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除菌装置的智能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3154发布日期:2021-07-23 14:3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除菌装置的智能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坐便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除菌装置的智能坐便器



背景技术:

智能坐便器拥有许多特别的功能:如臀部清净、下身清净、移动清净、坐圈保温、暖风烘干、自动除臭、静音落座等等。

现有的只能坐便器一般包括坐便器主体、机芯组件、座圈和翻盖,其中,机芯组件包括控制器、除菌喷头组件、妇洗喷头组件和便洗喷头组件等。为了节省空间,现有的机芯组件设置在坐便器主体上,其位于冲洗腔的一侧,因此现有的除菌喷头组件只能从冲洗腔的侧壁伸出来喷洒冲洗腔,这样喷洒不均匀,有些位置喷洒得多,有的位置喷洒得少,影响冲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除菌装置的智能坐便器,从冲洗腔的上方将无菌水360度均匀喷洒到冲洗腔的内壁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除菌装置的智能坐便器,包括坐便器主体、座圈、翻盖组件、除菌装置和机芯组件,所述坐便器主体设有冲洗腔;

所述翻盖组件包括翻盖连接轴和翻盖,所述翻盖连接轴连接在翻盖和机芯组件之间,以将翻盖与机芯组件形成翻转连接;

所述除菌装置包括喷头、水管和除菌模块,所述水管分别与喷头和除菌模块连接,所述喷头设置在翻盖上,所述水管将自来水通入除菌模块、以及将除菌模块形成的无菌水通入喷头,所述喷头将无菌水从冲洗腔的上方均匀喷射到冲洗腔的内壁。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翻盖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连接形成翻盖容纳腔,所述下盖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设于冲洗腔的上方,所述喷头设置在容纳腔内并对准出水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除菌模块设置在机芯组件内,所述水管沿着翻盖容纳腔穿过翻盖连接轴进入机芯组件内,与除菌模块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翻盖连接轴包括空心轴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空心轴的上方,所述水管穿过空心轴,所述连接部与上盖形成固定连接,以将上盖与翻盖连接轴形成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盖上设有错位卡扣,所述水管被错位卡扣固定在上盖上;

所述喷头也通过固定件固定在上盖上,以对准出水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出水孔设于冲洗腔几何中心的向上延长线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坐便器主体还设有机芯腔,所述机芯腔设于冲洗腔的一侧,所述机芯组件设置在机芯腔内;

所述机芯组件包括上壳、下壳和机芯,所述上壳和下壳连接形成机芯容纳腔,所述机芯和除菌模块设置在机芯容纳腔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除菌模块还包括分水阀,所述分水阀设置在机芯容纳腔内并通过水管与除菌模块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水管包括进水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进水管与分水阀连接,将自来水通入分水阀;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在分水阀和除菌模块之间,分水阀的其中一路自来水通过第一连接管通入除菌模块;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在除菌模块和喷头之间,除菌模块形成的无菌水通过第二连接管通入喷头。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喷头设置在翻盖上,以使喷头设置在冲洗腔的上方,使得喷头可以从冲洗腔的上方将无菌水360均匀地喷洒到冲洗腔的内壁上,提高冲洗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将除菌模块设置在机芯容纳腔内,可以减轻翻盖的重量和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水管沿着翻盖容纳腔穿过翻盖连接轴进入机芯组件内与除菌模块连接,通过翻盖连接轴来保护水管,防止水管在翻盖翻转被磨损。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上设有错位卡扣,所述水管被错位卡扣固定在上盖上,因此在翻盖翻转时水管不会扭转打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坐便器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坐便器的翻盖翻开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坐便器上盖、喷头、翻盖连接轴和水管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坐便器的除菌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坐便器的冲洗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除菌装置的智能坐便器,包括坐便器主体1、座圈2、翻盖组件3、除菌装置和机芯组件5。

所述坐便器主体1设有冲洗腔11,所述冲洗腔11将排泄物通入排污管道。所述坐便器主体1还设有机芯腔12,所述机芯腔12设置在冲洗腔11的一侧,用于放置机芯组件5。

所述机芯组件5包括上壳51、下壳52和机芯53,所述上壳51和下壳52连接形成机芯容纳腔,所述机芯53设置在机芯容纳腔内,以防止水汽、灰尘等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机芯53腔12和冲洗腔11连通,便洗喷头41组件、妇洗喷头41组件等可以设置在机芯容纳腔内,以实现便洗、妇洗等功能。具体的,工作时,便洗喷头41、妇洗喷头41从机芯容纳腔内伸出到冲洗腔11,从而将水喷射到人体的对应部位。

所述翻盖组件3包括翻盖连接轴31和翻盖,所述翻盖连接轴31连接在翻盖和机芯组件5之间,以将翻盖与机芯组件5形成翻转连接,即,翻盖可相对坐便器主体1进行上下翻转。优选的,所述翻盖连接轴31连接在翻盖和上壳51之间,以将翻盖与上壳51形成翻转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座圈2可翻转连接在翻盖连接轴31上,也可通过另外的转轴翻转连接在上壳51上。

所述翻盖包括上盖32和下盖33,所述上盖32和下盖33连接形成翻盖容纳腔,所述下盖33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设于冲洗腔11的上方。

参见图3和图4,所述除菌装置包括喷头41、水管和除菌模块42,所述水管分别与喷头41和除菌模块42连接,所述喷头41设置在翻盖容纳腔内并对准出水孔,所述水管将自来水通入除菌模块42、以及将除菌模块42形成的无菌水通入喷头41,所述喷头41从冲洗腔的上方将无菌水均匀喷射到冲洗腔11的内壁。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喷头和水管可以直接固定在下盖朝向冲洗腔的一侧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灭菌模块用于杀灭自来水中的细菌、病毒,从而将自来水变成灭菌水。本实施例中的除菌模块42为紫外灯灭菌器或等离子灭菌器,也可以是其他具有灭菌功能的小型灭菌器。

由于喷头41设置在翻盖内,为了减少翻盖的重量,优选的,所述除菌模块42设置在机芯容纳腔内。为了保证水管能够将翻盖容纳腔内的喷头41与机芯容纳腔内的除菌模块42连接,所述水管沿着翻盖容纳腔穿过翻盖连接轴31进入机芯组件5内与除菌模块42连接。这样可以通过翻盖连接轴31来保护水管,防止水管在翻盖翻转被磨损。

具体的,参见图3,所述翻盖连接轴31包括空心轴311和连接部312,所述连接部312设置在空心轴311的上方,所述水管穿过空心轴311,所述连接部312与上盖32形成固定连接,以将上盖32与翻盖连接轴31形成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盖32上设有错位卡扣321,所述水管被错位卡扣321固定在上盖32上,因此在翻盖翻转时水管不会扭转打折。此外,所述喷头41也通过固定件固定在上盖32上,以对准出水孔。

为了进一步提高冲洗效果,所述出水孔设于冲洗腔11几何中心的向上延长线上。

参见图4,所述除菌装置还包括分水阀43,水管将自来水通入分水阀43,分水阀43将自来水分成几路,其中一路通过水分通入除菌模块42。具体的,所述水管包括进水管44、第一连接管45和第二连接管46;所述进水管44与分水阀43连接,将自来水通入分水阀43;所述第一连接管45连接在分水阀43和除菌模块42之间,分水阀43的其中一路自来水通过第一连接管45通入除菌模块42;所述第二连接管46连接在除菌模块42和喷头41之间,除菌模块42形成的无菌水通过第二连接管46通入喷头41,最后喷头41将无菌水360度均匀喷射到冲洗腔11的内壁上。

参见图5,工作时,将翻盖盖合在马桶主体1上,自来水通过进水管44进入分水阀43,分水阀43的一路自来水通过第一连接管45通入除菌模块42,所述除菌模块42对自来水进行除菌,形成无菌水,然后通过第二连接管46将无菌水通入喷头41;设置在翻盖内的喷头41对准出水孔,将无菌水从冲洗腔11的上方360均匀地喷洒到冲洗腔11的内壁上,从而完成冲洗。

本实用新型将喷头41设置在翻盖内,以使喷头41可以设置在冲洗腔11的上方,使得喷头41可以从冲洗腔11的上方将无菌水360均匀地喷洒到冲洗腔11的内壁上,提高冲洗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将除菌模块42设置在机芯容纳腔内,可以减轻翻盖的重量和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水管沿着翻盖容纳腔穿过翻盖连接轴31进入机芯组件5内与除菌模块42连接,通过翻盖连接轴31来保护水管,防止水管在翻盖翻转被磨损。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盖32上设有错位卡扣321,所述水管被错位卡扣321固定在上盖32上,因此在翻盖翻转时水管不会扭转打折。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