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20755发布日期:2020-06-30 20:52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下室的修复方法,具体涉及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属于地下工程建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型地下停车场、商场、人防工程等地下室越来越多。在地下工程建设中,经常会进行垫层及底板浇筑,并且在垫层与底板之间设置防水层,以便将地下空间与原始地层隔离开。当防水层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破损后,由于垫层外侧是地层土体,地层土体具有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所以地下水会透过垫层和破损的防水层,通过底板裂缝进入地下室内,进而可能引起地下室漏水事故。

目前,对于地下室破损的防水层,修复方法主要是——重新做防水层。具体的,挖掉位于破损防水层上方及周边的底板,在原有防水层上面直接设置新的防水层,或者去除原有破损的防水层后再重新设置新的防水层,最后在新的防水层上浇筑底板。

在修复地下室破损的防水层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对底板进行开挖,露出破损的防水层,所以需要对地下室进行降水,将破损防水层周边的水体全部挤出,既费时又费力。

另外,由于需要对底板进行开挖,并且在新的防水层设置完毕后需要重新浇筑底板,所以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两种无需对地下室进行降水并且操作简便的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地下室底板漏水位置确定时,该微创修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地下室底板的钢筋进行定位并在底板上做出标记;

步骤2:在漏水位置两侧500mm的位置避开钢筋竖直向下对称钻两排穿透底板的注浆孔,孔间距1000mm;或者,在漏水位置两侧500mm和1000mm的位置避开钢筋竖直向下对称钻四排穿透底板的注浆孔,孔间距1000mm,分别记为里侧孔和外侧孔,里侧孔与外侧孔交错排列;

步骤3:向全部注浆孔中埋入高压注浆管,高压注浆管的前端到达原有防水层与底板之间,不得穿透原有防水层;

步骤4:将丙烯酸盐灌浆料通过高压注浆管压力注入防水层与底板之间的空隙中,当漏水位置两侧只有两排注浆孔时,从漏水位置的一端开始,对称注浆,间隔进行;当漏水位置两侧有四排注浆孔时,先注两排里侧孔,从漏水位置的一端开始,对称注浆,间隔进行,然后按同样的注法对两排外侧孔进行注浆;

步骤5:待所有注浆孔都施工完毕,静置一段时间,将高压注浆管拔出,将注浆孔灌注密实;

步骤6:底板不再漏水后,采用结构灌缝胶对底板的裂缝进行压力灌缝。

另一种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地下室底板漏水位置不确定时,须对整个底板进行修复,该微创修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地下室底板的钢筋进行定位并在底板上做出标记;

步骤2:避开钢筋,在整个底板上竖直向下均匀钻多排穿透底板的注浆孔,排间距1000mm,孔间距1000mm;

步骤3:向全部注浆孔中埋入高压注浆管,高压注浆管的前端到达原有防水层与底板之间,不得穿透原有防水层;

步骤4:将丙烯酸盐灌浆料通过高压注浆管压力注入防水层与底板之间的空隙中,按照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的顺序逐排注浆,每一排按照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的顺序逐个注浆,相邻两排首-首相接或尾-尾相接;或者,按照从中心向外围螺旋扩散的顺序逐圈逐个注浆;或者,按照从外围向中心螺旋聚集的顺序逐圈逐个注浆;

步骤5:待所有注浆孔都施工完毕,静置一段时间,将高压注浆管拔出,将注浆孔灌注密实;

步骤6:观察底板是否还有漏水的地方,如果底板不再漏水,则施工结束;如果底板还存在局部漏水,则在漏水位置及周边避开钢筋竖直向下均匀钻多排穿透底板的注浆孔,排间距1000mm,孔间距1000mm,与之前的注浆孔交错排列,然后按照步骤3和步骤4的操作对新钻的注浆孔进行施工,最后重复步骤5。

前述的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注浆孔的孔径比高压注浆管的注浆嘴直径大3-6mm。

前述的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丙烯酸盐灌浆料由两种组份组成,一种组份是树脂,另一种组份是引发剂,树脂与引发剂的体积比例是0.5-2:1。

前述的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结构灌缝胶采用的是cbfr—a/b潮湿裂缝胶。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由于不会露出破损的防水层,所以无需对地下室进行降水,既省时又省力;

(2)由于不需要对底板进行开挖,也不需要重新浇筑底板,所以操作简便;

(3)由于采用丙烯酸盐灌浆料来修复防水层,所以防水层耐久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布孔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2的地下室底板防水层修复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的布孔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的第三个具体实施例的布孔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的第四个具体实施例的布孔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的第五个具体实施例的布孔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底板,2-防水层,3-垫层,4-漏水位置,5-里侧孔,6-外侧孔,7-高压注浆管,8-固化的丙烯酸盐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1:漏水位置确定且漏水情况比较严重

当地下室底板漏水位置确定且漏水情况比较严重时,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地下室底板1的漏水位置。

步骤2:使用钢筋探测仪对地下室底板1的钢筋进行定位,并在底板1上做出标记。

步骤3:在漏水位置4两侧500mm的位置,避开钢筋,竖直向下对称钻两排穿透底板的注浆孔,孔间距1000mm,孔径比高压注浆管的注浆嘴直径大3-6mm,记为里侧孔5,在漏水位置4两侧1000mm的位置,避开钢筋,竖直向下再对称钻两排穿透底板的注浆孔,孔间距1000mm,孔径比高压注浆管的注浆嘴直径大3-6mm,记为外侧孔6,里侧孔5与外侧孔6交错排列,呈z字形布置。

步骤4:向全部注浆孔中埋入高压注浆管7(自带止回阀和密封圈),高压注浆管7的前端到达原有防水层2与底板1之间,不得穿透原有防水层2,然后对高压注浆管7进行编号,在图1中,四排注浆孔中埋入了四排高压注浆管7,这四排高压注浆管7从左向右依次记为a、b、c、d,从下向上依次用下角标1、2、3、4、5、6、7、8……进行区分。

步骤5:将丙烯酸盐灌浆料(由两种组份组成,一种组份是树脂,另一种组份是引发剂,树脂与引发剂的体积比例是0.5-2:1,具体根据控制时间来调节两种组份的体积比例)通过高压注浆管7压力注入防水层2与底板1之间的空隙中,先注两排里侧孔5,从漏水位置4的一端开始,对称注浆,间隔进行,具体的,在图1中,位于左侧的里侧孔5按b1-b3-b5-b7-b9……的顺序、位于右侧的里侧孔5按c1-c3-c5-c7-c9……的顺序对称注第一遍,然后位于左侧的里侧孔5再按b2-b4-b6-b8-b10……的顺序、位于右侧的里侧孔5按c2-c4-c6-c8-c10……的顺序对称注第二遍,在注浆过程中,仔细观察与当前正在注浆的注浆孔相邻的注浆孔,当发现相邻的注浆孔内有少许灌浆料流出时,暂停当前注浆孔注浆,换下一个注浆孔注浆。

步骤6:按同样的注法对两排外侧孔6进行注浆。

步骤7:待所有注浆孔都施工完毕,静置一段时间(根据丙烯酸盐灌浆料的固化时间确定),将高压注浆管7从注浆孔中拔出,采用高强高性能灌浆料(具有自流平、自密实、无收缩、高强度等特性)将注浆孔灌注密实。

地下室底板防水层修复后如图3所示。

步骤8:底板不再漏水后,采用在潮湿环境下能正常固化且具有不收缩和不离析等特性的结构灌缝胶(例如:cbfr—a/b潮湿裂缝胶)对底板的裂缝进行压力灌缝。

实施例2:漏水位置确定且漏水情况比较轻微

当地下室底板漏水位置确定且漏水情况比较轻微时,参照图4,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地下室底板1的漏水位置。

步骤2:使用钢筋探测仪对地下室底板1的钢筋进行定位,并在底板1上做出标记。

步骤3:在漏水位置4两侧500mm的位置,避开钢筋,竖直向下对称钻两排穿透底板的注浆孔,孔间距1000mm,孔径比高压注浆管的注浆嘴直径大3-6mm。

步骤4:向全部注浆孔中埋入高压注浆管(自带止回阀和密封圈),高压注浆管的前端到达原有防水层与底板之间,不得穿透原有防水层,然后对高压注浆管进行编号,在图4中,两排注浆孔中埋入了两排高压注浆管,这两排高压注浆管从左向右依次记为a、b,从下向上依次用下角标1、2、3、4、5、6、7、8……进行区分。

步骤5:将丙烯酸盐灌浆料(由两种组份组成,一种组份是树脂,另一种组份是引发剂,树脂与引发剂的体积比例是0.5-2:1,具体根据控制时间来调节两种组份的体积比例)通过高压注浆管压力注入防水层与底板之间的空隙中,从漏水位置4的一端开始,对称注浆,间隔进行,具体的,在图4中,位于左侧的注浆孔按a1-a3-a5-a7-a9……的顺序、位于右侧的注浆孔按b1-b3-b5-b7-b9……的顺序对称注第一遍,然后位于左侧的注浆孔再按a2-a4-a6-a8-a10……的顺序、位于右侧的注浆孔按b2-b4-b6-b8-b10……的顺序对称注第二遍,在注浆过程中,仔细观察与当前正在注浆的注浆孔相邻的注浆孔,当发现相邻的注浆孔内有少许灌浆料流出时,暂停当前注浆孔注浆,换下一个注浆孔注浆。

步骤6:待所有注浆孔都施工完毕,静置一段时间(根据丙烯酸盐灌浆料的固化时间确定),将高压注浆管从注浆孔中拔出,采用高强高性能灌浆料(具有自流平、自密实、无收缩、高强度等特性)将注浆孔灌注密实。

步骤7:底板不再漏水后,采用在潮湿环境下能正常固化且具有不收缩和不离析等特性的结构灌缝胶(例如:cbfr—a/b潮湿裂缝胶)对底板的裂缝进行压力灌缝。

实施例3:漏水位置不确定

当地下室底板漏水位置不确定时,须对整个底板进行修复,参照图5图6和图7,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微创修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使用钢筋探测仪对地下室底板的钢筋进行定位,并在底板上做出标记。

步骤2:避开钢筋,在整个底板上竖直向下均匀钻多排穿透底板的注浆孔,排间距1000mm,孔间距1000mm,孔径比高压注浆管的注浆嘴直径大3-6mm。

步骤3:向全部注浆孔中埋入高压注浆管(自带止回阀和密封圈),高压注浆管的前端到达原有防水层与底板之间,不得穿透原有防水层。

步骤4:将丙烯酸盐灌浆料(由两种组份组成,一种组份是树脂,另一种组份是引发剂,树脂与引发剂的体积比例是0.5-2:1,具体根据控制时间来调节两种组份的体积比例)通过高压注浆管压力注入防水层与底板之间的空隙中,注浆顺序有三种,具体的:

第一种(参照图5):按照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的顺序逐排注浆,每一排按照从下向上(或从上向下)的顺序逐个注浆,相邻两排首-首相接或尾-尾相接;

第二种(参照图6):按照从中心向外围螺旋扩散的顺序逐圈逐个注浆;

第三种(参照图7):按照从外围向中心螺旋聚集的顺序逐圈逐个注浆。

在注浆过程中,仔细观察与当前正在注浆的注浆孔相邻的注浆孔,当发现相邻的注浆孔内有少许灌浆料流出时,暂停当前注浆孔注浆,换下一个注浆孔注浆。

步骤5:待所有注浆孔都施工完毕,静置一段时间(根据丙烯酸盐灌浆料的固化时间确定),将高压注浆管从注浆孔中拔出,采用高强高性能灌浆料(具有自流平、自密实、无收缩、高强度等特性)将注浆孔灌注密实。

步骤6:观察底板是否还有漏水的地方,如果底板不再漏水,则施工结束;如果底板还存在局部漏水,则在漏水位置及周边避开钢筋竖直向下均匀钻多排穿透底板的注浆孔,排间距1000mm,孔间距1000mm,孔径比高压注浆管的注浆嘴直径大3-6mm,与之前的注浆孔交错排列,然后按照步骤3和步骤4的操作对新钻的注浆孔进行施工,最后重复步骤5。

由于在整个防水层修复过程中,不会露出破损的防水层,所以无需对地下室进行降水,既省时又省力。

另外,由于在整个防水层修复过程中,不需要对底板进行开挖,也不需要重新浇筑底板,所以操作简便。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室底板防水层的修复方法,在地下室内部操作,在不降低地下水位的情况下,采用微创技术对地下室外部的防水层进行针对性的修复,既省时又省力,并且操作更简便,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