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农田灌溉的渠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16644发布日期:2021-03-26 21:16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用于农田灌溉的渠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农业灌溉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农田灌溉的渠道结构。


背景技术:

2.灌溉渠道是联接灌溉水源和灌溉土地的水道。把从水源引取的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灌区的各个部分。灌溉渠道需具有一定的过水能力,以满足输送或分配灌溉水的要求;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水位,以满足控制灌溉面积的要求。
3.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919448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农田灌溉的渠道结构,包括u形的基土层、铺设在基土层内侧的砂垫层以及铺设在砂垫层上方的水渠,水渠的内侧设有用于清除淤泥的清理机构,在施工时,将农田旁的土层挖开并夯实,形成基土层,在基土层的内侧铺砂垫层,最后将水渠安装在砂垫层上,将河道内的水引入水渠后,长期使用后,淤泥沉淀在水渠底部,利用清理机构将水渠内的淤泥清除去,减少淤泥堆积在水渠底部,影响水渠通水。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在北方较为干旱的地区,水资源较为缺乏,在夏天时,渠道内的水不足以灌溉农田中的农作物。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在渠道内水流较小时提供水源,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农田灌溉的渠道结构。
6.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农田灌溉的渠道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农田灌溉的渠道结构,包括砖石衬砌层和开设于所述砖石衬砌层上的排水槽,所述砖石衬砌层内且位于所述排水槽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储水腔,所述砖石衬砌层顶部对应所述储水腔的位置均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储水腔连通,所述砖石衬砌层开设有将储水腔内的水引流至排水槽内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储水腔的底部位置,所述排水槽侧壁设置有阻挡所述出水口的塞体,所述排水槽侧壁设置有对塞体进行调节的调节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雨时,雨水通过进水口流入储水腔内,通过调节组件调节塞体的位置,使塞体阻挡出水口,使得雨水可以储存于储水腔内,当排水槽内的水流较小,且低于出水口的高度时,通过调节组件,对塞体进行调节,使塞体不再对出水口进行阻挡,使得储水腔内的水能通过出水口流至排水槽内,并对农田进行灌溉。
9.优选的,所述调节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排水槽侧壁的两组螺杆、设置于所述塞体上下两端且分别滑动穿设于两所述螺杆的滑动套以及分别螺纹连接于两所述螺杆外侧的螺母,所述出水口呈水平设置,两所述螺杆分别位于所述出水口上下两侧,所述螺母端部与所述滑动套端部抵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出水口呈流通状态时,转动螺母,使螺母不与滑动套端部抵接,然后滑动塞体,并使塞体脱离出水口;当储水腔需要进行储水时,使塞体塞住出水口,并调节螺母,使螺母端部与滑动套端部抵接。
11.优选的,所述螺杆铰接于所述排水槽侧壁,所述螺杆的铰接轴呈竖直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扳动螺杆,可使塞体与出水口错开,当需要将储水腔内的雨水引流至排水槽内时,对塞体的位置进行调节,并使塞体与出水口错开,使得从出水口处流出的水不会对塞体进行冲刷,能对塞体起到保护作用。
13.优选的,所述出水口的竖截面呈圆形,所述塞体外周面与所述出水口侧壁贴合并抵接,所述塞体外周面周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外侧与所述出水口侧壁的对应位置抵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塞体外周面与出水口侧壁抵接时,密封圈外侧与出水口侧壁的对应位置抵接,密封圈的设置可以提高塞体与出水口侧壁之间的密封性能。
15.优选的,所述排水槽相对的两侧壁均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储水腔的上部位置连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通过进水口流入储水腔内,且储水腔内的水位高于排水口的高度时,储水腔内的雨水能通过排水口流动至排水槽内,使得储水腔内的雨水不会通过进水口溢出。
17.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所述进水口侧壁固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的设置可以避免杂物进入储水腔。
19.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侧壁铰接有用于阻挡所述进水口的铰接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铰接门盖住进水口,可以减小储水腔内雨水的蒸发。
21.优选的,所述铰接门顶部远离铰接处的位置设置有把手。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的设置便于对铰接门进行操作。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下雨时,雨水通过进水口流入储水腔内,通过调节组件调节塞体的位置,使塞体阻挡出水口,使得雨水可以储存于储水腔内,当排水槽内的水流较小,且低于出水口的高度时,通过调节组件,对塞体进行调节,使塞体不再对出水口进行阻挡,使得储水腔内的水能通过出水口流至排水槽内,并对农田进行灌溉;
25.2.当塞体外周面与出水口侧壁抵接时,密封圈外侧与出水口侧壁的对应位置抵接,密封圈的设置可以提高塞体与出水口侧壁之间的密封性能;当雨水通过进水口流入储水腔内,且储水腔内的水位高于排水口的高度时,储水腔内的雨水能通过排水口流动至排水槽内,使得储水腔内的雨水不会通过进水口溢出。
附图说明
26.图1是用于农田灌溉的渠道结构的示意图;
27.图2是用于农田灌溉的渠道结构的塞体和调节组件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砖石衬砌层;2、排水槽;3、储水腔;4、进水口;5、出水口;6、塞体;7、铰接座;8、螺杆;9、滑动套;10、螺母;11、安装槽;12、密封圈;13、排水口;14、铰接门;15、把手;16、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农田灌溉的渠道结构。参照图1,包括砖石衬砌层1以及排水槽2,排水槽2开设于砖石衬砌层1顶面,排水槽2沿砖石衬砌层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砖石衬砌层1由砖石堆砌而成。
31.砖石衬砌层1内开设有两组储水腔3,两组储水腔3分别位于排水槽2长度方向的两侧,储水腔3呈方形,储水腔3的长度方向与排水槽2的长度方向平行,储水腔3底面的高度与排水槽2底面的高度相同。砖石衬砌层1顶面对应储水腔3的位置均开设有进水口4,进水口4与储水腔3连通。排水槽2相对的两侧壁均水平开设有出水口5,出水口5呈水平设置,出水口5位于排水槽2以及储水腔3的底部位置,排水槽2与储水腔3之间通过出水口5进行连通。排水槽2侧壁对应出水口5的位置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连接有塞体6,塞体6的位置与出水口5的位置对应,调节组件能对塞体6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塞体6阻挡出水口5,并使出水口5处于封闭状态。
32.当下雨时,雨水能通过进水口4流入储水腔3内,此时,通过调节组件调节塞体6的位置,使出水口5处于封闭状态,使得雨水能够储存于储水腔3内;当排水槽2内水流的水位低于出水口5底部的高度时,再次通过调节组件调节塞体6的位置,使出水口5处于流通状态,使得储水腔3内的水能通过出水口5流动至排水槽2,并对排水槽2内的水进行补充。
33.参照图2,调节组件包括两组铰接座7、两组螺杆8、两组滑动套9以及两组螺母10,两组铰接座7均固定于排水槽2侧壁对应出水口5的位置,两组铰接座7分别位于出水口5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两组螺杆8均铰接于对应的两组铰接座7,螺杆8呈水平设置,且螺杆8的铰接轴呈竖直设置,使得螺杆8远离铰接座7的一端能在水平方向上摆动。滑动套9套设于螺杆8外侧,滑动套9与螺杆8滑动连接。塞体6位于两组螺杆8之间,出水口5的竖截面呈圆形,塞体6呈水平的圆柱形设置,塞体6的尺寸与出水口5的尺寸相同。两组螺母10分别螺纹连接于对应的两组螺杆8的外侧,螺母10位于滑动套9远离铰接座7的一端,且螺母10端部与滑动套9端部抵接。
34.当需要使出水口5呈流通状态时,转动螺母10,使螺母10端部不与滑动套9端部抵接,然后调节滑动套9,使塞体6脱离出水口5,并对应的扳动两组螺杆8,并使塞体6的位置与出水口5的位置错开,储水腔3内的水通过出水口5流动至排水槽2内,使得从出水口5流出的水不会对塞体6进行冲刷;当储水腔3需要进行储水时,扳动两组螺杆8,使螺杆8的长度方向与出水口5的长度方向平行,并调节滑动套9,使塞体6塞住出水口5,然后调节螺母10,并使螺母10端部与滑动套9端部抵接。
35.为了提高塞体6与出水口5侧壁之间的密封效果,塞体6外周面开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沿塞体6外周面周向延伸,并围成一圈。安装槽11套设有密封圈12,密封圈12外侧略微凸出塞体6外周面。当出水口5呈封闭状态时,塞体6外周面与出水口5侧壁贴合并抵接,且密封圈12外侧与出水口5侧壁的对应位置抵接。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12由橡胶材料制成。
36.参照图1,排水槽2相对两侧壁的上部位置均水平开设有排水口13,排水槽2通过排水口13与储水腔3的上部位置连通。当雨水通过进水口4流入储水腔3内,且储水腔3内的水位高于排水口13的高度时,水位高于排水口13高度的雨水将通过排水口13流至排水槽2内。
37.进水口4侧壁铰接有铰接门14,铰接门14的形状与进水口4的形状相同,铰接门14的铰接轴呈水平设置。转动铰接门14,铰接门14便能完全盖住进水口4,铰接门14的设置可以避免阳光直射储水腔3内的雨水,从而减小储水腔3内雨水的蒸发。为了便于转动铰接门
14,铰接门14顶面远离铰接处的位置固定有把手15。
38.进水口4侧壁固定有过滤网16,过滤网16位于铰接门14正下方,当储水腔3处于储水阶段时,雨水通过进水口4流入储水腔3内,过滤网16的设置可以减少杂物进入储水腔3。
39.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农田灌溉的渠道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下雨时,转动铰接门14,使进水口4呈开启状态,扳动两组螺杆8,使螺杆8的长度方向与出水口5的长度方向平行,并调节滑动套9,使塞体6塞住出水口5,然后调节螺母10,并使螺母10端部与滑动套9端部抵接,当储水腔3内储存足够的雨水后,转动铰接门14,使进水口4呈封闭状态;当排水槽2内水流的水位低于出水口5底部的高度时,转动螺母10,使螺母10端部不与滑动套9端部抵接,然后调节滑动套9,使塞体6脱离出水口5,并对应的扳动两组螺杆8,并使塞体6的位置与出水口5的位置错开,储水腔3内的水通过出水口5流动至排水槽2内。
40.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