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浪墙式河岸防侵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83461发布日期:2021-07-30 13:3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挡浪墙式河岸防侵蚀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挡浪墙式河岸防侵蚀结构。



背景技术: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首先应当保持良好的水体透明度,才能维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体系,包括各种生物种类或群落,如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等皆应形成一定丰度与多样性,保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初级生产力旺盛。减少波浪水流侵蚀,构成健康完善的滨岸湿地生态系统。

同里国家湿地公园收费区域森林区域河道,河道狭窄,水体浑浊,严重影响了河流乃至整个收费区域河道的生态系统功能。通过前期研究发现,此区域河道,特别是贯穿森林河道的主要问题为两岸地形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原先采用杉木桩稳固土壤,减少风浪对河岸的侵蚀。目前此区域内木桩已开始腐烂,河岸侵蚀严重。多数木桩与河岸之间出现了较大空隙,木桩的消浪作用已大大削减。河岸土壤在行船和降雨后,进入河道,填高了河底,使得区域内水体浑浊,河道内水体透明度较低,生态系统功能严重退化。因此,迫切需要新技术对受损河岸进行修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挡浪墙式河岸防侵蚀结构,采用金属材质的钢桩代替木桩,使用寿命较长,可实现对河水波浪的消除,并且避免河岸的水土流失,减缓风浪对河岸的侵蚀,同时可净化水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挡浪墙式河岸防侵蚀结构,设置在河道侧边的河岸豁口处,包括钢桩、挡浪墙以及生态修复基材;所述钢桩竖向打入河道与河岸豁口的分界处,所述钢桩沿河道的长度方向呈直线阵列状布置;所述钢桩的侧圆周壁上设置有包裹装饰材料,所述包裹装饰材料环绕贴覆在钢桩的侧圆周壁上并且由不锈钢扎带捆绑固定;所述挡浪墙位于钢桩朝向河岸豁口的一侧,所述挡浪墙具体为致密竹排;所述生态修复基材填充在挡浪墙与河岸豁口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生态修复基材内填充有生态沉淀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钢桩具体为圆柱筒状的空心镀锌钢管,所述钢桩的顶端高于河水的水面,所述钢桩的底端深入河道底端2.5~4米。

进一步的,所述包裹装饰材料具体为竹片,并且竹片呈长条状,竹片的截面呈圆弧状。

进一步的,所述致密竹排具体由多个竹片拼接成型,并且竹片通过螺丝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生态修复基材具体为天然植物纤维;所述生态沉淀材料具体为改性吸附材料,改性吸附材料具体为陶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挡浪墙式河岸防侵蚀结构,通过钢桩、包裹装饰材料、挡浪墙、螺丝钉以及生态修复基材的配合使用,采用金属材质的钢桩代替木桩,避免出现桩体腐烂现象,使用寿命较长,挡浪墙可实现对河水波浪的消除,并且可形成阻挡,避免河岸的水土流失,减缓风浪对河岸的侵蚀,同时生态修复基材可进一步阻挡水土流失,同时生态沉淀材料可净化水体,有利于生态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挡浪墙式河岸防侵蚀结构的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挡浪墙式河岸防侵蚀结构的钢桩以及挡浪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河道;2、河岸豁口;3、钢桩;4、包裹装饰材料;5、挡浪墙;6、螺丝钉;7、生态修复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和图2,一种挡浪墙式河岸防侵蚀结构,设置在河道1侧边的河岸豁口2处,包括钢桩3、挡浪墙5以及生态修复基材7;所述钢桩3竖向打入河道1与河岸豁口2的分界处,所述钢桩3沿河道1的长度方向呈直线阵列状布置;所述钢桩3的侧圆周壁上设置有包裹装饰材料4,所述包裹装饰材料4环绕贴覆在钢桩3的侧圆周壁上并且由不锈钢扎带捆绑固定;所述挡浪墙5位于钢桩3朝向河岸豁口2的一侧,所述挡浪墙5具体为致密竹排,挡浪墙5用于阻挡河水波浪,同时对生态修复基材7形成阻挡,避免水土流失;所述生态修复基材7填充在挡浪墙5与河岸豁口2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生态修复基材7内填充有生态沉淀材料,用于沉淀河水中的悬浮颗粒物结合,使其沉降。

所述钢桩3具体为圆柱筒状的空心镀锌钢管,所述钢桩3的顶端高于河水的水面,所述钢桩3的底端深入河道1底端2.5~4米,实现自身固定。

所述包裹装饰材料4具体为竹片,并且竹片呈长条状,竹片的截面呈圆弧状。

所述致密竹排具体由多个竹片拼接成型,并且竹片通过螺丝钉6固定连接,所述螺丝钉6用于固定竹片,成型致密竹排并保持其形状。

所述生态修复基材7具体为天然植物纤维;所述生态沉淀材料具体为改性吸附材料,改性吸附材料具体为陶粒,陶粒可与河水中的悬浮颗粒物相结合,从而净化水体。

组成包裹装饰材料4的竹片与组成挡浪墙5的竹片均经过防腐处理,不易腐烂,使用寿命较长。

天然植物纤维和改性吸附材料均为现有成熟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包括任何材料本身的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钢桩3打入河道1底端2.5~4米,实现固定,钢桩3外部具有包裹装装饰材料4,包裹装饰材料4不仅具有美观性,同时可对钢桩3形成防护,避免钢桩3受到冲撞和摩擦;挡浪墙5由多个竹片经螺丝钉6贯穿固定成型,成型后的挡浪墙5呈类似平板状结构,挡浪墙5倚靠在钢桩3侧面,对生态修复基材7形成阻挡,同时挡浪墙5具备消除河水的波浪的能力;生态修复基材7具体为掺杂有改性吸附材料的天然植物纤维,天然植物纤维呈卷状并且被绳网捆扎固定;天然植物纤维具有环境适应性,并且本身降解速度较慢,不会污染环境;生态沉淀材料具体为陶粒,陶粒可与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结合,使其沉降,并且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可保障持续结合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从而实现河水净化。

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挡浪墙式河岸防侵蚀结构,设置在河道(1)侧边的河岸豁口(2)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桩(3)、挡浪墙(5)以及生态修复基材(7);所述钢桩(3)竖向打入河道(1)与河岸豁口(2)的分界处,所述钢桩(3)沿河道(1)的长度方向呈直线阵列状布置;所述钢桩(3)的侧圆周壁上设置有包裹装饰材料(4),所述包裹装饰材料(4)环绕贴覆在钢桩(3)的侧圆周壁上并且由不锈钢扎带捆绑固定;所述挡浪墙(5)位于钢桩(3)朝向河岸豁口(2)的一侧,所述挡浪墙(5)具体为致密竹排;所述生态修复基材(7)填充在挡浪墙(5)与河岸豁口(2)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生态修复基材(7)内填充有生态沉淀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浪墙式河岸防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桩(3)具体为圆柱筒状的空心镀锌钢管,所述钢桩(3)的顶端高于河水的水面,所述钢桩(3)的底端深入河道(1)底端2.5~4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挡浪墙式河岸防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装饰材料(4)具体为竹片,并且竹片呈长条状,竹片的截面呈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挡浪墙式河岸防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密竹排具体由多个竹片拼接成型,并且竹片通过螺丝钉(6)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挡浪墙式河岸防侵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修复基材(7)具体为天然植物纤维;所述生态沉淀材料具体为改性吸附材料,改性吸附材料具体为陶粒。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浪墙式河岸防侵蚀结构,设置在河道侧边的河岸豁口处,包括钢桩、挡浪墙以及生态修复基材;所述钢桩竖向打入河道与河岸豁口的分界处,所述钢桩沿河道的长度方向呈直线阵列状布置;所述钢桩的侧圆周壁上设置有包裹装饰材料,所述包裹装饰材料环绕贴覆在钢桩的侧圆周壁上并且由不锈钢扎带捆绑固定;所述挡浪墙位于钢桩朝向河岸豁口的一侧,所述挡浪墙具体为致密竹排;所述生态修复基材填充在挡浪墙与河岸豁口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生态修复基材内填充有生态沉淀材料。本实用新型采用金属材质的钢桩代替木桩,使用寿命较长,可实现对河水波浪的消除,并且避免河岸的水土流失,减缓风浪对河岸的侵蚀,同时可净化水体。

技术研发人员:谢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苏雨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4
技术公布日:2021.07.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