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设备专用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43496发布日期:2021-07-20 16:3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煤矿机电设备专用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机降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煤矿机电设备专用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挖掘机械,是用铲斗挖掘高于或低于承机面的物料,并装入运输车辆或卸至堆料场的土方机械。挖掘机挖掘的物料主要是土壤、煤、泥沙以及经过预松后的土壤和岩石。为了节省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污染,使挖掘机的操作轻便和安全作业,降低挖掘机噪音,改善驾驶员工作条件,逐步在挖掘上应用电子和自动控制技术。随着对挖掘机的工作效率、节能环保、操作轻便、安全舒适、可靠耐用等方面性能要求的提高,促使了机电液一体化在挖掘机上的应用,并使其各种性能有了质的飞跃。从近几年工程机械的发展来看,挖掘机的发展相对较快,挖掘机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中最主要的工程机械之一,而煤矿挖掘机系统工作时产生的气流噪音比较大,从而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环境以及工人身心健康。

公开号为cn202612215u的专利公开了煤矿井下用压入式轴流局部通风机侧进风降噪消音装置,由与通风机进气端连接的法兰、集流筒和导流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集流筒外端装有鼠笼状的导流帽支架,导流帽支架外端面上装有导流帽,鼠笼状导流帽支架外周面上安装有进气网罩,集流筒中心装有轴向的导流锥,导流锥与导流帽内部装有吸音材料;导流帽为近似半球状,其与鼠笼状导流帽支架外端面上还装有网状孔板;导流锥表面由网状孔板制成,尾端面可拆卸;导流锥与导流帽内部的吸音材料为玻璃丝棉。但是,仍然存在下列问题:

1.煤矿挖掘机系统工作时产生的气流噪音比较大,从而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环境以及工人身心健康的问题;

2.采用木丝板作为吸声材料,这种吸声材料防潮性能较好,但其防尘性能差,吸声系数较低,降噪量十分有限;

3.采用抗性消声装置,为了消除宽频带噪声,这种装置需变换不同的截面,占用空间和阻力损失大,进而能耗损失也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煤矿机电设备专用降噪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煤矿挖掘机系统工作时产生的气流噪音比较大,从而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环境以及工人身心健康;采用木丝板作为吸声材料,这种吸声材料防潮性能较好,但其防尘性能差,吸声系数较低,降噪量十分有限;采用抗性消声装置,为了消除宽频带噪声,这种装置需变换不同的截面,占用空间和阻力损失大,进而能耗损失也大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煤矿机电设备专用降噪装置,包括降噪舱、隔音组件、固定组件和降噪组件;

所述隔音组件穿设于降噪舱右侧,所述降噪舱右侧与隔音组件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组件设于降噪舱内且与降噪舱固定连接,所述降噪组件设于降噪舱左侧,所述降噪组件左侧与降噪舱左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降噪组件包括降噪筒、头部降噪管、连接圈、降噪管和降噪管固定圈,所述降噪筒套设于头部降噪管左侧,所述降噪筒右侧与头部降噪管左侧连接,所述连接圈设于降噪管左侧且与降噪管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降噪管固定圈设于降噪管右侧且与降噪管右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音组件包括隔音管、隔音管连接圈、隔音凹槽和开孔,所述隔音管连接圈套设于隔音管左侧且与隔音管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隔音管中间位置开设有隔音凹槽,所述隔音凹槽底部设有开孔。

优选的,所述降噪舱由四块直板两两连接呈方形,所述降噪舱外表面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设有多个,所述透气孔两个设于降噪舱正面,所述透气孔三个设于降噪舱左侧表面并且分布于降噪组件与降噪舱连接处周围。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右侧凹槽、凹槽和左侧凹槽,所述固定块设有多个,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右侧凹槽、凹槽和左侧凹槽,所述右侧凹槽、凹槽和左侧凹槽设有多个。

优选的,所述降噪筒内壁还设有降噪细腰管,所述降噪细腰管中间位置设有降噪孔,所述降噪孔设有多个,所述多个降噪孔均匀分布于降噪细腰管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煤矿机电设备专用降噪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和检修,占地空间小,操作方便,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本装置降噪组件采用钢材,增强降噪效果,系统工作时产生的气流噪音比较小,并且整个装置实用方便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产品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煤矿机电设备专用降噪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去除上盖);

图2为本实用新型煤矿机电设备专用降噪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视角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煤矿机电设备专用降噪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视角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煤矿机电设备专用降噪装置实施例中隔音组件、固定组件和降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降噪舱1、透气孔101、隔音组件2、隔音管201、隔音管连接圈202、隔音凹槽203、开孔204、固定组件3、固定块301、右侧凹槽302、凹槽303、左侧凹槽304、降噪组件4、降噪筒401、头部降噪管402、连接圈403、降噪管404、降噪管固定圈40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煤矿机电设备专用降噪装置,包括降噪舱1、隔音组件2、固定组件3和降噪组件4;

降噪舱1顶部设有可拆卸的上盖,隔音组件2穿设于降噪舱1右侧,降噪舱1右侧与隔音组件2右侧固定连接,固定组件3设于降噪舱1内且与降噪舱1固定连接,降噪组件4设于降噪舱1左侧,降噪组件4左侧与降噪舱1左侧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降噪组件4包括降噪筒401、头部降噪管402、连接圈403、降噪管404和降噪管固定圈405,降噪筒401套设于头部降噪管402左侧,降噪筒401右侧与头部降噪管402左侧连接,连接圈403设于降噪管404左侧且与降噪管404左侧固定连接,降噪管固定圈405设于降噪管404右侧且与降噪管404右侧固定连接。进一步说明,降噪组件4作为降噪的主要结构,此设计保障了降噪功能的进行,而在此组件中,降噪筒401作为降噪的关键部位。

作为优选方案,隔音组件2包括隔音管201、隔音管连接圈202、隔音凹槽203和开孔204,隔音管连接圈202套设于隔音管201左侧且与隔音管201左侧固定连接,隔音管201开设有隔音凹槽203,隔音凹槽203底部设有开孔204。进一步说明,隔音管201中间位置开设有隔音凹槽203,隔音凹槽203底部设有开孔204,隔音凹槽203和开孔204在一定成都上对隔音组件2有散热作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作为上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4所示,煤矿机电设备专用降噪装置,包括降噪舱1、隔音组件2、固定组件3和降噪组件4;

所述隔音组件2穿设于降噪舱1右侧,所述降噪舱1右侧与隔音组件2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组件3设于降噪舱1内且与降噪舱1固定连接,所述降噪组件4设于降噪舱1左侧,所述降噪组件4左侧与降噪舱1左侧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降噪组件4包括降噪筒401、头部降噪管402、连接圈403、降噪管404和降噪管固定圈405,降噪筒401套设于头部降噪管402左侧,降噪筒401右侧与头部降噪管402左侧连接,连接圈403设于降噪管404左侧且与降噪管404左侧固定连接,降噪管固定圈405设于降噪管404右侧且与降噪管404右侧固定连接。进一步说明,降噪组件4作为降噪的主要结构,此设计保障了降噪功能的进行,而在此组件中,降噪筒401作为降噪的关键部位。

作为优选方案,隔音组件2包括隔音管201、隔音管连接圈202、隔音凹槽203和开孔204,隔音管连接圈202套设于隔音管201左侧且与隔音管201左侧固定连接,隔音管201开设有隔音凹槽203,隔音凹槽203底部设有开孔204。进一步说明,隔音管201中间位置开设有隔音凹槽203,隔音凹槽203底部设有开孔204,隔音凹槽203和开孔204在一定成都上对隔音组件2有散热作用。

作为优选方案,降噪舱1由六块直板两两连接呈方体,降噪舱1外表面设有透气孔101,透气孔101设有多个,多个透气孔101分别设于降噪舱1正面和降噪舱1左侧表面。进一步说明,降噪舱1呈方形,但是顶面开设并为闭合,并且透气孔101的设置为降噪舱1内的组件在一定程度上有降温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块301、右侧凹槽302、凹槽303和左侧凹槽304,固定块301设有多个,固定块301上设有右侧凹槽302、凹槽303和左侧凹槽304,右侧凹槽302、凹槽303和左侧凹槽304设有多个。固定块301的设置对隔音组件2和降噪组件4起固定作用,确保隔音组件2和降噪组件4在工作时不会发生移位和部件脱落的现象。

作为优选方案,降噪筒401内壁还设有降噪细腰管,降噪细腰管中间位置设有降噪孔,降噪孔设有多个,多个降噪孔均匀分布于降噪细腰管中间位置。降噪细腰管的设置进一步对降噪效果加强,增强了装置的降噪效果,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实施例二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和检修,占地空间小,操作方便,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本装置降噪组件采用钢材,增强降噪效果,系统工作时产生的气流噪音比较小,并且整个装置实用方便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产品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1)降噪组件4作为降噪的主要结构,此设计保障了降噪功能的进行,而在此组件中,降噪筒401作为降噪的关键部位;

(2)隔音管201中间位置开设有隔音凹槽203,隔音凹槽203底部设有开孔204,隔音凹槽203和开孔204在一定程度上对隔音组件2有散热作用;

(3)通过隔音组件2和降噪组件4的结合使用,确保了降噪功能的实现。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