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时拉线锚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67900发布日期:2021-09-08 02:0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时拉线锚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临时拉线锚固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电力施工或检修中临时拉线大多采用钢钎或拉线盘基础充当锚固。钢钎在遇到土质松软的地质条件时,起不到锚固的作用,不能提供足够的拉力,有很大的安全风险。拉线盘是杆塔拉线常用基础形式,然而拉线盘基础存在基坑开挖难度大、施工效率低、经济性差等缺点,对施工现场的生态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临时拉线锚固装置及施工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成本低廉等优点。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临时拉线锚固装置,拉线(4)通过活动弹簧扣(5)与主锚(6)上的挂环连接,连接杆a(2)和连接杆b(3)两端均设置固定弹簧扣(1),连接杆a(2)两端的固定弹簧扣(1)分别连接主锚(6)与副锚a(8)上端的挂环,连接杆b(3)两端的固定弹簧扣(1)分别连接主锚(6)与副锚b(9)上端的挂环。
5.所述的主锚(6)和两个副锚呈三角形排列,连接杆a(2)和连接杆b(3)之间的夹角为45
°
,连接杆a(2)和连接杆b(3)在拉线(4)相反方向呈轴对称,能保证主锚在受力时能够分散一部分力,使锚固整体承受的拉力变大,不容易脱出,极大地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6.所述的主锚(6)下部设置有旋挖机构(7),可以轻松旋入地下,同时螺旋能增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增加锚固的牢固程度。锚固主锚的旋挖结构只设计了4层,在旋入地下后能保证主锚上方压力足够。
7.所述的主锚(6)和副锚的长度为160 cm;所述的拉线(4)为钢丝绳;
8.该锚固装置的施工方法为:
9.第一步,根据地形及地质特征选择合适的锚固位置,确定主锚(6)的安装位置;
10.第二步,按照确定好的位置将主锚(6)旋入地下,按照角度及距离确定副锚的安装位置,将副锚钉入地下,副锚距主锚(6)60

80 cm,主锚(6)高于副锚8

10cm,两个副锚与主锚连线之间之间的夹角为45
°

11.第三步,用连接杆a(2)和连接杆b(3)将主锚(6)和副锚连接,连接杆a(2)和连接杆b(3)在拉线(4)相反方向呈轴对称;
12.第四步,将拉线与主锚连接。
13.效果分析:从原理上说,角度越小,则拉力越大,地锚越不容易被拉出,但角度过小会造成,固定同样高度的电杆需要更长的拉线,需要更远的距离,因此,通常并不会选择较小的角度;
14.通常根据周围场地特征,选择适当的位置,拉线与地面的夹角增大,地锚对拉线的
拉力会相应减小,容易发生地锚松动的危险,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及施工方法,副锚可以将主锚所受的来自拉线的斜向上的拉力进行分担,包括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均更够分担。
15.以主锚的位置为a点,对a点所受的拉线拉力进行分析:
16.f1
垂直
= f1
×
sinα;f1
水平
= f1
×
cosα;
17.对a点所受的来自连接杆的拉力进行分析:
18.f2
垂直
= f2
×
sinβ;f2
水平
= f2
×
cosβ
19.f2与f1方向相反,因此,来自连接杆的拉力同时分担a的所受的拉线拉力,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20.当角α与角β均等于45
°
时,理论分析为最理想状态,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可取,实际上,此种情况对导致副锚受力过大,而主锚所起的作用过小。因此实际施工的最优状态是:角β<角α<45
°

21.主锚和副锚呈三角形分布,两个连接杆之间的夹角呈45
°
,可以将主锚上所受拉线拉力向两侧分散,而不仅仅是直线分散,三角形平面与向下钉入的三个地锚,形成立体型受力,增强锚固的效果。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主锚锚头旋挖机构的设计使锚固可直接旋入土壤,安全可靠。主锚和两根副锚的布局也使锚固更加稳定,安装时主锚稍高于副锚,保障了受力的稳定性。安装到位后,牢固可靠,相比拉线盘能在地质条件不好的区域提供更大的拉力,且安装快捷简单,能够大大节省时间,同时施工结束后只要取下主锚和副锚的连接杆,就可以轻松的取下锚固,携带方便,对环境破坏小。简单的结构,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制作使用成本低,经济性好。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锚受力分析图;
26.图中:1、固定弹簧扣,2、连接杆a,3、连接杆b,4、拉线5、活动弹簧扣,6、主锚,7、旋挖机构,8、副锚a,9、副锚b。
具体实施方式
27.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临时拉线锚固装置,拉线(4)通过活动弹簧扣(5)与主锚(6)上的挂环连接,连接杆a(2)和连接杆b(3)两端均设置固定弹簧扣(1),连接杆a(2)两端的固定弹簧扣(1)分别连接主锚(6)与副锚a(8)上端的挂环,连接杆b(3)两端的固定弹簧扣(1)分别连接主锚(6)与副锚b(9)上端的挂环。
28.所述的主锚(6)和两个副锚呈三角形排列,连接杆a(2)和连接杆b(3)之间的夹角为45
°
,连接杆a(2)和连接杆b(3)在拉线(4)相反方向呈轴对称,能保证主锚在受力时能够分散一部分力,使锚固整体承受的拉力变大,不容易脱出,极大地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29.所述的主锚(6)下部设置有旋挖机构(7),可以轻松旋入地下,同时螺旋能增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增加锚固的牢固程度。锚固主锚的旋挖结构只设计了4层,在旋入地下后
能保证主锚上方压力足够。
30.所述的主锚(6)和副锚的长度为160 cm;所述的拉线(4)为钢丝绳。
31.实施例2,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临时拉线锚固装置,其施工方法为:施工方法为:
32.第一步,根据地形及地质特征选择合适的锚固位置,确定主锚(6)的安装位置;
33.第二步,按照确定好的位置将主锚(6)旋入地下,按照角度及距离确定副锚的安装位置,将副锚钉入地下,副锚距主锚(6)60

80 cm,主锚(6)高于副锚8

10cm,两个副锚与主锚连线之间之间的夹角为45
°

34.第三步,用连接杆a(2)和连接杆b(3)将主锚(6)和副锚连接,连接杆a(2)和连接杆b(3)在拉线(4)相反方向呈轴对称;
35.第四步,将拉线与主锚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临时拉线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拉线(4)通过活动弹簧扣(5)与主锚(6)上的挂环连接,连接杆a(2)和连接杆b(3)两端均设置固定弹簧扣(1),连接杆a(2)两端的固定弹簧扣(1)分别连接主锚(6)与副锚a(8)上端的挂环,连接杆b(3)两端的固定弹簧扣(1)分别连接主锚(6)与副锚b(9)上端的挂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时拉线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锚(6)和两个副锚呈三角形排列,连接杆a(2)和连接杆b(3)之间的夹角为45
°
,连接杆a(2)和连接杆b(3)在拉线(4)相反方向呈轴对称,副锚与主锚之间的间距为60

80 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所述的一种临时拉线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主锚(6)下部设置有旋挖机构(7)。

技术总结
一种临时拉线锚固装置,涉及电力施工技术领域,拉线通过活动弹簧扣与主锚上的挂环连接,两个连接杆两端均设置固定弹簧扣,连接杆连接在副锚和主锚之间,主锚和两个副锚呈三角形排列,两个连接杆之间的夹角为45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 周兴忠 杨建峰 旦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黄化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30
技术公布日:2021/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