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地漏组件和封水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4532发布日期:2021-01-26 11:30阅读:59来源:国知局
消毒地漏组件和封水地漏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浴领域,特别是一种消毒地漏组件和封水地漏。


背景技术:

[0002]
地漏是各种建筑中将地面的积水导入到下水道中的通道,地漏口与下水道直接连通,是一个潮湿、细菌病毒等容易滋生和存活的场所,规范的设计中会设计有u形封水弯结构,通过u形弯管中的存水将地漏口与下水道之间进行气体隔离,避免下水道中的气体反串到地漏的出口中,当未设计有封水弯结构,或者封水弯结构中的存水蒸发后,排水管中的气体有可能倒串回地漏所处的室内,如果恰巧遇到排水管中的气体携带细菌或者病毒时,这种倒串的气体就会成为一个严重的传染源。
[0003]
然而现有的地漏基本不具备主动杀菌消毒的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气体倒串,但却无法对地漏口附近的气体进行主动消毒。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319570.7,公开了一种地漏,但这种地漏的消毒剂只向地漏外表散发而不对下水道内进行主动消毒。因此其并不能对地漏以下的排水管道空气消毒,所以并不能达到有效的消毒。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消毒地漏组件和封水地漏,可以对地漏以下的排水管道空气消毒。
[0005]
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
消毒地漏组件,包括封水地漏和消毒器,所述封水地漏设置有内壁和外壁,内壁将所述封水地漏分隔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内壁和外壁至少之一设置有折弯端,使得第二通道上形成封水弯;所述消毒器包括连接端和储液室,所述连接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封水地漏上,所述储液室与所述第一通道相通。
[0007]
封水地漏安装在排水管道的端口,当有水流入封水地漏时,进入到第二通道内,由于第二通道内形成有封水弯,所以水先停留在封水弯中,水在第二通管道内封住了第二通道,所以在第二通道中排水管道和外界通过水隔绝了空气的流通,避免了排水管道内的空气排出外界。而消毒器的设置通过连接端与封水地漏连接,同时保证储液室与第一通道相通,在储液室内放置有消毒剂,而该消毒剂由于储液室装载,所以并不会直接倾倒,而且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是隔绝的,所以挥发的消毒剂进入到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又直接与排水管道相通,所以挥发的消毒剂进入到排水管道内,对排水管道内的空气消毒,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而且储液室可以保证消毒剂长时间的存放,自由挥发,消毒效果持续。
[0008]
所述封水地漏的内壁环绕一圈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外壁上部开设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贯通至所述第二通道。利用内壁环绕一圈的方式,形成第一通道,在第一通道的外侧则为第二通道,所以第二通道为俯视方向上为环形结构,因此无论水从哪个方向通过进水口流入封水地漏,都会进入到第二通道内,设计较为合理。
[0009]
所述封水地漏设置有延伸片,所述延伸片设置在所述外壁的外侧且位于所述进水
口的下方,并向外延伸,所述延伸片外径大于外壁的最大外径。将封水地漏安装在排水管道的端口时,利用延伸片与地面支撑,防止封水地漏直接滑落到排水管道内。而且延伸片可以保证水流经封水地漏附近时相对平坦然后通过进水口进入第二通道,避免由于周边的凹坑引起积水问题。
[0010]
所述消毒器的连接端与所述封水地漏的内壁密封卡接或密封螺纹连接。为了避免储液室的消毒剂挥发出去,所以确保消毒器的连接端与封水地漏的内壁密封接合。
[0011]
所述消毒器还包括环形的帽檐,在俯视方向上所述帽檐覆盖所述封水地漏的进水口。该帽檐的设置可以起到一定保护作用,防止硬物直接撞击到封水地漏,破坏其结构;而且还能起到遮丑作用。
[0012]
该帽檐几何中心位置最高,然后向边缘逐渐变低,但是最低位置高于进水口的最高位置,或者与进水口最高位置相接近,使得帽檐整体成像出倒扣的漏洞型结构,在强度上也能有所增强,而且保证了进水口的位置不受干扰,从而确保排水通畅。
[0013]
帽檐采用软胶类材质制成,采用软件类材质可以保证受力后具有较大的韧性还有回弹性。
[0014]
所述储液室为环形结构,两侧壁之间形成储液空间,所述储液室的内侧壁与封水地漏的内壁的壁部密封连接,所述储液空间与所述第一通道贯通。该储液室利用两侧壁形成,所以储液室方便加工,而且不占用过多的空间,由于封水地漏是安装在排水管道的端口位置,所以不存在倾倒问题。
[0015]
所述储液室顶部设置有加注口,所述加注口上密封卡接有上盖。加注口用于补充消毒剂,补充完毕后在将上盖封住加注口避免消毒剂挥发通过加注口出去。
[0016]
所述储液室为储液瓶,储液瓶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设置有渗透部,所述密封盖与所述第一通道相对。储液瓶的方式可以大容量储存消毒剂,利用密封盖上的渗透部将消毒剂挥发出来,进入第一通管道。
[0017]
所述渗透部为蒸发棒,所述蒸发棒横穿所述密封盖,所述蒸发棒一端穿至储液瓶内,另一端穿至第一通道内。蒸发棒的设置可以起到渗透作用,消毒剂通过蒸发棒后再挥发,而且直接挥发在第一通道内。
[0018]
封水地漏,设置有内壁和外壁,内壁将所述封水地漏分隔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内壁和外壁至少之一设置有折弯端,使得第二通道上形成封水弯,所述第一通道贯穿封水地漏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通道上端口可安装密封盖体。
附图说明
[0019]
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0020]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水地漏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水地漏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使用时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使用时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消毒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
附图标记说明:
[0029]
10、封水地漏;11、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内壁;14、外壁;15、进水口;16、延伸片;20、消毒器;21、连接端;22、储液室;221、加注口;23、帽檐;24、上盖;25、储液瓶;251、密封盖;252、蒸发棒;26、紫外线消毒件;261、外壳;262、开关;263、指示灯;264、充电插口;265、电路板;266、蓄电池;267、散热片;268、紫外灯;269、石英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31]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现实的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0032]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
…”
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0033]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4]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5]
实施例一:
[0036]
如图1至图3所示,消毒地漏组件,包括封水地漏10和消毒器20,所述封水地漏10设置有内壁13和外壁14,内壁13将所述封水地漏10分隔有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所述内壁13和所述外壁14之间形成第二通道12,所述内壁13和外壁14至少之一设置有折弯端,使得第二通道12上形成封水弯;所述消毒器20包括连接端21和储液室22,所述连接端21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封水地漏10上,所述储液室22与所述第一通道11相通。
[0037]
封水地漏10安装在排水管道的端口,当有水流入封水地漏10时,进入到第二通道12内,由于第二通道12内形成有封水弯,所以水先停留在封水弯中,水在第二通管道内封住了第二通道12,所以在第二通道12中排水管道和外界通过水隔绝了空气的流通,避免了排水管道内的空气排出外界。而消毒器20的设置通过连接端21与封水地漏10连接,同时保证储液室22与第一通道11相通,在储液室22内放置有消毒剂,而该消毒剂由于储液室22装载,所以并不会直接倾倒,而且第一通道11与第二通道12是隔绝的,所以挥发的消毒剂进入到第一通道11,第一通道11又直接与排水管道相通,所以挥发的消毒剂进入到排水管道内,对
排水管道内的空气消毒,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而且储液室22可以保证消毒剂长时间的存放,自由挥发,消毒效果持续。
[0038]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封水地漏10的内壁13环绕一圈形成所述第一通道11,所述外壁14上部开设进水口15,所述进水口15贯通至所述第二通道12。利用内壁13环绕一圈的方式,形成第一通道11,在第一通道11的外侧则为第二通道12,所以第二通道12为俯视方向上为环形结构,因此无论水从哪个方向通过进水口15流入封水地漏10,都会进入到第二通道12内,设计较为合理。
[0039]
而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将内壁13下端向外折弯,而外壁14伸入到该折弯的内部,使得第二通道12相差一个u型结构,即为封水弯。
[0040]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封水地漏10设置有延伸片16,所述延伸片16设置在所述外壁14的外侧且位于所述进水口15的下方,并向外延伸,所述延伸片16外径大于外壁14的最大外径。将封水地漏10安装在排水管道的端口时,利用延伸片16与地面支撑,防止封水地漏10直接滑落到排水管道内。而且延伸片16可以保证水流经封水地漏10附近时相对平坦然后通过进水口15进入第二通道12,避免由于周边的凹坑引起积水问题。
[0041]
所述消毒器20的连接端21与所述封水地漏10的内壁13密封卡接或密封螺纹连接。为了避免储液室22的消毒剂挥发出去,所以确保消毒器20的连接端21与封水地漏10的内壁13密封接合。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密封螺纹连接的方式。
[0042]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消毒器20还包括环形的帽檐23,在俯视方向上所述帽檐23覆盖所述封水地漏10的进水口15。该帽檐23的设置可以起到一定保护作用,防止硬物直接撞击到封水地漏10,破坏其结构;而且还能起到遮丑作用。
[0043]
该帽檐23几何中心位置最高,然后向边缘逐渐变低,但是最低位置高于进水口15的最高位置,或者与进水口15最高位置相接近,使得帽檐23整体成像出倒扣的漏洞型结构,在强度上也能有所增强,而且保证了进水口15的位置不受干扰,从而确保排水通畅。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软胶类材质制成,采用软件类材质可以保证受力后具有较大的韧性还有回弹性。
[0044]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储液室22为环形结构,两侧壁之间形成储液空间,所述储液室22的内侧壁与封水地漏10的内壁13的壁部密封连接,所述储液空间与所述第一通道11贯通。该储液室22利用两侧壁形成,所以储液室22方便加工,而且不占用过多的空间,由于封水地漏10是安装在排水管道的端口位置,所以不存在倾倒问题。
[0045]
如图4所示,所述储液室22顶部设置有加注口221,所述加注口221上密封卡接有上盖24。加注口221用于补充消毒剂,补充完毕后在将上盖24封住加注口221避免消毒剂挥发通过加注口221出去。
[0046]
具体使用状态如图4所示,图中粗实线两侧为底面流水的轨迹示意图,中间为消毒剂的挥发流向示意图。将封水地漏10安装在排水管道的端口上,然后将消毒器20安装在封水地漏10的上端,并在储液室22内添加消毒剂。此时延伸片16与地面接触,水从延伸片16上流动流入到进水口15,从而进入到第二通道12,最终进入排水管道内。而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之间是隔绝的,所以水从第二通道12流入排水管道内,而消毒剂则通过第一通道11进入到排水管道内,对排水管道内的空气消毒。在不需要消毒的情况下还可以取出消毒器20,然后在第一通道11靠近地面端口一侧设置密封盖251体封闭第一通道11。
[0047]
实施例二:
[004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0049]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储液室22为储液瓶25,储液瓶25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251,密封盖251上设置有渗透部,所述密封盖251与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储液瓶25的方式可以大容量储存消毒剂,利用密封盖251上的渗透部将消毒剂挥发出来,进入第一通管道。
[0050]
具体地,所述渗透部为蒸发棒252,所述蒸发棒252横穿所述密封盖251,所述蒸发棒252一端穿至储液瓶25内,另一端穿至第一通道11内。蒸发棒252的设置可以起到渗透作用,消毒剂通过蒸发棒252后再挥发,而且直接挥发在第一通道11内。
[0051]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做累述。
[0052]
实施例三:
[005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0054]
如图7所示,所述消毒器20为紫外线消毒件26,所述紫外线消毒件26包括外壳261、安装在所述外壳261顶部的开关262、指示灯263、充电插口264,和安装在所述外壳261内部的电路板265、蓄电池266、散热片267,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261底部的紫外灯268和石英玻璃269。
[0055]
此处,开关262、充电插口264和指示灯263位于外壳261顶部,方便使用者操作,而且采用蓄电池266在使用时无需持续插电供应,使用较为方便,另外,为了防止紫外灯268发热严重,所以在紫外灯268的底部设置散热片267,并在紫外灯268外侧设置石英玻璃269,方便液体或者其他物质与紫外灯268接触腐蚀损坏。而紫外灯268直接对着第一通道11,对第一通道11进行消毒。
[0056]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做累述。
[0057]
引用图纸说明时,是对出现的新特征进行说明;为了避免重复引用图纸导致描述不够简洁,在表述清楚的情况下已描述的特征,图纸不再一一引用。
[0058]
以上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再现与推导,并以此完整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及效果,其目的是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59]
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