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36799发布日期:2021-03-27 01:04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新能源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地下综合管廊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背景技术:

2.地下综合管廊,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3.现有公告号为cn20755313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管廊结构,包括预制件本体、连接件、滑动件,两个的预制件本体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预制件本体底部设有滑动件,滑动件的底面与地面固定连接,滑动件包括上槽体、滑轮、滑轨,预制件本体底部的矩型凹槽内设有设有上槽体,上槽体与预制件本体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上槽体内设有若干滑轮,上槽体的下方设有滑轨,滑轨内设有滑槽,滑轮可在滑槽内滑动,滑槽内设有若干沉槽, 当移动到沉槽时,滑轮滑进沉槽内,沉槽的边缘应做成弧边,便于滑轮滑进,滑轮滑进沉槽后,上槽体基本扣在滑轨上,即插合在一起,预制件本体的整体重量基本都落在了地面上。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预制件本体通过上槽体与地面抵接,将整体重量基本落在地面,上槽体底面与地面连接的稳定性较低,导致预制件本体在土地中的稳定性较低,造成了降低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6.本申请提供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新能源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包括若干预制管体单元,若干所述预制管体单元依次连接构成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还包括呈竖直设置的加固桩柱,所述加固桩柱固定套设有压板,所述加固桩柱穿过预制管体单元的内底面并插设于土地中,所述压板的底面压紧于预制管体单元的内底面,所述加固桩柱的尖刺部呈中空设置且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加固桩柱远离尖刺部的一端开设有两个注浆孔,所述注浆孔与尖刺部相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桩柱穿过预制管体单元的内底面后插入土地中,压板底面压紧预制管体单元的内底面,进而使得预制管体单元能紧贴于土地,然后工人通过注浆孔将混凝土浆注入尖刺部,混凝土浆能压实尖刺部内的泥土或将该部分泥土压出尖刺部,混凝土浆硬化后,加强了尖刺部与土地的连接,从而增加了预制管体单元在土地中的稳定性,有利于增加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9.优选的,所述加固桩柱远离尖刺部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用于加强
加固桩柱与土地连接的第一加固组件,所述第一加固组件的工作部可伸出加固桩柱的侧壁且与土地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桩柱插入土地后,第一加固组件的工作部伸出加固桩柱的侧壁并插入土地,从而加强了加固桩柱与土地的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固组件包括控制柱、第一连接杆、导向杆、两根第二连接杆、两相对的滑块和两相对的第一加固杆,所述加固桩柱外侧壁开设有两相对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凹槽相通,呈水平设置的两所述第一加固杆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加固杆底面与凹槽槽底抵接,呈水平设置的所述导向杆两端固定于凹槽的槽壁,所述导向杆靠近于凹槽槽底且位于第一加固杆上方,两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导向杆,所述滑块底面与第一加固杆伸入凹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柱螺纹连接于凹槽内且靠近于凹槽槽口,呈竖直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杆顶端转动连接于控制柱靠近凹槽槽底的一端,两所述第二连接杆其中一端均铰接于第一连接杆底端,两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两个滑块的顶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桩柱插入土地后,工人转动控制柱,控制柱推动第一连接杆朝向凹槽槽底移动,进而带动两根第二连接杆,两根第二连接杆将两个滑块相互远离,第一加固杆穿过第二通孔且插入土地中,从而起到加固的作用。
13.优选的,所述预制管体单元两侧均嵌设有用于加强预制管体单元外侧壁与土地连接的第二加固组件,所述第二加固组件的工作部可呈伸出预制管体单元侧壁设置且插设于土地中。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固组件的工作部伸出预制管体单元的侧壁并插入土地中,从而加强了预制管体单元与土地的连接,提高了预制管体单元在土地中的稳定性。
15.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固组件包括第一螺栓、挤压件和第二加固杆,所述预制管体单元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靠近预制管体单元顶面的槽壁开设有竖向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口靠近于第一安装槽槽底,所述第二加固杆滑动连接于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加固杆靠近第一安装槽槽底的一端呈弧形面设置,所述挤压件滑动连接于第二安装槽内,所述挤压件靠近第二加固杆的一端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与弧形面抵接,呈竖直设置的所述第一螺栓螺纹连接于预制管体单元的顶面且呈伸入第二安装槽设置,所述第一螺栓伸入第二安装槽的一端与挤压件远离第二加固杆的一端抵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旋转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竖直向下移动进而推动挤压件,挤压件向下挤压第二加固杆,斜面与弧形面的配合,使得在挤压过程中第二加固杆受到水平方向的分力,进而第二加固杆从第一安装槽伸出并插设于土地中,从而加强了预制管体单元在土地中的稳定性。
17.优选的,所述预制管体单元顶面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位于加固桩柱的上方,所述窗口处通过四个第二螺栓可拆卸的盖设有顶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打开顶板后,能将双手伸入预制管体单元中对加固桩柱进行安装或维护,从而便于工人安装或维护加固桩柱。
19.优选的,所述加固桩柱外侧壁设有若干加固板,所述加固板呈向上倾斜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板插入土地后,增加了加固桩柱向上移动的阻力,从而加强了加固桩柱与土地的连接。
21.优选的,所述加固桩柱外侧壁开设有四个第三通孔,同侧的两所述第三通孔均与同侧的注浆孔相通。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往注浆孔注入混凝土浆后,混凝土浆流入若干第三通孔中,且混凝土浆硬化后与土地固定连接,从而加强了加固桩柱侧壁与土地的连接。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加固桩柱穿过预制管体单元的内底面后插入土地中,压板底面压紧预制管体单元的内底面,进而使得预制管体单元能紧贴于土地,然后工人通过注浆孔将混凝土浆注入尖刺部,混凝土浆能压实尖刺部内的泥土或将该部分泥土压出尖刺部,混凝土浆硬化后,加强了尖刺部与土地的连接,从而增加了预制管体单元在土地中的稳定性,有利于增加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25.2.加固桩柱插入土地后,工人转动控制柱,控制柱推动第一连接杆朝向凹槽槽底移动,进而带动两根第二连接杆,两根第二连接杆将两个滑块相互远离,第一加固杆穿过第二通孔且插入土地中,从而起到加固的作用。
26.3.工人旋转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竖直向下移动进而推动挤压件,挤压件向下挤压第二加固杆,斜面与弧形面的配合,使得在挤压过程中第二加固杆受到水平方向的分力,进而第二加固杆从第一安装槽伸出并插设于土地中,从而加强了预制管体单元在土地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新能源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的剖视图。
28.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新能源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的另一角度剖视图。
30.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5是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预制管体单元;11、隔板;12、电力腔;13、燃气腔;14、安装腔;15、供热腔;16、供水腔;17、窗口;171、顶板;18、第一安装槽;181、第二安装槽;2、加固桩柱;21、压板;22、注浆孔;23、尖刺部;231、第一通孔;24、第三通孔;25、凹槽;26、第二通孔;27、加固板;3、第一加固组件;31、控制柱;32、第一连接杆;33、导向杆;34、第二连接杆;35、滑块;36、加固杆;4、第二加固组件;41、第一螺栓;42、挤压件;421、斜面;43、第二加固杆;431、弧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新能源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参照图1,一种用于新能源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包括若干预制管体单元1,若干预制管体单元1首尾相连形成地下综合管廊结构,用于容置各种工程管线。还包括呈竖直设置的加固桩柱2,加固桩柱2穿过预制管体单元1的内底面且插入土地中,加固桩柱2固定套设有压板21,压板21靠近于加固桩柱2的顶端,压板21的底面压紧预制管体单元1的内底面,从而将预制管体单元1压紧于土地,增加整体结构在土地中的稳定性。
35.参照图1,预制管体单元1为矩形管体,且其竖截面为长方形,预制管体单元1内设有四块呈竖直设置的隔板11,四块隔板11间隔排布,用于在预制管体单元1内分隔出五个空腔,五个空腔分别为电力腔12、燃气腔13、安装腔14、供热腔15和供水腔16。电力腔12用于容置电缆;燃气腔13用于容置燃气管;供热腔15用于容置地热能输送管;供水腔16用于容置输水管。
36.参照图1,安装腔14位于预制管体单元1的中部,预制管体单元1顶面开设有窗口17,窗口17位于安装腔14的上方,窗口17处通过四个第二螺栓可拆卸的盖设有顶板171。工人打开顶板171后,将双手伸入预制管体单元1中对加固桩柱2进行安装,从而便于工人安装加固桩柱2。
37.参照图1,加固桩柱2安装完成后,加固桩柱2顶端和压板21位于安装腔14内,从而便于工人对加固桩柱2进行维护。
38.参照图2,加固桩柱2的顶端端面开设有两个注浆孔22,加固桩柱2底端的尖刺部23呈中空设置,且尖刺部23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231,注浆孔22与尖刺部23相通。工人通过注浆孔22将混凝土浆注入尖刺部23,混凝土浆压实尖刺部23内的泥土或将该部分泥土压出尖刺部23,混凝土浆硬化后,加强了尖刺部23与土地的连接,从而增加了预制管体单元1在土地中的稳定性,有利于增加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39.参照图2,加固桩柱2外侧壁开设有四个第三通孔24,每个注浆孔22与两个第三通孔24相通。工人往注浆孔22注入混凝土浆后,混凝土浆流入第三通孔24中,且混凝土浆硬化后与土地固定连接,从而加强了加固桩柱2侧壁与土地的连接。
40.参照图2,加固桩柱2的顶端端面开设有凹槽25,凹槽25位于两个注浆孔22之间,凹槽25内设有第一加固组件3,第一加固组件3的工作部可伸出加固桩柱2的侧壁且插入土地,用于加强加固桩柱2与土地的连接。
41.参照图3和图4,第一加固组件3包括控制柱31、第一连接杆32、导向杆33、两根第二连接杆34、两相对的滑块35和两相对的第一加固杆36,加固桩柱2插入土地中的外侧壁开设有两相对的第二通孔26,第二通孔26与凹槽25相通。呈水平设置的两根第一加固杆36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二通孔26,初始状态时,第一加固杆36其中一端伸入凹槽25,第一加固杆36的另一端位于第二通孔26内,第一加固杆36底面与凹槽25槽底抵接。呈水平设置的导向杆33两端固定于凹槽25的槽壁,导向杆33靠近于凹槽25槽底且位于第一加固杆36上方,两个滑块35套设于导向杆33,且两个滑块35均与导向杆33滑动连接,滑块35底面与第一加固杆36伸入凹槽25的一端固定连接。控制柱31螺纹连接于凹槽25内且靠近于凹槽25槽口,呈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杆32顶端转动连接于控制柱31靠近凹槽25槽底的一端,第一连接杆32位于导向杆33的垂直平分线上,两根第二连接杆34其中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接杆32底端,两根第二连接杆34另一端分别铰接于两个滑块35的顶面。加固桩柱2插入土地后,工人转动控制柱31,控制柱31推动第一连接杆32朝向凹槽25槽底移动,进而带动两根第二连接杆34,两根第二连接杆34将两个滑块35相互远离,第一加固杆36穿过第二通孔26且插入土地中,从而起到加固的作用。
42.参照图4,两根第一加固杆36相互远离的两端均呈尖刺状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加固杆36更易于插入土地中。
43.参照图2,加固桩柱2外侧壁设有四块加固板27,加固板27为长板状,加固板27的其
中一端固定于加固桩柱2的外侧壁,且加固板27呈向上倾斜设置,四块加固板27分成两组,两组加固板27呈相对设置,每组中的两块加固板27呈上下间隔设置,同侧的一组加固板27位于同侧的两个第三通孔24之间。加固板27插入土地后,增加了加固桩柱2向上移动的阻力,从而加强了加固桩柱2与土地的连接。
44.参照图5,预制管体单元1两相对的侧面均嵌设有第二加固组件4,第二加固组件4的工作部可呈伸出预制管体单元1侧壁设置且插设于土地,用于加强预制管体单元1与土地的连接,从而提高预制管体单元1在土地中的稳定性。
45.参照图5,第二加固组件4包括第一螺栓41、挤压件42和第二加固杆43,预制管体单元1两相对的侧面均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8,第一安装槽18靠近预制管体单元1顶面的槽壁开设有竖向的第二安装槽181,第二安装槽181的槽口靠近于第一安装槽18槽底,第二加固杆43滑动连接于第一安装槽18内,第二加固杆43靠近第一安装槽18槽底的一端呈弧形面431设置,挤压件42滑动连接于第二安装槽181内,挤压件42靠近第二加固杆43的一端设有斜面421,斜面421与弧形面431抵接,呈竖直设置的第一螺栓41螺纹连接于预制管体单元1的顶面,第一螺栓41穿过第二安装槽181槽底且伸入第二安装槽181内,第一螺栓41伸入第二安装槽181的一端与挤压件42远离第二加固杆43的一端抵接。初始状态时,挤压件42和第二加固杆43保持静止状态,第二加固杆43容置于第一安装槽18内。工人旋转第一螺栓41,第一螺栓41竖直向下移动进而推动挤压件42,挤压件42向下挤压第二加固杆43,斜面421与弧形面431的配合,使得在挤压过程中第二加固杆43受到水平方向的分力,进而使得第二加固杆43从第一安装槽18伸出并插设于土地中,从而加强了预制管体单元1在土地中的稳定性。
46.参照图5,第二加固杆43远离挤压件42的一端呈尖刺状设置,从而使得第二加固杆43更易于插入土地中。
47.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新能源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将预制管体单元1放置到预先开挖好的基坑内,将若干预制管体单元1首尾相连且进行防水处理。然后打开顶板171,将加固桩柱2穿过预制管体单元1内底面后插入土地中,借助工具旋转控制柱31,控制柱31推动第一连接杆32朝向凹槽25槽底移动,进而带动两根第二连接杆34,两根第二连接杆34将两个滑块35相互远离,第一加固杆36穿过第二通孔26且插入土地中,再将混凝土浆从注浆孔22注入,混凝土浆流入尖刺部23和第三通孔24,混凝土浆压实尖刺部23内的泥土或将该部分泥土压出尖刺部23,混凝土浆硬化后,加强了加固桩柱2与土地的连接,最后旋紧第一螺栓41,第一螺栓41竖直向下移动进而推动挤压件42,挤压件42向下挤压第二加固杆43,斜面421与弧形面431的配合,使得在挤压过程中第二加固杆43受到水平方向的分力,进而使得第二加固杆43从第一安装槽18伸出并插设于土地中,从而增加了预制管体单元1在土地中的稳定性,若干预制管体单元1之间不易于移动,有利于增加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48.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