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生态袋技术的生态田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58836发布日期:2021-01-29 18:1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基于绿色生态袋技术的生态田埂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绿色生态袋技术的生态田埂。


背景技术:

[0002]
生态田埂是为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和为农田生物提供生物栖息地,对耕作田块田埂进行生态化改造后形成的耕作田块边界。生态田埂作为农田边界,既可为节肢动物如蜘蛛、步甲等提供多样、稳定的栖息地和越冬场所,也能为寄生蜂、大黄蜂等提供食物,还能为爬行动物、小型哺乳动物、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增加农田的物种多样性。但现有技术中的生态田埂的边坡位置绿化效果不够理想,使得对农田生态的改良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0003]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降低稻田面源污染侧渗的生态田埂[申请号:201310373032.1],该发明专利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田埂布设方式为在距离水田5cm-10cm处,挖深度为70cm-100cm、底部宽为40cm-80cm、顶部宽为50cm-100cm的矩形或者倒梯形深沟,使用竹竿和草帘将深沟布设成三个过滤带,其中靠近稻田一侧的为砾石带,中间的为生物碳带,靠近沟渠一侧的为粘土带。
[0004]
该发明具有提高了田埂的使用效率,同时将侧渗水量降低了50%-90%,面源污染物氮磷消减70%-100%的优势,但其仍未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对农田生态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的基于绿色生态袋技术的生态田埂。
[0006]
一种基于绿色生态袋技术的生态田埂,包括至少两条相对设置的田埂主体,两条田埂主体之间具有向下凹陷的地沟,所述田埂主体侧面还设有用于提高边坡绿化面积的绿色生态袋,所述绿色生态袋内和田埂主体上端均填充有回填土。
[0007]
在上述的基于绿色生态袋技术的生态田埂中,所述回填土包括土壤、草秸秆、石灰、骨粉、粗椰糠、石英砂、动物粪便和钼酸铵。
[0008]
在上述的基于绿色生态袋技术的生态田埂中,所述回填土包括质量份数分别为80-100份的土壤、10-20份的草秸秆、8-10份的石灰、1-3份的骨粉、5-10份的粗椰糠、5-10份的石英砂、15-25份的动物粪便和1-5份的钼酸铵。
[0009]
在上述的基于绿色生态袋技术的生态田埂中,所述回填土包括质量份数分别为90份的土壤、15份的草秸秆、9份的石灰、2份的骨粉、7份的粗椰糠、7份的石英砂、20份的动物粪便和3份的钼酸铵。
[0010]
在上述的基于绿色生态袋技术的生态田埂中,所述田埂主体内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两侧设有绿化层,所述绿色生态袋设于绿化层内且相连两个绿色生态袋之间通过固定扣固定连接。
[0011]
在上述的基于绿色生态袋技术的生态田埂中,所述过滤层上方还设有回填凹槽,
所述回填土回填至回填凹槽内。
[0012]
在上述的基于绿色生态袋技术的生态田埂中,所述过滤层包括依次设置的黏土层、生物碳层和砾石层,所述生物碳层位于黏土层和砾石层之间且黏土层较砾石层更靠近地沟。
[0013]
在上述的基于绿色生态袋技术的生态田埂中,所述固定扣包括固定扣本体,所述固定扣本体通过连接条与至少两个固定部固定连接,每个固定部的一侧表面均凸出有若干个第一固定钉,不同固定部上的第一固定钉分别钉入不同的绿色生态袋内。
[0014]
在上述的基于绿色生态袋技术的生态田埂中,所述固定部设有四个,且沿固定扣本体的轴心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连接条与固定部一一对应连接,每一个固定部上设有三个第一固定钉,依次连接三个第一固定钉的端点所形成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
[0015]
在上述的基于绿色生态袋技术的生态田埂中,所述连接条表面凸出有第二固定钉,所述第二固定钉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固定钉的延伸方向相反。
[0016]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7]
1、本发明在田埂主体侧面设有绿色生态袋,从而保证了生态田埂边坡的绿化效果,使得对农田生态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0018]
2、本发明在绿色生态袋和凹槽内填充有回填土,该回填土的组成成分较为适宜紫云英生长,进一步提高了对农田生态的改良效果。
[0019]
3、本发明利用设有四个固定部且在连接条反面设有第二固定钉的固定扣实现绿色生态袋之间以及上下两层之间的固定,结构稳定,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的断面图;
[0021]
图2是绿色生态袋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0022]
图3是固定扣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田埂主体1、地沟2、绿色生态袋3、过滤层4、绿化层5、固定扣6、凹槽7、黏土层41、生物碳层42、砾石层43、固定扣本体61、连接条62、固定部63、第一固定钉64、第二固定钉65。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
实施例1
[002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绿色生态袋技术的生态田埂,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至少两条相对设置的田埂主体1,两条田埂主体1之间具有向下凹陷的地沟2,所述田埂主体1侧面还设有用于提高边坡绿化面积的绿色生态袋3,所述绿色生态袋3内和田埂主体1上端均填充有回填土。
[0027]
田埂主体1的高度略高于田面高度,例如可高出田面30-40cm。两条田埂主体1之间留有地沟2,地沟2宜设置为矩形或倒梯形,底度可设置为20-80cm,深度可设置为50-100cm。田埂主体1的顶宽宜设置为30-40cm。在田埂主体1侧面设有绿色生态袋3。这里的侧面包括田埂主体1的两侧,即田埂主体1靠近地沟2的一侧和田埂主体1靠近田面的一侧。故本发明
在田埂主体1侧面设有绿色生态袋3,从而保证了生态田埂1边坡的绿化效果,使得对农田生态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0028]
其中,所述回填土包括质量份数分别为100份的土壤、10份的草秸秆、8份的石灰、1份的骨粉、5份的粗椰糠、5份的石英砂、15份的动物粪便和1份的钼酸铵。
[0029]
骨粉,是指以畜骨为原料制成的粉状肥料。畜骨的主要成分为磷酸三钙、骨胶和脂肪。
[0030]
动物粪便包括鸡粪、鸭粪和鹅粪中的一种或几种。
[0031]
如图1所示,所述田埂主体1内设有过滤层4,所述过滤层4两侧设有绿化层5,所述绿色生态袋3设于绿化层5内且相连两个绿色生态袋3之间通过固定扣6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层4上方还设有回填凹槽7,所述回填土回填至回填凹槽7内。本发明在绿色生态袋3和凹槽7内均填充有回填土,该回填土的组成成分较为适宜紫云英生长,进一步提高了对农田生态的改良效果。
[0032]
具体的说,所述过滤层4包括依次设置的黏土层41、生物碳层42和砾石层43,所述生物碳层42位于黏土层41和砾石层43之间且黏土层41较砾石层43更靠近地沟2。这样可以降低侧渗水量,同时减少面源污染物。
[0033]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固定扣6包括固定扣本体61,所述固定扣本体61通过连接条62与至少两个固定部63固定连接,每个固定部63的一侧表面均凸出有若干个第一固定钉64,不同固定部63上的第一固定钉64分别钉入不同的绿色生态袋3内。通过将不同固定部63上的第一固定钉64钉入不同的绿色生态袋3内,使得不同的绿色生态袋3之间通过连接条62和固定扣本体61实现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0034]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63设有四个,且沿固定扣本体61的轴心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连接条62与固定部63一一对应连接,每一个固定部63上设有三个第一固定钉64,依次连接三个第一固定钉64的端点所形成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所述连接条62表面凸出有第二固定钉65,所述第二固定钉6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固定钉64的延伸方向相反。绿色生态袋3上下两层错位防止,结合图2所示,固定扣6位于上一层的四个绿色生态袋3的中心位置,同时位于下一层两个绿色生态袋3的中段。本发明利用设有四个固定部63且在连接条62反面设有第二固定钉65的固定扣实现绿色生态袋3之间以及上下两层之间的固定,结构稳定,安装方便。
[0035]
实施例2
[003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绿色生态袋技术的生态田埂,结合图1-3所示,其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具体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回填土的具体组成成分。具体的说,所述回填土包括质量份数分别为80份的土壤、20份的草秸秆、10份的石灰、3份的骨粉、10份的粗椰糠、10份的石英砂、25份的动物粪便和5份的钼酸铵。
[0037]
实施例3
[003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绿色生态袋技术的生态田埂,结合图1-3所示,其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具体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回填土的具体组成成分。具体的说,所述回填土包括质量份数分别为90份的土壤、15份的草秸秆、9份的石灰、2份的骨粉、7份的粗椰糠、7份的石英砂、20份的动物粪便和3份的钼酸铵。
[0039]
对比例1
[0040]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生态田埂,其具体结构与实施例3中的具体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未设置绿色生态袋3。具体的说,生态田埂两侧以回填土回填形成边坡。
[0041]
对比例2
[004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基于绿色生态袋技术的生态田埂,结合图1-3所示,其具体结构与实施例3中的具体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回填土的具体组成成分。具体的说,所述回填土包括质量份数分别为90份的土壤、15份的草秸秆、9份的石灰、7份的粗椰糠、7份的石英砂、20份的动物粪便和3份的钼酸铵。
[0043]
对比例3
[0044]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基于绿色生态袋技术的生态田埂,结合图1-3所示,其具体结构与实施例3中的具体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回填土的具体组成成分。具体的说,所述回填土包括质量份数分别为90份的土壤、15份的草秸秆、9份的石灰、2份的骨粉、7份的粗椰糠、7份的石英砂和20份的动物粪便。
[0045]
应用例1
[0046]
以实施例3中记载的结构及回填土组分制得生态田埂1;
[0047]
以对比例1中记载的结构及回填土组分制得生态田埂2;
[0048]
在生态田埂1和生态田埂2中分别选取其中一段作为实验段,得到实验田埂1和实验田埂2,实验田埂1和实验田埂2的长度相同,将同一批紫云英草籽平均分为等质量的两份,分别播撒至实验田埂1和实验田埂2内,60天后测量紫云英的覆盖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0049][0050]
结果分析:实验后可观察到,实验田埂2的边坡位置紫云英生长的不够密集,部分位置还能看见裸露的土壤,故设置绿色生态袋3后可有效提高田埂边坡的绿化效果,达到了本发明的预期目的。
[0051]
应用例2
[0052]
以实施例3中记载的结构及回填土组分制得生态田埂3;
[0053]
以对比例2中记载的结构及回填土组分制得生态田埂4;
[0054]
以对比例3中记载的结构及回填土组分制得生态田埂5;
[0055]
在生态田埂3、生态田埂4和生态田埂5中分别选取其中一段作为实验段,得到实验田埂3、实验田埂4和实验田埂5,实验田埂3、实验田埂4和实验田埂5的长度相同,将同一批紫云英草籽平均分为等质量的三份,分别播撒至实验田埂3、实验田埂4和实验田埂5内,60天后收集紫云英并干燥,称取干燥后紫云英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0056][0057]
结果分析:从上表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田埂3的紫云英干重高于实验田埂4和实验田埂5紫云英干重约25%-35%,故本发明提供的回填土的组成成分较为适宜紫云英生长,进一步提高了对农田生态的改良效果,达到了本发明的预期目的。
[0058]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59]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田埂主体1、地沟2、绿色生态袋3、过滤层4、绿化层5、固定扣6、凹槽7、黏土层41、生物碳层42、砾石层43、固定扣本体61、连接条62、固定部63、第一固定钉64、第二固定钉6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