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系统和排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42617发布日期:2020-10-31 09:27阅读:82来源:国知局
排便系统和排便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排泄物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便系统和排便设备。



背景技术:

在排便装置中,接便器一般是通过排便管将污物排至污水箱内,而为了方便安装、检修和更换,现有的较多排便管会选择采用软质管,但是软质排便管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因为下垂或其他变形而积有污物残留,进而影响排便装置的使用。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排便系统,旨在解决软质排便管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容易因为下垂或其他变形而积有污物残留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排便系统,包括接便器、污水箱、主排便管和排污支管。所述污水箱通过所述主排便管与所述接便器接通,所述主排便管内具有污物残留位;所述排污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排便管,并与所述污物残留位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污水箱接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污支管的管径小于所述主排便管的管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污支管的管径不小于8厘米,且不超过14厘米。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污支管呈扁管状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便系统还包括负压装置,污水箱还具有出气口,所述负压装置的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接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便系统还包括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主排便管与所述污水箱之间的连接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便系统还包括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污支管与所述污水箱之间的连接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污支管与所述主排便管之间通过管接头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便器内还设有污物粉碎装置。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排便设备,所述排便设备包括排便系统,所述排便系统包括:

接便器;

污水箱;

主排便管,所述污水箱通过所述主排便管与所述接便器接通,所述主排便管内具有污物残留位;以及,

排污支管,所述排污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排便管,并与所述污物残留位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污口接通。

本发明排便系统通过在主排便管的污物残留位处连通有排污支管,且排污支管的另一端与污水箱连通,如此使得污物残留位上的污物残留可以通过排污支管排至污水箱内,进而使得主排便管内不容易积有残留物,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软质排便管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容易因为下垂或其他变形而积有污物残留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排便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排便系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排便系统10包括接便器20、污水箱30、主排便管40和排污支管50。所述污水箱30通过所述主排便管40与所述接便器20接通,所述主排便管40内具有污物残留位41;所述排污支管50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排便管40,并与所述污物残留位4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污水箱30接通。

其中,该排便系统10还可以包括控制装置、清洗装置、负压装置60、消音装置等等,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例如,通过设置清洗装置,使得排便系统10可以对人体排便部位或接便器20进行清洗,通过设置控制装置使得使用者可以轻松实现各种想要的功能,或者还可以设置其他可提高使用者体验的装置,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中,接便器20是与使用者直接接触的装置,接便器20上还可以设置有方便使用者坐下的坐垫、用于盖住接便槽的盖子、用于冲水的按钮或者其他的配件,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接便器20内可以设有接便槽,以用于对排泄物进行暂时的容置,接便槽的槽底再通过主排便管40与污水箱30连通,以使排泄物可以通过主排便管40进入污水箱30内。

污水箱30是排便系统10用于存储排泄物的装置,污水箱30可以包括可拆卸的外壳31和内胆32。外壳31罩在内胆32外,外壳31上可以设置有进污口311,该进污口311与主排便管40相连通,内胆32的开口朝向进污口311,以将排泄物存储于内胆32中。污水箱30分成可拆卸的外壳31和内胆32使得污水箱30在被排泄物装满时可更加方便的进行清理。当然,污水箱30内还可以设置传感器,以检测排泄物是否被装满。

主排便管40是排泄物从接便器20进入到污水箱30内的主要输送通道,主排便管40可以是软质管或橡胶管,以能灵活的适应各种不同的安装环境,同时也避开了硬管容易破裂、不够灵活的缺点,更加安全可靠。主排便管40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下垂、需要适应安装环境或其他原因而变形,变形的位置则会积有污物残留而难以从主排便管40内排出,该位置即所述的污物残留位41。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污物残留位41内的污物残留排至污水箱30内,排便系统10还包括排污支管50,所述排污支管50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排便管40,并与所述污物残留位4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污水箱30接通,即污物残留位41内的污物残留可以通过排污支管50排至污水箱30内,有效的解决了主排便管40内具有污物残留的问题。

另外,因为排污支管50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当排污支管50的一端连接至主排便管40时,两者连接的位置会因为排污支管50的重力作用下而发生下垂变形,并且该下垂变形的变形量是会大于主排便管40自然从下垂的变形量的,所以主排便管40内的污物残留更加容易聚集到排污支管50与主排便管40连接的位置上,进而通过排污支管50排至污水箱30内。即排污支管50与主排便管40连接的位置实质上形成了污物残留位41,保证了排污支管50与主排便管40连接后就会与污物残留位41接通,避免排污支管50与主排便管40接通但却不与污物残留位41接通的情况,进而更加顺利地将污物残留排至污水箱30内。

当然,污物残留位41还可能因为其他的变形而形成,例如,主排便管40因为需要绕开排便系统10上的其它部件而弯曲变形,此时排污支管50可以直接连接至该处变形的位置并与主排便管40接通。

因此,本发明排便系统10通过在主排便管40的污物残留位41处连通有排污支管50,且排污支管50的另一端与污水箱30连通,使得污物残留位41上的污物残留可以通过排污支管50排至污水箱30内,进而使得主排便管40内不容易积有残留物,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软质排便管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容易因为下垂或其他变形而积有污物残留的技术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排污支管50的管径小于所述主排便管40的管径,也即排污支管50的规格小于主排便管40的规格。可以理解的是,排污支管50主要用于排出主排便管40内的污物残留,在足够排出污物残留的基础上,其管径小于主排便管40的管径可以减小排污支管50所占用的安装空间。需要说明的是,排污支管50和主排便管40可以为圆管、椭圆管或其他形状的管,所述的管径也相应是指圆管的直径、椭圆管的长轴或短轴等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污支管50的管径不小于8厘米,且不超过14厘米。排污支管50的管径小于8厘米时不利于污物残留顺畅的排出,还可能造成排污支管50的堵塞。而排污支管50的管径大于14厘米不仅会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还可能分散主排便管40内排泄物所受到的排出作用力,进而影响到排泄物的排出。因此,当排污支管50的管径不小于8厘米,且不超过14厘米时,可使得污物残留能够顺利排出,并且仅需要较小的安装空间,同时也不会影响到主排便管40内排泄物的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污支管50呈扁管状设置。相比于圆管状或其他的形状,呈扁管状结构的排污支管50不仅简便易得,还能够在顺利排出污物残留的基础上占用更少的安装空间。其中,扁管状可以是椭圆形状、跑道形状或其他无棱边的扁状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排便系统10还包括负压装置60,污水箱30还具有出气口312,所述负压装置60的进气口61与所述出气口312接通。可以理解的是,负压装置60使得排泄物可以被吸进污水箱30内,即使在没水的情况下也可以对接便器20内的排泄物进行处理。另外,负压装置60还使得污物残留可以更好的被吸进污水箱30内,残留清理效果更好。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61和出气口312之间还可以设置除臭装置、杀菌消毒装置80等等,以对气体进行相应的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便系统10还包括第一阀门90,所述第一阀门90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主排便管40与所述污水箱30之间的连接通道。具体地,可以通过打开第一阀门90使得排泄物排至污水箱30内,当排泄物通过主排便管40排至污水箱30后,可以使得第一阀门90关闭,并且使负压装置60仍处于运行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排气管内的气体只能通过排污支管50进入污水箱30内,如此使得排污支管50内的吸力更大,进而可以将污物残留位41内的污物残留清理得更加干净、清理效率也更高,还能够避免排污支管50发生堵塞。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门90除了可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主排便管40与所述污水箱30之间的连接通道,还可以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污支管50与所述污水箱30之间的连接通道。即第一阀门90可以在主排便管40和排污支管50之间进行切换,在打开(或关闭)主排便管40与污水箱30之间的连接通道的同时,关闭(打开)排污支管50与污水箱30之间的连接通道。如此可以使得污水箱30上的结构更为简单。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便系统还包括第二阀门100,所述第二阀门100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污支管50与所述污水箱30之间的连接通道。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排出主排便管40内的污物残时,可以打开第二阀门100。当仅需要通过主排便管40将排泄物排至污水箱30而暂时不需要排出污物残留时,可以关闭第二阀门100,减少排污支管50对排泄物所受到的排出作用力的分散,提高排泄物的排出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污支管50与所述主排便管40之间通过管接头连接。管接头除了能够使得排污支管50顺利连接至主排便管40,还能够增大排污支管50和主排便管40的连接位置下垂的变形量,避免该位置变形量过小而无法聚集污物残留的情况。

管接头可以为三通管接头,主排便管40可以分成两段,两段主排便管40和排污支管50分别连接三通管接头的三个通口,进而实现排污支管50与主排便管40之间的连接。

管接头也可以为直通管接头,此时主排便管40的周壁上可以开设有连接口,直通管接头的一个通口与该连接口接通,另一个通口与排污支管50接通。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为方便连接,主排便管40还可以为三通管,其中两个通口分别接通接便器20和污水箱30,另外一个通口通过直通管接头与排污支管50接通。

此外,为了避免排泄物泄漏,排污支管50与主排便管40连接的位置还可以设有密封装置,如密封圈等。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接便器20内还设有污物粉碎装置70。在将排泄物排至污水箱30之前,污物粉碎装置70可以对排泄物进行粉碎,避免排泄物较大时堵塞主排便管40或排污支管50的情况。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排便设备,该排便设备包括排便系统10,该排便系统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排便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