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检查井跳车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544590发布日期:2021-01-05 20:56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检查井跳车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检查井跳车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道路施工中,为了方便对地下污雨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需要在道路中间设置检查井,检查井一般的施工工序为将铺好的道路基层挖出检查井及其砌筑的施工区域再进行砌筑,但是在检查井砌筑完成后进行回填时,为了不将已经砌筑好的检查井挤压或者振动破坏,回填时不仅不能采用机械夯实,人工夯实也不能太靠近检查井身,造成检查井周边回填密实度较差,经过汽车的重复碾压,大多道路检查井周边会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跳车及井体破坏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检查井跳车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止检查井跳车的结构,包括支撑骨架、基础环、送柱器和盖板,基础环布置在检查井的上方,且与检查井相固定;环绕着检查井布置有多根支撑骨架,每根支撑骨架的上端均与基础环相固定,每根支撑骨架内均贯穿的承插有送柱器;盖板设置在基础环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在上述方案中,支撑骨架包括弧形段和竖直段,弧形段的两端分别与基础环和竖直段的上端相连,构成拱形结构,竖直段背离检查井的一侧、沿其竖直方向具有朝外的槽口,送柱器活动布置在槽口内。

在上述方案中,送柱器包括器帽、立柱和圆锥形钻头,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器帽和圆锥形钻头的大径端相连,立柱处在槽口内,器帽和圆锥形钻头分别处在竖直段的上方和下方。

在上述方案中,盖板由多块扇形板拼接而成。

一种防止检查井跳车的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在检查井施工完毕未施工路面面层前将支撑骨架、基础环、检查井进行装配,其中支撑骨架定位放置于路面上;

s200、将送柱器卡在支撑骨架的槽口里,进行下压预设高度;

s300、循环下压送柱器和支撑骨架,在基础环到达检查井侧墙顶部时停止下压;

s400、将送柱器继续下压一段距离,然后将送柱器拉出地面;

s500、在送柱器拔出后将拔出孔洞用细石混凝土灌满,或采用压浆法填充;

s600、从各支撑骨架之间的缝隙进行检查井周围的回填和简单压实后盖上盖板;

s700、施工路面面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工作原理如下:

防止检查井跳车的结构将汽车行驶到检查井时的动荷载避开检查井旁边的难压实区,依次作用于沥青或者混凝土路面→盖板→基础环→支撑骨架和检查井侧壁;最终将荷载以竖向荷载的方式作用于检查井和支撑骨架上,避免了检查井侧壁承受剪切荷载的同时将荷载传递于较深的路基层;

在检查井砌筑及抹灰完成后,将预制好的支撑骨架插入路基中,加固安装完成后盖上盖板及检查井盖,即能保证检查井在碾压过程中不受损伤,又能避免检查井周边因无法采用机械碾压夯实而产生的沉降而发生跳车现象,同时装置采用定型化施工并对部分构件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使用了装配式理念,施工效率高,减少现场施工工序,提高施工质量及安全性,有效的降低了人工成本;

采用拱形结构,有效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使用效率的同时使检查井从近到远路面面层厚度不断增大,起到过渡作用;

采用送柱器不仅降低了支撑骨架的下压难度,还利用送柱器的拔出后形成的空间填充混凝土将支撑骨架由钢结构变成钢混结构;

利用支撑骨架、基础环所构成的较大空间可以轻松完成检查井周围的回填和简单压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防止检查井跳车的结构的前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防止检查井跳车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防止检查井跳车的结构在拔出送柱器时的状态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竖直段与立柱配合处的断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支撑骨架,110、弧形段,120、竖直段,121、槽口,2、基础环,3、送柱器,310、器帽,320、立柱,330、圆锥形钻头,4、盖板,5、检查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一种防止检查井跳车的结构,包括支撑骨架1、基础环2、送柱器3和盖板4,基础环2布置在检查井5的上方,且基础环2与检查井5相固定,基础环2优选采用铁环;环绕着检查井5布置有多根支撑骨架1,具体根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图中所示的8根,每根支撑骨架1的上端均与基础环2相固定,每根支撑骨架1内均贯穿的承插有送柱器3;盖板4设置在基础环2上。

实施例2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支撑骨架1包括弧形段110和竖直段120,弧形段110的两端分别与基础环2和竖直段120的上端相连,构成拱形结构,竖直段120背离检查井5的一侧、沿其竖直方向具有朝外的槽口121,送柱器3活动布置在槽口121内。

实施例3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送柱器3包括器帽310、立柱320和圆锥形钻头330,立柱32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器帽310和圆锥形钻头330的大径端相连,立柱320处在槽口121内,器帽310和圆锥形钻头330分别处在竖直段120的上方和下方,槽口12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此时,立柱320的截面形状也优选为矩形,器帽310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与槽口121相交。

实施例4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4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盖板4由多块扇形板拼接而成。

一种防止检查井跳车的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在检查井5施工完毕未施工路面面层前将支撑骨架1、基础环2、检查井5进行装配,其中支撑骨架1定位放置于路面上;

s200、将送柱器3卡在支撑骨架1的槽口121里,进行下压预设高度,通常下压1/4左右;

s300、循环下压送柱器3和支撑骨架1,在基础环2到达检查井5侧墙顶部时停止下压;

s400、将送柱器3继续下压一段距离向外轻轻锤击器帽310,然后将送柱器3拉出地面;

s500、在送柱器3拔出后将拔出孔洞用细石混凝土灌满,或采用压浆法填充;

s600、从各支撑骨架1之间的缝隙进行检查井5周围的回填和简单压实后盖上盖板4;

s700、施工路面面层。

工作原理如下:

防止检查井跳车的结构将汽车行驶到检查井时的动荷载避开检查井旁边的难压实区,依次作用于沥青或者混凝土路面→盖板4→基础环2→支撑骨架1和检查井5侧壁;最终将荷载以竖向荷载的方式作用于检查井5和支撑骨架1上,避免了检查井5侧壁承受剪切荷载的同时将荷载传递于较深的路基层。

在检查井5砌筑及抹灰完成后,将预制好的支撑骨架1插入路基中,加固安装完成后盖上盖板4及检查井盖,即能保证检查井5在碾压过程中不受损伤,又能避免检查井5周边因无法采用机械碾压夯实而产生的沉降而发生跳车现象,同时装置采用定型化施工并对部分构件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