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石围堰与混凝土围堰相结合的围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67335发布日期:2021-06-08 16:1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石围堰与混凝土围堰相结合的围堰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石围堰与混凝土围堰相结合的围堰结构。


背景技术:

2.施工导流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其中分期导流又是在宽河床中常用的施工导流方式,对于大流量、大流速河道,分期导流往往需要新建纵向混凝土围堰,常采用的方案是先修建土石子围堰,然后在土石子围堰的维护下修建纵向混凝土围堰。
3.但现有的方案存在有如下几个问题:1、纵向混凝土围堰的建设需要先修建土石子围堰,土石子围堰占河床面积大,河床束窄大;2、该方案施工过程为子围堰土石填筑、防渗施工、子围堰基坑抽水、纵向混凝土围堰基础开挖、混凝土浇筑,该施工过程的施工工期长,工程量大,投资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石围堰与混凝土围堰相结合的围堰结构,本实用新型下部为土石围堰,上部为混凝土围堰,减小河床占用面积,施工工期短,工程量小,投资小。
5.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土石围堰与混凝土围堰相结合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上部为混凝土围堰、下部为土石围堰的围堰结构,土石围堰堰体设置防渗墙并在防渗墙的下游设置结构灌注桩,结构灌注桩和防渗墙嵌入混凝土围堰底部一定深度,土石围堰迎水侧的堰体内向下贯通设置抗冲灌注桩,抗冲灌注桩顶部连接盖板。
7.进一步地:所述土石围堰底部设置在覆盖层上,结构灌注桩和防渗墙穿过覆盖层并嵌入基岩。
8.进一步地:所述抗冲灌注桩穿过覆盖层并嵌入基岩。
9.进一步地:所述土石围堰迎水面上设有抗冲保护层。
10.进一步地:所述抗冲保护层可选择采用钢筋石笼、混凝土面板或大块石。
11.进一步地:所述土石围堰被填筑为其顶部能作为施工平台。
12.进一步地:所述土石围堰堰体内沿宽度方向设置多根结构灌注桩和抗冲灌注桩。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为下部土石围堰、上部混凝土围堰的围堰结构,减小河床占用面积,施工工期短,工程量小,投资小;进一步的,由于导流期间流速往往较大,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水流冲刷、掏刷破坏的问题,在土石围堰迎水面设置抗冲保护层,以保护堰体被水流破坏。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中的标记为:1

混凝土围堰;2

土石围堰;3

结构灌注桩;4

防渗墙;5

抗冲灌注桩;6

抗冲保护层;7

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土石围堰与混凝土围堰相结合的围堰结构,上部为混凝土围堰1、下部为土石围堰2的围堰结构,土石围堰2为土石填筑形成的,土石围堰2堰体设置结构灌注桩3和防渗墙4,结构灌注桩3和防渗墙4嵌入混凝土围堰2底部一定深度,土石围堰2迎水侧的堰体内向下贯通设置抗冲灌注桩5,抗冲灌注桩5顶部连接混凝土盖板7。
19.所述土石围堰2底部设置在覆盖层上,结构灌注桩3和防渗墙4穿过覆盖层并嵌入基岩。所述抗冲灌注桩5穿过覆盖层并嵌入基岩面。
20.所述土石围堰2迎水面上设有抗冲保护层6。
21.所述抗冲保护层6可选择采用钢筋石笼、混凝土面板或大块石。
22.所述土石围堰2堰体内设置多根结构灌注桩3和抗冲灌注桩5,结构灌注桩3和抗冲灌注桩5沿土石围堰2宽度方向布置。
23.土石围堰与混凝土围堰相结合的围堰结构施工步骤:
24.在覆盖层上方利用土石填筑形成土石围堰2;以土石围堰2顶部为施工平台,进行结构灌注桩3、防渗墙4、抗冲灌注桩5施工;在土石围堰2顶部进行混凝土围堰1施工,混凝土围堰1底部连接结构灌注桩3和防渗墙4;在抗冲灌注桩5顶部铺设盖板7,在土石围堰2的迎水面铺设抗冲保护层6。
25.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本质情况下可以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或参数进行修改或者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