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地库顶部顶板排水盲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09833发布日期:2020-07-07 14:45阅读:26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地库顶部顶板排水盲沟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库顶部排水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地库顶部顶板排水盲沟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车迅速增加,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地下车库普遍建立,同时,为了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地下车库上面大都采用水平面的种植顶板并种上植物,在雨水量多,地下车库单体顶板面积大的情况下,种植顶板上的雨水排水不畅,雨水存留后还是可能会下渗至地库中。

为此,建筑者们常常采用在建筑结构设计找坡的方式解决平面种植顶板的排水问题,来克服植物烂根的现象,授权公告号为cn20517164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地库顶板排水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绿色植被层、种植土层、过滤层、蓄排水层、阻根层、顶板基层,阻根层和顶板基层之间设有一找坡层和一找平层、找平层围绕于找坡层外圈且处于顶板基层的边缘,顶板基层的表面设有若干集水沟,顶板基层的侧边设有与找平层连通的外排出水口,外排出水口与集水沟连通。此种排水系统,通过在顶板基层的表面上设有若干集水沟,雨水渗透流淌至集水水沟内,经集水沟导流至外排出水口,环保耐用,清洁环境。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整体的地下车库顶面的面积超大,排水板一般用材简单,在回填种植土施工时,无法给予有效保护,很容易被压扁压坏,回填土一旦将排水板上的排水间隙全部堵死,就会失去排水空间,导致地库顶部积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地库顶部顶板排水盲沟结构,能够通过碎石层将雨水引导至排水盲沟中,能够保持较好雨水排出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地库顶部顶板排水盲沟结构,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水盲沟,多个所述排水盲沟之前设置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上侧设有种植土层,所述排水盲沟包括竖直设置的两块挡板以及设置在上侧的砼盖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与碎石层相对的排水通孔,所述排水盲沟内设置有下水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从种植土层中下流时,将会流动至碎石层中,此时雨水将会通过碎石之间的间隙流动,将会通过排水通孔进入至排水盲沟中,汇集在排水盲沟中的雨水将会通过下水组件排出,由于碎石的支撑强度远大于排水板,且在碎石之前存在排水所需的间隙,故能在保持排水的功能的同时,也能保持支撑强度,在回土时也能保持排水间隙的存在,能够保持较好雨水排出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碎石层中设置有带孔盲管,所述带孔盲管垂直于排水盲沟的长度方向,其一端插入至排水通孔中,所述带孔盲管上的孔径小于所述碎石层的粒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带孔盲管内呈空心结构,雨水将会从碎石之间通过盲管上的孔进入管内,并且带孔盲管上的孔径小于碎石的直径,碎石不会随着雨水进入管内,且能够将大面积的顶板中的水较快地进入管内,且能够加速排水。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带孔盲管下侧设置有混凝土保护层,所述混凝土保护层上侧呈与带孔盲管适配的圆弧形,且将所述带孔盲管下侧的孔洞进行封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孔盲管下侧将会被混凝土保护层包裹,使得其孔洞封堵,继而使得带孔盲管下侧具有一段可以储存水的空间,便于其排水。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碎石层的厚度大于所述排水通孔的直径,且低于所述砼盖板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碎石层能够保持排水的功能,只需比排水通孔大就行,不需要过多的碎石层,能够使得有足够厚的种植土层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水组件包括穿设在顶板内的雨水管、设置在雨水管顶部且位于排水盲沟中的雨水口,以及可拆卸连接在雨水管下端的排水管,所述雨水口可升降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盲沟中的雨水将会通过雨水口,依次通过雨水管与排水管排出,而由于碎石层中的雨水排水较快,可能导致种植土层中的水分不够,植物存在枯死的可能性,可拆卸下排水管对雨水口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排水盲沟中的雨水高度提高或者降低,适合不同季节的雨水情况。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雨水管顶部的内壁设置有波纹伸缩管,所述波纹伸缩管的上端与所述雨水口固定连接,且所述雨水口的下水口出固定连接有穿过波纹伸缩管内的调节管,所述调节管下端与所述雨水管内壁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雨水管中使得调节管上下运动,并与雨水管内壁卡接配合,从而带动雨水口滑动,此时波纹伸缩管能够随着雨水管的运动保持密封,从而起到调节的作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雨水管内可拆卸连接有挡泥件,所述挡泥件包括与雨水管连接的连接部与疏水部,所述挡泥件整体呈薄壁空心结构,其下侧为开口设置,所述连接部呈圆柱状,所述疏水部一体设置在连接部上侧,且所述疏水部的直径大小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所述疏水部上部开设有若干疏水孔。

雨水在从顶部落下,渗透过种植土层后,在流动至排水盲沟中时,将会夹杂着不少泥土,而由于顶部排水所收集的水是需要回收利用的,夹杂泥土的雨水是无法直接利用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通过雨水口下流时,将会先流动至疏水部上,雨水通过疏水孔继续下流,而当有泥时,将会存积在疏水部的底部,而疏水部上端的疏水孔可继续排水,当泥土过多时,可将挡泥件取下,对其进行清理,减小泥土被一同回收的量。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雨水管内设置有用于抵触所述连接部上侧的限位凸环,所述雨水管内壁上且位于所述限位凸环下侧设有卡接凸环,所述限位凸环的内径小于连接部的外径,所述卡接凸环的内径等于连接部的外径,所述连接部上滑移连接有用于抵触在卡接凸环上的卡爪,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卡爪运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挡泥件时,将连接部抵触在限位凸环下侧,并且卡接凸环与连接部外壁接触,可通过驱动件使卡爪滑动后,抵紧在卡接凸环上侧,从而使得挡泥件能够被限定在限位凸环与卡接凸环之间。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部的内壁上开设有供卡爪滑移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开设方向斜向下设置,所述卡爪靠近卡接凸环的一端为圆头设置,且此端嵌入至连接部后,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齐平,所述驱动件为与连接部内壁螺纹连接的驱动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管转动后,将会抵触在卡爪的表面上,由于卡爪倾斜设置,驱动管将会与其抵触,从而使得卡爪斜向下滑移,继而抵紧在卡接凸环上侧,形成固定效果,而当需要取下时,使得驱动管转动后向下运动,将连接部向下运动后,卡爪的圆头一端与卡接凸环接触后,卡爪将会回缩,从而便于挡泥件取出。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凸环下侧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的直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所述引导部直径最小的边沿与所述连接部的外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挡泥件嵌入时,连接部的上端将会抵触在引导部上,当持续上顶后将会使得,挡泥件位于雨水管中心位置,且能够保证卡爪在伸出时,能够较为稳定将挡泥件进行固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将原本使用的排水板取消,在种植土层下侧设置碎石层,利用碎石层的支撑效果,且能够保持碎石之间的排水间隙,能够使得下渗的雨水将会流动至排水盲沟中,通过下水组件下流,能够保持较好雨水排出效果;

2.在碎石层中加入带孔盲管,使得底部顶部的雨水能够较快地导入至排水盲沟中,加快排水速度;

3.能够通过调节管,使得雨水口的高度发生变化,并使得波纹伸缩管会随之运动,当雨水口高度变化,能够控制在排水盲沟中的雨水高度,从而控制种植土层中的水含量;

4.在雨水管可拆卸连接有挡泥件后,将会使得下渗水中夹杂的泥土被积存在疏水部上,从而减小泥土随雨水直接排出的可能性,提高雨水回收后的纯净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隐藏了种植土层后的爆炸示意图,用于展示带孔盲管;

图3是局部剖视图,用于展示下水组件;

图4是雨水管的剖视图,用于展示内部结构;

图5是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挡泥件的剖视图;

图7是卡爪与连接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顶板;110、防水层;111、细石混凝土;120、排水盲沟;121、碎石层;122、种植土层;123、挡板;124、砼盖板;125、排水通孔;126、带孔盲管;127、混凝土保护层;128、保护无纺布;130、下水组件;131、雨水管;132、雨水口;133、排水管;134、螺纹管;135、波纹伸缩管;136、调节管;140、限位卡环;141、卡块;142、滑槽;143、卡板;144、拨杆;145、滑道;146、弹簧;150、挡泥件;151、连接部;152、疏水部;153、疏水孔;154、限位凸环;155、引导部;156、卡接凸环;160、卡爪;161、滑移槽;162、驱动管;163、凸起;16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建筑地库顶部顶板排水盲沟结构,参照图1,包括顶板100,顶板100上设有防水层110,防水层110为1.5mm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防水层110上还会先铺设一层无纺布,然后再浇筑40mm厚的细石混凝土111。在这之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水盲沟120,多个排水盲沟120之前设置有碎石层121。

参照图2、图3,碎石层121上侧铺设有种植土层122,种植土层122将会覆盖碎石层121和排水盲沟120。排水盲沟120包括竖直设置的两块挡板123以及设置在上侧的砼盖板124,砼盖板124通过水泥与挡板123连接。且挡板123上开设有与碎石层121相对的排水通孔125,同时排水盲沟120内设置有下水组件130。在碎石层121能够保持排水的功能的前提下,碎石层121只需比排水通孔125大就行,不需要过多的碎石层121,且能够使得有足够厚的种植土层122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故碎石层121的厚度大于排水通孔125的直径,且低于砼盖板124的高度。

为了能够较快地把地库顶部的水较快排出,将会在碎石层121中铺设带孔盲管126,且带孔盲管126上的孔径大小为10mm,同时碎石层121中的碎石粒径为40-60mm,保证碎石不会进入至带孔盲管126中。同时为了减小进泥量,也可在带孔盲管126外侧包裹一层保护无纺布128。而挡板123上的排水通孔125的大小与带孔盲管126适配,带孔盲管126的一端将会嵌入至排水通孔125中,使得碎石层121中所吸收的雨水将会通过带孔盲管126引导进入至排水盲沟120中。并且为了保护带孔盲管126,带孔盲管126下侧将会浇筑混凝土保护层127,混凝土保护层127上侧呈与带孔盲管126适配的圆弧形,也能够将带孔盲管126下侧的孔洞进行封堵,能够使得带孔盲管126下侧形成一定的储水空间。

参照图4,下水组件130包括穿设在顶板100内的雨水管131、设置在雨水管131顶部且位于排水盲沟120中的雨水口132,以及可拆卸连接在雨水管131下端的排水管133,一般排水管133与雨水管131之间会通过螺纹管134连接,且会做一定的密封措施,可通过将螺纹管134拆卸后,打开雨水管131。为了调节排水盲沟120中的排水水位线,雨水口132可升降设置。雨水管131在浇筑顶板100时被一同放入,而在雨水管131的顶部的内壁上设有波纹伸缩管135,波纹伸缩管135的一端是与雨水管131内壁固定连接,而另一端与雨水口132固定连接。同时雨水口132的下水口固定连接有穿过波纹伸缩管135内的调节管136。

参照图4、图5,调节管136的下端与雨水管131内壁卡接,雨水管131内壁设有多个限位卡环140,调节管136的下端的圆周侧壁上对称地设有两个卡块141,卡块141上开设有滑槽142,滑槽142内滑移有嵌入至两个限位卡环140之间的卡板143,卡板143与滑槽142之前安装有弹簧146,同时卡块141的下侧具有拨杆144,且卡块141上开设有供拨杆144滑移的滑道145。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拨杆144驱使卡板143滑动,从而使得卡板143脱离限位卡环140之间,从而可使得调节管136上下滑动,将会带动波纹伸缩管135拉伸,再将卡板143嵌入至另外的限位卡环140之间,从而调节雨水口132的高度。

参照图5、图6,而为了将下水时的泥土承接住,在雨水管131内可拆卸连接有挡泥件150,挡泥件150包括与雨水管131连接的连接部151与疏水部152,挡泥件150整体呈薄壁空心结构,其下侧为开口设置。连接部151呈圆柱状,疏水部152一体设置在连接部151上侧,且疏水部152的直径大小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疏水部152上部开设有若干疏水孔153。回收的雨水将会流至疏水部152上,雨水将会通过疏水孔153排出,而当有泥土夹杂时,将会把下部的疏水孔153堵住并留存,但上部的疏水孔153能够持续进行排水。

参照图6、图7,为了拆卸挡泥件150,雨水管131内设置有用于抵触连接部151上侧的限位凸环154,限位凸环154的内径小于连接部151的外径,限位凸环154下侧具有引导部155,引导部155的直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引导部155直径最小的边沿与连接部151的外径相同。雨水管131内壁上且位于限位凸环154下侧设有卡接凸环156,卡接凸环156的内径等于连接部151的外径,

连接部151上滑移连接有用于抵触在卡接凸环156上的卡爪160,连接部151上设置有用于驱使卡爪160运动的驱动件。连接部151的内壁上开设有供卡爪160滑移的滑移槽161,滑移槽161的开设方向斜向下设置,卡爪160靠近卡接凸环156的一端为圆头设置,且此端嵌入至连接部151后,连接部151的外表面齐平,驱动件为与连接部151内壁螺纹连接的驱动管162。为了使得卡爪160不在运动时滑出,在卡爪160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163,凸起163位于卡爪160侧壁上,滑移槽161的内壁且位于两端上均设有与凸起163相对应的凹槽164,当卡爪160在滑动时,两端上的凸起163不会与驱动管162、卡接凸环156接触,且驱动管162的一端将会抵触在卡爪160位于连接部151内的一端上。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雨水从种植土层122中下流时,将会流动至碎石层121中,此时雨水将会通过碎石之间的间隙流动,通过带孔盲管126上的孔洞流入,在带孔盲管126的作用下较快地将地库上侧的雨水导入至排水盲沟120中,汇集在排水盲沟120中的雨水将会通过雨水口132排出,由于碎石的支撑强度远大于排水板,且在碎石之前存在排水所需的间隙,故能在保持排水的功能的同时,也能保持支撑强度,在回土时也能保持排水间隙的存在,能够保持较好雨水排出效果。

由于碎石层121的设置,雨水将会较快地通过雨水口132排出,导致上层的种植土层122在雨水较少的季节中缺少水分,可通过调节卡板143的位置,从而使得调节管136的上下位置发生变化,雨水口132将会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将雨水口132调高后,能够在排水盲沟120中留存一些可供种植土层122吸收的水分,操作人员在调节调节管136的位置时,可通过人手去掰动拨杆144,也可通过制作工具将两个拨杆144卡住后,使得两者相互靠近,便于调节。

而为了将雨水一同带出的泥土进行阻挡,泥土将会先堆积在疏水部152上,随着泥土的堆积,疏水部152下侧将会被封堵,而上侧还能通过其他的疏水孔153排水。当雨水管131打开时,可转动驱动管162,使得其不再抵触在爪上,此时将挡泥件150向下移动时,卡爪160的下端将会抵触在卡位凸环上,从而完全嵌入至连接部151内,可将挡泥件150取出进行清理,且为了便于拆装,挡泥将也可设置在雨水管131底端上。

当需要安装时,将挡泥件150插入雨水管131,连接部151的上端将会抵触在引导部155上,在斜面的引导下将会逐渐运动至雨水管131同圆心的位置上,且不会影响卡接凸环156与连接部151外壁的贴合。然后转动驱动管162,使得其一端抵触在卡爪160上,驱使卡爪160斜向下运动,从而抵紧卡接凸环156形成固定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