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排水马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9984发布日期:2020-08-25 18:59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横排水马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马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横排水马桶结构。



背景技术:

马桶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卫生洁具。目前国内常用的马桶一般采用下排水的结构,在安装时需要穿透住宅楼的楼板,当管路泄露时,水将流到下一层楼的住户,造成邻里纠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横排水马桶结构,采用排污管水平设置的方式,在安装时排污管可以直接接入本楼层的下水管道,不需要穿透住宅楼的楼板;连接体设置有与连接块的底面成120°夹角的斜面,凸台的外侧设置有倾斜缺口与之相配合,使得马桶的锅与坐便圈之间粘接的更牢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横排水马桶结构,包括马桶外套、马桶的锅、坐便圈和进水口;所述马桶外套内部为空腔并且上部、下部开口,所述马桶外套包括位于其一侧的后片,所述后片上设置有贯穿其内外表面的进水孔外孔和排污孔,所述进水孔外孔位于排污孔上方,所述进水孔外孔的两侧设置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为沉孔,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面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后片的内侧设置有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竖直贯穿后片的上表面和排污孔的上表面,所述安装通道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安装通道位于两个安装空间中间;所述坐便圈包括坐便面,所述坐便面呈板状,坐便面的底面与马桶外套的顶面结合在一起,所述坐便面的底面中部设置有连接圈,所述坐便面在连接圈的位置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通道,所述通道的内表面与连接圈的内表面平滑连接,所述连接圈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主体位于连接圈的外侧并且与连接圈的外侧面相结合,所述连接体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和半圆形的组合,所述半圆形的直径与等腰梯形的上底重合,所述连接体的高度大于连接圈的高度,所述连接体远离连接圈的一侧设置有通水孔,所述连接圈的内侧在与连接体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体的下部覆盖连接圈的底面向内连接到连接块,所述连接圈在连接块两侧的位置设置有导水槽,所述连接块的两侧设置有圈眼,所述连接体和连接块与它们所在位置的连接圈结合为一体并且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圈眼和通水孔与此空腔连通,所述连接体与连接块的底面结合的位置设置有斜面,所述连接块的底面与斜面之间的夹角为120°;所述进水口呈圆筒状,所述进水口的一端结合在连接体的外侧面上,所述进水口的轴线与马桶外套上的进水孔外孔的轴线重合;所述马桶的锅内部为空腔并且上部开口,所述马桶的锅包括外壁,所述外壁的顶面与坐便圈上的连接圈的底面结合在一起,所述外壁的下部设置有漏斗区,所述漏斗区上部开口大底部开口小,所述漏斗区的底部设置有曲径通道,所述曲径通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与曲径通道的内壁相结合,所述隔板的底部与曲径通道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所述隔板的上部与外壁结合,所述隔板与曲径通道的外侧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轴线与马桶外套上的排污孔的轴线重合,所述外壁顶面的一侧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排污管的正上方,所述凸台位于外壁的内侧,所述凸台的一个侧面与外壁的内侧结合在一起,所述凸台的顶面与连接块的底面结合在一起,所述凸台的外侧设置有倾斜缺口,所述倾斜缺口用以与斜面相结合。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孔位于安装空间的底面中心。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后片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进水孔外孔和排污孔的中心位于后片的对称轴上。

此横排水结构的马桶制作方法为:先采用注浆成型工艺制作出各自独立的马桶外套、马桶的锅、坐便圈和进水口的泥坯,之后将所得泥坯粘接在一起,然后通过施釉、烧结等工序制成成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横排水的结构,在安装时排污管直接接入本楼层的下水管道,不需要穿透住宅楼的楼板;连接体设置有与连接块的底面成120°夹角的斜面,凸台的外侧设置有倾斜缺口与之相配合,使得马桶的锅与坐便圈之间粘接的更牢固;在生产过程中此横排水结构的马桶约90%为双面吃浆,粘口基本是双吃粘双吃,粘接粘度低,而且结构简单无活块,产品重量轻,易于成型操作,由于双吃结构有利于产品的快速干燥,所以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横排水马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横排水马桶结构马桶外套的上轴侧视图。

图3为一种横排水马桶结构马桶外套的右轴侧视图。

图4为一种横排水马桶结构马桶的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横排水马桶结构坐便圈的右轴侧视图。

图6为一种横排水马桶结构坐便圈的下轴侧视图。

图中:1、马桶外套;11、后片;111、安装空间;1111、安装孔;112、进水孔外孔;113、排污孔;114、安装通道;2、马桶的锅;21、排污管;22、倾斜缺口;23、凸台;24、外壁;25、漏斗区;26、曲径通道;27、隔板;3、坐便圈;31、连接体;311、通水孔;312、斜面;32、坐便面;33、连接圈;34、导水槽;35、连接块;351、圈眼;4、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6所示,一种横排水马桶结构,包括马桶外套1、马桶的锅2、坐便圈3和进水口4;所述马桶外套1内部为空腔并且上部、下部开口,所述马桶外套1包括位于其一侧的后片11,所述后片11上设置有贯穿其内外表面的进水孔外孔112和排污孔113,所述进水孔外孔112位于排污孔113上方,所述进水孔外孔112的两侧设置有安装空间111,所述安装空间111为沉孔,所述安装空间111的底面设置有安装孔1111,所述后片11的内侧设置有安装通道114,所述安装通道114竖直贯穿后片11的上表面和排污孔113的上表面,所述安装通道114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安装通道114位于两个安装空间111中间;所述坐便圈3包括坐便面32,所述坐便面32呈板状,坐便面32的底面与马桶外套1的顶面结合在一起,所述坐便面32的底面中部设置有连接圈33,所述坐便面32在连接圈33的位置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通道,所述通道的内表面与连接圈33的内表面平滑连接,所述连接圈33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体31,所述连接体31的主体位于连接圈33的外侧并且与连接圈33的外侧面相结合,所述连接体31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和半圆形的组合,所述半圆形的直径与等腰梯形的上底重合,所述连接体31的高度大于连接圈33的高度,所述连接体31远离连接圈33的一侧设置有通水孔311,所述连接圈33的内侧在与连接体3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块35,所述连接体31的下部覆盖连接圈33的底面向内连接到连接块35,所述连接圈33在连接块35两侧的位置设置有导水槽34,所述连接块35的两侧设置有圈眼351,所述连接体31和连接块35与它们所在位置的连接圈33结合为一体并且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圈眼351和通水孔311与此空腔连通,所述连接体31与连接块35的底面结合的位置设置有斜面312,所述连接块35的底面与斜面312之间的夹角为120°;所述进水口4呈圆筒状,所述进水口4的一端结合在连接体31的外侧面上,所述进水口4的轴线与马桶外套1上的进水孔外孔112的轴线重合;所述马桶的锅2内部为空腔并且上部开口,所述马桶的锅2包括外壁24,所述外壁24的顶面与坐便圈3上的连接圈33的底面结合在一起,所述外壁24的下部设置有漏斗区25,所述漏斗区25上部开口大底部开口小,所述漏斗区25的底部设置有曲径通道26,所述曲径通道26的内部设置有隔板27,所述隔板27的两侧与曲径通道26的内壁相结合,所述隔板27的底部与曲径通道26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所述隔板27的上部与外壁24结合,所述隔板27与曲径通道26的外侧设置有排污管21,所述排污管21的轴线与马桶外套1上的排污孔113的轴线重合,所述外壁24顶面的一侧设置有凸台23,所述凸台23位于排污管21的正上方,所述凸台23位于外壁24的内侧,所述凸台23的一个侧面与外壁24的内侧结合在一起,所述凸台23的顶面与连接块35的底面结合在一起,所述凸台23的外侧设置有倾斜缺口22,所述倾斜缺口22用以与斜面312相结合,此种连接方式更加坚固。

所述安装孔1111位于安装空间111的底面中心。所述后片11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进水孔外孔112和排污孔113的中心位于后片11的对称轴上。

此横排水马桶结构的制作方法为:先采用注浆成型工艺制作出各自独立的马桶外套1、马桶的锅2、坐便圈3和进水口4的泥坯,之后将所得泥坯粘接在一起,然后通过施釉、烧结等工序制成成品。由于上述四个部件是单独成型,并且大部分为薄壁结构,使得约90%的部位为双面吃浆,粘口基本是双吃粘双吃,粘接难度降低,而且结构简单无活块,产品重量减轻,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易于成型工操作,由于双吃结构利于产品快速干燥,所以生产效率高。

本横排水结构的马桶,通过安装空间111和安装孔1111固定在墙上,进水口4通过管件连接自来水管或者水箱,排污管21连接本楼层的下水管道,不需要穿透住宅楼的楼板。在冲便时,自来水通过进水口4,之后通过连接体31和连接块35内部的空腔从圈眼351喷出,之后沿导水槽34向马桶前部和下方冲下,之后经由漏斗区25进入曲径通道26,最后从排污管21排出。连接体31设置有与连接块35的底面成120°夹角的斜面312,凸台23的外侧设置有倾斜缺口22与之相配合,使得马桶的锅2与坐便圈3之间粘接的更牢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