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飞灰填埋场填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3131发布日期:2021-04-14 01:5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飞灰填埋场填埋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飞灰填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飞灰填埋场填埋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对垃圾进行焚烧后,除了会产生炉渣以外,还会产生部分带有毒性的飞灰,为了避免飞灰的环境的污染,常通过开设飞灰填埋场对飞灰进行填埋。
3.飞灰在经过螯合后被装袋埋设与飞灰填埋场中,飞灰填埋完成后常在填埋好的飞灰螯合物上铺设防护层,对完成填埋的飞灰螯合物进行阻隔,目前防护层常用带有防水功能的土工膜制成。
4.相关技术中,当出现降雨天气时,防护层对雨水进行阻隔,但当降雨天气结束后防护层上会有部分雨水残留形成积水,操作人员为避免行动不便需对积水进行人工清扫,故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对积水清理不便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对积水清理不便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环保飞灰填埋场填埋结构。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环保飞灰填埋场填埋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环保飞灰填埋场填埋结构,包括防渗层、飞灰埋设层、软质防护层和开设在地面上的填埋槽,所述防渗层、飞灰埋设层和软质防护层由低至高依次排列设置在填埋槽内,所述飞灰埋设层上设置有炉渣层,所述软质防护层设置于炉渣层上,所述炉渣层包括找平部和凸起部,所述找平部设置于飞灰埋设层上,所述凸起部在飞灰埋设层上间隔设置有不少于两个,所述填埋槽侧部设置有排水渠,所述排水渠开口在竖直方向上不高于凸起部底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降雨天气下,雨水落在软质防护层上,落在设置于凸起部上的软质防护层上的雨水在重力作用下及凸起设置的软质防护层的引导作用下流到个凸起部之间的间隔处,位于两凸起部之间间隔处的雨水在水流引导作用下流动至排水渠内实现雨水从软质防护层上的排放,找平部的设置减少了软质防护层上的坑洼,减少了积水的形成,减少了工作人员对雨水清洁的工作量,雨水集中于凸起部之间的间隔中,且大量雨水在重力引导作用下流动至排水渠中,减少操作者需手动清理的积水,提高了对积水清理的方便性。
9.优选的,所述飞灰埋设层包括多个飞灰模块,所述找平部(5)嵌入各个飞灰模块之间的间隙中。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找平部顶面找平设置,找平补嵌入各个飞灰模块之间的间隙中,减少了飞灰模块发生晃动的可能性,同时提高找平部的稳固性,使找平部顶部可在持续保持接近于平整的状态。
11.优选的,设置在各所述凸起部之间的间隔上的软质防护层上设置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与排水渠连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水管对雨水进行导流,减少雨水与位于凸起部之间的软质防护层的接触,从减少积水的形成,且导水管对雨水的定向流动引导可提高雨水排放至排水渠的流畅性;导水管还可作为配重物体压实在软质防护层上,进而防止在大风天气下软质防护层被吹气而导致飞灰模块、炉渣层的露出。
13.优选的,所述导水管与排水渠的连通处设置有用于阻隔杂物进入排水渠的第一挡网。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与飞灰填埋场处的排水渠场与雨水回收系统连接,雨水回收系统对收集的雨水进行清洁净化后,净化后的雨水用做工业用水或生活用水,由于软质防护层上时间暴露在外,软质防护层上易出现树叶、碎石等杂物,在水流的作用下杂物随水流流动至导水管中,第一挡网的设置可减少流入排水渠的杂物,避免杂物流入排水渠后随水流流动至雨水回收系统,避免杂物进入雨水回收系统后影响雨水回收系统的正常运行。
15.优选的,所述导水管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阻隔外界杂物的第二挡网。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口的开设为雨水流入导水管提供了入口,降雨时雨水可直接通过开口落入导水管中进行雨水排放,第二挡网的设置可对日常时从凸起部上的软质防护层上落下的杂物进行阻隔,减少进入导水管的杂物,同时杂物罗列在第二挡网上,方便了操作者对杂物的清洁。
17.优选的,所述软质防护层上间隔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第一配重件,所述各个第一配重件之间连接有连接网。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配重件进一步提高对软质防护层的压力,进而避免在大风天气时软质防护层被吹气而导致飞灰模块和炉渣层露出,连接网的设置使各第一配重件可相互提供拉力,当个别第一配重件由于受到风吹的风力太大而产生被吹气的趋势时其他第一配重件在拉网的作用下对有被吹起趋势的第一配重件提供拉力,使第一配重件可持续压在软质防护层上进而防止软质防护层被吹起。
19.优选的,所述第一配重件设置在位于凸起部上的软质防护层上,所述连接网上连接有第二配重件,所述第二配重件设置在位于设置在各凸起部之间的间隔上的软质防护层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配重件、第二配重件配合,分别从顶部和底部对软质防护层进行配重,避免软质防护层上各处在大风作用下掀起。
21.优选的,所述连接网设置在各个导水管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配重件在自身中力作用下将连接网压紧在导水管上,加强对导水管的固定,避免导水管由于大风原因而在软质防护层上发生移动,进而避免后续发生降雨时导水管无法对雨水进行导流。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找平部的设置减少了软质防护层上的坑洼,减少了积水的形成,减少了工作人员对雨水清洁的工作量,雨水集中于凸起部之间的间隔中,且大量雨水在引导作用下流动至排水渠中,减少操作者需手动清理的积水,提高了对积水清理的方便性;
25.2.第二配重件在自身中力作用下将连接网压紧在导水管上,加强对导水管的固
定,避免导水管由于大风原因而在软质防护层上发生移动,进而避免后续发生降雨时导水管无法对雨水进行导流。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申请的环保飞灰填埋场填埋结构的剖视图。
27.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填埋槽;2、软质防护层;3、排水渠;4、飞灰模块;5、找平部;51、凹槽;6、凸起部;7、导水管;71、第一挡网;72、开口;73、第二挡网;8、第一配重件;9、第二配重件;10、连接网;11、基础层;12、辅助防渗层;13、次防渗层;14、第一膜上保护层;15、渗沥液检测层;16、膜下保护层;17、主防渗层;18、第二膜上保护层;19、辅助导排层;20、渗沥液导流层;21、反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环保飞灰填埋场填埋结构。参照图1,环保飞灰填埋场填埋结构包括填埋槽1、防渗层、飞灰埋设层和软质防护层2,填埋槽1开设在地面上,填埋槽1内侧壁倾斜设置,填埋槽1两侧壁底端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两侧壁顶端之间的水平距离,防渗层填设在填埋槽1底部,飞灰埋设层铺设在防渗层上,软质防护层2位于飞灰埋设层上,填埋槽1侧壁固设与雨水回收系统连通的排水渠3,排水渠3的渠壁由水泥制成。
31.参照图1和图2,飞灰填埋层包括多个飞灰模块4,飞灰模块4为装设有飞灰螯合物的吨袋,多个飞灰模块4放置在防渗层上且各飞灰模块4之间相互抵接,由于吨袋并非标准矩形硬质物,故各飞灰模块4之间仍存在间隙,飞灰模块4上设置有炉渣层,炉渣层由垃圾焚烧产生7的炉渣组成,炉渣层包括找平部5和凸起部6,找平部5填满各个飞灰模块4之间的缝隙,找平部5顶面高于吨袋顶部且保持水平,凸起部6设置在找平部5上且凸起部6在一填埋槽1内水平间隔设置有不少于两个,凸起部6底部在竖直方向上与排水渠3顶部开口处相平,本实施例中凸起部6设置有四个,软质防护层2铺设在找平部5和凸起部6上,软质防护层2由hdpe土工膜制成。
32.参照图1和图2,为了实现对雨水的导流,位于各凸起部6之间的找平部5上以及靠近排水渠3的凸起部6朝向排水渠的一侧上开设有凹槽51,软质防护层2贴合覆盖在凹槽51内壁上,贴合在凹槽51内壁上的软质防护层2上设置有嵌入凹槽51的导水管7,各导水管7呈十字状相互交错连通,导水管7端部伸入排水渠3,导水管7伸入排水渠3的一端上通过塑料螺钉固定有第一挡网71,导水管7顶面开设有开口72,开口72内壁处固定有第二挡网73,第二挡网73顶面与贴合再找平部5上的软质防护层2顶面相平。
33.参照图1和图2,为了防止软质防护层2在大风作用下掀起,软质防护层2上设置有第一配重件8、第二配重件9和连接网10,第一配重件8设置、第二配重件9设置有多个,第一配重件8位于凸起部6上且压紧在软质防护层2上,第一配重件8呈圆环状,第二配重件9位于凸起部6之间的间隔处的找平部5上且压紧在软质防护层2上,第二配重件9呈圆杆状,第二配重件9设置在导水管7两侧处,连接网10铺设在软质防护层2上且与第一配重件8、第二配重件9固定,连接网10罩设在第二挡网73和导水管7上。
34.参照图1防渗层用于防止飞灰螯合物产生的渗析液流入自然土壤中,防渗层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基础层11、辅助防渗层12、次防渗层13、第一膜上保护层14、渗沥液检测层15、膜下保护层16、主防渗层17、第二膜上保护层18、辅助导排层19、渗沥液导流层20和反滤层21,基础层11为土压实度不小于93%的地基土层,辅助防渗层12为gcl膨润土垫,次防渗层13、主防渗层17均为hdpe土工膜,主防渗层17厚度大于次防渗层13,第一膜上保护层14、第二膜上保护层18、膜下保护层16均为非织造土工布,渗沥液检测层15、辅助导排层19均为土工复合排水网,渗沥液导流层20为碎石层,反滤层21为土工滤网,飞灰模块4和找平部5设置在反滤层21上。
35.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环保飞灰填埋场填埋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降雨天气下,雨水落在软质防护层2上,部分雨水落在开口72中,落在铺设于凸起部6上的雨水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开口72进入导水管7,雨水流动至排水渠3内。
36.大风天气下,第一配重件8在凸起部6上压紧软质防护层2和凸起部6,第二配重件9在找平部5上压紧软质防护层2和找平部5,连接网10压紧第二挡网73和导水管7。
37.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