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塔吊基础一体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2605发布日期:2021-04-13 22:2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支护塔吊基础一体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坑支护塔吊基础一体式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大量聚集于城市,这使得城市内的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人们不得不开发垂直空间,使得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由此,城市各类建筑开始向地下空间发展,具体表现为基坑的深度越来越深,建筑物越来越高,而建筑物占地面积越来越小。
3.所谓基坑支护,是指用于在基坑的侧壁上提供一定的支撑力的结构,在开挖土方得到基坑后需要提高基坑的强度,防止基坑边缘发生坍塌,基坑越深,基坑支护所需要提供的支撑力越大。所谓塔吊,是指用于在垂直方向上运输建筑材料的结构,建筑物越高,塔吊则越高;塔吊基础则用于支撑塔吊。由于建筑物占地面积越来越小,基坑边线即为施工场地,场地外并没有多余场地用于设置塔吊基础,这给垂直运输问题带来极大困难。
4.为了解决场地狭小情况下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期间垂直运输的问题,目前一般都是通过将汽车吊或履带吊开入施工场地来实现垂直运输。然而,由于汽车吊或履带吊存在占用场地较大、吊装半径有限、吊装重量小、吊装速度慢等问题,已无法适应逐步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建筑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坑支护塔吊基础一体式结构,通过基坑支护上设置塔吊基础,将基坑支护和塔吊基础设置为一体化结构,同时解决防止基坑坍塌和实现垂直运输等问题,为现代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6.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基坑支护塔吊基础一体式结构,包括:
8.地连墙,所述地连墙贴设于基坑的侧面;
9.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支撑组件的底端设置于基坑内,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地连墙均与水平面相互垂直;
10.承重支撑层,所述承重支撑层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承重支撑层水平设置,所述承重支撑层的一边固定设置于所述地连墙上,所述承重支撑层的另一边固定设置于所述所述支撑组件上;
11.塔吊支撑预埋件,所述塔吊支撑预埋件设置于位于最上方的所述承重支撑层上,所述塔吊支撑预埋件上设置有塔吊标准节。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基坑的侧面上设置有地连墙,在地连墙的对应外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组件,通过地连墙和支撑组件设置有至少两个承重支撑层,并在最上层的承重支撑层上设置有塔吊支撑预埋件,通过塔吊支撑预埋件即可固定塔
吊标准节,以同时解决防止基坑坍塌和实现垂直运输等问题,为现代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3.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支撑层包括:
14.冠梁,所述冠梁固定设置于所述地连墙的上部,所述冠梁沿着所述地连墙的方向延伸;
15.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冠梁处,所述支撑梁与所述冠梁相互垂直;
16.第一连系梁、第二连系梁和第三连系梁,所述第一连系梁和所述第二连系梁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梁的两侧,所述第三连系梁与所述冠梁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连系梁和所述第二连系梁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冠梁上,所述第一连系梁和所述第二连系梁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连系梁上;
17.所述第三连系梁固定设置于所述所述支撑组件上;
18.所述冠梁、所述第一连系梁、所述第二连系梁和所述第三连系梁围设形成四边形结构,所述支撑梁位于所述冠梁、所述第一连系梁、所述第二连系梁和所述第三连系梁之间。
19.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冠梁、第一连系梁、第二连系梁和第三连系梁围设形成四边形结构的承重支撑层,增加承重支撑层的面积,便于提高塔吊的强度和稳定性。
20.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支撑层内还设置有一承重梁,所述承重梁设置于所述支撑梁、所述第一连系梁和所述第二连系梁上,所述承重梁与所述冠梁相互平行;
21.所述塔吊支撑预埋件设置于所述承重梁上。
22.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支撑梁、第一连系梁和第二连系梁上设置有承重梁,并将塔吊支撑预埋件设置于承重梁上,通过承重梁来支撑起塔吊,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塔吊的强度和稳定性。
23.进一步地,所述塔吊支撑预埋件为钢构件。
24.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钢构件作为塔吊支撑预埋件,具有高强度和易于焊接的优点。
25.进一步地,所述地连墙、所述冠梁、所述支撑梁、所述第一连系梁、所述第二连系梁、所述第三连系梁和所述承重梁为一体浇筑成型结构,所述地连墙、所述冠梁、所述支撑梁、所述第一连系梁、所述第二连系梁、所述第三连系梁和所述承重梁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
26.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混凝土一体浇筑形成地连墙、冠梁、支撑梁、第一连系梁、第二连系梁、第三连系梁和承重梁,便利整个结构的整体性更好、强度更高、更加便于施工。
2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基底桩和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设置于所述支撑基底桩的上方,所述支撑基底桩和所述支撑立柱同轴设置;
28.所述支撑基底桩内设置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上灌注有混凝土;所述支撑立柱外设置有圆钢管,所述圆钢管设置于所述钢筋笼的内部,所述圆钢管内灌注有混凝土。
29.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提高支撑强度,同时便于在吊装工作完成后拆卸支撑立柱。
30.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为砂、石、水泥和水的混合物。
31.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砂、石、水泥和水的混合物形成混凝土,能够提高结构的强度。
3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设置有两个或者三个或者四个,各个所述支撑组件相互并列设置;所述承重支撑层设置有两个或者三个或者四个,各个所述承重支撑层从上而下依次设置。
33.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根据施工场地的大小而对支撑组件和承重支撑层的数量进行调节,只需要保证能够解决防止基坑坍塌和实现垂直运输即可。
34.进一步地,还包括封板,所述封板水平设置,所述封板设置于最上方的所述承重支撑层上。
35.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在最上方的承重支撑层上行走或者运输建筑材料。
36.进一步地,所述塔吊标准节为型钢结构,所述塔吊标准节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塔吊支撑预埋件固定连接。
37.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提高塔吊的长度,同时具有易于焊接的优点。
附图说明
3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支护塔吊基础一体式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3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支护塔吊基础一体式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4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支护塔吊基础一体式结构的俯视图。
41.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42.地连墙1、支撑组件2、承重支撑层3、塔吊支撑预埋件4、塔吊标准节5、封板6;
43.支撑基底桩201、支撑立柱202;
44.冠梁301、支撑梁302、第一连系梁303、第二连系梁304、第三连系梁305、承重梁306。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
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48.基坑,即通过开挖地面土层所形成的土坑,用作建筑物的地下室。在开挖形成基坑后,通常需要在基坑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提供支撑力的结构,提高基坑的强度,防止基坑边缘发生坍塌。塔吊是指用于在垂直方向上运输建筑材料的结构,其中的塔吊基础则用于支撑塔吊。由于建筑物占地面积越来越小,基坑边线即为施工场地,场地外并没有多余场地用于设置塔吊基础,这给垂直运输问题带来极大困难。
49.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解决在场地狭小情况下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期间垂直运输的问题,适应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建筑物,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塔吊基础一体式结构,主要包括地连墙1、支撑组件2、承重支撑层3和塔吊支撑预埋件4。
50.所述地连墙1贴设于基坑的侧面,通过地连墙1即可对基坑的侧面提供支撑力,防止基坑塌方;所述支撑组件2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支撑组件2的底端设置于基坑内,所述支撑组件2与所述地连墙1均与水平面相互垂直;所述承重支撑层3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承重支撑层3水平设置,所述承重支撑层3的一边固定设置于所述地连墙1上,所述承重支撑层3的另一边固定设置于所述所述支撑组件2上;所述塔吊支撑预埋件4设置于位于最上方的所述承重支撑层3上,所述塔吊支撑预埋件4上设置有塔吊标准节5。
51.总体上看,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基坑支护塔吊基础一体式结构中,基坑的侧面上设置有地连墙1,在地连墙1的对应外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组件2,通过地连墙1和支撑组件2设置有至少两个承重支撑层3,并在最上层的承重支撑层3上设置有塔吊支撑预埋件4,通过塔吊支撑预埋件4即可固定塔吊标准节5,以同时解决防止基坑坍塌和实现垂直运输等问题,为现代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52.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承重支撑层3包括冠梁301、支撑梁302、第一连系梁303、第二连系梁304和第三连系梁305。具体地,所述冠梁301固定设置于所述地连墙1的上部,所述冠梁301沿着所述地连墙1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梁30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冠梁301处,所述支撑梁302与所述冠梁301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系梁303和所述第二连系梁304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梁302的两侧,所述第三连系梁305与所述冠梁301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连系梁303和所述第二连系梁304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冠梁301上,所述第一连系梁303和所述第二连系梁304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连系梁305上;所述第三连系梁305固定设置于所述所述支撑组件2上。
53.冠梁301、支撑梁302、第一连系梁303、第二连系梁304和第三连系梁305的截面尺寸均为1000
×
1400mm,冠梁301、支撑梁302、第一连系梁303、第二连系梁304和第三连系梁305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筋大小根据塔吊基础的受力情况进行调整。所述冠梁301、所述第一连系梁303、所述第二连系梁304和所述第三连系梁305围设形成四边形结构,所述支撑梁302位于所述冠梁301、所述第一连系梁303、所述第二连系梁304和所述第三连系梁305之间。通过冠梁301、第一连系梁303、第二连系梁304和第三连系梁305围设形成四边形结构的承重支撑层3,增加承重支撑层3的面积,便于提高塔吊的强度和稳定性。
54.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承重支撑层3内还设置有一承重梁306,所述承重梁306设置于所述支撑梁302、所述第一连系梁303和所述第二连系梁304上,所述承重梁306与所述冠梁301相互平行;所述塔吊支撑预埋件4设置于所述承重梁306上。
55.承重梁306的截面尺寸为2500
×
1400mm,承重梁306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筋大小根据塔吊基础的受力情况进行调整。塔吊的重力会直接加载在承重梁306上,而承重梁306则进一步把力分摊到冠梁301、支撑梁302、第一连系梁303、第二连系梁304和第三连系梁305上,通过在支撑梁302、第一连系梁303和第二连系梁304上设置有承重梁306,并将塔吊支撑预埋件4设置于承重梁306上,通过承重梁306来支撑起塔吊,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塔吊的强度和稳定性。具体地,所述塔吊支撑预埋件4为钢构件。采用钢构件作为塔吊支撑预埋件4,具有高强度和易于焊接的优点。
56.具体地,所述地连墙1、所述冠梁301、所述支撑梁302、所述第一连系梁303、所述第二连系梁304、所述第三连系梁305和所述承重梁306为一体浇筑成型结构,所述地连墙1、所述冠梁301、所述支撑梁302、所述第一连系梁303、所述第二连系梁304、所述第三连系梁305和所述承重梁306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通过混凝土一体浇筑形成地连墙1、冠梁301、支撑梁302、第一连系梁303、第二连系梁304、第三连系梁305和承重梁306,便利整个结构的整体性更好、强度更高、更加便于施工,并且能够共同承受塔吊基础传递的剪力、弯矩和扭矩以及基坑的侧壁传递的侧压力。
57.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支撑组件2的作用只是为承重支撑层3提供支持力,与地连墙1一起支撑起承重支撑层3,从而支撑起塔吊。但是,支撑组件2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在施工完成前需要对其进行拆除。
58.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支撑基底桩201和支撑立柱202,所述支撑立柱202设置于所述支撑基底桩201的上方,所述支撑基底桩201和所述支撑立柱202同轴设置;所述支撑基底桩201内设置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上灌注有混凝土;所述支撑立柱202外设置有圆钢管,所述圆钢管设置于所述钢筋笼的内部,所述圆钢管内灌注有混凝土。支撑基底桩201的下端嵌入岩层内。
59.所述支撑立柱202的为16mm厚的a609圆钢管,支撑立柱202长度根据基坑深度、承重支撑层3上荷载大小、塔吊基础受力情况及周边情况调整;所述支撑立柱202锚入支撑基底桩201内不小于4.5m,支撑基底桩201根据地质报告和承载需要至少嵌入地下10m或进入中风化岩1.0m。通过钢筋笼和混凝土制成支撑基底桩201,能够提高支撑强度;而通过圆钢管和混凝土制成支撑立柱202,则便于在吊装工作完成后进行拆卸。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混凝土为砂、石、水泥和水的混合物。由砂、石、水泥和水的混合物形成混凝土,能够提高结构的强度。
60.具体地,所述支撑组件2设置有两个或者三个或者四个,各个所述支撑组件2相互并列设置;所述承重支撑层3设置有两个或者三个或者四个,各个所述承重支撑层3从上而下依次设置。当需要提供更大的支持力,则设置更多的支撑组件2;当基坑较深,则设置更多的承重支撑层3。支撑组件2和承重支撑层3的数量可根据施工场地的大小而定,只需要保证能够解决防止基坑坍塌和实现垂直运输即可。
61.由冠梁301、支撑梁302、第一连系梁303、第二连系梁304、第三连系梁305和承重梁306所形成的承重支撑层3中存在空隙,不便于施工人员在上面作业,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基坑支护塔吊基础一体式结构中,还包括封板6,所述封板6水平设置,所述封板6设置于最上方的所述承重支撑层3上,便于在最上方的承重支撑层3上行走或者运输建筑材料。
62.另外,所述塔吊标准节5为型钢结构,所述塔吊标准节5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塔吊支撑预埋件4固定连接,由此能够提高塔吊的长度,同时具有易于焊接的优点。
6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塔吊基础一体式结构,包括冠梁301、支撑梁302、第一连系梁303、第二连系梁304、第三连系梁305、承重梁306、支撑组件2、塔吊支撑预埋件4、封板6、塔吊标准节5和地连墙1。冠梁301通过地连墙1上部的锚固钢筋与地连墙1通过现浇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支撑梁302通过现浇方式与冠梁301形成一个整体;第一连系梁303和第二连系梁304通过现浇方式与冠梁301形成一个整体;承重梁306通过现浇方式分别与支撑梁302、第一连系梁303和第二连系梁304形成一个整体。支撑立柱202内部灌注混凝土,支撑立柱202底部伸入支撑基底桩201内并与之嵌固;塔吊支撑预埋件4通过伸入到承重梁306内并与承重梁306现浇成一个整体;封板6通过现浇方式与冠梁301、支撑梁302、第一连系梁303、第二连系梁304、第三连系梁305、承重梁306形成一个整体;塔吊标准节5通过焊接方式塔吊支撑预埋件4连接;地连墙1底部嵌入岩层内;支撑基底桩201底部嵌入岩层内。
64.在施工的过程中,先用铣槽机和成槽机施工地连墙槽孔,然后下放地连墙1的钢筋笼,浇筑地连墙1;等地连墙1施工完成后,再用旋挖机打桩,下放支撑基底桩钢筋笼和圆钢管,然后浇筑支撑基底桩201内和支撑立柱202内的混凝土;等支撑基底桩201、支撑立柱202施工完毕后,开挖塔吊基础部位的土方,挖到最上方的承重支撑层3的标高处,先绑扎最上方的承重支撑层3的钢筋,再支封板6下面的模板并绑扎封板6的钢筋,最后浇筑混凝土,形成封板6和最上方的承重支撑层3;依次施工完成其他各个承重支撑层3,等混凝土强度达到80%以后,开始进行塔吊的安装,安装完成后验收合格后即可正式投入使用。
6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塔吊基础一体式结构基坑的侧面上设置有地连墙1,在地连墙1的对应外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组件2,通过地连墙1和支撑组件2设置有至少两个承重支撑层3,并在最上层的承重支撑层3上设置有塔吊支撑预埋件4,通过塔吊支撑预埋件4即可固定塔吊标准节5,以同时解决防止基坑坍塌和实现垂直运输等问题,为现代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66.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