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生态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57224发布日期:2020-11-25 17:3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生态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池领域,具体是一种雨水生态仓。



背景技术:

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

但在雨水排泄处理过程中,用于排洪、蓄水等水池会积留水中沉淀物清洗不放方便,长期使用也不会因沉淀物影响蓄水容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在雨水排泄处理过程中,用于排洪、蓄水等水池会积留水中沉淀物清洗不方便,长期使用也不会因沉淀物影响蓄水容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生态仓,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雨水生态仓,包括:

雨水生态仓盖板,所述雨水生态仓盖板包括多块中心平板,以及固定在中心平板上的多种承重筋结构;实现了承重能力强;

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所述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设置有多个,并分布在设置有两个且呈对称分布的雨水生态仓盖板之间,而两个雨水生态仓盖板之间加装有多个雨水生态仓侧板;其中,

所述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包含有多个呈弧形的承重加强筋,以及多个坚向承重加强筋;

所述坚向承重加强筋上开设有多个清洗管孔。

多个雨水生态仓侧板和多个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加装在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雨水生态仓盖板之间形成中空不会积留水中沉淀物,同时利用清洗管穿插在清洗管孔内部,注入清水进行清洗,实现了清洗方便,长期使用也不会因沉淀物影响蓄水容积;包含有多个呈弧形的承重加强筋,以及多个坚向承重加强筋的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配合雨水生态仓盖板上的多种承重筋结构,实现了承重能力强和结构稳定;多个雨水生态仓侧板和多个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加装在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雨水生态仓盖板之间形成单个生态仓,蓄水空间大,可以多层多个组成蓄水池做蓄水用,而单个雨水生态仓横向安装可做透水管使,和单个雨水生态仓主体横向安装可做透水槽使用,具备多功能和多种使用方法。

本发明雨水生态仓中:所述承重筋结构包括主体承重筋、中心承重筋和边角承重筋,主体承重筋、中心承重筋和边角承重筋阵列分布在多块中心平板之间。

本发明雨水生态仓中:所述雨水生态仓盖板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ⅰ和透水孔ⅱ;

所述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ⅲ。

本发明雨水生态仓中:所述雨水生态仓盖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的安装孔。

本发明雨水生态仓中:所述雨水生态仓盖板上开设有承接口;

所述述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上开设有多个坚向连接固定孔和多个横向固定连接孔。

实现了多层多个组装结合使用,大小不受限制,且安装简单。

本发明雨水生态仓中:所述承重加强筋和/或坚向承重加强筋上开设有用于固定连接的多个连接口ⅰ和多个连接口ⅱ。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口ⅰ和/或连接口ⅱ为工形连接口。

实现了多层多个组装结合使用,大小不受限制,且安装简单。

本发明雨水生态仓中:所述承重加强筋上开设有多个滑槽,而滑槽上可插入一张与滑槽相配套的承重板,加强坚向与横向承重压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雨水生态仓,包括:雨水生态仓盖板,所述雨水生态仓盖板包括多块中心平板,以及固定在中心平板上的多种承重筋结构;实现了承重能力强;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所述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设置有多个,并分布在设置有两个且呈对称分布的雨水生态仓盖板之间,而两个雨水生态仓盖板之间加装有多个雨水生态仓侧板;其中,所述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包含有多个呈弧形的承重加强筋,以及多个坚向承重加强筋;所述坚向承重加强筋上开设有多个清洗管孔;多个雨水生态仓侧板和多个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加装在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雨水生态仓盖板之间形成中空不会积留水中沉淀物,同时利用清洗管穿插在清洗管孔内部,注入清水进行清洗,实现了清洗方便,长期使用也不会因沉淀物影响蓄水容积;包含有多个呈弧形的承重加强筋,以及多个坚向承重加强筋的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配合雨水生态仓盖板上的多种承重筋结构,实现了承重能力强和结构稳定;多个雨水生态仓侧板和多个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加装在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雨水生态仓盖板之间形成单个生态仓,蓄水空间大,可以多层多个组成蓄水池做蓄水用,而单个雨水生态仓横向安装可做透水管使用,和单个雨水生态仓主体横向安装可做透水槽使用,具备多功能和多种使用方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雨水生态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雨水生态仓盖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雨水生态仓盖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坚向承重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承重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雨水生态仓盖板;2-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3-雨水生态仓侧板;

11-中心平板;12-主体承重筋;13-中心承重筋;14-透水孔ⅰ;15-透水孔ⅱ;16-边角承重筋;17-安装孔;18-承接口;

21-承重加强筋;22-坚向承重加强筋;23-透水孔ⅲ;24-连接口ⅰ;25-坚向连接固定孔;26-连接口ⅱ;27-滑槽;28-清洗管孔;29-横向固定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针对在雨水排泄处理过程中,用于排洪、蓄水等水池会积留水中沉淀物清洗不放方便,长期使用也不会因沉淀物影响蓄水容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生态仓,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一种雨水生态仓,包括:雨水生态仓盖板1,所述雨水生态仓盖板1包括多块中心平板11,以及固定在中心平板11上的多种承重筋结构;实现了承重能力强;

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2,所述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2设置有多个,并分布在设置有两个且呈对称分布的雨水生态仓盖板1之间,而两个雨水生态仓盖板1之间加装有多个雨水生态仓侧板3;其中,所述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2包含有多个呈弧形的承重加强筋21,以及多个坚向承重加强筋22;所述坚向承重加强筋22上开设有多个清洗管孔22。

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雨水生态仓侧板3和多个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2加装在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雨水生态仓盖板1之间形成中空不会积留水中沉淀物,同时利用清洗管穿插在清洗管孔22内部,注入清水进行清洗,实现了清洗方便,长期使用也不会因沉淀物影响蓄水容积;包含有多个呈弧形的承重加强筋21,以及多个坚向承重加强筋22的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2,配合雨水生态仓盖板1上的多种承重筋结构,实现了承重能力强和结构稳定;多个雨水生态仓侧板3和多个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2加装在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雨水生态仓盖板1之间形成单个生态仓,蓄水空间大,可以多层多个组成蓄水池做蓄水用,而单个雨水生态仓横向安装可做透水管使,和单个雨水生态仓主体横向安装可做透水槽使用,具备多功能和多种使用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承重筋结构包括主体承重筋12、中心承重筋13和边角承重筋16,主体承重筋12、中心承重筋13和边角承重筋16阵列分布在多块中心平板11之间;所述雨水生态仓盖板1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ⅰ14和透水孔ⅱ15;所述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2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ⅲ23。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雨水生态仓盖板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的安装孔17;所述雨水生态仓盖板1上开设有承接口18;所述述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2上开设有多个坚向连接固定孔25和多个横向固定连接孔29;实现了多层多个组装结合使用,大小不受限制,且安装简单。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所述承重加强筋21和/或坚向承重加强筋22上开设有用于固定连接的多个连接口ⅰ24和多个连接口ⅱ26;所述承重加强筋21上开设有多个滑槽27,而滑槽27上可插入一张与滑槽27相配套的承重板,加强坚向与横向承重压力;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口ⅰ24和/或连接口ⅱ26为工形连接口;实现了多层多个组装结合使用,大小不受限制,且安装简单。

本发明雨水生态仓,包括:雨水生态仓盖板1,所述雨水生态仓盖板1包括多块中心平板11,以及固定在中心平板11上的多种承重筋结构;实现了承重能力强;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2,所述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2设置有多个,并分布在设置有两个且呈对称分布的雨水生态仓盖板1之间,而两个雨水生态仓盖板1之间加装有多个雨水生态仓侧板3;其中,所述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2包含有多个呈弧形的承重加强筋21,以及多个坚向承重加强筋22;所述坚向承重加强筋22上开设有多个清洗管孔22;多个雨水生态仓侧板3和多个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2加装在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雨水生态仓盖板1之间形成中空不会积留水中沉淀物,同时利用清洗管穿插在清洗管孔22内部,注入清水进行清洗,实现了清洗方便,长期使用也不会因沉淀物影响蓄水容积;包含有多个呈弧形的承重加强筋21,以及多个坚向承重加强筋22的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2,配合雨水生态仓盖板1上的多种承重筋结构,实现了承重能力强和结构稳定;多个雨水生态仓侧板3和多个雨水生态仓承重主体2加装在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雨水生态仓盖板1之间形成单个生态仓,蓄水空间大,可以多层多个组成蓄水池做蓄水用,而单个雨水生态仓横向安装可做透水管使,和单个雨水生态仓主体横向安装可做透水槽使用,具备多功能和多种使用方法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