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63017发布日期:2021-06-08 15:5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的工程建造方法。
3.而传统的基坑支护通常只能适用于特定的地形地貌,而且都是呈现斜坡式直接护坡,这种基坑支护的施工难度特别大,而且支护的质量也不能够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护坡墙,所述护坡墙的一侧设置有高压旋喷桩,所述护坡墙的顶部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混凝土层、混合层、灰土层和填土层,所述混凝土层、混合层、灰土层和填土层之间的缝隙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土工格栅,位于填土层和灰土层之间的第一土工格栅呈平整设置,位于混合层和灰土层之间的第一土工格栅呈波浪形设置,所述混合层包括上下层的砂砾层和位于中间的砂石层,砂砾层和砂石层之间设置有透水土工布层;所述混凝土层、混合层、灰土层和填土层靠近高压旋喷桩一侧的顶部均设置有掉落平台,且每个掉落平台上均设置有掉落凹槽,所述混凝土层、混合层、灰土层和填土层靠近高压旋喷桩的一侧均通过桩钉固定连接有第二土工格栅。
7.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混凝土层、混合层和灰土层的厚度相同,且混合层中的砂砾层和砂石层等厚度。
8.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高压旋喷桩的顶部高度与填土层的顶部高度相同。
9.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桩钉位于第一土工格栅和第二土工格栅的结合处。
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通过设置混凝土层、砂砾层、砂石层、砂砾层、灰土层和填土层保证了基坑周边墙体的强度,而且第一土工格栅和第二土工格栅保证了在高处不会有杂物落入基坑内部,并且这种基坑支护结构施工简单,设计合理并且投入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11.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2.附图标记:1、护坡墙;2、高压旋喷桩;3、混凝土层;4、混合层;41、砂砾层;42、砂石层;5、灰土层;6、填土层;7、桩钉;8、第一土工格栅;9、第二土工格栅;10、掉落平台;11、掉落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13.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4.一种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参照图1所示,包括护坡墙1,护坡墙1的一侧设置有高压旋喷桩2,护坡墙1的顶部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混凝土层3、混合层4、灰土层5和填土层6,混合层4包括上下层的砂砾层41和位于中间的砂石层42,砂砾层41和砂石层42之间设置有透水土工布层;混凝土层3、混合层4和灰土层5的厚度相同,且混合层4中的砂砾层41和砂石层42等厚度,可以使得护坡更加的牢固,高压旋喷桩2的顶部高度与填土层6的顶部高度相同,高度相同可以使得上面掉落的少部分杂物落入高压旋喷桩2和填土层6形成的缝隙中。
15.混凝土层3、混合层4、灰土层5和填土层6之间的缝隙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土工格栅8,位于填土层6和灰土层5之间的第一土工格栅8呈平整设置,位于混合层4和灰土层5之间的第一土工格栅8呈波浪形设置,混凝土层3、混合层4、灰土层5和填土层6靠近高压旋喷桩2一侧的顶部均设置有掉落平台10,且每个掉落平台10上均设置有掉落凹槽11,掉落平台10的设置可以承载少量落下的杂物,并部分掉落在掉落凹槽11内,更加安全;混凝土层3、混合层4、灰土层5和填土层6靠近高压旋喷桩2的一侧均通过桩钉7固定连接有第二土工格栅9,第一土工格栅8和第二土工格栅9的规格均相同,相同规格的第一土工格栅8和第二土工格栅9可以更好的固定住杂物的落下并且可以更好的将第一土工格栅8和第二土工格栅9固定在一起,桩钉7位于第一土工格栅8和第二土工格栅9的结合处,在第一土工格栅8和第二土工格栅9的结合处固定桩钉7可以同时固定住两个土工格栅,使两个土工格栅固定效果更好。
1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