阀45、46输出控制信号,用于输出先导压力以将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54、19转换到内侧操作位置x;在这种情况下,当认为可以将液压油从杆侧油室9b再循环到头侧油室9a(杆侧油室9b中的压力pr高于头侧油室9a中的压力ph(pr>ph))时,控制单元30向第一内侧电磁阀45输出控制信号以输出用于将第一斗杆滑阀54定位在第一区域x1中的先导压力(用于进入第一区域x1的滑柱位移量)。因此,第一斗杆滑阀54被定位在第一区域x1中并打开头侧供应阀通道54d用于通过提升阀20将输送油从第一液压泵11供应到斗杆油缸9的头侧油室9a并打开再循环阀通道54e用于将排放油从杆侧油室9b供应到头侧油室9a。

同时,当从操作检测装置36输入用于伸入操作的操作信号并且当认为不能将液压油从杆侧油室9b再循环到头侧油室9a(杆侧油室9b中的压力pr不高于头侧油室9a中的压力ph(pr≤ph))时,控制单元30向第一内侧电磁阀45输出控制信号以输出用于将第一斗杆滑阀54定位在第二区域x2中的先导压力(用于进入第二区域x2的滑柱位移量)。然后,第一斗杆滑阀54被定位在第二区域x2,保持头侧供应阀通道54d的打开最大,用于将输送油从第一液压泵11通过提升阀20供应到斗杆油缸9的头侧油室9a,打开再循环阀通道54e以将排放油从斗杆油缸9的杆侧油室9b供应到头侧油室9a,并打开杆侧排放阀通道54h以将排放油从杆侧油室9b排放到油箱15。注意,当第一斗杆滑阀54被定位在第二区域x2时,再循环阀通道54e打开以将排放油从杆侧油室9b供应到头侧油室9a,但是,由于杆侧油室9b中的压力pr不高于头侧油室9a中的压力ph,所以油不被再循环并且设置在再循环阀通道54e中的止回阀防止回流(油从头侧油室9a流至杆侧油室9b)。

因此,在第三实施例中,当在伸入操作(斗杆油缸9的延伸)期间,液压油不能从杆侧油室9b再循环到头侧油室9a时,第一斗杆滑阀54被定位在第二区域x2并打开杆侧排放阀通道54h。因此,排放油从杆侧油室9b流到油箱15,以使杆侧油室9b内的压力迅速降低,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斗杆油缸9的工作速度因高压而受损。

另外,当第一斗杆滑阀54在内侧操作位置x定位于第一区域x1中时,类似于当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斗杆滑阀18定位于内侧操作位置x时,提升阀图20控制从第一液压泵11到头侧油室9a的供应流量,并且具有第一斗杆滑阀54的再循环阀通道54e控制从杆侧油室9b到头侧油室9a的再循环流量。另外,当第一斗杆滑阀54在内侧操作位置x定位于第二区域x2中时,提升阀20控制从第一液压泵11到头侧油室9a的供应流量,具有第一斗杆滑阀54的杆侧排放阀通道54h控制从杆侧油室9b到油箱15的排放流量(如上所述,液压油不从杆侧油室9b再循环到头侧油室9a)。也就是说,当第一斗杆滑阀54在内侧操作位置x被定位在第一区域x1中时,阀54被配置为仅控制再循环流量,并且当位于第二区域x2中时,阀54被配置为配置为仅控制排放流量。此外,位于外侧操作位置y的第一斗杆滑阀54与当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斗杆滑阀18定位于外侧操作位置y时类似,仅控制排放流量。此外,由于第二斗杆滑阀19与第一实施例的类似,当位于内侧操作位置x时,阀19控制来自第二液压泵12的供应和排放流量,并且当定位于外侧操作位置时在y位置时,阀19控制来自第二液压泵12的供应和排放流量。因此,在第三实施例中同样,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54、19可以相互独立地控制斗杆油缸9的供应、再循环和排放流量,产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注意,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例如,各实施例中设置的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为随先导压力变化的先导式滑阀。这些第一和第二斗杆滑阀可以配置有电磁比例式滑阀,其中,控制信号直接从控制单元输入。

另外,根据第三实施例,第二斗杆滑阀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斗杆滑阀19,但是它可以类似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斗杆滑阀53。如果是这种情况,则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提升阀类似的第二提升阀52布置在第二斗杆滑阀53的上游侧。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用于诸如包括可摆动地支撑在动臂的端部的斗杆的液压挖掘机的工程机器的液压控制回路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