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拔桩桩头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46130发布日期:2021-04-20 22:57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拔桩桩头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拔桩桩头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抗拔桩桩头防水施工时,桩头外周及桩头顶部的防水处理是防水施工重点。目前已有桩头顶部防水做法是在伸出桩头钢筋的根部即与桩顶接触处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延迟水向上漫延渗透,膨胀止水条在反复膨胀后效果会变差,失效后会产生空隙从而影响桩头防水效果。已有桩头外围垫层上的防水做法是涂刷防水涂料后再做防水层,但是外围垫层的结构面平整度较差上部的防水层也相对薄弱,尤其是阴角处的防水卷材容易出现变形滑落,进而破坏防水效果。综上,以上做法均难以保证桩头防水施工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拔桩桩头防水结构,通过对桩头防水结构的细化处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桩头的防水性能。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抗拔桩桩头防水结构,具有多根贯穿抗拔桩桩身且垂直设置的环向钢筋,抗拔桩露出基底土层的桩头结构外侧设置有桩头外围垫层,装外围垫层铺设在基底土层上,桩头外露于桩头外围垫层,桩头顶部设置有由内铁环和外铁环组成的环形凹槽,贯穿桩身的多根环向钢筋位于环形凹槽内,环形凹槽内填充凹槽密封膏。桩头的顶部和外露于桩头外围垫层的侧面涂覆有防水涂料层,防水涂料层延伸至桩头外围垫层的全部上表面,桩头顶部防水涂料层的外部涂刷有防水砂浆层,防水砂浆层延伸至桩头外围垫层与桩头接触部位的阴角处。桩头外围垫层上的防水涂料层顶部还设置有垫层防水层,垫层防水层和桩头外围垫层与桩头接触部位的阴角处之间设置有附加防水层,垫层防水层与桩头外露于桩头外围垫层的侧面相接处的空隙内填充有收口密封膏。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桩头顶部设置环形凹槽并填充密封膏以及在阴角处加设附加防水层可以解决桩头钢筋接触点的密封效果不佳以及阴角处易出现的防水卷材变形滑落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垫层防水层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防水卷材层、隔离层以及保护层的一种或者多种。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层防水层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现场的要求来进行防水层的具体选用和设置,节省材料。
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桩头外围垫层为混凝土垫层。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内铁环与环形凹槽内部环向设置的钢筋内侧相切,外铁环与环形凹槽内部环向设置的钢筋外侧相切,外铁环的周长大于环向设置的钢筋外侧切点所构成的圆的周长。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内、外铁环的圆周限定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内、外铁
环与桩体的间隙提高密封效果。
1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防水涂料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涂料。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涂料选用该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涂料材质使得它在抗渗性与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且无毒环保。
1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附加防水层为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其中一种。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外围垫层的与桩头连接处的抗裂性能。
1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防水砂浆层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挥聚合物水泥砂浆的防水抗渗效果好、粘结强度高以及抗腐蚀能力强的特点提高桩头的整体性能。
18.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拔桩桩头防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1、桩头顶部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涂料及水泥砂浆配合环形凹槽并用密封膏填充密实,可以有效隔绝地下水向上漫延渗透;同时避免桩顶钢筋的扰动造成空隙裂缝进而出现浸水现象。
20.2、在阴角处加设附加防水层可以防止易出现的防水卷材变形滑落而出现缝隙的问题。
21.3、桩外围垫层上的防水层与桩头侧面的相接处的缝隙内填充有密封膏进行收口密封,可以防止卷材变形脱落发生移位而产生缝隙,从而保证了桩头外周部位的良好密封性。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x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拔桩桩头防水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拔桩桩头防水结构的正向视角的剖面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拔桩桩头防水结构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拔桩桩头防水结构的桩头部位的俯视图。
27.附图标记:
28.1、桩头;2、桩外围垫层;3、防水涂料层;4、附加防水层;5、防水卷材层;6、隔离层;7、环向钢筋;8、环形凹槽;83、内铁环;82、外铁环;9、保护层;10、凹槽密封膏;11、防水砂浆层;12、收口密封膏;13、垫层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结合图1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拔桩桩头防水结构,包括具有多根贯穿抗拔桩桩身且垂直设置的环向钢筋7。环向钢筋7贯穿桩身并向上延伸出桩头1,抗拔桩露出基底土层的桩头1外侧设置有桩外围垫层2,桩外围垫层2为混凝土垫层。桩头1外露于桩外围垫层2。桩头1顶部设置有由内铁环83和外铁环82组成的环形凹槽8,内、外铁环封闭成环。贯穿桩身的多根环向钢筋7位于环形凹槽8内,环形凹槽8内填充有凹槽密封膏10,该改进结构能够有
效隔绝地下水向上漫延渗透,同时避免桩头1震动时顶部的多根环向钢筋出现扰动而造成空隙裂缝进而出现浸水现象。桩头1的顶部和外露于桩外围垫层2的侧面涂覆有防水涂料层3,防水涂料层3延伸至桩外围垫层2的全部上表面。桩头1顶部防水涂料层3的外部涂刷有防水砂浆层11,防水砂浆层11延伸至桩外围垫层2与桩头1接触部位的阴角处并与桩外围垫层2上的防水涂料层3部分贴合。桩外围垫层2上的防水涂料层3顶部还设置有垫层防水层13,垫层防水层13为复合式层状结构。垫层防水层13和桩外围垫层2与桩头1接触部位的阴角处之间设置有附加防水层4,附加防水层4一面与垫层防水层13贴合,另一面与阴角处的防水砂浆层11贴合。垫层防水层13与桩头1外露于桩外围垫层2的侧面相接处的空隙内填充有收口密封膏12,收口密封膏12可以防止垫层防水层13变形脱落出现移位而产生缝隙进而造成防水效果降低的问题,也就保证了桩头1外周部位的良好的密封性。
31.如图3所示,在桩外围垫层2的防水卷材层5上部铺设隔离层6,再浇筑保护层9。防水卷材层5、隔离层6以及保护层9构成了垫层防水层13。隔离层6的材料选择塑料薄膜,保护层9的材料选择强度等级≥c20、厚度为50mm的细石混凝土。
32.如图4,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在桩头1顶部设置有由内、外铁环组成的环形凹槽8,替换了以前的直接填充膨胀止水胶的方式。直接填充膨胀止水胶在多次膨胀收缩后会出现裂缝造成防水效果的降低。本方案中使用内、外铁环形成围绕环向钢筋7的凹槽结构,内铁环83与环形凹槽8内部设置的环向钢筋7内侧相切,外铁环82与环形凹槽8内部设置的环向钢筋7外侧相切,之后再在内、外铁环之间形成的环形凹槽8内填充凹槽密封膏10。该方式可以通过内、外铁环与多根环向钢筋7的配合减小环形凹槽8的受力形变程度,进而提高了凹槽密封膏10的密封效果与使用寿命。为了保证密封性以及防震效果,外铁环82的周长要大于多根环向钢筋7外侧切点所构成的圆的周长,内铁环83的周长尽量贴近环向钢筋7内侧切点所构成的圆的周长。内、外铁环周长的设定能够提高桩头1受到震动后桩头1内部的环向钢筋7的稳定性,避免过度震动而造成缝隙的出现。
33.本方案中一些结构的具体参数为:桩外围垫层2为厚度100mm

150mm、强度等级c15、抗渗等级p6/p8的混凝土垫层,保护层9的材料选择强度等级≥c20、厚度为50mm的细石混凝土材质,防水砂浆层11选用20mm厚的1:2聚合物水泥砂浆材质。上述参数的确定是本方案中一种实施例根据现场地层情况以及受力情况而进行的具体设计。上述参数并不唯一,针对不同的场地要求以及施工设计都会出现具体参数的变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以及结构受力计算来确定,参数的变化并不能用作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标准。
34.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