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塑状淤泥土条件下基础垫层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75902发布日期:2020-05-26 16:3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流塑状淤泥土条件下基础垫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于待施工的区域打设桩基,并开挖所述桩基周围的土体以形成基坑并露出部分所述桩基;

于所述基坑的底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承台垫层;以及

待所述承台垫层达到设定强度后,于所述承台垫层上待施工承台的区域周围支设模板,于所述模板的外侧浇筑形成底板垫层,从而于所述底板垫层对应所述桩基的位置形成供施工承台的施工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塑状淤泥土条件下基础垫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支设所述模板时,还包括:

于所述承台垫层上确定待施工的承台的位置,沿着所述待施工的承台的边缘支设所述模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塑状淤泥土条件下基础垫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的顶部标高高于所述基坑的顶面标高;

于所述模板外侧的所述承台垫层和所述基坑外的地面上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底板垫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塑状淤泥土条件下基础垫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通过放坡开挖的方式开挖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塑状淤泥土条件下基础垫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垫层和所述底板垫层均由泡沫混凝土浇筑而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塑状淤泥土条件下基础垫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承台垫层后,还包括:

对所述承台垫层洒水养护,6小时后于所述承台垫层上支设所述模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塑状淤泥土条件下基础垫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底板垫层后,还包括:

对所述底板垫层洒水养护,达到设定强度后拆除所述模板。

8.一种流塑状淤泥土条件下基础垫层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应已打设的桩基开挖形成的基坑;

浇筑形成于所述基坑底部的承台垫层,所述桩基部分露出所述承台垫层;以及

于所述基坑外的地面和所述承台垫层上浇筑形成的底板垫层,所述底板垫层部分位于所述基坑内并压在所述承台垫层上,所述底板垫层对应所述桩基的部分形成有供施工承台的施工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塑状淤泥土条件下基础垫层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垫层和所述底板垫层均由泡沫混凝土浇筑而成。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塑状淤泥土条件下基础垫层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垫层上待施工承台的区域周围支设有模板,所述模板的顶部标高高于所述基坑顶面的标高;

通过于所述模板的外侧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底板垫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塑状淤泥土条件下基础垫层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于待施工的区域打设桩基,并开挖桩基周围的土体以形成基坑并露出部分桩基;于桩基的底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承台垫层;以及待承台垫层达到设定强度后,于承台垫层上待施工承台的区域周围支设模板,于模板的外侧浇筑形成底板垫层,从而于底板垫层对应桩基的位置形成供施工承台的施工空间。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在流塑状淤泥土体上施工困难的问题,通过施工形成底板垫层后再施工承台,以加快施工速度,防止土体坍塌,也能够加强基础垫层的整体强度,保证后续施工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常晨曦;蒋启诚;刘鹏飞;陈建龙;汤景祥;罗良龙;唐福珍;李舜;李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28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