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边坡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64442发布日期:2020-12-29 12:46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边坡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领域,涉及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具体为一种介于柔性边坡防护网和刚性预应力锚索框架结构之间的边坡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边坡支护领域,柔性边坡防护网和预应力锚索框架应用得非常广泛,柔性边坡防护网使用于具有坍塌、崩塌、浅层滑动、危岩落石等潜在地质灾害的土质或岩石边坡加固和防护,而预应力锚索框架在边坡深层滑动、大型滑坡、边坡防护等工程领域均有非常广泛的运用。

目前的柔性防护网技术的柔性防护网以镀锌高强度钢丝绳为主要材料的的主动防护系统具有高韧性、高防护强度、易铺展性等优点。主动防护系统通过多次边坡防护工程的现场试验和对比,具有适应任何坡面地形、安装程序标准化、系统化等优点,其中主动防护网由高强度钢丝绳柔性防护网、锚杆及其它安装附件组合安装而成,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安装方式,缩短了工期和施工费用。具有一次成型、施工安装周期短、施工速度快、不需要进行刷方且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地形以及整个边坡联成整体的优点,但是柔性防护网对于已经坡面平整的边坡的防滑效果不明显,丝网的张拉优势不能很好地转换为对坡面临空方向变形的约束力,另外对于滑坡推力较大的边坡,由于锚索(锚杆)深度达不到就不能实现边坡的深层防滑。

另一方面,由于单张钢丝网面积较大,在地形凸出不明显的平坦区域,锚索(锚杆)预拉力不能有效地分布到丝网的各个点,因此现有丝网与锚索(锚杆)的结合存在抗滑效果得不到保证的弊端。

预应力锚索(锚杆)框架在滑坡和边坡病害防治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边坡病害防治效果。但是,预应力锚索框架技术目前存在如下弊端。

1、框架体积大,特别是在滑坡推力较大的情况下,框架结构的钢筋混凝土体量很大,坡面混凝土面积占比大导致坡面绿化不容易实现。

2、坡面框架施工非常困难,施工速度缓慢,特别不适用于抢险或临时工程。

3、不适用于快速规模化施工,实现机械或半机械化施工非常困难。

4、对于浅层滑坍或防浅层坍塌,预应力锚索(锚杆)框架造成工程的巨大浪费,另外框架自重会导致坡面防塌效果不理想。

5、预应力锚索(锚杆)框架按照品来划分,品与品之间通过伸缩缝隔离开来,后果是一旦局部发生垮塌,附近框架起不到联合抗滑的作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充分发挥柔性防护网施工速度快、有利于坡面的绿化、工程造价小以及整个坡面联成整体的优势,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预应力锚索(锚杆)框架结构中预应力锚索强大的锚固力实现对深层滑坡的治理效果,同时尽可能通过混凝土砂浆对专用锚垫板以及边沿支撑绳等主要受力部件形成强有力的防锈保护,增加耐久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新型的边坡支护技术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种新型的边坡支护结构,柔性丝网网格1,边锚索21,边锚索22,预应力中锚杆3,索梁4,预应力锚索外锚段51,预应力锚索锚固段52,坡面6,边锚索锚头7,预应力锚索自由段8,中锚索9,边索锚杆10,边沿支撑绳11。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梁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边锚索21和边锚索22的边锚索锚头7上,紧邻边锚索21和边锚索22内侧的锁梁4上分别设置有一根或多根边索锚杆10,在边索锚杆10内侧的锁梁4上设置一个或多个预应力中锚杆3,紧邻预应力中锚杆3两侧设置有零根或多根中锚索9,锁梁4和边锚索21,边锚索22,边索锚杆10,中锚杆3以及中锚索9采用机械连接。

所述的锁梁4在边坡的横向或纵向交叉布置,每两根锁梁4交叉的位置设置有中锚索9或预应力锚杆3;所述的锁梁4在预应力锚杆3、边锚杆10附近的曲线为凸曲线,锁梁4在中锚索9附近的曲线为凹曲线。

所述的柔性丝网网格1铺设在坡面6上,柔性丝网网格1与边沿支撑绳11相连,边沿支撑绳11与预应力中锚杆3及边索锚杆10采用机械连接。

所述的预应力边锚索21和边锚索22以及中锚索9其特征在于距离地表最远的一端为预应力锚索锚固段52,中间段为预应力锚索自由段8,临近地表为预应力锚索外锚段51。

本发明为一种新型的边坡支护结构,锁梁4接受来自边锚索21、边锚索22和中锚索9从坡面6指向坡体内方向的拉力,锁梁4再把这个拉力分别通过边索锚杆10和预应力中锚杆3施加在其周围和下端的土体,这样边锚索21、边锚索22和中锚索9产生向地面以下的拉力通过锁梁4再分别传递给边索锚杆10和预应力中锚杆3,再进一步传递给坡面6附近的土体,实现锚固效果。

所述的柔性丝网网格1将来坡面6向临空面的滑坡推力通过边沿支撑绳11传递给边索锚杆10和预应力中锚杆3,边索锚杆10和预应力中锚杆3进一步把力传递给锁梁4,锁梁4再进一步把来自边索锚杆10和预应力中锚杆3的力分别传递给边锚索21,边锚索22和中锚索9,依靠边锚索21,边锚索22和中锚索9向破体内的锚固拉力实现锚固效果。

本发明的效益在于:通过分阶段实施一种新型的边坡支护结构,为边坡提供一种新型的支护方案,提高了坡体的整体稳定性,有效杜绝了坡体局部垮塌造成的危害,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增加结构的可靠性,为坡面绿化和环境友好提供了重要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新型支护结构垂直于坡面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新型支护结构近水平方向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柔性丝网网格1,边锚索21,边锚索22,预应力中锚杆3,索梁4,预应力锚索外锚段51,预应力锚索锚固段52,坡面6,边锚索锚头7,预应力锚索自由段8,中锚索9,边索锚杆10,边沿支撑绳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对本发明的结构及其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新型的边坡支护结构,其结构及实施步骤如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首先实施边锚索21和边锚索22以及中锚索9的施工,完成预应力锚索外锚段51,预应力锚索自由段8以及预应力锚索锚固段52的施工。

进一步,在预应力锚索外锚段51外端进行预应力第一次张拉,利用预应力锚索锚固段52的锚固拉力和预应力锚索外锚段51提供的反力初次实现锚固效果。

进一步,实施预应力中锚杆3,边索锚杆10的施工。

进一步,安装锁梁4,锁梁4分别与预应力中锚杆3,边索锚杆10,边锚索21,边锚索22以及中锚索9机械相连,锁梁4在边坡的横向或纵向交叉布置,每两根锁梁4交叉的位置设置有中锚索9或预应力锚杆3。

所述的锁梁4在预应力锚杆3、边锚杆10附近的曲线为凸曲线,锁梁4在中锚索9附近的曲线为凹曲线。

进一步,根据设计要求对边锚索21,边锚索22以及中锚索9的地表附近实施二次张拉,进一步将边锚索21,边锚索22以及中锚索9的锚索拉力施加到预应力锚杆3和边锚杆10上,通过预应力锚杆3,边锚杆10对周围土体的摩擦力及端承力进一步将锚索拉力传递给地表6附近的土体,实现锚固效果。

另一方面,柔性丝网网格1将来坡面6向临空面的滑坡推力通过边沿支撑绳11传递给边索锚杆10和预应力中锚杆3,边索锚杆10和预应力中锚杆3进一步把力传递给锁梁4,锁梁4再进一步把来自边索锚杆10和预应力中锚杆3的力分别传递给边锚索21,边锚索22和中锚索9,依靠边锚索21,边锚索22和中锚索9向破体内的锚固拉力实现锚固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