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河道生态修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43811发布日期:2021-03-12 13:19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河道生态修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园林河道生态修复设备。



背景技术:

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生态修复的顺利施行,需要生态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栽培学和环境工程等多学科的参与。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维护涉及生态稳定性、生态可塑性及稳态转化等多种生态学理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许多景点中都会人工挖掘河流,由于地势的原因,有些河流会在落差处形成小型瀑布,添加景点的观赏点,但是河流中也会漂浮人们丢弃的垃圾,这就会导致水体被污染,因此需要对水体中的垃圾进行打捞,现有的打捞方式主要是人工打捞,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效率非常低、并且耗费劳动力较大,因此

本技术:
设置了一种节能环保的园林河道生态修复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园林河道生态修复设备,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现有技术中水体中的垃圾的打捞方式效率低、耗费劳动力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园林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河道的水平底部,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两个倾斜的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分别与两个转动辊的两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辊通过第一传送网、第二传送网连接,其中一所述转动辊的两端转轴处分别通过传动结构与动力结构连接,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有接料池,所述接料池用于接收第一传送网上过滤的垃圾,所述第二传送网能够相对第一传送网移动,以改变第一传送网的过滤孔径。

优选的:所述转动辊的外圆周壁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底部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传送网设置于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二传送网设置于第二定位槽内,且第二传送网紧贴第一传送网。

优选的:所述转动辊的侧壁设置有环形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第二定位槽之间设置有若干连通的滑孔,所述滑孔内滑动设置有贯穿滑孔的连杆,所述连杆伸入第二定位槽的一端与推环连接,所述连杆伸入螺纹槽的一端与转动环连接,所述推环滑动套设于第二定位槽内壁,所述转动环滑动伸入螺纹槽内。

优选的:所述转动环与环形的螺纹套转动连接,所述螺纹套与螺纹槽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力结构包括设置于河道底部竖直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滚筒转动连接,所述滚筒的外圆周壁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转动片。

优选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设置于滚筒的转轴上的第二传动轮、以及设置于其中一转动辊的转轴上的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通过皮带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将动力结构设置于河道的落差处,能够使得转动片受水的撞击而带动滚筒转动,近而带动第二传动轮转动,再通过皮带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进入带动转动辊转动,使得第一传送网和第二传动网转动,能够将水面上漂浮的垃圾进行过滤,并且通过设置的接料池接收垃圾;

通过转动螺纹套能够带动转动环移动,转动环带动连杆移动,连杆带动推环移动,推环推动第二传送网,使得第二传送网对第一传送网上的空隙进行一定的遮挡,使得第一传动网上的网眼减小,近而改变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园林河道生态修复设备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转动辊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部分部件的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转动辊中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支撑架10、定位板20、转动辊30、第一定位槽31、第二定位槽32、螺纹槽33、滑孔34、螺纹套35、转动环36、连杆37、推环38、第一传送网40、第二传送网50、动力结构60、支撑板61、滚筒62、转动片63、传动结构70、第一传动轮71、第二传动轮72、皮带73、接料池80、连接架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4,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园林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包括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设置于河道的水平底部,所述支撑架10上设置有两个倾斜的定位板20,两个所述定位板20分别与两个转动辊30的两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辊30通过第一传送网40、第二传送网50连接,其中一所述转动辊30的两端转轴处分别通过传动结构70与动力结构60连接,所述支撑架10上还设置有连接架81,所述连接架81上设置有接料池80,所述接料池80用于接收第一传送网40上过滤的垃圾,所述第二传送网50能够相对第一传送网40移动,以改变第一传送网40的过滤孔径。

优选的:所述转动辊30的外圆周壁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定位槽31,所述第一定位槽31的底部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定位槽32,所述第一传送网40设置于第一定位槽31内,所述第二传送网50设置于第二定位槽32内,且第二传送网50紧贴第一传送网40。

优选的:所述转动辊30的侧壁设置有环形的螺纹槽33,所述螺纹槽33与第二定位槽32之间设置有若干连通的滑孔34,所述滑孔34内滑动设置有贯穿滑孔34的连杆37,所述连杆37伸入第二定位槽32的一端与推环38连接,所述连杆37伸入螺纹槽33的一端与转动环36连接,所述推环38滑动套设于第二定位槽32内壁,所述转动环36滑动伸入螺纹槽33内。

优选的:所述转动环36与环形的螺纹套35转动连接,所述螺纹套35与螺纹槽33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力结构60包括设置于河道底部竖直面的支撑板61,所述支撑板61与滚筒62转动连接,所述滚筒62的外圆周壁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转动片63。

优选的:所述传动结构70包括设置于滚筒62的转轴上的第二传动轮72、以及设置于其中一转动辊30的转轴上的第一传动轮71,所述第一传动轮71与第二传动轮72通过皮带73连接。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在使用时,先根据河面上的垃圾情况,转动转动辊30两侧的螺纹套35,使得螺纹套35带动转动环36移动,转动环36带动连杆37移动,连杆37带动推环38移动,使得其中一推环38能够推动第二传送网50移动,近而改变第一传送网40的网眼大小,达到不同的过滤要求;

水流落在转动片63上之后,转动片63移动,使得滚筒62转动,滚筒62带动第二传动轮72转动,第二传动轮72通过皮带73带动第一传动轮71转动,近而带动转动辊30转动,从而使得第一传送网40和第二传送网50转动,对河道上漂浮的垃圾进行过滤,垃圾会从第一传送网上落在接料池80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园林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包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河道的水平底部,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两个倾斜的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分别与两个转动辊的两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辊通过第一传送网、第二传送网连接,其中一所述转动辊的两端转轴处分别通过传动结构与动力结构连接,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有接料池,所述接料池用于接收第一传送网上过滤的垃圾,所述第二传送网能够相对第一传送网移动,以改变第一传送网的过滤孔径。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园林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辊的外圆周壁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底部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传送网设置于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二传送网设置于第二定位槽内,且第二传送网紧贴第一传送网。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园林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辊的侧壁设置有环形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第二定位槽之间设置有若干连通的滑孔,所述滑孔内滑动设置有贯穿滑孔的连杆,所述连杆伸入第二定位槽的一端与推环连接,所述连杆伸入螺纹槽的一端与转动环连接,所述推环滑动套设于第二定位槽内壁,所述转动环滑动伸入螺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园林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与环形的螺纹套转动连接,所述螺纹套与螺纹槽通过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园林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结构包括设置于河道底部竖直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滚筒转动连接,所述滚筒的外圆周壁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转动片。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园林河道生态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设置于滚筒的转轴上的第二传动轮、以及设置于其中一转动辊的转轴上的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通过皮带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园林河道生态修复设备,涉及生态修复的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河道的水平底部,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两个倾斜的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分别与两个转动辊的两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辊通过第一传送网、第二传送网连接,其中一所述转动辊的两端转轴处分别通过传动结构与动力结构连接,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有接料池,所述接料池用于接收第一传送网上过滤的垃圾,所述第二传送网能够相对第一传送网移动,以改变第一传送网的过滤孔径;本发明具有使用方便、灵活度高、能够改变过滤孔径、节能环保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友德;张军;韦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新宇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6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