盥洗台盆排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25002发布日期:2020-07-29 02:3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盥洗台盆排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盥洗台盆排水机构。



背景技术:

写字楼或者居家装修中,盥洗台是必备的洗漱设备。现有的盥洗台多为大理石、陶瓷或者其他硬质的合成材料搭建而成,盥洗台上设置有水龙头,水龙头的下方设置有盥洗盆,使用时,水龙头的水导出至盥洗盆内,从而方便进行洗漱,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盥洗台功能单一,只能起到单纯的洗漱功能,如若放置在起居室或者写字楼中,然而受限于住宅或者写字楼的户型或者尺寸,如果装设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盥洗台,对于整个装饰的风格产生较大影响,并且现有技术中的盥洗台的盥洗盆直接显露在市内,盥洗台的盥洗盆水汽过大,很容易滋生细菌或者真菌,对于办公区域或者居家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盥洗台盆排水机构,在使用时,能够充当盥洗台的功能,当不使用时,盥洗台能够形成一个完成的台柜,避免细菌滋生,起到对整个环境装饰的作用。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盥洗台盆排水机构,包括台面,所述台面上设置有可形变台盆,所述可形变台盆的底部位置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内设置有塞体,所述塞体处在最低位置时且与排水口构成一个平面,所述塞体上升至高位时,所述可形变台盆的排水口与塞体的内腔室连通。

本发明还存在以下特征:

所述排水口内嵌入有排水管,所述塞体整体呈板状且两侧边沿设置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水平且与塞体长度方向垂直,所述铰接杆转动式设置在排水管的外壁位置,所述铰接杆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使得塞体的板面处在水平状态且实施对排水管管口的封堵,所述铰接杆的一端设置有拨动连杆,所述拨动连杆与铰接杆垂直布置,所述拨动连杆的杆端设置有拨动绳线,拨动机构驱动拨动绳线竖直移动且连动拨动连杆摆动。

所述排水管的下方位置设置有导向槽轮,所述拨动绳线与导向槽轮抵靠,所述拨动绳线的一端与驱动杆连接,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拨料杆,所述拨料杆上设置有拨动滚轮,所述拨动滚轮与驱动条板抵靠,所述拨动滚轮沿着驱动条板向上移动使得塞体位于排水管呈现两种状态,其一是:所述排水管处在最低端位置时,所述塞体与排水管的上端管口处在打开状态,其二是:所述排水管向上移动时,所述塞体与排水管的上端管口处在打开状态,直至所述排水管向上移动至最高位时,所述塞体与排水管的上端管口处在合闭状态。

所述可形变台盆的外侧盆面位置设置有拉伸机构,所述拉伸机构用于将可形变台盆向下拉伸成可使用的盆状结构,所述拉伸机构向上移动且连动塞体实施对排水管上端管口的封闭,以使得可形变台盆与台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

所述拉伸机构向包括设置在可形变台盆下盘面的拉伸片,所述拉伸片呈等速螺旋线状结构布置,所述拉伸片的一侧板面与可形变台盆下盘面贴合固定,拉伸机构驱动拉伸片的一端竖直向上及向下移动;

所述可形变台盆所在的台面边沿设置有限位圈,所述拉伸片的最外圈边缘与台面边沿连接,所述拉伸片的最外圈的板面与限位圈抵靠或分离。

所述可形变台盆的下盆面嵌入有加强片,所述加强片与拉伸片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加强片上设置有连接卡板,所述连接卡板延伸至拉伸片的外侧盘面,所述加强片上设置有顶紧栓,所述顶紧栓的端部与拉伸片的外侧盘面抵靠。

所述加强片由内至外的螺旋方向与拉伸片由内之外的螺旋方向一致,所述加强片及拉伸片复位时,所述加强片与拉伸片构成一个整板结构。

所述拉伸片的下板面水平悬伸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呈现间断式结构设置在拉伸片的下板面位置处,相邻限位板的板端上下布置且构成抵靠或分离配合。

所述加强片的下板面设置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板卡置在限位卡槽内。

所述拉伸片靠近中心位置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拉伸片,所述加强片靠近中心位置处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拉伸片,所述第一拉伸片及第二拉伸片竖直向下延伸布置,所述第一拉伸片及第二拉伸片分别与拉伸机构连接,拉伸机构驱动第一拉伸片及第二拉伸片竖直上下移动。

所述第一拉伸片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拉伸槽板,所述第二拉伸片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拉伸槽板,所述第一拉伸槽板及第二拉伸槽板平行且长度方向水平布置,所述拉伸机构包括驱动辊,所述驱动辊设置在第一拉伸槽板及第二拉伸槽板之间,所述驱动辊与第一拉伸槽板及第二拉伸槽板垂直布置,所述驱动辊的两端设置有驱动拨杆,所述驱动拨杆与驱动辊垂直布置,所述驱动拨杆的杆端分别与第一拉伸槽板及第二拉伸槽板槽壁抵靠或分离。

所述驱动拨杆的杆端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轮芯水平且与驱动辊平行布置,所述滚轮的轮缘与分别与第一拉伸槽板及第二拉伸槽板上下两侧槽壁抵靠或分离。

所述驱动辊的一端设置有驱动蜗轮,所述驱动蜗轮与驱动蜗杆配合,所述驱动蜗杆转动式设置在机架上,所述驱动蜗杆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驱动拨杆转动式设置在驱动辊的一端,所述驱动辊的一端套设有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辊的一端及驱动拨杆的一端连接套连接。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上述的塞体实施对排水孔的封堵,使得可变形台盆内可以适当的充满水,方便进行洗漱,当不用时,塞体将排水孔开启,从而快速的将可变形台盆内的水快速排出。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洗漱装饰一体式盥洗台两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洗漱装饰一体式盥洗台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洗漱装饰一体式盥洗台移出一部分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图6和图7是洗漱装饰一体式盥洗台三种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和图9是洗漱装饰一体式盥洗台中的可形变台盆及拉伸机构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0和图11是可形变台盆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可形变台盆由中间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和图14是可形变台盆下方的拉伸机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5和图16是水龙头与赶水机构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水龙头与赶水机构的左视图;

图18和图19是赶水机构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平行”和“垂直”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

下面结合整个洗漱装饰一体式盥洗台,对本发明的盥洗台排水机构作详尽的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9,对本发明的洗漱装饰一体式盥洗台作详尽的说明:

一种洗漱装饰一体式盥洗台,包括台面10,所述台面10上设置有可形变台盆20,所述可形变台盆20的上方位置设置有水龙头30,所述可形变台盘20的下方设置有拉伸机构,所述拉伸机构用于将可形变台盆20向下拉伸成可使用的盆状结构;

结合图1至图7所示,该盥洗台安装在适应的位置,实际使用时,可形变台盆20通过拉伸机构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可容纳水的盆状结构,从而供用户使用,当使用完毕后,拉伸机构复位,使得形变台盆20与台面10形成一个完成的平面,进而使得盥洗台形成一个完成的柜体,起到装饰作用,不受限于盥洗台单独的洗漱作用,因此该盥洗台能够适配特殊需求的装修风格使用,并且还可避免细菌滋生,造成活动空间的污染;

上述的可形变台盆20可以有优质的形变橡胶制成,并且可形变台盆20的上盆面涂色适配整个装修风格,优质的可行变橡胶使用寿命长,而且不易变色,可形变台盆20的复位能够较强,使得可形变台盆20能够有效复位成一个平面;

可形变台盆20可以是优质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材料),可采用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tpee材料,该材料具有橡胶的弹性和工程塑料的强度;软段赋予它弹性,使它象橡胶;硬段赋予它加工性能,使它象塑料;与橡胶相比,它具有更好的加工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与工程料相比,同样具有强度高的特点,而柔韧性和动态力学性能更好,因此使得可形变台盆20的弹性复位能力极强,并且使得可形变台盆20上表面形成一个平整的面,与台面10形成一个完成的平面,以使得盥洗台形成一个完成的台柜,达到装饰作用;

上述的台面10材料与可形变台盆20材料相同,使得可形变台盆20与台面10之间形成一个完整无缝的平面。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拉伸机构设置在可形变台盘20外侧盆面位置,所述拉伸机构向上驱动,并且使得可形变台盆20与台面10形成一个完成的平面;

上述的拉伸机构还具有向上驱动的动能,使得可形变台盆20向上移动,并且可形变台盆20复位,与台面10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成的平面;

上述的可形变台盆20通过伸缩机构实现变形,使得台面10与可形变台盆20之间形成无缝连接,美观度更高,使得台面10与可形变台盆20形成一个完成的整体。

为使得盥洗室在不适用的状态下,使得台面10及可变形台盆20上表面整洁干净,避免出现明水,所述水龙头30的旁侧设置有台面赶水机构70,所述台面赶水机构70用于将台面10及可变形胎盘20上的水平赶出至集水装置内;

在当上述的拉伸机构向下移动,使得可变形台盆20发生形变后,用户使用完毕,拉伸机构向上移动,使得可变形台盆20复位,并且使得台面10与可变形台盆20形成完成的平面,台面赶水机构70将台面10及可变形台盆20上附着的水珠赶出至集水装置内,以避免细菌的滋生,确保台面10及可变形台盆20上表面的清洁。

为使得使用的水流能够从可变形台盆20上排出,结合图9至图12所示,所述可形变台盆20的底部位置设置有排水口21,所述排水口21内设置有塞体22,所述塞体22处在最低位置时且与排水口21构成一个平面,所述塞体22上升至高位时,所述可形变台盆20的排水口21与塞体22的内腔室连通;

上述的塞体22实施对排水孔21的封堵,使得可变形台盆20内可以适当的充满水,方便进行洗漱,当不用时,塞体22将排水孔21开启,从而快速的将可变形台盆20内的水快速排出。

更为具体地,在实际操作时,结合图9至图12所示,所述拉伸机构向包括设置在可形变台盆20下盘面的拉伸片41,所述拉伸片41呈等速螺旋线状结构布置,所述拉伸片41的一侧板面与可形变台盆20下盘面贴合固定,拉伸机构驱动拉伸片41的一端竖直向上及向下移动;

上述的拉伸片41呈现等速螺旋线状结构,并且拉伸机构驱动驱动拉伸片41的一端竖直向下移动时,使得拉伸片41由内向外受力延伸,并且竖直向下,从而使得可形变台盆20由中间向外沿形成一个碗状结构,进而形成可以盛水的盆状结构,方便使用;当拉伸机构复位后,拉伸片41由中间位置复位,并且使得拉伸片41形成一个平面,从而利用拉伸片41与可形变台盆20的下表面贴合,使得可形变台盆20形成一个有效的平面,进而使得可形变台盆20与台面10形成一个完成的平面,以构成装饰台面的效果;

上述的拉伸片41为阿基米德螺旋线的结构布置,亦即等速螺旋线状结构,在实际使用时,拉伸片41能够由内圈开设逐渐向外圈形变,从而可使得可形变台盆20由中间位置向边缘形成盆状结构,进而形成一个近似碗状的构造,使得可形变台盆20形成中间低,并且逐渐向边缘变高的形变构造,以达到对水的承装,方便进行洗漱;

更为具体地,为确保可形变台盆20与台面10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所述可形变台盆20所在的台面10边沿设置有限位圈11,所述拉伸片41的最外圈边缘与台面10边沿连接,所述拉伸片41的最外圈的板面与限位圈11抵靠或分离;

拉伸片41在弹性复位力下,使得拉伸片41与台面10边沿的限位圈11抵靠,从而实现对拉伸片41的限位,使得拉伸片41形成一个平板,从而实现对可形变台盆20的底面的支撑,进而使得可形变台盆20与台面10形成一个完成的平面。

为实现对可形变台盆20的变形驱动,所述可形变台盆20的下盆面嵌入有加强片50,所述加强片50与拉伸片41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加强片50上设置有连接卡板51,所述连接卡板51延伸至拉伸片41的外侧盘面,所述加强片50上设置有顶紧栓52,所述顶紧栓52的端部与拉伸片41的外侧盘面抵靠;

加强片50与可形变台盆20的下表面嵌入为一体,从而使得加强片50位于可形变台盆20的下表面硫化为一体,当实施对拉伸片41的内圈一端的向下拉伸的过程中,通过连接卡板51实施对加强片50的同步向下延伸,从而使得可形变台盆20由中间向下形成盆状结构,以形成可以使用的面盆,复位时,加强片50与拉伸片41同步复位,使得可形变台盆20及加强片50与可形变台盆20的下板面抵靠,以实现对可形变台盆20的支撑,从而使得可形变台盆20与台面10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从而使得该盥洗室形成一个完整的台柜,起到装饰作用。

更为具体地的,所述加强片50由内至外的螺旋方向与拉伸片41由内之外的螺旋方向一致,所述加强片50及拉伸片41复位时,所述加强片50与拉伸片41构成一个整板结构;

上述的加强片50及拉伸片41由中间向外沿延伸方向一致,并且构成“盘香”的等速螺旋线结构,在实施对可形变台盆20向下拉伸时,加强片50及拉伸片41同步向下延伸,以形成碗状的构造,以方便用户使用,当拉伸片41及加强片50复位后,拉伸片41由中间向边缘延伸,从而使得加强片50及拉伸片41复位并且内形成一个之间存在较小缝隙的平板,以实现对可形变台盆20下板面的可靠支撑,避免可形变台盆20的随意变形。

更为具体地,是加强片50及拉伸片41在变形后,复位形成一个有效的平板机构,所述拉伸片41的下板面水平悬伸有限位板411,所述限位板411呈现间断式结构设置在拉伸片41的下板面位置处,相邻限位板411的板端上下布置且构成抵靠或分离配合;

上述的拉伸片41复位后,相邻限位板411的端部搭接在一起,从而拉伸片41形成一个可靠的整板结构,以实现对拉伸片41复位限位的同时,还能使得拉伸片41复位后形成一个可靠的整板结构,达到对可形变台盆20下盆面有效的支撑;

为实现对限位板411的复位的限位,所述加强片50的下板面设置有限位卡槽53,所述限位板411卡置在限位卡槽53内。

更为具体地,为实现对拉伸片41及加强片50的上下驱动,所述拉伸片41靠近中心位置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拉伸片412,所述加强片50靠近中心位置处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拉伸片54,所述第一拉伸片412及第二拉伸片54竖直向下延伸布置,所述第一拉伸片412及第二拉伸片54分别与拉伸机构连接,拉伸机构驱动第一拉伸片412及第二拉伸片54竖直上下移动;

具体地,所述第一拉伸片4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拉伸槽板413,所述第二拉伸片5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拉伸槽板541,所述第一拉伸槽板413及第二拉伸槽板541平行且长度方向水平布置,所述拉伸机构包括驱动辊55,所述驱动辊55设置在第一拉伸槽板413及第二拉伸槽板541之间,所述驱动辊55与第一拉伸槽板413及第二拉伸槽板541垂直布置,所述驱动辊55的两端设置有驱动拨杆551,所述驱动拨杆551与驱动辊55垂直布置,所述驱动拨杆551的杆端分别与第一拉伸槽板413及第二拉伸槽板541槽壁抵靠或分离;

在实施对拉伸片41及加强片50的驱动变形操作时,驱动辊55转动,使得驱动拨杆551的杆端分别与第一拉伸槽板413及第二拉伸槽板541的下方一侧槽板抵靠,进而拨动第一拉伸槽板413及第二拉伸槽板541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拉伸片41及加强片50变形,以形成面盆结构,以方便用户洗漱使用,当洗漱完毕后,驱动辊55反转,使得驱动拨杆551的杆端分别与第一拉伸槽板413及第二拉伸槽板541的上方一侧槽板抵靠,从而拨动第一拉伸槽板413及第二拉伸槽板541向上移动,直至使得拉伸片41及加强片50复位并且形成一个平板,以使得可形变台盆20与台面10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台柜,以起到装饰的作用。

具体地,为减少摩擦,结合图9和图10所示,所述驱动拨杆551的杆端设置有滚轮552,所述滚轮552轮芯水平且与驱动辊55平行布置,所述滚轮552的轮缘与分别与第一拉伸槽板413及第二拉伸槽板541上下两侧槽壁抵靠或分离。

更为具体地,在实施对驱动辊55的转动驱动时,所述驱动辊55的一端设置有驱动蜗轮553,所述驱动蜗轮553与驱动蜗杆554配合,所述驱动蜗杆554转动式设置在机架上,所述驱动蜗杆554的一端与驱动电机555的输出轴连接;

上述通过驱动蜗杆554连动驱动蜗轮553转动,进而实现对驱动辊55的转动,以使得驱动辊55能够在任何位置停留,并且避免驱动辊55的复位,达到对可变形台面20的线性驱动变形及复位;

更为具体地,为避免拉伸片41及加强片50复位过多造成的可形变台盆20的上表面凸起变形,所述驱动拨杆551转动式设置在驱动辊55的一端,所述驱动辊55的一端套设有复位扭簧556,所述复位扭簧556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辊55的一端及驱动拨杆551的一端连接套连接。

具体地,为方便使用及排水,结合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排水口21内嵌入有排水管23,所述塞体22整体呈板状且两侧边沿设置有铰接杆221,所述铰接杆221水平且与塞体22长度方向垂直,所述铰接杆221转动式设置在排水管23的外壁位置,所述铰接杆221上套设有扭簧222,所述扭簧222使得塞体22的板面处在水平状态且实施对排水管23管口的封堵,所述铰接杆221的一端设置有拨动连杆223,所述拨动连杆223与铰接杆221垂直布置,所述拨动连杆223的杆端设置有拨动绳线224,拨动机构驱动拨动绳线224竖直移动且连动拨动连杆223摆动;

在实际使用时,塞体22呈翻板状构造,并且铰接设置在排水口21的排水管23位置处,在实际使用时,当可变形台面20形成碗状结构时,塞体22常态下与排水管23为常闭状态,可通过扳动塞体22,使得塞体22与排水管23形成夹角,以方便实现对水流的导出;

具体地,为进一步提高该盥洗室作为洗漱功能的功能完整性,所述排水管23的下方位置设置有导向槽轮225,所述拨动绳线224与导向槽轮225抵靠,所述拨动绳线224的一端与驱动杆226连接,所述驱动杆226上设置有拨料杆2261,所述拨料杆2261上设置有拨动滚轮2262,所述拨动滚轮2262与驱动条板2263抵靠,所述拨动滚轮2262沿着驱动条板2263向上移动使得塞体22位于排水管23呈现两种状态,其一是:所述排水管23处在最低端位置时,所述塞体22与排水管23的上端管口处在打开状态,其二是:所述排水管23向上移动时,所述塞体22与排水管23的上端管口处在打开状态,直至所述排水管23向上移动至最高位时,所述塞体22与排水管23的上端管口处在合闭状态;

上述的排水管23处在最低端位置时,所述塞体22与排水管23的上端管口处在打开状态,以方便使用时,将水及时从排水管23导出,使用完毕后,可变形台面20上升复位的过程中,塞体22与排水管23的上端管口还是处在打开状态,以确保可变形台面20内处在可以有效排水的状态,直至所述排水管23向上移动至最高位时,所述塞体22与排水管23的上端管口处在合闭状态,这样使得塞体22与排水管23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不影响整个盥洗台的上柜面的完整性,以起到装饰作用。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水龙头30是如何折叠,以及对台面10及可形变台盆20上的水滴如何收集的,所述水龙头30的底座31转动式设置在台面10一侧的立面11位置处,所述水龙头30长度方向水平延伸且延伸至可形变台盆20上方位置,所述水龙头30的底座转轴竖直且呈现两种状态,其一为:水龙头30旋转至立面11位置处的卡槽111内,其二为:水龙头30悬伸至可形变台盆20上方位置;

当充当盥洗台进行洗漱时,上述的水龙头30悬伸至可形变台盆20上方位置,并且可形变台盆20变形,当充当装饰的柜台时,水龙头30旋转至立面11位置处的卡槽111内,以实现对水龙头30的隐藏,增强整个台柜的外观美观度;

更为具体地,所述台面赶水机构70包括赶水直杆71,所述赶水直杆71水平布置且与水龙头30的底座31同步转动,所述赶水直杆71与台面10及可形变台盆20上板面贴合;

当上述的水龙头30隐藏起来时,赶水直杆71同步实施对台面10及可形变台盆20上板面的水滴赶走,进而确保台面10及可形变台盆20上板面的清洁,避免或者减少细菌的滋生;

更为具体地,所述水龙头30的底座31转动式设置在转轴32上,所述转轴32竖直布置,所述赶水直杆71的一端与转轴32连接,转动机构驱动赶水直杆71呈现180°的转动;

在实施对台面10及可形变台盆20上板面清洁操作时,赶水直杆71呈现180°的转动,进而使得台面10及可形变台盆20上板面水滴能够有效赶走并且收集,并且水龙头30收纳至卡槽111内,提高整个盥洗室的美观度。

更为具体地,为确保水龙头30实现90°的转动,赶水直杆71实现180°的转动,所述转轴32上套设有压缩扭簧33,所述压缩扭簧33的两端分别与底座31及转轴32连接,所述压缩扭簧33使得水龙头30在常态下伸出至可形变台盆20上方位置;

具体地,所述赶水直杆71的一端设置有转盘72,所述转盘72转动式设置在转轴32上,所述转盘72上设置有拨动凸柱722,所述拨动凸柱722偏心式设置在转盘72的上盘面,所述底座31上水平悬伸有连动凸柱311,所述拨动凸柱722与连动凸柱311抵靠或分离;

在实施对赶水直杆71的转动以水龙头30的转动复位及展开时,上述的拨动凸柱722与连动凸柱311抵靠,并且连动水龙头30克服压缩扭簧33的弹性扭力,达到对水龙头30的复位,当水龙头30展开时,在压缩扭簧33的弹性复位力下,使得水龙头30从卡槽111内展开并且悬伸至可形变台盆20的上方位置,当拨动凸柱722与连动凸柱311分离后,水龙头30停止转动,赶料直杆71继续转动,实现展开,以实现对台面10的再次清洁;

为实现对转盘72的驱动,所述转盘72的外圈设置有驱动齿圈721,所述驱动齿圈721与蜗杆73配合,所述蜗杆73的一端与驱动电机74的转轴连接。

所述卡槽111的槽口处设置有盖板112,所述盖板112的上边缘铰接设置在卡槽111的槽口位置,所述盖板112的铰接轴水平且与卡槽111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所述水龙头30与盖板112抵靠或分离;

上述的盖板112能够有效实现对卡槽111槽口的遮挡,确保整个柜台表面的完整及美观。

更为具体地,为实现对赶水直杆71赶出的水流的收集,所述立板11与台面10的结合位置设置有避让赶水直杆71的避让开口111,所述集水装置包括设置在台面10下方的接水槽61,所述接水槽61槽底倾斜布置且低端位置通过软管与排水装置连通。

一种用于实现盥洗台洗漱及装饰功能切换的方法,所述用于实现盥洗台洗漱及装饰功能切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在台面10的中间位置设置可形变台盆20,在台面10一侧设置立板11,在立板11上安装水龙头30及台面赶水机构70;

第二步、在可形变台盆20的下方设置拉伸机构,使得拉伸机构的拉伸片41及加强片50分别沿着可形变台面20的下方呈现等速螺旋线的构造延伸布置;

第三步、在台面10上设置控制模块,当需要使得盥洗台充当洗漱功能时,控制模块控制安装水龙头30转动至可形变台盆20的上方位置,并且可形变台盆20的排水口21处在常开状态,实现对可形变台盆20内的水流快速排出;

第四步、当需要使得盥洗台充当装饰台柜功能时,控制模块使得安装水龙头30旋转至立板11的卡槽111内,以实现对水龙头30的隐藏,并且台面赶水机构70的赶水直杆71转动,使得可形变台盆20及台面10上的明水赶出至集水装置内,以实现对可形变台盆20及台面10上的明水导出,确保可形变台盆20及台面10上表面的整洁、干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