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袋装混凝土溶洞支盘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17447发布日期:2021-10-09 16:15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袋装混凝土溶洞支盘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喀斯特地区桩基工程领域中的一种袋装混凝土溶洞支盘桩。


背景技术:

2.喀斯特地基,因岩石溶洞分布十分复杂,溶洞的大小、规模差异大,一直是桩基技术领域中的难点。喀斯特地基一般均需处理后方可作为建筑、桥梁等土木工程的地基。灌注桩因地层适应性强,施工工艺成熟,施工设备小,无挤土效应等优点而广泛应用。适宜于喀斯特地基处理的灌注桩类型主要包括旋挖桩、人工挖孔桩、钻孔灌注桩等。在喀斯特地基中使用灌注桩,如何在溶洞区域控制桩身混凝土成型,提高承载力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的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袋装混凝土溶洞支盘桩,该种桩型能够利用喀斯特地形地貌区域的溶洞,形成桩身扩大支盘,在解决溶洞区域桩体成型困难的同时,提高单桩承载力与桩基稳定性。
4.该种袋混凝土装溶洞支盘桩包括桩身段与溶洞支盘段两部分,其中的桩身段为非溶洞区域的桩体结构,溶洞支盘段为桩体穿越溶洞区域的结构,溶洞支盘段包括限位袋与袋装混凝土两部分,其中的限位袋是具备约束未凝固的混凝土在溶洞区域流向功能的柔性的袋状部件,袋装混凝土部分进入溶洞,袋装混凝土是与溶洞壁密切接触形成的桩身扩孔段。
5.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袋装混凝土溶洞支盘桩,针对喀斯特地基桩基施工难题,利用袋装混凝土既解决了成桩难的问题,也可以大幅度提高灌注桩承载力,质量可靠,成本低。
附图说明
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用的喀斯特地基桩位孔剖面示意图;
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用的喀斯特地基袋装混凝土溶洞支盘桩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下面结合图1与图2,介绍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袋装混凝土溶洞支盘桩的结构构造与施工方法。喀斯特地基中桩基问题难以很好解决的原因主要是溶洞的大小、分布变化大,且溶洞对桩基承载力影响大。本实施例中介绍的袋装混凝土溶洞支盘桩包括桩身段3与溶洞支盘段4两部分,其中的桩身段3为非溶洞区域的桩体结构,溶洞支盘段4为桩体穿越溶洞区域的结构,溶洞支盘段4包括限位袋与袋装混凝土两部分,其中的限位袋是具备约束未凝固的混凝土在溶洞区域流向的柔性的袋状部件,袋装混凝土部分进入溶洞2,形成与溶洞2壁密切接触的扩孔段。限位袋可以是折叠放置的筒状
柔性袋,可在如图1所示的桩位孔1成孔后,利用视频或拍照设备沿桩位孔1 探明溶洞2相对于桩位孔1的位置,在穿越桩位孔1的桩身段安装限位袋,限位袋可以在两端与桩身钢筋笼连接,并放在钢筋笼的外侧,在放置钢筋笼时将限位袋置入桩位孔1内,在灌注混凝土时,限位袋在可流动混凝土压力作用下沿着溶洞2外流形成支盘形扩孔段,在控制桩体成型的同时,有效填充局部溶洞,并大幅度提高单桩承载力。
9.本专利包括但不限于本领域内专业人士可替代使用的其他类似方法与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袋装混凝土溶洞支盘桩,其特征是包括桩身段(3)与溶洞支盘段(4)两部分,其中的桩身段(3)为非溶洞区域的桩体结构,溶洞支盘段(4)为桩体穿越溶洞区域的结构,溶洞支盘段(4)包括限位袋与袋装混凝土两部分,其中的限位袋是具备约束未凝固的混凝土在溶洞区域流向功能的柔性的袋状部件,袋装混凝土部分进入溶洞,袋装混凝土是与溶洞壁密切接触形成的桩身扩孔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喀斯特地区桩基工程领域中的一种袋装混凝土溶洞支盘桩,该种桩包括桩身段(3)与溶洞支盘(4)段两部分,其中的桩身段(3)为非溶洞区域的桩体结构,溶洞支盘段(4)为桩体穿越溶洞区域的结构,溶洞支盘段(4)包括限位袋与袋装混凝土两部分,其中的限位袋是具备约束未凝固的混凝土在溶洞区域流向的柔性的袋状部件,袋装混凝土部分进入溶洞,袋装混凝土是与溶洞壁密切接触形成的桩身扩孔段,该桩型解决了溶洞区域灌注桩成型难题,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单桩承载力,施工成本低,施工质量可靠。靠。靠。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继红
技术研发日:2020.11.29
技术公布日:2021/1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