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洪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29236发布日期:2021-08-27 11:05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洪堤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水利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洪堤。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河堤常规都需要筑造防洪的防洪堤,防洪堤通常就是一堆泥土,土堆呈长条形,有时会沿河流、湖泊或海洋绵延数公里,防洪堤能保护住在河岸的人每年远离洪灾,免遭财产损失,防洪堤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风浪过大,浪花会漫过防护堤流出,且浪花直接冲击防洪堤时会对防洪堤施加较大的冲击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增加防洪堤减载返浪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洪堤。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洪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洪堤,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基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基台一侧的返浪机构;所述返浪机构包括多个第一安装块、多个第二安装块、多个第三安装块、多个第四安装块以及多个第五安装块;多个所述安装块依次逐层搭接;多个所述安装块远离基台的侧面上均开设有斜切面,所述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第三安装块上的切面朝向均为由其底面向顶面倾斜设置,所述第四安装块与第五安装块上的切面朝向均为由其顶面向底面倾斜设置;且多个所述切面依次相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先将基台安装在底座上,然后将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第三安装块、第四安装块以及第五安装块依次逐层搭接在底座的顶面上,当存在风浪时,水流会沿着多个切面流动,且浪花会沿着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第三安装块上的切面向上流动至第四安装块与第五安装块上的切面上,水流的方向发生改变,然后由第四安装块与第五安装块上的切面将浪花返流至河水内,在有效的降低了浪花对防洪堤的冲击力的同时起到返浪的作用。

可选的,相邻的所述两层安装块搭接方式均为交错搭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安装块依次交错搭接,即一个安装块的底面同时与两个安块的顶面抵接,有效的增加了多个安装块搭接完成后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五安装块底面与设置在第五安装块上的切面交接形成的侧边处设置有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五安装块底面与设置在第五安装块上的切面交接形成的侧边在水流长时间的冲击下容易脱落损话,造成返浪机构结构的损坏,因此在第五安装块的切面与第五安装块的顶面交接处设置圆角,圆角的机构稳定性较高,有效的增加了该侧边的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切面上铺设有混凝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层有一定的防水性,可有效的防止水从相邻安装块的接缝处渗入,进而提高了返浪机构整体的防水性。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呈远离基台的侧面呈平滑曲面设置,且曲面开口背离基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降低了浪花在返浪机构上流动时的摩擦力,使水流可以更加顺畅的沿着切面流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块的顶面上、第二安装块的顶面上、第三安装块的顶面上与第四安装块的顶民上均设置有定位条,所述第二安装块的底面上、第三安装块的底面上与第四安装块的底面上与第五安装块的底面上均开设有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接安装块时,可使安装块顶面上的定位条依次穿设进对应的定位槽内,有效的增加了搭接安装块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返浪机构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各个安装块搭接的面之间均设置有防水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水从各个安装块搭接的接缝处渗入,有效的提高了返浪机构的防水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第三安装块、第四安装块与第五安装块的靠近基台的侧面上与基台靠近返浪机构的侧面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件,且返浪机构与基台之间浇筑有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混凝土凝固后,通过分别设置在各个安装块与基台上的连接件将各个安装块与基台连接,有效的增加了返浪机构与基台连接的稳固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存在风浪时,水流会沿着多个切面流动,且浪花会沿着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第三安装块上的切面向上流动至第四安装块与第五安装块上的切面上,水流的方向发生改变,然后由第四安装块与第五安装块上的切面将浪花返流至河水内,在有效的降低了浪花对防洪堤的冲击力的同时起到返浪的作用;

2.混凝土层有一定的防水性,可有效的防止水从相邻安装块的接缝处渗入,进而提高了返浪机构整体的防水性,混凝土层呈远离基台的侧面呈平滑曲面设置,曲面开口背离基台,有效的降低了浪花在返浪机构上流动时的摩擦力,使水流可以更加顺畅的沿着切面流动;

3.搭接安装块时,定位条与定位槽相配合,有效的增加了搭接安装块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返浪机构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防洪堤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返浪机构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条、定位块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返浪机构与基台连接方式的剖面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基台;3、返浪机构;31、第一安装块;32、第二安装块;33、第三安装块;34、第四安装块;35、第五安装块;36、切面;37、圆角;38、定位条;39、定位槽;4、防水垫;5、混凝土层;6、连接件;61、连接柱;62、定位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防洪堤。参照图1,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基台2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基台2一侧的返浪机构3;底座1呈长方体设置,且底座1整体由钢筋混凝土浇筑形成,底座1用于放置在河床上,为基台2以及返浪机构3提供稳定的安装基础。

参照图1,基台2的横截面呈三角形设置,基台2的整体由钢筋混凝土浇筑形成,基台2的一个直角边所在的侧面抵接在底座1上,基台2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的长度方向一致,基台2的另个一直角边所在的侧面与底座1的一个长度方向所在的侧面呈平齐设置;且返浪机构3设置在基台2直角边所在的侧面的一侧;基台2横截面呈三角形设置,承载能力较强,可以有效的增加防洪堤整体的稳定性。

参照图2,返浪机构3包括多个第一安装块31,第一安装块31呈长方体设置,且第一安装块31的底面抵接在安装座顶面上基台2的一侧,第一安装块31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的宽度方向一致,且多个第一安装块31沿底座1顶面的长度方向依次铺设,每两个相邻的安装块的两个相近的侧面抵接。

参照图2,多个第一安装块31的顶面上搭接有多个第二安装块32,第二安装块32呈长方体设置,第二安装块32的长度方向所在的侧边均与第一安装块31的长度方向所在的侧边呈平行设置,且每一个第二安装块32的底面均与两个第一安装块31的顶面抵接,即第二安装块32与第一安装块31呈交错设置,有效的增加了第二安装块32搭接在第一安装块31上的稳定性,第二安装块32的长度小于第一安装块31的长度。

参照图2,多个第二安装块32的顶面上搭接有第三安装块33,第三安装块33也呈长方体设置,第三安装块33的长度方向所在的侧边均与第二安装块32的长度方向所在的侧边呈平行设置,且第三安装块33与第二安装块32也呈交错设置,第三安装块33的长度小于第二安装块32的长度。

参照图2,多个第三安装块33的顶面上搭接有多个第四安装块34,第四安装块34也呈长方体设置,第四安装块34的长度方向所在的侧边均与第三安装块33的长度方向所在的侧边呈平行设置,且第四安装块34与第三安装块33也呈交错设置,第四安装块34的长度等于第三安装块33的长度。

参照图2,多个第四安装块34的顶面上搭接有多个第五安装块35,第五安装块35也呈长方体设置,第五安装块35的长度方向所在的侧边均与第四安装块34的长度方向所在的侧边呈平行设置,且第五安装块35与第四安装块34也呈交错设置,第五安装块35的长度等于第二安装块32的长度。

参照图2,第一安装块31、第二安装块32、第三安装块33、第四安装块34与第五安装块35的靠近基台2的侧面均呈平齐设置。

参照图2,第一安装块31、第二安装块32、第三安装块33、第四安装块34与第五安装块35的远离基台2的面上均开设有切面36,且第一安装块31的切面36朝向为由第一安装块31的底面向第一安装块31的顶面,第二安装块32的切面36朝向为由第二安装安装块的底面向第二安装块32的店面,第三安装块33的切面36朝向为由第三安装块33的底面朝向第三安装块33的顶面;第四安装块34的切面36、第五安装块35的切面36朝向均与第一安装块31的切面36朝向相反。

参照图2,第一安装块31上的切面36靠近第一安装块31的顶面处于第二安装块32上的切面36抵接,第二安装块32的切面36靠近第二安装块32的顶面处于第三安装块33上的切面36抵接,第三安装块33上的切面36靠近第三安装块33顶面处于第四安装块34上的切面36抵接,第四安装块34上的切面36靠近其顶面处于第五安装块35上的切面36抵接。

第一安装块31、第二安装块32、第三安装块33、第四安装块34与第五安装块35上的切面36组成返浪弧面,当有浪花冲击返浪机构3时,水流会沿着各个切面36流动,而不会直接冲击防洪堤,有效的降低了浪花对防洪堤的冲击力,且浪花会沿着第一安装块31、第二安装块32、第三安装块33上的切面36向上流动至第四安装块34与第五安装块35上的切面36上,水流的方向发生改变,然后由第四安装块34与第五安装块35上的切面36将浪花返流至河水内。

参照图2,因第五安装块35的切面36朝向为由第五安装块35的顶面至第五安装块35底面上,故在第五安装块35的顶面处形成返浪边,返浪边在水流长时间的冲击下容易脱落,造成返浪机构3结构的损坏,因此在第五安装块35的切面36与第五安装块35的顶面交接处设置圆角37,使返浪边呈圆角37设置,有效的增加了返浪边的稳固性。

参照图3,为了增加返浪机构3整体的结构稳定性,第一安装块31、第二安装块32、第三安装块33、第四安装块34的顶面上均设置有定位条38,定位条38的横截面呈长方形设置,且定位条38在各个安装块上分布方式相同,以第一安装块31为例,定位条38的长度方向所在的侧面与第一安装块31的宽度方向所在的侧面平行设置,定位条38的底面固设在第一安装块31的顶面上。

参照图3,第二安装块32、第三安装块33、第四安装块34与第五安装块35的底面上均开设有与定位条38对应的定位槽39,且定位槽39的横截面呈长方形设置,定位槽39在各个安装块上的分布方式一致,以第五安装块35为例,定位槽39沿第五安装块35底面的宽度方向设置。

工作人员安装时,先将第一安装块31依次铺设在底座1顶面上,然后将第二安装块32依次搭接在第一安装块31的顶面上,使第一安装块31顶面上的定位条38的顶面抵接在第二安装块32底面上的定位槽39的内底面上,然后依次按相同步骤将剩余的安装块安装,组成返浪机构3,有效的保证了各个安装块相互搭接后的稳定性。

参照图3,为了防止水从各个安装块之间的接缝处渗入,在各个安装块搭接的接缝处均设置有防水垫4,本实施例中防水垫4采用橡胶材质,橡胶具有优良的弹性与防水性,且在设置在橡胶防水垫4顶面顶面上的各个安装块的重力作用力下,防水垫4发生形变将相邻的安装块之间的接缝处填充的更加紧密,有效的保证了接缝处的防水性。

参照图2,工作人员将多个安装块搭接完成之后,可在切面36处铺设混凝土层5,因混凝土层5有一定的防水性,可有效的防止水从相邻安装块的接缝处渗入,进而提高了返浪机构3整体的防水性;工作人员在铺设混凝土时将混凝土在各个切面36上铺设成平滑的曲面,即混凝土层5呈曲面设置,且曲面的开口的朝向远离基台2;有效的降低了浪花在返浪机构3上流动时的摩擦力,使水流可以更加顺畅的沿着切面36流动。

参照图1和图4,为了增加返浪机构3与基台2连接的稳定性,在第一安装块31、第二安装块32、第三安装块33、第四安装块34与第五安装块35的靠近基台2的侧面上与基台2靠近返浪机构3的侧面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件6,连接件6包括连接柱61以及固设在连接柱61上的定位盘62,连接柱61呈圆柱体设置,定位盘62呈圆形板设置,且定位盘62的轴线与连接柱61的轴线重合;设置在各个安装块上的连接件6连接方式为,连接柱61的一端固设在各个安装块靠近基台2的侧面上,定位盘固设在连接柱61靠近基台2的一端;设置在基台2上的连接件6的连接方式为连接柱61的一端固设在基台2靠近返浪机构3的侧面上,定位盘62固设在连接柱61远离基台2的一端。

参照图1和图4,工作人员将返浪机构3安装完成后,可在返浪机构3与基台2之间的间隔中灌浇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通过分别设置在各个安装块与基台2上的连接件6将各个安装块与基台2连接,有效的增加了返浪机构3与基台2连接的稳固性;且定位盘有效的增加了连接件6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了返浪机构3与基台2连接的稳固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防洪堤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可先将基台2安装在底座1的顶面上,然后将第一安装块31、第二安装块32、第三安装块33、第四安装块34与第五安装块35依次叠放安装,使定位条38均位于对应的定位槽39内,在返浪机构3与基台2之间浇筑混凝土,通过多个连接件6与混凝土将返浪机构3与基台2连接;然后在切面36处铺设混凝土层5,且将混凝土在各个切面36上铺设成平滑的曲面,在提高了返浪机构3整体的防水性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浪花在返浪机构3上流动时的摩擦力,使水流可以更加顺畅的沿着切面36流动,增加了返浪机构3的返浪减载能力。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