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砖及包含该生态砖的生态保护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1535发布日期:2020-12-22 10:54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砖及包含该生态砖的生态保护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砖及生态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水利、交通、河道工程建设中,场地平整、土石料开采、弃土弃渣、道路基础填筑、河道护岸等过程不可避免形成较多裸露开挖或回填边坡,从而成为新的水土流失源地。若不重视防护和治理,在水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边坡可能出现严重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严重时甚至发生滑塌等危害。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框砖铺设时直接排列,相互之间不能咬合紧扣,铺设后容易产生松动,整体稳定性差;同时现有的预制混凝土框砖未考虑排泄边坡坡面汇水,边坡表面水顺坡自流的过程中,再次渗入边坡坡体内,尤其在暴雨期,随着汇流量的增加,极易造成坡面冲刷和水土流失,进而影响边坡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生态砖,该生态砖具有透水性,且便于组合成挡土坡,组成挡土坡时配合紧密,稳定可靠。

还提出了一种包含上述生态砖的生态保护坡,该生态保护破透水性、排泄性强,稳定性高,整体具有质感,且利于绿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态砖,砖体呈等截面拉伸结构,所述砖体的截面特征包括第一支脚、第二支脚、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前后布置,所述第一支撑台位于第一支脚上方,所述第二支撑台位于第二支脚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台与第二支撑台之间设置有从第二支撑台往第一支撑台方向倾斜向上的倾斜坡度,在该倾斜坡度上设置开口朝外的第一过水槽,所述第一过水槽将倾斜坡度分隔为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之间具有开口向下避让槽。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平齐,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避让槽为半圆槽。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水平,且第一支撑台高于第二支撑台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台的宽度小于第一支脚的宽度,所述第二支脚的宽度大于第二支撑台的宽度。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下侧面平整,且第一支脚高于第二支脚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台与第二支撑台上侧面平整,且所述第一支撑台到第一支脚下侧的高度差与第二支撑台到第二支脚下侧的高度差相同,所述避让槽靠第二支脚方向侧具有平行于所述倾斜坡度的定位斜坡,且所述定位斜坡长度大于所述倾斜坡度的长度,且所述第一支撑台的宽度小于第一支脚的宽度,所述第二支脚的宽度大于第二支撑台的宽度。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斜坡上设置有具有开口的第二过水槽,所述第一过水槽到第二支撑台的距离与第二过水槽到第二支脚的距离相同,且所述第一过水槽与第二过水槽为形状一致的圆弧状。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砖体的截面靠第一支脚方向侧设置有开口槽外的弧形槽。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砖体为制砖骨料间具有间隙的透水砖结构。

一种生态保护坡,所述生态保护坡包括挡土墙,所述挡土墙由所述生态砖组合而成,所述挡土墙挡靠与土坡外侧形成生态保护破。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挡土墙包括若干生态砖,所述生态砖分为多组,每组的生态砖沿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设置,不同组向上相互堆积排列设置,相邻两组生态砖交错排列设置。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同组的相邻两个生态砖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中放置土壤,并在土壤中种植绿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砖及包含该生态砖的生态保护坡,所述生态保护破透水性、排泄性强,稳定性高,整体具有质感,且利于绿化。

其中,所述生态砖具有透水性,且便于组合成挡土坡,组成挡土坡时配合紧密,稳定可靠。

其中,所述第一过水槽和第二过水槽能够直接组合成内侧水流通道,遭遇大于冲刷时,具有超强的排泄能力,其砖体本身具有透水性,利于土坡内侧的土壤保持水分,利于绿色植被生长。

本实用新型的生态保护坡装配组合简单、且稳定性高,水土保持效果好,泄水能力强,外观美丽,且易于绿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生态保护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挡土墙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生态砖的实施方式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生态砖的实施方式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生态砖-a;

第一支脚-1、第二支脚-2、第一支撑台-3、第二支撑台-4、第一定位部-5、第二定位部-6、第一过水槽-7、避让槽-8、定位斜坡-9、第二过水槽-10、弧形槽-11、挡土墙-12、土坡-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阅图1-4,一种生态砖a,砖体呈等截面拉伸结构,所述砖体的截面特征包括第一支脚1、第二支脚2、第一支撑台3、第二支撑台4、第一定位部5和第二定位部6,所述第一支脚1和第二支脚2前后布置,所述第一支撑台3位于第一支脚1上方,所述第二支撑台4位于第二支脚2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台3与第二支撑台4之间设置有从第二支撑台4往第一支撑台3方向倾斜向上的倾斜坡度,在该倾斜坡度上设置开口朝外的第一过水槽7,所述第一过水槽7将倾斜坡度分隔为第一定位部5和第二定位部6,所述第一支脚1和第二支脚2之间具有开口向下避让槽8。所述砖体为制砖骨料间具有间隙的透水砖结构。所述砖体的截面靠第一支脚1方向侧设置有开口槽外的弧形槽11。本实用新型的生态砖用于组合成生态保护破的挡土墙,生态砖的砖体本身的透水性利于雨水等水分渗入到土壤内,为生态保护破上的绿植提供必要的水分。其中设置第一过水槽7,所述第一过水槽7利于遭遇大雨等强降水情况是泄水。其中组合时,将生态砖直接向上堆叠,让第一支脚1和第二支脚2分别支撑于第一支撑台3与第二支撑台4即可。其中,所述弧形槽11能够提高生态砖的质感,使其看起来美观,同时便于藤蔓型绿植攀附。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一种生态砖a,砖体呈等截面拉伸结构,所述砖体的截面特征包括第一支脚1、第二支脚2、第一支撑台3、第二支撑台4、第一定位部5和第二定位部6,所述第一支脚1和第二支脚2前后布置,所述第一支撑台3位于第一支脚1上方,所述第二支撑台4位于第二支脚2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台3与第二支撑台4之间设置有从第二支撑台4往第一支撑台3方向倾斜向上的倾斜坡度,在该倾斜坡度上设置开口朝外的第一过水槽7,所述第一过水槽7将倾斜坡度分隔为第一定位部5和第二定位部6,所述第一支脚1和第二支脚2之间具有开口向下避让槽8。所述砖体为制砖骨料间具有间隙的透水砖结构。所述砖体的截面靠第一支脚1方向侧设置有开口槽外的弧形槽11。所述第一支脚1与第二支脚2平齐,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避让槽8为半圆槽。所述第一支撑台3和第二支撑台4水平,且第一支撑台3高于第二支撑台4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台3的宽度小于第一支脚1的宽度,所述第二支脚2的宽度大于第二支撑台4的宽度,以利于组合的挡土墙12呈向后倾斜的斜度,以利于生态保护破的稳定。

其中半圆槽形状的避让槽8制作较为简单,其中第一支脚1与第二支脚2平齐的特点利于将本生态砖设置在挡土墙12的最下层那一组。其中避让槽8既能够利于咬合固定,同时利于排水。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一种生态砖a,砖体呈等截面拉伸结构,所述砖体的截面特征包括第一支脚1、第二支脚2、第一支撑台3、第二支撑台4、第一定位部5和第二定位部6,所述第一支脚1和第二支脚2前后布置,所述第一支撑台3位于第一支脚1上方,所述第二支撑台4位于第二支脚2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台3与第二支撑台4之间设置有从第二支撑台4往第一支撑台3方向倾斜向上的倾斜坡度,在该倾斜坡度上设置开口朝外的第一过水槽7,所述第一过水槽7将倾斜坡度分隔为第一定位部5和第二定位部6,所述第一支脚1和第二支脚2之间具有开口向下避让槽8。所述砖体为制砖骨料间具有间隙的透水砖结构。所述砖体的截面靠第一支脚1方向侧设置有开口槽外的弧形槽11。

其中,所述第一支脚1与第二支脚2下侧面平整,且第一支脚1高于第二支脚2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台3与第二支撑台4上侧面平整,且所述第一支撑台3到第一支脚1下侧的高度差与第二支撑台4到第二支脚2下侧的高度差相同,所述避让槽8靠第二支脚2方向侧具有平行于所述倾斜坡度的定位斜坡9,且所述定位斜坡9长度大于所述倾斜坡度的长度,且所述第一支撑台3的宽度小于第一支脚1的宽度,所述第二支脚2的宽度大于第二支撑台4的宽度,以利于组合的挡土墙12呈向后倾斜的斜度,以利于生态保护破的稳定。

所述定位斜坡9上设置有具有开口的第二过水槽10,所述第一过水槽7到第二支撑台4的距离与第二过水槽10到第二支脚2的距离相同,且所述第一过水槽7与第二过水槽10为形状一致的圆弧状。

该结构的生态砖利于组合成挡土墙12,组合时,将生态砖直接向上堆叠,让第一支脚1和第二支脚2分别支撑于第一支撑台3与第二支撑台4,并让定位斜坡9贴靠第一定位部5和第二定位部6,结构稳定可靠。所述第一过水槽7与第二过水槽10拼合形成遭遇强降水时的卸流通道。

参阅图1和2,一种生态保护坡,所述生态保护坡包括挡土墙12,所述挡土墙12由上述方案所提供的生态砖组合而成,所述挡土墙12挡靠与土坡13外侧形成生态保护破。

所述挡土墙12包括若干生态砖a,所述生态砖a分为多组,每组的生态砖a沿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设置,不同组向上相互堆积排列设置,相邻两组生态砖a交错排列设置。

所述同组的相邻两个生态砖a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中放置土壤,并在土壤中种植绿植。

由于生态砖本身的质感,同组的相邻两个生态砖a之间具有的间隙中可以不种至绿植,仅作为强降水卸流出口。

特别注意,本实用新型的生态砖组合后的挡土墙,及时同组的相邻两个生态砖a之间具有间隙,但是挡土墙本身并不具有使后方土壤(泥土),进入到前方的直接通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