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厨房净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4451发布日期:2020-10-28 12:1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厨房净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龙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厨房净水龙头。



背景技术:

净水龙头,也称水龙头净水器,是抛弃传统净水器,把滤芯安装在水龙头上的一种新兴产品。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净水龙头这种便捷净水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

然而,传统的净水龙头大多没有对过滤后的浓缩废水进行妥善的排出,导致浓缩废水中的难溶矿物质沉积在过滤膜表面,很容易堵塞并损坏滤芯,所以严重缩短了滤芯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净水龙头的维护费用,并且,传统的净水龙头的喷头大多采用金属材质,不可避免的使过滤后的净水再次被重金属污染,导致饮用水的品质下降,用户的健康受到损害,因此,设计一种厨房净水龙头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厨房净水龙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厨房净水龙头,包括龙头主体、第一安装口、净水管、中空纤维滤芯、排水口、排水按钮、排水软管、排污口、第二安装口、弯管、喷头、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起泡器、第三安装口、阀芯、压盖螺母、装饰盖、手柄、进水管、排污管、底座和旋转套筒,所述龙头主体一侧的中段设置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口一端的内圆周与净水管一端的外圆周固定套接,所述净水管的中心嵌装有中空纤维滤芯,且净水管侧面的中段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侧面的中段设置排水按钮,且排水口的内圆周与排水软管一端的外圆周固定套接,所述排水软管另一端的外圆周与设置在龙头主体一侧底端的排污口的内圆周固定套接;所述龙头主体顶部的中心设置有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安装口的内圆周与弯管一端的外圆周固定套接,所述弯管另一端的外圆周与设置在喷头顶部一侧的第一进水口的内圆周固定套接,所述喷头的侧面设置有第二进水口,且喷头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的外圆周均与起泡器顶部的内圆周固定套接,且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分别与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相互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的内圆周与净水管另一端的外圆周固定套接。

进一步的,所述龙头主体另一侧的中段设置有第三安装口,所述第三安装口的中心嵌装有阀芯,且第三安装口的内圆周与压盖螺母一端的外圆周固定套接,所述压盖螺母另一端的外圆周与装饰盖一端的内圆周固定套接,所述装饰盖的另一端包覆有手柄,所述手柄一侧的中心与阀芯的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龙头主体底部的中心分别与进水管和排污管固定连接,且龙头主体底部的外圆周与设置在底座顶部的旋转套筒的内圆周固定套接,所述底座的底部与厨房水池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喷头和起泡器均通体采用食品级塑料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龙头主体、净水管、排水软管、弯管、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压盖螺母的端部外圆周上均缠绕有聚四氟乙烯密封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厨房净水龙头,设置排水口、排水按钮、排水软管、排污口和排污管,从而将中空纤维滤芯过滤后的浓缩废水妥善的排出并收集起来,不仅避免了浓缩废水中难溶矿物质堵塞并损坏滤芯的问题,延长了滤芯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净水龙头的维护费用,而且还方便用户对浓缩废水进行定期的回收利用,充当家庭卫生用水,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家庭开支;设置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以及通体采用食品级塑料材质的喷头和起泡器,使过滤后的净水不再与重金属物质发生接触,避免了净水的污染问题,保障了饮用水的品质,并且还将净水龙头的出水打散成小气泡,使水流冲击力变得柔和,避免了水流的四处飞溅问题,降低了出水的噪音,控制了出水量,节约了家庭用水,提高了净水龙头的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分解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龙头主体;2、第一安装口;3、净水管;4、中空纤维滤芯;5、排水口;6、排水按钮;7、排水软管;8、排污口;9、第二安装口;10、弯管;11、喷头;12、第一进水口;13、第二进水口;14、第一出水口;15、第二出水口;16、起泡器;17、第三安装口;18、阀芯;19、压盖螺母;20、装饰盖;21、手柄;22、进水管;23、排污管;24、底座;25、旋转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厨房净水龙头,包括龙头主体1、第一安装口2、净水管3、中空纤维滤芯4、排水口5、排水按钮6、排水软管7、排污口8、第二安装口9、弯管10、喷头11、第一进水口12、第二进水口13、第一出水口14、第二出水口15、起泡器16、第三安装口17、阀芯18、压盖螺母19、装饰盖20、手柄21、进水管22、排污管23、底座24和旋转套筒25,龙头主体1一侧的中段设置有第一安装口2,第一安装口2一端的内圆周与净水管3一端的外圆周固定套接,净水管3的中心嵌装有中空纤维滤芯4,且净水管3侧面的中段设置有排水口5,排水口5侧面的中段设置排水按钮6,且排水口5的内圆周与排水软管7一端的外圆周固定套接,排水软管7另一端的外圆周与设置在龙头主体1一侧底端的排污口8的内圆周固定套接;龙头主体1顶部的中心设置有第二安装口9,第二安装口9的内圆周与弯管10一端的外圆周固定套接,弯管10另一端的外圆周与设置在喷头11顶部一侧的第一进水口12的内圆周固定套接,喷头11的侧面设置有第二进水口13,且喷头11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水口14和第二出水口15,第一出水口14和第二出水口15的外圆周均与起泡器16顶部的内圆周固定套接,设置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水口12和第一出水口14、第二进水口13和第二出水口15,以及通体采用食品级塑料材质的喷头11和起泡器16,使过滤后的净水不再与重金属物质发生接触,避免了净水的污染问题,保障了饮用水的品质,并且还将净水龙头的出水打散成小气泡,使水流冲击力变得柔和,避免了水流的四处飞溅问题,降低了出水的噪音,控制了出水量,节约了家庭用水,提高了净水龙头的用户体验度;喷头11和起泡器16均通体采用食品级塑料材质,且第一出水口14和第二出水口15分别与第一进水口12和第二进水口13相互连通,第二进水口13的内圆周与净水管3另一端的外圆周固定套接,龙头主体1另一侧的中段设置有第三安装口17,第三安装口17的中心嵌装有阀芯18,且第三安装口17的内圆周与压盖螺母19一端的外圆周固定套接,龙头主体1、净水管3、排水软管7、弯管10、第一出水口14、第二出水口15和压盖螺母19的端部外圆周上均缠绕有聚四氟乙烯密封带,压盖螺母19另一端的外圆周与装饰盖20一端的内圆周固定套接,装饰盖20的另一端包覆有手柄21,手柄21一侧的中心与阀芯18的一端固定连接,龙头主体1底部的中心分别与进水管22和排污管23固定连接,且龙头主体1底部的外圆周与设置在底座24顶部的旋转套筒25的内圆周固定套接,底座24的底部与厨房水池的顶部固定连接,设置排水口5、排水按钮6、排水软管7、排污口8和排污管23,从而将中空纤维滤芯4过滤后的浓缩废水妥善的排出并收集起来,不仅避免了浓缩废水中难溶矿物质堵塞并损坏滤芯的问题,延长了滤芯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净水龙头的维护费用,而且还方便用户对浓缩废水进行定期的回收利用,充当家庭卫生用水,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家庭开支;该实用新型工作时,先通过手柄21将阀芯18调节为自来水模式,使进水管22中的自来水通过龙头主体1上的第二安装口9流入弯管10中,再流入喷头11的第一进水口12和第一出水口14,经起泡器16气泡后柔和的流出,供用户平常使用,接着再通过手柄21将阀芯18调节为,净水模式,使进水管22中的自来水通过龙头主体1上的第一安装口2流入净水管3中,经中空纤维滤芯4外压式过滤处理后变成净水,再流入喷头11的和第二出水口15中,经起泡器16气泡后柔和的流出,供用户特殊使用,最后,可通过按压排水按钮6,使净水管3中的浓缩废水通过排水口5流入排水软管7中,再通过龙头主体1上的排污口8流入排污管23中,方便用户妥善的排除并收集浓缩废水,不仅避免了浓缩废水中难溶矿物质堵塞并损坏滤芯的问题,延长了滤芯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净水龙头的维护费用,而且还方便用户对浓缩废水进行定期的回收利用,充当家庭卫生用水,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家庭开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