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文档序号:26917314发布日期:2021-10-09 16:14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建筑的施工过程较为漫长,在此过程中降雨等天气会对施工现场造成较大的影响,雨水的排放一般采用雨水管引至排污渠道流失,保证施工现场整洁,加大对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力度,达到节水、节能、环境保护的目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因此现场的积水处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3.目前常用的积水处理往往采取的措施是地势低处用潜污泵抽取,地势高处直接就地排放。但是这些措施往往使积水排放不彻底,造成路边水渍斑驳,道路洁净度差,不利于人员走动;另外,就地排放的污水未经过处理,带有许多杂质、污物与金属颗粒,对地质、地下水或河流水造成污染;排水速度慢,项目上需要额外安排大量的人工处理积水,增加了项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进行排水,对积水有过滤作用,减少人工成本的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包括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一侧固定设有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侧壁与基座侧壁固定连接且两端封闭,所述的基座上表面朝向排水管一侧的方向倾斜向下,所述的基座位于地面下方且上表面较低的一端与地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的排水管靠近基座且位于基座上方的侧壁设有进水口,所述的进水口上下内壁分别转动设有夹持机构,所述的夹持机构包括与进水口远离排水管的一端内壁转动连接的夹持板,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的夹持板靠近进水口内壁的侧壁设有内螺纹通孔,所述的内螺纹通孔内配合插接设有螺纹杆,所述的进水口内壁上设有与螺纹杆配合的凹槽,两个所述的螺纹杆与凹槽之间设有过滤机构,所述的排水管远离基座的侧壁连接设有水平的管道一,所述的管道一另一端连接设有抽水泵一,所述的抽水泵一出水口连接设有管道二,所述的管道二另一端伸出地面且连接设有蓄水池,所述的蓄水池下方外侧壁设有抽水泵二,所述的抽水泵二进水口连接设有深入到蓄水池内的抽水管,所述的抽水泵二出水口连接设有开口朝下的出水管。
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通过倾斜向下的基座表面使降雨沿基座表面进入到排水管内,且排水管内设有过滤机构,能够对积水进行收纳并过滤,减少水内的杂质,并从另一侧将水积蓄到蓄水池当中,经过沉淀后进行再次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更加环保。
7.作为改进,所述的蓄水池下方内壁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滤网一和滤网二,所述的滤网二朝远离出水管的一侧倾斜向下,所述的蓄水池位于滤网二下端上方与滤网一上方的侧壁分别转动设有排杂口,能够进行再一次的过滤,使水质更干净,能够进行二次利用。
8.作为改进,所述的抽水管开口朝下且穿过滤网一与滤网二,避免吸出混杂在蓄水池中的杂质,使使用的水更干净。
9.作为改进,所述的滤网一的孔径大于滤网二的孔径,使杂质留在滤网二上方,并从排杂口排出。
10.作为改进,所述的过滤机构包括弧形的滤网三和与排水管两端配合的滤网四,所述的滤网三两端连接设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安装在螺纹杆与凹槽之间,使过滤机构可拆卸,方便运出其中过滤出的杂质并进行清洗。
11.作为改进,所述的连接板同螺纹杆与凹槽相贴的侧壁配合设有通孔,用于固定连接板的位置。
12.作为改进,所述的连接板远离滤网二的一端内设有相互配合的磁吸块,当取出过滤机构后通过磁吸块使连接板相贴,运输更方便。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的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如图所示:1、基座,2、排水管,3、进水口,4、夹持板,5、内螺纹通孔,6、螺纹杆,7、凹槽,8、过滤机构,9、管道一,10、抽水泵一,11、管道二,12、蓄水池,13、滤网一,14、抽书泵二,15、抽水管,16、出水管,17、排杂口,18、滤网二,19、滤网三,20、连接板,21、通孔,22、磁吸块,23、滤网四。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7.结合附图1和附图2,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包括基座1,所述的基座1一侧固定设有排水管2,所述的排水管2侧壁与基座1侧壁固定连接且两端封闭,所述的基座1上表面朝向排水管2一侧的方向倾斜向下,所述的基座1位于地面下方且上表面较低的一端与地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的排水管2靠近基座1且位于基座1上方的侧壁设有进水口3,使降水沿着基座1进入到排水管2内,
18.所述的进水口3上下内壁分别转动设有夹持机构,所述的夹持机构包括与进水口3远离排水管2的一端内壁转动连接的夹持板4,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的夹持板4靠近进水口3内壁的侧壁设有内螺纹通孔5,所述的内螺纹通孔5内配合插接设有螺纹杆6,所述的进水口3内壁上设有与螺纹杆6配合的凹槽7,两个所述的螺纹杆6与凹槽7之间设有过滤机构8,用于初步过滤积水中的杂质。
19.所述的过滤机构8包括弧形的滤网三19和与排水管2两端配合的滤网四23,所述的滤网三19两端连接设有连接板20,所述的连接板20安装在螺纹杆6与凹槽7之间,所述的连接板20同螺纹杆6与凹槽7相贴的侧壁配合设有通孔21,所述的连接板20远离滤网二18的一端内设有相互配合的磁吸块22,使得过滤机构8可拆卸,并通过两个连接板20内的磁吸块22
使过滤机构8方便移动,更快的处理锅里机构8内的杂质。
20.所述的排水管2远离基座1的侧壁连接设有水平的管道一9,所述的管道一9另一端连接设有抽水泵一10,所述的抽水泵一10出水口连接设有管道二11,所述的管道二11另一端伸出地面且连接设有蓄水池12,所述的蓄水池12下方外侧壁设有抽水泵二14,所述的抽水泵二14进水口连接设有深入到蓄水池12内的抽水管15,所述的抽水泵二14出水口连接设有开口朝下的出水管16。
21.所述的蓄水池12下方内壁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滤网一13和滤网二18,所述的滤网二18朝远离出水管16的一侧倾斜向下,所述的蓄水池12位于滤网二18下端上方与滤网一13上方的侧壁分别转动设有排杂口17,所述的滤网一13的孔径大于滤网二18的孔径,使积水进行多次过滤并将杂质留在滤网一13与滤网二18上方,通过排杂口17排出。
22.所述的抽水管15开口朝下且穿过滤网一13与滤网二18,能够抽出较为干净的水,方便进行二次利用。
23.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降雨的排水结构,将装置安装在地面内,降雨的积水沿着基座1的上表面进入到排水管2内,经过排水管2内的过滤机构8过滤后,启动抽水泵一10,积水从排水管2另一侧下方的管道一9经过抽水泵一10与管道二11进入到蓄水池12中,蓄水池12下方同样内设有滤网一13与滤网二18,且滤网一13的孔径大于滤网二18的孔径,使积水再次经过两次过滤后将杂质留在滤网一13与滤网二18上方,蓄水池12侧壁设有分别与滤网一13和滤网二18对应的排杂口17,杂质经过排杂口17排出,蓄水池12下方外侧壁设有抽水泵二14,所述的抽水泵二14进水口连接设有深入到蓄水池12内的抽水管15,抽水管15开口朝下且穿过滤网一13与滤网二18,抽水泵二14出水口连接设有开口朝下的出水管16,通过启动抽水泵二14能够将蓄水池12内较为干净的水抽出,并进行二次利用,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
24.同时,装置的过滤机构8通过与排水管2的进水口3内壁的夹持机构固定在排水管2内,可进行拆卸,用于清除过滤机构8内的杂质并进行清洗,夹持机构包括与进水口3远离排水管2的一端内壁转动连接的夹持板4,夹持板4靠近进水口3内壁的侧壁设有内螺纹通孔5,内螺纹通孔5内配合插接设有螺纹杆6,进水口3内壁上设有与螺纹杆6配合的凹槽7,过滤机构8位于螺纹杆6与凹槽7之间,过滤机构8包括弧形的滤网三19和与排水管2两端配合的滤网四23,滤网三19两端连接设有连接板20,连接板20安装在螺纹杆6与凹槽7之间,连接板20同螺纹杆6与凹槽7相贴的侧壁配合设有通孔21,通过螺纹杆6穿过通孔21固定过滤机构8的位置;连接板20远离滤网二18的一端内设有相互配合的磁吸块22,使得过滤机构8可拆卸,并通过两个连接板20内的磁吸块22使过滤机构8方便移动,更快的处理锅里机构8内的杂质。
2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