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态挡墙的收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2335发布日期:2020-10-28 12:09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态挡墙的收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生态挡墙的收杂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河流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它具有供应水源、提供绿地、保护环境、休闲娱乐、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生态功能,对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坡建设工程对于河道整治工程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生态挡墙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生态挡墙是一种利用自然或人工材料构建具有稳定性和生态性边坡的工程防护措施,不仅满足护坡基本功能,还将城镇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内容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恢复边坡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在城市中的河道中常常会有生活垃圾存在,这些垃圾堆积在生态挡墙与河道交界的地方,并附着在生态挡墙上。这些垃圾如不能及时清理还会影响美观,污染水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生态挡墙的收杂结构,方便对河道中的垃圾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生态挡墙的收杂结构,包括滑道,所述滑道中滑移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转动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第二挡板的上方,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限制第一挡板转动角度的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二挡板上设置有限制第二挡板转动角度的第二限位组件;所述滑道上设置有带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张合收起的牵引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道设置在生态挡墙上,支撑板位于河道中,第二挡板在河面下,第一挡板在河面上。在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的作用下,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正常状态下会张开一定的角度,第一挡板用于挡住从河岸上落下的垃圾,避免垃圾落入河中,第二挡板用于拦住河道中的垃圾,使得垃圾堆积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避免垃圾附着在生态挡墙上。在牵引件的作用下,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闭合,将垃圾夹住,将支撑板从河道中取上来后即可将垃圾清理,方便了对垃圾进行清理,避免了下河打捞的繁琐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道上开有底端封闭的滑槽,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滑移设置在滑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上固定的滑块滑移设置在滑道上的滑槽中,使得支撑板能沿着滑道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为t型槽,所述滑块为与t型槽相匹配的t型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型的滑槽提高了对滑块的限位作用,使得滑块只能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滑块在滑槽中移动时更加稳固,避免滑块移动时从滑槽中脱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铰接在支撑板两端的第一连接杆和滑移设置在第一挡板两端的第一滑移块,所述第一滑移块铰接在第一连接杆背离支撑板的一端,所述第一挡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供第一滑移块移动的第一移动孔;

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铰接在第一挡板两端的第二连接杆和滑移设置在第二挡板两端的第二滑移块,所述第二滑移块铰接在第二连接杆背离第一挡板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板的两端分别开有供第二滑移块移动的第二移动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滑移块在第一移动孔中移动时,能够控制第一挡板的张合,第一移动孔的长度大小对第一挡板的张开角度进行了限制。当第二滑移块在第二移动孔中移动时,能够控制第二挡板的张合,第二移动孔的长度大小对第二挡板的张开角度进行了限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滑移块和第二滑移块皆为工字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滑移块和第二滑移块嵌在第一移动孔和第二移动孔中进行移动,移动时更加平稳不易发生歪斜,避免了第一滑移块和第二滑移块从第一移动孔和第二移动孔中脱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牵引件为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一端固定在滑道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挡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拽连接绳,使得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闭合,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闭合后将垃圾夹持在中间。继续拉拽连接绳,使得支撑板被从河道中提起,并将垃圾一起带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挡板的第二挡板上均固定设置有若干倒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的倒刺提高了对垃圾的夹持效果,使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闭合时将垃圾夹持的更加稳固,有效减少了垃圾的掉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挡板背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有外檐,所述外檐为向上翻折的弧形板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二挡板向着靠近第一挡板的方向转动时,第二挡板上的垃圾更加不易掉落,对第二挡板上的垃圾起到了围挡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支撑板上张合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使垃圾落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当垃圾积聚到一定程度之后,拉动连接绳使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闭合,将垃圾夹持住,即可将垃圾沿着滑道提升上来并进行处理,便于工作人员对河道中的垃圾进行清理;

2.通过第一连接杆和滑移设置在第一移动孔中的第一滑移块的相互配合,对第一挡板的转动角度进行了限制;通过第二连接杆和滑移设置在第二移动孔中的第二滑移块的相互配合,对第二挡板的转动角度进行了限制,使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正常状态下处于张开状态,第一挡板挡住从河岸上落下的垃圾,第二挡板拦住河道中的垃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生态当墙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滑道部分剖开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剖开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板,11、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外檐,21、第一连接杆,22、第一滑移块,23、第一移动孔,31、第二连接杆,32、第二滑移块,33、第二移动孔,4、倒刺,5、滑道,51、滑槽,52、滑块,6、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生态挡墙的收杂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生态挡墙上的滑道5,滑道5沿着生态挡墙的竖直方向设置。滑道5上滑移设置有支撑板1。滑道5上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t型的滑槽51,支撑板1上固定有与滑槽51相匹配的滑块52,滑块52滑移设置在滑槽51中。滑槽51的底端封闭,上端开口。

参照图3和图4,支撑板1的底端转动设置有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第一挡板11位于第二挡板12的上方。第一挡板11上设置有限制第一挡板11转动角度的第一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板1两端的第一连接杆21和设置在第一连接杆21上的第一滑移块22。第一连接杆21一端铰接在支撑板1上、另一端与第一滑移块22铰接。第一挡板11的两端开设有第一移动孔23,第一滑移块22滑移设置在第一移动孔23中。第一挡板11处于张开状态时,第一滑移块22位于第一移动孔23背离支撑板1的一端;第一挡板11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滑移块22位于第一移动孔23靠近支撑板1的一端。

参照图3和图5,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挡板11两端的第二连接杆31和设置在第二连接杆31上的第二滑移块32。第二连接杆31一端铰接在第一挡板11上、另一端与第二滑移块32铰接。第二挡板12的两端开设有第二移动孔33,第二滑移块32滑移设置在第二移动孔33中。第二挡板12处于张开状态时,第二滑移块32位于第二移动孔33靠近支撑板1的一端;第二挡板12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二滑移块32位于第二移动孔33背离支撑板1的一端。

参照图4和图5,第一滑移块22和第二滑移块32均为工字形结构,使得第一滑移块22和第二滑移块32分别嵌在第一移动孔23和第二移动孔33中进行移动。

参照图1,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上均固定有若干倒刺4,提高了对于垃圾的抓持力。第二挡板12背离支撑板1的一端固定有外檐13,外檐13为向上翻折的弧形板结构,使得第二挡板12闭合转动过程中垃圾不易从第二挡板12上掉落。

参照图1滑道5上设置有带动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张合收起的牵引件,牵引件为连接绳6。连接绳6一端固定在滑道5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挡板12靠近外檐13的一端。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正常状态下,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处于张开状态,第一挡板11位于水面的上方,用于挡住从河岸上落下的垃圾。垃圾在河水的作用下会向靠近生态挡墙的聚集,第二挡板12位于水面下,用于拦住向生态挡墙靠近的垃圾。当垃圾积聚到一定程度之后,拉动连接绳6。在连接绳6的作用下,第二挡板12和第一挡板11向着靠近支撑板1的方向转动,将垃圾夹持住。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闭合后继续拉拽连接绳6,使得支撑板5被向上提起。支撑板5从河道中提起后,将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上夹持的垃圾进行清理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