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坝护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4034发布日期:2021-02-20 19:31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水坝护坦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旧坝拆除,尤其适用于新水坝建成后旧水坝的拆除中的防护设施。


背景技术:

[0002]
国内水利事业发展迅速,随着国内大坝使用年限越来越久,旧坝的安全存在隐患,一般旧坝所处之处为水力丰沛之处,拆除旧坝,在旧坝的前方(即下游)建新坝将为常态,一般会在新坝建成后拆除旧坝,如何防止旧坝拆除中尤其是没有消力池及护坦的挡水坝段,下泄的水流对新坝冲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坝护坦,设置在旧坝拆除缺口的下方,以保护下游新坝的安全不受损害。
[0004]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坝护坦,其要点在于,它由若干承重笼叠放而成,上层为n排,下层为n+1或n+2排,承重笼由外壳和内部载重构成,其外壳为网格孔状。
[0005]
由于水坝在建造之初只有溢流坝段的下方建有消力池及护坦,在大坝拆除过程,其余挡水坝段在爆破放水过程中由于没有消力池及护坦对高处冲击而下的水流进行阻挡,对其前方的新水坝冲击力巨大,严重威胁新坝的安全,本实用新型通过承重笼叠放而成水坝拆除过程临时的护坦,为新坝消除水流能量,在水面超过护坦顶部后,完成保护任务而留在水底。
[0006]
承重笼的外壳为钢筋制成的长方体,尺寸为(200
±
10)cm
×
(100
±
10)cm
×
(100
±
10)cm。承重笼的尺寸主要是根据其重量及运输方便决定。
[0007]
网格间距为(10-15)cm
×
(10-15)cm。网格间距越密,强度及刚性越好,但成本及重量越大。
[0008]
内部载重为大于外壳网格孔的石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相邻钢筋笼连接稳固后,向笼内填石,石间留有自然间隙,水流可由间隙中流过,增加对水流抵抗的柔性。
[0009]
承重笼拼接而成的护坦的长度大于大坝拆除缺口长度。
[0010]
护坦的长度为缺口长度的2-5倍。
[0011]
承重笼的外壳的顶面为敞开式。可节省钢材。
[0012]
本实用新型通过承重笼叠放而成水坝拆除过程临时的护坦,放在拆除缺口的前方,在其前方的低地形成消力池,对高处冲击而下的水流进行阻挡,为新坝消除水流能量,在水面超过护坦顶部后,完成保护任务而留在水底。本实用新型成本低,虽属于临时性护坦,但在缺口放水之初为新坝挡住了大量的水流动能,为新坝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3]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0015]
其中:1承重笼11外壳12内部载重。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视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详细描述
[0017]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水坝护坦适用于新水坝建成后旧水坝的拆除,放置在在距离爆破缺口下游坝趾外5m-10m处,护坦的长度大于缺口长度,一般为缺口长度的2-5倍,在护坦与坝趾之间填筑大块石,护坦的高度高于在护坦与坝趾之间填筑大块石的高度,使护坦的前方形成较为稳固的消力池。护坦由若干承重笼叠放而成,上层为n排,下层为n+1或n+2排,承重笼1由外壳11和内部载重12构成,其外壳为网格孔状,内部载重为大于外壳网格孔的石块。承重笼的外壳为钢筋制成的长方体,尺寸为(200
±
10)cm
×
(100
±
10)cm
×
(100
±
10)cm,网格间距为(10-15)cm
×
(10-15)cm。
[0018]
具体地针对大坝拆除缺口长度为5m,护坦的长度为18m,承重笼采用hrb400钢筋、φ16的ⅱ级钢加工而成,单个承重笼尺寸为200
×
100
×
100cm,网格间距为10
×
10cm,交叉点采用焊接连接,上下两层承重笼堆放,底层水平设置3排承重笼,顶层2排承重笼,顶层与底层前面平齐,共5排,每排承重笼有9个,合计45个。承重笼分层从一端往另一端放置,或者是从最低处开始放置。相邻承重笼须连接稳固后方可向笼内填石,石块间无需粘结,存在自然间隙。下层承重笼的外壳的顶面为敞开式,填石后顶面相对整平后,将上层的承重笼放上、固定,再对上层承重笼内填石后,盖上上盖,固定,形成护坦。在护坦与坝趾之间填筑大块石,形成一道小型消力池护坦。
[0019]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进与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