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复合地基处理的微型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8762发布日期:2021-02-26 22:2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复合地基处理的微型桩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复合地基处理的微型桩。


背景技术:

[0002]
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进行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被置换,以形成一个增强体,增强体与天然地基构成的基体形成了复合地基的加固区。在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常见的增强体形成方式主要是在复合地基中埋设管桩。而在一些现在狭窄的施工作业区,增强体的形成常会采用微型桩来实现。
[0003]
微型桩的桩径一般小于400mm,且其长细比大于30。微型桩采用钻孔、强配件和压力注浆施工工艺的灌注桩。而强配件一般为钢筋笼灌注或承重管材。其中,以管材作为强配件时,批量生产出来的管材其长度的一定的,因而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接桩”。但由于管材自身生产时允许存在公差范围,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管材在端面等位置存在一定的倾斜度。管材倾斜度的存在容易导致管材在埋设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致使微型桩成型后自身的倾斜度过大,不利于后续的建筑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复合地基处理的微型桩,具有倾斜度小的优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
一种用于复合地基处理的微型桩,包括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拼接连接的管材和灌注成型于管材内部的混凝土体,上下相邻的两个管材之间,位于下方的管材为第一管材,位于上方的管材为第二管材,所述第一管材与所述第二管材之间安装有调角座,所述调角座的下端面抵触于所述第一管材,所述调角座的上端面上可拆卸地设置有垫高件,所述第二管材下端面的一侧与所述调角座的上端面抵触,所述第二管材下端面的另一侧与垫高件抵触。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生产出来的管材存在一定的倾斜度误差时,将调角座安装于第一管材并将垫高件安装于调角座的上端面,将第二管材矫直后,第二管材下端面较低的一侧与调角座的上端面直接抵触,第二管材下端面较高的一侧与垫高件抵触,从而使得第二管材的下端面与调角座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夹角,以使第二管材保持垂直延伸,最后再在第一管材和第二管材内灌注混凝土浆以形成混凝土体,由此,使得该微型桩具有倾斜角小的优点,该微型桩在复合地基中整体保持垂直延伸以便于后续的建筑施工。
[000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角座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垫高件安装的调角槽,所述调角槽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高件安装于调角槽以使垫高件调角座上的位置保持稳定,从而提高垫高件的安装稳定性。
[001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角座呈圆管状设置,所述调角座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调角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调角槽以所述调角座的轴线为中心周向间隔设置。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周向分布的调角槽便于在第二管材安装过程中从任意方向进行角度调节,从而便于该微型桩的安装。
[001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角座与所述第二管材之间形成有调角间隙,所述调角座的外圆面上包覆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调角间隙开口的密封带,所述密封带的端部贴合于所述第二管材的外圆面。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带密封调角间隙以避免混凝土浆在灌注过程中经由调角间隙漏出到第一管材和第二管材外。
[001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角座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管材的外径,所述第二管材下端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供所述密封带嵌入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密封带的厚度。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带嵌入密封槽时,密封带远离调角座轴线的一侧不突出于第二管材的外圆面,从而避免该微型桩在埋设过程中密封带与土层摩擦损坏而脱离第二管材和调角座。
[0016]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管材的下端面开设有若干供所述垫高件嵌入的定位槽,所有定位槽以所述第二管材的轴线为中心周向将分布。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管材安装时,垫高件嵌入到定位槽中以提高垫高件与第二管材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使得垫高件对第二管材的角度调节更加稳定。
[001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角座上设置有插筋,所述第一管材的上端面开设有供所述插筋插入定位的第一插孔。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筋插入第一插孔以提高第一管材和调角座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使得调角座能够稳定地调节倾斜角。
[002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管材的下端面对应开设有供所述插筋插入定位的第二插孔。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筋插入第一插孔的同时插入第二插孔,从而使得调角座与第二管材之间连接稳定的同时第一管材与第二管材之间的连接稳定。
[002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3]
1.当生产出来的管材存在一定的倾斜度误差时,将调角座安装于第一管材并将垫高件安装于调角座的上端面,将第二管材矫直后,第二管材下端面较低的一侧与调角座的上端面直接抵触,第二管材下端面较高的一侧与垫高件抵触,从而使得第二管材的下端面与调角座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夹角,以使第二管材保持垂直延伸,最后再在第一管材和第二管材内灌注混凝土浆以形成混凝土体,由此,使得该微型桩具有倾斜角小的优点,该微型桩在复合地基中整体保持垂直延伸以便于后续的建筑施工;
[0024]
2.密封带密封调角间隙以避免混凝土浆在灌注过程中经由调角间隙漏出到第一管材和第二管材外;
[0025]
3.插筋插入第一插孔的同时插入第二插孔,从而使得调角座与第二管材之间连接稳定的同时第一管材与第二管材之间的连接稳定。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垫高件所在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插筋所在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
图中,1、第一管材;11、第一插孔;2、第二管材;21、密封槽;22、定位槽;23、第二插孔;3、调角座;31、调角槽;4、垫高件;5、调角间隙;6、密封带;7、插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复合地基处理的微型桩,包括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拼接连接的管材和灌注成型于管材内部的混凝土体(图中未示出),所有管材的轴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尽可能的重合。混凝土体为在拼接完成的管材中灌注的混凝土浆凝固而成,混凝土体能够对上下相邻的两个管材进行粘合固定。所有管材的结构均相同,为了方便结构说明,上下相邻的两个管材之间,位于下方的管材定义为第一管材1,位于上方的管材定义为第二管材2。
[0032]
参照图2和图3,第一管材1与第二管材2之间安装有调角座3,调角座3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管材1与第二管材2之间角度的垫高件4。调角座3呈圆管状设置,调角座3的轴线与第一管材1的轴线重合。调角座3上设置有若干插筋7,所有插筋7以调角座3的轴线为中心周向等间隔分布。第一管材1的上端面开设有供插筋7插入定位的第一插孔11,第一插孔11的数量与插筋7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二管材2的下端面对应开设有供插筋7插入定位的第二插孔23,第二插孔23的数量与第一插孔1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二插孔23的直径大于第一插孔11的直径。插筋7插入第一插孔11的同时插入第二插孔23,从而使得调角座3与第二管材2之间连接稳定的同时第一管材1与第二管材2之间的连接稳定。插筋7插入第一插孔11时,调角座3的下端面抵触于第一管材1的上端面,第一管材1提供给调角座3安装基础以保证调角座3的安装稳定。
[0033]
垫高件4呈类矩形块状设置。调角座3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供垫高件4安装的调角槽31,调角槽31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调角槽31的延伸线穿过调角座3的轴线。调角槽31的开口仅朝向调角座3轴线的一侧和靠近第二管材2的一侧。当调角槽3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所有调角槽31以调角座3的轴线为中心周向间隔设置。沿周向分布的调角槽31便于在第二管材2安装过程中从任意方向进行角度调节,从而便于该微型桩的安装。
[0034]
对应地,第二管材2的下端面开设有若干供垫高件4嵌入的定位槽22,所有定位槽22以第二管材2的轴线为中心周向等间隔分布。定位槽22的数量与调角槽31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定位槽22的宽度大于调角槽31的宽度。定位槽22的开口仅朝向第二管材2轴线的一侧和靠近调角座3的一侧。第二管材2安装时,垫高件4的下端嵌入到对应的调角槽31中以与调角座3的上端面抵触,而垫高件4的上端嵌入到对应定位槽22中以与第二管材2的下端面抵触,从而提高垫高件4与第二管材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使得垫高件4对第一管材1和第二管材2之间的角度调节更加稳定。
[0035]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管材2下端面较低的一侧与调角座3的上端面直接抵触,第二管材2下端面较高的一侧与垫高件4抵触,从而使得第二管材2的下端面与调角座3的上端面
之间形成有夹角,夹角的存在使得调角座3与第二管材2之间形成有调角间隙5。为了避免混凝土浆灌注时混凝土浆从调角间隙5中溢出调角座3的外圆面上包覆设置有用于密封调角间隙5开口的密封带6,密封带6的端部贴合于第二管材2的外圆面。优选地,调角座3的外径小于第二管材2的外径,第二管材2下端的外圆面上环绕开设有供密封带6嵌入的密封槽21,密封槽21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密封带6的厚度。密封带6嵌入密封槽21时,密封带6远离调角座3轴线的一侧不突出于第二管材2的外圆面,从而避免该微型桩在埋设过程中密封带6与土层摩擦损坏而脱离第二管材2和调角座3。
[0036]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生产出来的管材存在一定的倾斜度误差时,插筋7插入第一插孔11且调角座3的下端面与第一管材1的上端面抵触,将第二管材2矫直后,根据第二管材2下端面的倾斜位置以在对应位置的调角槽31内安装垫高件4,第二管材2下端面较低的一侧与调角座3的上端面直接抵触,第二管材2下端面较高的一侧与垫高件4抵触,从而使得第二管材2的下端面与调角座3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夹角,以使第二管材2保持垂直延伸,而后密封带6密封调角间隙5,最后再在第一管材1和第二管材2内灌注混凝土浆以形成混凝土体。
[0037]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