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下水管安装的螺旋套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3287发布日期:2021-07-23 14:36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下水管安装的螺旋套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下水管安装的螺旋套筒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卫生间地面体系中,底盒安装时与水管连接需要考虑防水问题,一般通过底盒与排水配件配合安装起到防水作用。现有技术当中,排水配件与底盒大多为胶粘接,胶粘剂使用时过度依赖工人施胶手法,填胶时容易存有孔隙引发后期漏水隐患,且针对不同厚度底盒及下水管连接,排水配件未整合适配,施工现场不便整理。

同时针对卫生间不同分区,配有不同管径的下水管,一般而言,干区多使用50下水管,湿区因排水量增大多使用75下水管,考虑到不同管径下水管的防水级别有所不同,对胶黏剂的性能要求较高,胶黏剂安装时的较为单一,胶黏剂老化容易导致粘结性能下降,随着时间变化,胶黏剂的安装方式容易出现结构脱落,部件之间连接不稳固,为此,有必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胶黏剂安装时的材料单一和老化导致粘结性能下降的缺陷和不足,现提供一种用于下水管安装的螺旋套筒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下水管安装的螺旋套筒结构,包括安装于地面上的防水底盒及竖直设于地面下的下水管,下水管的边缘低于地面,防水底盒设有与下水管相配的管孔,管孔内安装上套筒,上套筒配合安装下套筒,以使防水底盒设于上套筒与下套筒之间;上套筒的外壁具有外螺纹,下套筒的内壁具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旋转配合,用于安装不同厚度的防水底盒;下套筒的外壁与下水管的内壁相贴合,以实现对下水管的密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套筒与防水底盒之间安装止水垫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套筒的顶端具有沿端口分布的凸缘,凸缘与下水管的端口相抵靠。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套筒的外壁为光滑曲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套筒的外壁与下水管端口的内壁通过胶黏剂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螺纹贯穿上套筒的两端,内螺纹贯穿下套筒的两端,且内螺纹长度大于外螺纹的长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套筒具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安装于防水底盒之上,第二连接部安装于管孔内,并与下套筒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对称设有槽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部沿边缘设有外螺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套筒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下水管安装的螺旋套筒结构,通过调节上套筒的外螺纹与下套筒的内螺纹之间的配合距离,以适配于不同厚度的防水底盒;下套筒的管径可以根据下水管的管径进行设计,50下水管和75下水管都可以使用这种螺旋套筒结构,适用范围更广泛;通过螺旋结构设计,使用时便于安装和拆卸,可以重复使用,便于后期检修;同时有着良好的密封性能,避免了使用胶黏剂防水带来的漏水隐患,防水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下水管安装的螺旋套筒结构整体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下水管安装的螺旋套筒结构的上套筒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下水管安装的螺旋套筒结构的上套筒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下水管安装的螺旋套筒结构的下套筒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下水管安装的螺旋套筒结构的下套筒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下水管安装的螺旋套筒结构的止水垫圈的示意图;

图中:0地面、1防水底盒、2下水管、3上套筒、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21外螺纹、33槽口、4下套筒、41凸缘、42内螺纹、5止水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下水管安装的螺旋套筒结构,包括安装于地面0上的防水底盒1及竖直设于地面下的下水管2,下水管2的边缘低于地面0,防水底盒1设有与下水管2相配的管孔,管孔内安装上套筒3,上套筒3配合安装下套筒4,以使防水底盒1设于上套筒3与下套筒4之间;上套筒3的外壁具有外螺纹321,下套筒4的内壁具有内螺纹42,内螺纹42与外螺纹321旋转配合,用于安装不同厚度的防水底盒1;下套筒4的外壁与下水管2的内壁相贴合,以实现对下水管2的密封。

上套筒3与防水底盒1之间安装止水垫圈5,防止防水底盒1与上套筒3之间出现漏水,提高密封性能。

上套筒3具有第一连接部31及第二连接部32,第一连接部31安装于防水底盒1之上,第二连接部32安装于管孔内,并与下套筒4连接。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垂直设置。第一连接部31的两端对称设有槽口33,当安装上套筒3时,方便工人上手旋转,提高安装效率。第二连接部32为通孔结构,第二连接部32的外部沿边缘设有外螺纹321,其内部为光滑曲面。

下套筒4的顶端具有沿端口分布的凸缘41,凸缘41与下水管2的端口相抵靠,并且下水管2的管径与下套筒4的管径相配,下套筒4的外壁为光滑曲面,下套筒4的外壁与下水管2端口的内壁通过胶黏剂固定连接,使得下水管2的内壁紧贴于下套筒4的外壁,防止漏水,提高密封效果。下套筒4的管径可以根据下水管2的管径进行设计,50下水管和75下水管都可以使用,适用范围更广泛。

外螺纹321贯穿上套筒3的两端,内螺纹42贯穿下套筒4的两端,且内螺纹42长度大于外螺纹321的长度,当外螺纹321与内螺纹42通过旋转配合时,通过调节外螺纹321与内螺纹42之间的配合距离,使得上套筒3与下水管2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以适配于不同厚度的防水底盒,避免直接接触,提高了防水效果。

上套筒3、下套筒4的材质为塑料或者不锈钢。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下水管安装的螺旋套筒结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上套筒和下套筒分别采用一体成型加工工艺,提高了结构强度,使用时便于安装和拆卸,可以重复使用,便于后期检修。

其它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下水管安装的螺旋套筒结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当上套筒采用塑料材质时,可以省去止水垫圈,将上套筒的安装于防水底盒的管孔内,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弯折处也可以起到防水的效果。

其它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1。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