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移动盥洗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3906发布日期:2021-04-13 20:38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移动盥洗室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移动盥洗室。


背景技术:

2.移动盥洗室,即移动厕所,或者指装有盥洗、厕所设备的可移动房间,通常采用的是箱体结构,主要由底座、墙板和顶盖组成,常用于集会、展览等大型临时场合,或作为于城市的公共场所使用。
3.移动盥洗室属于卫浴设备,对于用户而言,其使用便利和清洁卫生是主要需求,对于商家而言,其运输、贮藏成本和易维护易清洁是主要需求。现有的移动盥洗室在清洁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水流通过底座与墙板的缝隙外渗的现象,导致移动盥洗室外四周都是水渍,影响场地环境整洁;同时,清洗过程中底座上表面的各种垃圾也容易被水冲刷到缝隙里,难以清理,存在卫生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移动盥洗室,既方便清洁和维护,又可避免垃圾夹杂在缝隙中。
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6.一种底座,包括上下设置的储水箱和储粪箱,以及蹲便器;其中,所述蹲便器设置在所述储水箱的中部,并连通至所述储粪箱;所述储水箱其一侧面设置有凹陷部,以使所述储水箱与所述储粪箱之间形成台阶,所述储水箱的其它侧面上边缘均向上凸出形成挡水凸缘。
7.所述挡水凸缘的高度为20mm。
8.所述储水箱的侧壁上端设置有溢水孔。
9.所述溢水孔设置于所述凹陷部的侧壁。
10.一种移动盥洗室,包括所述的一种底座,以及墙板、顶盖和盥洗设备,所述墙板围设在所述底座的四侧,所述顶盖安装在所述墙板的上端,所述盥洗设备安装在所述储水箱的上表面。
11.所述墙板的上端向内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顶端向上凸出形成安装凸缘,所述顶盖下表面的周缘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凸缘相对设置的凹槽,所述安装凸缘插置在所述凹槽中。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在底座上设置挡水凸缘,在清洁的过程中,可以防止水流从底座的侧边流向四周,而是流向与盥洗室的门相对的台阶,方便清理,也可以避免各种垃圾残留在盥洗室与墙板的缝隙中,提高卫生条件。
13.此外,通过设置溢水孔,可以提高底座及其盥洗室维护的便利性,方便观察加水情况,当水快满时立即停止加水,防止水流渗漏。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底座的立体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移动盥洗室的立体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移动盥洗室的侧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移动盥洗室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18.附图标号说明:储水箱1;凹陷部11;挡水凸缘12;溢水孔13;储粪箱2;台阶21;蹲便器3;墙板4;弯折部41;安装凸缘42;顶盖5;凹槽51;盥洗设备6。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20.参考图1至图4所示,为一种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移动盥洗室。
21.一种底座,包括上下设置的储水箱1和储粪箱2,以及蹲便器3。其中,蹲便器3设置在储水箱1的中部,并连通至储粪箱2;储水箱1其一侧面设置有凹陷部11,以使储水箱1与储粪箱2之间形成台阶21,储水箱1的其它侧面上边缘均向上凸出形成挡水凸缘12。
22.上述挡水凸缘12的高度为20mm。
23.上述储水箱1的侧壁上端设置有溢水孔13,方便观察,当储水箱1加水快满时,水会先从溢水孔13溢出,以便及时停止加水,避免水从储水箱1的上盖周边溢出造成渗漏。
24.上述溢水孔13设置于凹陷部11的侧壁,方便加水时观察,同时当水溢出后会直接流到台阶21上,方便清理。
25.一种移动盥洗室,包括上述底座、墙板4、顶盖5和盥洗设备6,墙板4围设在底座的四侧,顶盖5安装在墙板4的上端,盥洗设备6安装在储水箱1的上表面。
26.上述墙板4的上端向内弯折形成弯折部41,弯折部41的顶端向上凸出形成安装凸缘42,顶盖5下表面的周缘设置有与安装凸缘42相对设置的凹槽51,安装凸缘42插置在凹槽51中,以实现墙板4与顶盖5的定位安装。设置弯折部41可以避免顶盖5与墙板4安装后,顶盖5的四侧比墙板4的外表面凸出,从而使得移动盥洗室顶盖5与墙板4平齐,实现外观更加整洁美观,在收纳过程中移动盥洗室可以并排贴合摆放,增加装箱数量。
27.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在底座上设置挡水凸缘12,在清洁的过程中,可以防止水流从底座的侧边流向四周,而是流向与盥洗室的门相对的台阶21,方便清理,也可以避免各种垃圾残留在盥洗室与墙板4的缝隙中,提高卫生条件。
28.此外,通过设置溢水孔13,可以提高底座及其盥洗室维护的便利性,方便观察加水情况,当水快满时立即停止加水,防止水流渗漏。
29.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