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73474发布日期:2021-03-05 19:5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抗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背景技术:

2.大体积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自收缩和干缩作用,产生收缩应力,结构越长,收缩应力越大。大体积混凝土初期产生内外温差,容易引起表层开裂,在降温速率较大时,大体积混凝土初期抗拉能力不足抵抗收缩应力,容易产生裂缝引起渗漏水。同时,随着混凝土分段浇筑后合拢长度加大,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也累计变大,且年度温度应力也动态增长,传统的配筋方式、配筋结构无法抑制混凝土的自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
3.以上不足,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6.一种抗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体、设置在所述混凝土体内的钢筋网片和受力钢筋,所述钢筋网片设置在所述受力钢筋与所述混凝土体靠近建筑内部的侧面之间,所述钢筋网片与所述混凝土体靠近建筑内部的侧面之间的间距至少为15mm,所述钢筋网片与所述受力钢筋之间的间距至少为12mm,所述钢筋网片包括若干个垂直相交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和所述纵向钢筋的直径均至少为6mm,相邻的所述横向钢筋之间的间距至少为100mm,相邻的所述纵向钢筋之间的间距至少为100mm。
7.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片为焊接钢筋网片。
8.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钢筋包括两层相互平行设置的内层受力钢筋和外层受力钢筋,所述钢筋网片设置在所述内层受力钢筋与所述混凝土体靠近建筑内部的侧面之间。
9.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受力钢筋和所述外层受力钢筋均包括若干个垂直相交的分布钢筋和受力主筋。
10.更进一步的,所述分布钢筋的直径为14mm~16mm。
11.更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分布钢筋之间的间距为100mm~120mm。
12.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体内还设置有架立钢筋,所述钢筋网片通过所述架立钢筋焊接固定在所述受力钢筋上。
13.更进一步的,所述架立钢筋呈梅花形布置。
14.更进一步的,所述架立钢筋的直径为6mm。
15.更进一步的,横轴方向上相邻的所述架立钢筋之间的间距为400mm,纵轴方向上相邻的所述架立钢筋之间的间距为400mm。
16.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体内还设置有混凝土垫块,所述混凝土垫块设置在所述钢
筋网片与所述受力钢筋之间。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钢筋网片承受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初期的承受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有效的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初期的抗拉能力,抑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开裂;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中小直径、小间距的分布钢筋,与周围的混凝土体建立更好的握裹力,进一步抑制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初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减少贯穿性裂缝的产生,同时可以有效抑制随着混凝土结构分段浇筑后合拢长度加大,累计加大的收缩应力和动态增长的年度温度应力。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钢筋网片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架立钢筋在钢筋网片上的分布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在图中,附图标志如下:
26.1、混凝土体;
27.2、钢筋网片;21、横向钢筋;22、纵向钢筋;
28.3、受力钢筋;31、分布钢筋;32、受力主筋;
29.4、第二金属地过孔;
30.10、地连墙;
31.11、顶板防水保护层;
32.12、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34.如图1所示,一种抗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该抗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地下建筑的边墙,设置在地连墙10的内侧。抗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包括混凝土体1、设置在混凝土体1内的钢筋网片2和受力钢筋3,钢筋网片2设置在受力钢筋3与混凝土体1靠近建筑内部的侧面之间。钢筋网片2与混凝土体1靠近建筑内部的侧面之间的间距至少为15mm,即钢筋网片保护层的厚度至少为15mm,保证钢筋网片2与其周围混凝土能共同工作,并使钢筋网片2发挥其作用。钢筋网片2与受力钢筋3之间的间距为12mm,保证钢筋网片2与受力钢筋3两者互不影响。
35.如图2所示,钢筋网片2包括若干个垂直相交的横向钢筋21和纵向钢筋22,横向钢筋21和纵向钢筋22的直径均为6mm,相邻的横向钢筋21之间的间距为100mm,相邻的纵向钢筋22之间的间距为100mm,该钢筋网片2的设置可以承受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初期的承受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有效的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初期的抗拉能力,抑制大体积混凝土
结构开裂。
36.在本实施例中,钢筋网片2为焊接钢筋网片,焊接钢筋网片与混凝土体1粘结锚固性好,承受的载荷均匀扩散分布,能够明显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裂性能。同时,采用焊接钢筋网片能够加快施工进程,只要将焊接钢筋网片按要求铺放好,即可浇灌混凝土,省去了钢筋现场剪裁,逐条摆放以及帮扎等环节,可节约工时50%~70%,大大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
37.在本实施例中,钢筋网片2与混凝土体1靠近建筑内部的侧面之间的间距为40mm,充分保证钢筋网片2与其周围混凝土能共同工作,并使钢筋网片2充分发挥其作用。
38.在本实施例中,受力钢筋3包括两层相互平行设置的内层受力钢筋和外层受力钢筋,钢筋网片2设置在内层受力钢筋与混凝土体1靠近建筑内部的侧面之间。内层受力钢筋和外层受力钢3均包括若干个垂直相交的分布钢筋31和受力主筋32,分布钢筋31的直径为14mm~16mm,相邻的分布钢筋31之间的间距为100mm~120mm,而受力主筋32还是采用传统的结构设计。在配筋率不变的情况下,分布钢筋31采用中小直径、小间距的钢筋布置,与周围的混凝土体1建立更好的握裹力,进一步抑制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初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减少贯穿性裂缝的产生,同时可以有效抑制随着混凝土结构分段浇筑后合拢长度加大,累计加大的收缩应力和动态增长的年度温度应力。
39.优选的,钢筋网片2的横向钢筋21和纵向钢筋22采用与分布钢筋31同级别的钢筋。
40.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混凝土体1内还设置有若干个呈梅花形布置的架立钢筋,钢筋网片2通过架立钢筋焊接固定在受力钢筋3上。通过架立钢筋使钢筋网片2与受力钢筋3保持间距,且便于后期的浇灌混凝土作业。
41.优选的,架立钢筋的直径为6mm,横轴方向上相邻的架立钢筋之间的间距为400mm,纵轴方向上相邻的架立钢筋之间的间距为400mm。
42.在另一实施例中,混凝土体1内还设置有混凝土垫块(图未示出,下同),混凝土垫块设置在钢筋网片2与受力钢筋3之间,钢筋网片2通过混凝土垫块与受力钢筋3保持间距,且便于后期的浇灌混凝土作业。
43.优选的,混凝土垫块为砂浆垫块。
44.抗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地下建筑的边墙时,其施工步骤包括为:
45.步骤1:分布钢筋31按照100mm~120mm的间距绑扎在受力主筋32上。
46.步骤2:受力主筋32和分布钢筋31绑扎完成后,将整体的焊接钢筋网片绑扎在受力主筋32上,中间加上12mm厚的砂浆垫块保持间距。
47.步骤3:立好侧模,浇筑混凝土。
48.如图4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抗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除了为地下建筑的边墙外,还可以为地下建筑的顶板,设置顶板防水保护层11下方。
49.抗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地下建筑的顶板时,其施工步骤包括为:
50.步骤1:在模板上垫上12mm厚的砂浆垫块。
51.步骤2:在砂浆垫块上铺设焊接钢筋网片,然后分布钢筋31按照100mm~120mm的间距绑扎在受力主筋32上。
52.步骤3:浇筑混凝土。
53.如图5所示,在又一实施例中,抗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除了为地下建筑的边墙外,
还可以为底板,设置垫层12的上方。
54.抗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地下建筑的底板时,其施工步骤包括为:
55.步骤1:分布钢筋31按照100mm~120mm的间距绑扎在受力主筋32上。
56.步骤2:受力主筋32和分布钢筋31绑扎完成后,将整体的焊接钢筋网片铺设在受力主筋32上,中间加上12mm厚的砂浆垫块保持间距。
57.步骤3:立好侧模,浇筑混凝土。
58.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5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