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在砂卵石与泥岩交界面位置的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43052发布日期:2021-07-20 16:32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在砂卵石与泥岩交界面位置的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开挖施工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砂卵石与泥岩交界面位置桩间浇筑挡水墙并设置泄水管的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轨道交通建设也日益加速,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明显。在当今城市立体化、高密度化的发展趋势下,大力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已成为我国各大中城市改善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众出行质量的有力措施之一。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仍是以地铁建设为主,轨道交通在城市核心区内大部分是在地下隧道中行驶的,车站也设在地下。因此综合有效地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空间资源,其价值是非常大的。

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地下车站多采用明挖法施工,在砂卵石地区,基坑多采取坑外降水+坑内明排的措施保证基坑内较为干燥的施工环境。但根据众多的工程案例表明,坑外管井降水无法降至砂卵石与泥岩层交界面以下,因此在砂卵石与泥岩交界面位置有大量残余地下水,导致基坑侧壁渗漏,给现场结构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坑在砂卵石与泥岩交界面位置的排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坑在砂卵石与泥岩交界面位置的排水结构,基坑边缘设置围护桩,相邻的围护桩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在围护桩内预埋连接钢筋,相邻的围护桩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挡水墙,挡水墙内设置墙内钢筋,墙内钢筋与连接钢筋固定;

相邻的围护桩之间的挡水墙上设置至少1根泄水管,泄水管贯穿挡水墙并延伸至挡水墙背后,在挡水墙背后的一段泄水管上设置若干泄水孔,泄水孔用于排出泄水管中的部分水;泄水孔和泄水管末端的管口形成一套排水出口。

作为优选方式,挡水墙内预埋锁定钢筋,锁定钢筋打入土体中,进一步固定挡水墙。

作为优选方式,挡水墙厚度为200mm~300mm。

作为优选方式,泄水管长度为1m~1.5m。

作为优选方式,泄水管的直径大小为30mm~60mm。

作为优选方式,挡水墙在基坑深度方向布置在卵石与基岩交界面上下各2m范围内。

作为优选方式,泄水孔设置在泄水管的顶部。

作为优选方式,泄水管顶部均匀设置三排泄水孔。

作为优选方式,每排泄水孔相邻孔距为100mm。

作为优选方式,泄水管表面包裹一层土工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桩间挡水墙挡水与设置泄水管排水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有组织排水结构,有效地保证基坑内较为干燥的施工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坑在砂卵石与泥岩交界面位置的排水结构的构造大样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泄水管纵向剖面构造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泄水管横剖面构造图;

图中,1-围护桩,2-锁定钢筋,3-挡水墙,4-钢筋接头,5-泄水管,6-泄水孔,7-土工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果含有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果存在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如果存在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坑外管井降水会导致基坑侧壁渗漏,给现场结构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这一现象在地下车站施工中尤为常见。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在砂卵石与泥岩交界面位置的排水结构,首先围护桩1相应位置预留挡水墙3连接钢筋,待基坑开挖至卵石与泥岩交界面时,挖出一部分桩间土并在基坑内壁一侧铺设模板,然后在围护桩1桩间隙浇筑混凝土形成挡水墙3。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基坑在砂卵石与泥岩交界面位置的排水结构,基坑边缘设置围护桩1,相邻的围护桩1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比如0.5m-5m),在围护桩1内预埋连接钢筋,相邻的围护桩1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挡水墙3,挡水墙3内设置墙内钢筋,墙内钢筋与连接钢筋固定;本实施例中,墙内钢筋设置为两排,且两排墙内钢筋均需要与围护桩1内设置的连接钢筋固定。

相邻的围护桩1之间的挡水墙3上设置至少1根泄水管5,泄水管5贯穿挡水墙3并延伸至挡水墙3背后,在挡水墙3背后的一段泄水管5上设置若干泄水孔6,泄水孔6用于排出泄水管5中的部分水;泄水孔6和泄水管5末端的管口形成一套排水出口。

一般而言,围护桩1浇筑为圆筒状,挡水墙3与围护桩1固定,围护桩1靠近基坑中心的半圆范围为固定挡水墙3的连接范围。

图1中还示出了挡水墙3内预埋锁定钢筋2,锁定钢筋2打入土体中,进一步固定挡水墙3。

在另一实施例中,挡水墙3厚度为200mm~300mm。泄水管5长度为1m~1.5m。泄水管5的直径大小为30mm~60mm。泄水孔6的直径为2mm-20mm。挡水墙3在基坑深度方向布置在卵石与基岩交界面上下各2m范围内。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实施。

当然,除了上述限定,还可以包含如下内容。泄水孔6设置在泄水管5的顶部。

泄水管5顶部均匀设置三排泄水孔6,每排泄水孔6的夹角为60度,中间一排泄水孔6位于泄水管5的最顶端。每排泄水孔6相邻孔距为100mm。

为控制排水含砂率,如图2和图3所示,泄水管5表面包裹一层土工布7。

为了增强排水效果,泄水管5从上到下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1度-45度。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邻两个围护桩1之间可以仅设置1根泄水管5,这基本上能够满足大多数施工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基坑在砂卵石与泥岩交界面位置的排水结构施工方法,其实施步骤如下:

a、施工围护桩1,围护桩1内相应位置预埋挡水墙3钢筋接头4;

b、开挖基坑,待基坑开挖至卵石与泥岩交界面时,挖出相应位置桩间土体,绑扎钢筋,并预埋锁定钢筋2;

c、将泄水管5打入土体,并在泄水管5表面包裹一层土工布7;

d、在基坑内侧架设模板,模板需开孔,预埋泄水管5穿过模板,浇筑混凝土,形成挡水墙3。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坑在砂卵石与泥岩交界面位置的排水措施,首先围护桩1相应位置预留挡水墙3连接钢筋,待基坑开挖至卵石与泥岩交界面时,挖出一部分桩间土并在基坑内壁一侧铺设模板,然后在围护桩1桩间隙浇筑混凝土形成挡水墙3。挡水墙3内预埋锁定钢筋2进一步固定挡水墙3,同时,挡水墙3内预埋泄水管5以排出卵石与泥岩交界面残余地下水。挡水墙3刚度较普通桩间喷砼大,且整体性好,结合泄水管5的设置,能有效形成有组织排水,从而保证基坑内较为干燥的施工环境。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泄水管5的设计,具有可有效控制排水的含砂率、施工方法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