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地的节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89981发布日期:2021-03-30 21:15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地的节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地的节水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工地中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在适当的时间节点进行洒水养护,浇水养护的作用一者是使得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充分的湿润状态,以满足水泥水化的需求,另一者则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比热容,使得混凝土在不同的温度环境条件下,均能够保持较合适的最高温度、内外表面的温差;同时因为建筑工地中的扬尘较多,对建筑工人的身体健康危害较大,也需要及时洒水进行降尘。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混凝土养护用水和降尘用水在使用过后,会直接渗透到地下河中变成地下水,无法进行循环利用,水资源的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建筑工地养护和降尘用水不能循环利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地的节水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地的节水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地的节水系统,包括混凝土养护系统、降尘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和废水回收系统,所述混凝土养护系统包括竖直安装在混凝土楼板上且穿过每层楼板的放线孔的第一供水管,在任一两层楼板之间的所述第一供水管的侧壁均连接阀门,阀门上连接有用于洒水养护的软管,所述混凝土养护机构还包括用于收集废水的第一回收机构;所述降尘系统包括沿建筑工地围墙铺设的第二供水管和设置在建筑工地入口处的洗车装置,所述第二供水管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喷雾喷头,所述喷雾喷头的出水方向朝向建筑工地内部,所述第二供水管与水源连接,所述降尘系统还包括用于回收喷雾喷头所喷出的对于用水的第二回收机构;所述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将基坑包围的护栏和铺设在建筑工地门口的多块铺路板,所述铺路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护栏设置有用于回收雨水的第三回收机构;所述废水回收系统包括收集池和回收管道,所述回收管道将所述第一回收机构、所述第二回收机构、所述第三回收机构、洗车装置和所述收集池连接;所述洗车装置和所述第一供水管的进水端均与所述收集池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养护系统喷淋的多余的水会被第一回收机构收集后通过回收管道流动到收集池内进行储存,降尘系统所喷淋的部分多余的水会被第二回收机构收集后从回收管道处流动至收集池储存,洗车装置散落的水会被洗车装置回收后通过回收管道输送到收集池内储存,雨天落下的雨水被在第三回收机构收集然后通过回收管道流到收集池内进行收集,被回收的水会被重新输送到第一供水管和洗车装置处进行循环利用,进而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量。

可选的,所述收集池的内腔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收集池的内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过滤腔和存储腔,所述过滤腔内可拆卸安装有用于过滤回收废水的过滤网,所述隔板的高度第一所述收集池的侧壁高度,所述回收管道与所述过滤腔的侧壁连接且所述回收管道与所述过滤腔的侧壁的连接处低于所述过滤网,所述存储腔内设置有出水泵,所述出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排水管与所述第一供水管和洗车装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回收管道处被回收的废水会被排放到过滤腔内,较重的杂质会在过滤腔内进行沉淀,较轻的杂质会随着水位的上升被过滤网过滤,经过过滤网的过滤后的水会从过滤腔中溢出到存储腔内存储,然后被出水泵通过排水管输出到第一供水管和洗车装置处进行二次利用,且当过滤网的过滤效果下降时,可对过滤网进行拆卸更换。

可选的,所述第一回收机构包括第一回收池和多根导流管,所述第一供水管设置有与所述导流管相对应的多根,任一所述第一供水管位于任一所述导流管中,且所述第一供水管与所述导流管同轴连接,两根所述第一供水管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供水管侧壁与所述导流管的内壁通过喷水管连接,所述阀门与所述喷水管连接;所述导流管可穿过放线孔;所述导流管的一端螺纹安装有接水管,所述接水管远离所述导流管的一端呈喇叭状,且所述接水管的喇叭口的直径大于放线孔的边长;所述导流管侧壁安装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背离所述导流管的一侧朝向所述接水管方向倾斜,被所述环形挡板包围的所述导流管的侧壁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当所述导流管穿过放线孔时,所述环形挡板位于所述接水管下方,楼板位于所述接水管和所述环形挡板之间,放线孔的竖向投影位于所述环形挡板内;所述第一回收池位于所述导流管正下方,所述第一回收池内放置有第一回收泵,所述第一回收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回收管道连接,位于底部的所述第一供水管与所述排水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将导流管的上端穿过放线孔后,将导流管内的第一供水管螺纹连接,再将接水管螺纹安装到导流管上端,将导流管通过抵紧板悬挂在楼板上后,启动压力泵,打开阀门通过软管对混凝土墙壁和楼板进行洒水养护,再将多余的水扫到放线孔处进行集中排放,从放线孔落下的水会被环形挡板挡住后从通孔流入到导流管内部然后顺着导流管排出至下一根导流管,直至落到第一回收池中后被第一回收泵通过回收管道输送至收集池内进行收集,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可选的,所述第二供水管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根与所述喷雾喷头相对应的调节管,所述第二供水管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块与所述调节管相对应的安装块,所述调节管的一端呈球状,所述安装块背离所述第二供水管的一面开设有与所述调节管球状的一端相配合的球形槽,所述调节管的球状的一端配合嵌设在所述球形槽中且与所述安装块转动配合,所述调节管球状的一端侧壁与所述球形槽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两面分别贴合抵紧所述球形槽的内壁与所述调节管的球状的一端侧壁;所述喷雾喷头安装在所述调节管远离所述安装块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调节管来调节喷雾喷头的喷射角度,进而调节喷雾喷头喷出的水雾的覆盖面积,使得针对不同大小的场地,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调节管调节喷雾喷头的喷射角度,进而调节喷雾喷头的喷射覆盖面积,使得喷雾喷头可更好地适应不同面积的场地,提高了适用性,且由于调节挂内的球状端与球形槽之间设置有橡胶层,橡胶层具有阻尼作用,使得调节管调节完成后不易发生转动。

可选的,所述第二回收机构包括沿建筑工地围墙的长度方向在地面开设的第一回收槽,地面还嵌设有将所述第一回收槽的槽口覆盖的第一沟盖板,所述第一回收槽的一端处的地面开设有第二回收池,所述第一回收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回收池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回收池内设置有第一排水泵,所述第一排水泵的进水口浸没在所述第二回收池的液面下,所述第一排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回收管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雾喷头附近的墙面和地面上会残留有较多水液,则水液会流动到第一回收槽内进行回收,第一回收槽内的水会顺着第一回收槽流动至第一回收池内后被第一排水泵通过回收管道排放到收集池内进行回收利用。

可选的,所述洗车装置包括开设在地面的第三回收池,所述第三回收池内设置有压力泵,所述压力泵的进水口与所述排水管连接,所述第三回收池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水泵,所述第二排水泵的进水口浸没在所述第三回收池的水液内,所述第二排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回收管道连接;所述第三回收池内安装有多个降尘喷头,所述降尘喷头的进水口与所述压力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降尘喷头的喷射方向竖直向上;所述第三回收池顶部的地面嵌设有第二沟盖板,所述第二沟盖板将所述第三回收池的池口覆盖,所述第二沟盖板与地面齐平,所述降尘喷头所喷出的水流穿过所述第二沟盖板的间隙,地面还开设有第二回收槽,所述第二回收槽呈环状将所述第三回收池包围,所述第二回收槽与所述第一回收槽连接,所述第一沟盖板将所述第二回收槽的槽口一同覆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驶过第二沟盖板时,在收集池内被过滤后储存在存储腔内的水会被压力泵抽出输送到除尘喷头内,然后被除尘喷头竖直喷出对车辆的底盘进行清洗,清洗过后的污水会回流到第三回收池内后被第二排水泵通过回收管道输送倒收集池内,散落在四周的污水会穿过第一沟盖板落入到第二回收槽内,然后从第二回收槽流到第一回收槽内后顺着第一回收槽流动到第二回收池内后被第一排水泵通过回收管道输送倒收集池内,通过第一排水泵和第二排水泵的作用将清洗车辆后的污水输送到收集池内进行循环过滤使用,减少了清洗车辆时的水资源的损耗。

可选的,所述第三回收池的两侧均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与车辆在所述第三回收池上方的行驶方向平行,所述滑轨上滑移安装有滑块,所述滑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沟盖板的镂空相对应的凹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相贴合的一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配合滑移安装有与所述安装槽相配合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定位块的一端可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配合嵌设在任一所述凹槽中,所述滑块竖直转动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竖直安装有推板,转动所述安装杆可将所述推板嵌设在所述第二沟盖板的镂空性内,所述滑轨的一端安装有弹性倒钩,所述安装杆开设有与所述弹性倒钩相配合的卡槽,当所述安装杆呈竖直时,滑动所述滑块可使得所述弹性倒钩配合卡设在所述卡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沟盖板的镂空内被杂物堵塞时,工作人员可将对应一侧的滑轨上的滑块推动至相应位置后,将弹性倒钩与卡块脱离,转动安装杆将杂物从第二沟盖板的镂空中推入到第三回收池内,使得工作人员可较方便精准地对第二沟盖板的镂空中的杂物进行清理。

可选的,所述护栏包括呈竖直的防护板和位于所述防护板的水平两侧的支撑杆,两根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超过所述防护板且插入到地面内,所述第三回收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防护板的底部的回收斗,所述回收斗的下端呈尖角状,所述回收斗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防护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回收斗的开口朝向背离基坑的一侧且所述回收斗的侧边与地面相贴合,所述防护板朝向基坑的一侧的地面内铺设有安装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侧壁设置有多根与所述回收斗相对应的支管与所述回收斗连接,所述集水管安装有第三回收泵且所述集水管与所述第一回收槽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天的时候,由于基坑处地势较低,地面上的雨水容易流到基坑内部,不利于基坑的使用,则回收斗可对地面上流淌的雨水进行回收,然后通过支管、集水管和第三回收泵的配合下将所收集的雨水排放到第一回收槽中进行回收,减少了雨天过后基坑中的水量,使得雨天过后基坑内部的清理较为容易。

可选的,所述回收斗的背离基坑的一侧壁的内壁贴合设置有挡板,且所述挡板与所述回收斗的底部贴合覆盖,所述回收斗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将所述回收斗的开口覆盖且所述过滤板与挡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天随着雨水流动的大部分泥沙会被过滤板挡住,使得泥沙不易随着雨水流到回收斗内,进而使得泥沙不易将支管的管口堵塞,其当雨天过去后,工作人员可将过滤板及挡板从回收斗内拉出,进而通过挡板将回收斗内的泥沙也一同拉出,使得回收斗内的泥沙清理较方便。

可选的,所有所述铺路板均位于所述洗车装置的出口处,所述洗车装置的出口处的地面沿车辆的行驶方向间隔安装有与所述铺路板相对应的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长度方向与车辆的行驶方向垂直,两根所述连接条的底壁且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将所述连接条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壁惯穿,所述连接槽的两端将所述连接条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贯穿,所述铺路板放置在地面上后其两端可分别配合嵌设到两根相邻的所述连接条的两个连接槽中,所述第一回收槽的一段沿所述铺路板的外缘开设且所述铺路板的外缘的竖向投影均位于所述第一回收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清洗完毕后的车辆的车身上还附带有大量水,车辆上的水珠会随着车辆的行驶而直接滴落到地面渗透成为地下水造成水的浪费,则车辆从铺路板上驶过,滴落的水会顺着铺路板流到第一回收槽内进行回收,进一步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混凝土养护系统喷淋的多余的水会被第一回收机构收集后通过回收管道流动到收集池内进行储存,降尘系统所喷淋的部分多余的水会被第二回收机构收集后从回收管道处流动至收集池储存,洗车装置散落的水会被洗车装置回收后通过回收管道输送到收集池内储存,雨天落下的雨水被在第三回收机构收集然后通过回收管道流到收集池内进行收集,被回收的水会被重新输送到第一供水管、第二供水管和洗车装置处进行循环利用,进而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量;

2.当车辆驶过第二沟盖板时,在收集池内被过滤后储存在存储腔内的水会被压力泵抽出输送到除尘喷头内,然后被除尘喷头竖直喷出对车辆的底盘进行清洗,清洗过后的污水会回流到第三回收池内后被第二排水泵通过回收管道输送倒收集池内,散落在四周的污水会穿过第一沟盖板落入到第二回收槽内,然后从第二回收槽流到第一回收槽内后顺着第一回收槽流动到第二回收池内后被第一排水泵通过回收管道输送倒收集池内,通过第一排水泵和第二排水泵的作用将清洗车辆后的污水输送到收集池内进行循环过滤使用,减少了清洗车辆时的水资源的损耗;

3.被清洗完毕后的车辆的车身上还附带有大量水,车辆上的水珠会随着车辆的行驶而直接滴落到地面渗透成为地下水造成水的浪费,则车辆从铺路板上驶过,滴落的水会顺着铺路板流到第一回收槽内进行回收,进一步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各系统之间的废水流动图。

图2是本申请的收集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第一回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第一回收池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第二供水管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调节管处的剖面示意图,图中喷雾喷头未剖切。

图7是本申请的第二回收池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护栏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回收斗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洗车装置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第三回收池的俯视图,图中将第二沟盖板省略。

图12是本申请的滑块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的滑块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的连接条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收集池;11、隔板;12、过滤腔;121、过滤网;13、回收管道;14、出水泵;15、排水管;16、存储腔;2、第一供水管;22、阀门;23、软管;31、第一回收池;32、导流管;321、通孔;33、喷水管;34、接水管;35、环形挡板;36、第一回收泵;4、第二供水管;41、调节管;411、喷雾喷头;42、第二回收机构;421、第一回收槽;422、第一沟盖板;423、第二回收池;424、第一排水泵;43、安装块;431、球形槽;432、橡胶层;5、护栏;51、防护板;52、支撑杆;53、第三回收机构;531、回收斗;532、挡板;533、过滤板;54、集水管;55、支管;56、第三回收泵;6、洗车装置;61、第三回收池;62、压力泵;63、第二排水泵;64、降尘喷头;65、第二沟盖板;66、第二回收槽;7、滑轨;71、凹槽;72、弹性倒钩;8、滑块;81、安装槽;82、定位块;83、弹簧;84、安装杆;841、卡槽;85、推板;9、铺路板;91、连接条;911、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地的节水系统,参照图1,包括混凝土养护系统、降尘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和废水回收系统。废水回收系统可回收混凝土养护系统、降尘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所收集的回收水液,经过过滤后再输送到混凝土养护系统中和降尘系统中进行循环利用。

参照图2,废水回收系统包括收集池1、回收管道13以及排水管15,收集池1在建筑工地内部挖设,且收集池1的侧壁通过防水材料加固。收集池1的内腔中部竖直固定安装有隔板11,隔板11的顶部低于收集池1的侧壁顶部。隔板11将收集池1的内腔分隔长单独的过滤腔12和存储腔16两个腔室。过滤腔12的上端水平设置有过滤网121,过滤腔12的上端的内壁沿其轮廓方向固定安装有一条凸棱,凸棱的长度方向呈水平且与过滤腔12的内侧壁相贴合固定连接,过滤网121通过螺栓贴合固定安装在凸棱的顶壁。

参照图2,位于过滤网121下方的过滤腔12的一侧壁设置有回收管道13,回收管道13与收集池1的侧壁连接且与过滤腔12连通。在存储腔16内固定安装有出水泵14,出水泵14被存储腔16内的水液淹没,排水管15与出水泵14的出水口处连接。

参照图3,混凝土养护系统包括第一供水管2和第一回收机构,第一回收机构包括第一回收池31和多根导流管32,导流管32的直径和呈正方形的放线孔的侧边相同。第一供水管2设置有与导流管32一一对应的多根,第一供水管2一一对应同轴固定安装在导流管32中,第一供水管2侧壁和导流管32侧壁之间通过喷水管33连接,喷水管33的一端伸出导流管32侧壁且固定密封安装有阀门22,阀门22连接有一根软管23。第一供水管2的两端伸出导流管32内腔且两根第一供水管2之间可螺纹连。

参照图3,导流管32的一端竖直穿过楼层顶部的楼板的放线孔伸出至上一楼层,导流管32位于上一楼层的一端螺纹安装有呈喇叭状的接水管34,接水管34侧壁抵紧放线口处的楼板,接水管34下方的导流管32侧壁焊接有环形挡板35,环形挡板35的外缘向上倾斜,且放线口的竖向投影位于环形挡板35上。被环形挡板35包围的导流管32侧壁周向间隔开设有四个通孔321。

参照图3和图4,第一回收池31设置在导流管32的正下方,第一回收池31内固定安装有第一回收泵36,第一回收泵36的出水口与回收管道13连接,位于底部的第一供水管2与排水管15连接。

参照图5和图10,降尘系统包括沿建筑工地围墙且固定铺设在围墙顶部的第二供水管4和设置在建筑工地入口处的洗车装置6,第二供水管4与水源连接。

参照图5和图6,第二供水管4沿其长度方向间隔一体设置有多块安装块43,安装块43背离第二供水管4的一侧壁开设有球形槽431,第二供水管4设置有多个与安装块43一一对应的调节管41,调节管41的一端密封固定安装有一个喷雾喷头411,调节管41的另一端呈与球形槽431相配合的球状,球形槽431的内侧壁贴合固定铺设有一层橡胶层432,调节管41呈球状的一端配合嵌设在球形槽431内且与球形槽431转动配合,橡胶层432分别贴合抵紧球形槽431的内侧壁和调节管41球状一端的侧壁。

参照图5,降尘系统还包括用于回收喷雾喷头411附近的墙面和地面残留的清水的第二回收机构42,第二回收机构42包括沿建筑工地围墙的长度方向在地面开设的第一回收槽421,第一回收槽421侧壁使用防水材料加固,第一回收槽421的槽口处的地面嵌设有多块第一沟盖板422,第一沟盖板422将第一回收槽421的槽口覆盖。

参照图5和图7,工地内部的地面挖设有第二回收池423,第一回收槽421的一端与第二回收池423的侧壁连接,第一回收池31内固定有第一排水泵424且第一排水泵424浸没在第二回收池423的液面下,第一排水泵424的出水端与回收管道13固定连接。

参照图8,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将基坑包围的护栏5和铺设在建筑工地门口的钢制铺路板9。护栏5包括呈竖直的防护板51和焊接在防护板51的水平两侧的支撑杆52,两根支撑杆52的下端超过防护板51且插入到地面内。护栏5设置有第三回收机构53,第三回收机构53包括一体设置在防护板51的底部的回收斗531,回收斗53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回收斗531的一竖直侧壁与防护板51连接且与防护板51齐平,回收斗531嵌设在地面内且其开口与地面齐平且回收斗531的开口背离基坑。

参照图8和图9,回收斗531背离基坑的一侧壁的内壁贴合放置有挡板532,挡板532的下端弯折至与回收斗531的底部贴合且将回收斗531内腔的底部覆盖,回收斗531嵌设有过滤板533,过滤板533将回收斗531的开口覆盖且过滤板533与挡板532固定连接。防护板51朝向基坑的一侧的地面内铺设有集水管54,集水管54位于回收斗531的下方,集水管54侧壁与回收斗531朝向基坑的一侧壁之间通过支管55连接,支管55一体设置在集水管54侧壁,集水管54与第一回收槽421密封固定连接,且集水管54上固定安装有第三回收泵56。

参照图10,洗车装置6包括在工地出口处的地面的挖设的第三回收池61,第三回收池61内固定安装有压力泵62压力泵62的进水端与排水管15密封固定连接,压力泵62上方设置有呈栅格状的管道,管道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向上喷射的降尘喷头64。第三回收池61处的地面嵌设有与地面齐平的第二沟盖板65,第二沟盖板65将第三回收池61的池口覆盖封闭,且降尘喷头64所喷出的水流可穿过第二沟盖板65的间隙对车辆进行冲洗。

参照图11,第三回收池61的池底还固定安装有第二排水泵63,第二排水泵63被第三回收池61内的回收水液浸没,且回收管道13穿过第三回收池61的侧壁与第二排水泵63的出水口固定密封连接。地面还挖设有第二回收槽66,第二回收槽66的侧壁使用防水材料加固,第二回收槽66呈环状将第三回收池61包围且第二回收槽66与第一回收槽421一体连接,多块第一沟盖板422将第二回收槽66的槽口一同覆盖。

参照图10和图12,第三回收池61沿车辆行驶的两侧地面均固定铺设有滑轨7,滑轨7滑移安装有滑块8。滑轨7顶壁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与第二沟盖板65的镂空相对应的凹槽71,滑块8与滑轨7相贴合的一面开设有安装槽81,安装槽81内配合滑移安装有定位块82,定位块82与安装槽81的槽底之间通过弹簧83连接,初始状态定位块82的一端在弹簧83的作用下伸出安装槽81且可配合嵌设在任一凹槽71中。

参照图10和图13,在滑块8的顶壁转动安装有安装杆84,安装的转动平面呈竖直且与车辆的行驶方向垂直。安装杆84的一侧壁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的推板85,转动安装杆84可将推板85嵌设在第二沟盖板65的镂空性内。滑轨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弹性倒钩72,安装杆84的侧壁开设有与弹性倒钩72相配合的卡槽841,当安装杆84转动至竖直时,可推动滑块8将弹性倒钩72配合卡设在卡槽841中。

参照图10和图14,所有铺路板9均铺设在洗车装置6的出口处的地面,洗车装置6的出口处的地面沿车辆的行驶方向间隔固定安装有与钢板相对应的连接条91,连接条91的长度方向与车辆的行驶方向垂直,两根连接条91的底壁且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911,连接槽911将连接条9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壁惯穿,连接槽911的两端将连接条9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贯穿,钢板放置在地面上后其两端可分别配合嵌设到两根相邻的连接条91的两个连接槽911中,第一回收槽421的一段沿钢板的外缘开设且钢板的外缘的竖向投影均位于第一回收槽421内。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地的节水系统的实施原理为:

混凝土养护过后的废水被导流管32回收至第一回收池31内后被第一回收泵36通过回收管道13输送至收集池1的过滤腔12内经过过滤后,在被出水泵14通过排水管15输送到第一供水管2内进行二次利用。

第二供水管4处的清水会顺着第一回收槽421流到第二回收池423内然后被第二回收池423内的第一排水泵424通过回收管道13输送到收集池1的过滤腔12内进行过滤后输送到存储腔16进行循环使用。

压力泵62通过排水管15将存储腔16内的过滤水输送到管道中通过降尘喷头64向上喷出对车辆进行冲洗后,冲洗完的废水会回流到第三回收池61内,然后被第二排水泵63输送到收集池1的过滤腔12内进行过滤,然后溢出到存储腔16内进行循环利用。

四溅到周围地面的水液会流到第二回收槽66内,然后顺着第二回收槽66流动至第一回收槽421内进行回收利用。驶出的车辆上流下的水液会沿着钢制铺路板9流到第一回收槽421内进行回收。

被回收斗531回收的雨水通过支管55流到集水管54内,然后被第三回收泵56输送到第一回流槽内进行回收利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