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标高雨污水管位的空间交汇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98017发布日期:2021-06-04 12:10阅读:2245来源:国知局
同标高雨污水管位的空间交汇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室外排水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标高雨污水管位的空间交汇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中指出: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即雨水和污水按两个系统排放,分别设置各自的管道和检查井,互不掺混,为了满足这一要求,目前采用的做法是增加排水管路覆土厚度,并使雨水排水管及污水排水管处于不同的埋藏深度,使两种管道在标高上错开,从而避免管道交叉碰撞及避免雨水与污水间混杂,这一做法虽然可以满足设计规范的需要,但有时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会遇到部分雨水干渠横穿道路的雨水支管与道路纵向污水管标高冲突的交叉情况,如果更改设计将会导致土方开挖量增加,导致成本增加;如果采用倒虹吸的方式,则容易引起淤塞,须建造进、出水井,会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污水管位空间交汇施工方法,其通过设置交汇检查井,使上下游的雨水管道与外井连通,将污水管道横向贯穿外井与内井连通,在不改变原有管路标高设计和不采用倒虹吸方式的情况下,其不仅可同时满足雨水和污水按两个系统排放的要求,还能大幅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4.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5.同标高雨污水管位的空间交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s1、雨污水管道土方开挖
7.自流水方向从下游往上游开挖雨污水管道沟槽,并于雨污水管道沟槽顶部两侧设置截水沟;
8.s2、雨污水管道施工
9.先进行管道基础施工,基础施工之前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符合要求后进行垫层浇筑;之后安装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控制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与交汇检查井的安装位置,使污水管道贯穿外井且与内井连通,使雨水管道与外井连通;其中,污水管道位于交汇检查井的安装段采用球墨铸铁管替代钢筋混凝土管,即施工时从交汇检查井相邻的上游检查井开始安装球墨铸铁管,到交汇检查井相邻的下游检查井结束;
10.s3、交汇检查井施工
11.于雨污水管位的空间交汇处施工交汇检查井,交汇检查井包括外井和容置于外井中的内井,施工时先进行内井施工,然后进行外井施工;内井和外井施工时,控制内井与外井的井壁间距为40~60cm,以使内井与外井之间形成容雨水流通的环形腔体,同时也便于工人进入内井或外井中进行维护或清理;控制外井与内井之间的环形腔体底部的坡度为2%~5%,以方便雨水从中流过;内井、外井的井筒采用抗渗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施工之前对污水管道与内井、外井的连接位置和雨水管道与外井的连接位置先进行凿毛处理,并设
置自膨胀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之后浇筑微膨胀混凝土;
12.s4、防水处理
13.交汇检查井施工完成后,对内井外侧、外井内侧进行防水处理;
14.s5、回填土施工
15.在管道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雨污水管道沟槽的回填土施工。
16.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雨污水管道土方开挖中随时跟踪测量标高,以避免轴线偏差和超挖,并预留20cm深进行人工土方开挖。
17.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当雨污水管道沟槽的开挖深度>5m时,基坑采用1:1.25放坡开挖,坡面采用网喷护壁,中间每隔2.5~3.5m高度设置0.8~1.2m宽台阶;当雨污水管道沟槽的开挖深度≤5m时,基坑采用1:1放坡开挖。
18.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中,垫层浇筑采用c15混凝土。
19.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中,安装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时,控制管与管之间的间隙小于10mm,且接口处采用钢丝网抹带进行处理。
20.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中,球墨铸铁管的壁厚不小于14mm,球墨铸铁管的焊接部位进行防腐处理。
21.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中,当雨污水管位的空间交汇角度为75
°
~90
°
时,内井、外井均采用矩形或方形井筒,当雨污水管位的空间交汇角度小于75
°
时,内井、外井均采用圆形井筒。
22.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中,内井施工混凝土时,于内井顶部预留内外井通道。
23.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中,防水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先将内井外侧、外井内侧凹凸不平处及裂缝用水泥砂浆抹平;之后使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刷0.2~0.3

厚的头道涂膜对基层进行预处理;之后待头道涂膜实干后再刷继续涂刷2~4层,每层之间按垂直方向涂刷。
24.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5中,回填土施工按排管顺序单向向前推进进行对称均匀回填,并分层夯实,且管道及构筑物的沟槽回填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进行。
25.本发明有益效果:
26.(1)通过本发明方法,在不改变原有管路标高设计和不采用倒虹吸方式的情况下,可以使上下游的雨水管道与外井连通,而上下污水管道横向贯穿外井与内井连通,这样雨水经内井与外井之间的环形腔体流通,而污水经内井流通,使雨水和污水不串流,从而可同时满足雨水和污水按两个系统排放的要求。
27.(2)本发明通过对管道与检查井的接触位置进行凿毛处理和浇筑微膨胀混凝土,并设置自膨胀橡胶密封圈,同时于内井外侧、外井内侧进行防水处理,在交汇段污水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替代钢筋混凝土管,可防止内井中的雨水与外井中的污水相互渗漏,同时也可防止贯穿外井的污水管道长时间浸泡被雨水侵蚀,可提高施工后工程的质量稳定性,也可防止污水、雨水因渗漏串流。
28.(3)本发明通过设置交汇检查井,且交汇检查井包括内井和外井,可以使交汇检查井即具有雨水井的作用,又具有污水检修井的作用;另外,可通过合理选择内井、外井的井
筒形状,以匹配同标高雨污水管道的不同交汇角度,可降低雨水或污水的流通阻力和防止检查井淤堵。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施工方法的示意图;
30.图2为本发明施工方法中雨污水管道施工的示意图;
31.图3为图1中雨污水管位的空间交汇角度为75
°
~90
°
时a

b处的断面图;
32.图4为图1中雨污水管位的空间交汇角度小于75
°
时a

b处的断面图;
33.上述图中各标识的含义为:1

雨水管道、2

污水管道、3

交汇检查井、4

内井、5

外井、6

检查井入口、7

格栅、8

井盖、9

地面、10

爬梯、11

内外井通道、12

上游检查井、13

下游检查井、14

球墨铸铁管、15

钢筋混凝土管。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实施例
37.同标高雨污水管位的空间交汇施工方法,请参阅图1至图4,其包括如下步骤:
38.s1、雨污水管道土方开挖
39.自流水方向从下游往上游开挖雨污水管道沟槽,并于雨污水管道沟槽顶部两侧设置30cm
×
30c m
×
30cm的截水沟;其中,雨污水管道土方开挖中随时跟踪测量标高,以避免轴线偏差和超挖,并预留20cm深度进行人工土方开挖;土方开挖的坡度根据现场土质情况进行确定,当雨污水管道沟槽的开挖深度>5m时,沟槽基坑采用1:1.25放坡开挖,坡面采用网喷护壁,中间每隔2.5~3.5m高度设置0.8~1.2m宽台阶;当雨污水管道沟槽的开挖深度≤5m时,沟槽基坑采用1:1放坡开挖;
40.s2、雨污水管道施工
41.先进行雨水管道基础施工,雨水管道基础形式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基础施工之前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符合要求后采用c15混凝土进行垫层浇筑;之后安装雨水管道1和污水管道2,控制雨水管道1和污水管道2与交汇检查井3的安装位置,使污水管道2贯穿外井5且与内井4连通,使雨水管道1与外井5连通;其中,污水管道2位于交汇检查井3的安装段采用球墨铸铁管14替代钢筋混凝土管15,即施工时从交汇检查井3相邻的上游检查12井开始安装球墨铸铁管14,到交汇检查井3相邻的下游检查井14结束(即上游检查12与下游检查井14之间的交汇段,污水管道2采用球墨铸铁管14,而其他区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管15);球墨铸铁管的壁厚不小于14mm,球墨铸铁管的焊接部位按下述方式进行防腐处理:先涂一层
底漆,再涂三层面漆,底漆表干后固化前涂刷第一道面漆,面漆实干后固化前涂刷第二道面漆,以此类推;雨水管道安装施工时,控制管与管之间的间隙小于10mm,且接口处采用钢丝网抹带进行处理;
42.s3、交汇检查井施工
43.于雨污水管位的空间交汇处施工交汇检查井3,交汇检查井3包括外井5和容置于外井5中的内井4;施工时先进行内井施工,然后进行外井施工;内井和外井施工时,控制内井4与外井5的井壁间距为40~60cm,控制外井4与内井5之间的环形腔体底部的坡度为2%~5%;内井4、外井5的井筒采用抗渗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施工之前对污水管道2与内井4、外井5的连接位置和雨水管道1与外井5的连接位置位置先进行凿毛处理,并设置自膨胀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之后浇筑微膨胀混凝土;内井施工混凝土时,于内井顶4的部预留内外井通道11;
44.请参阅图3,当雨污水管位的空间交汇角度(即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相交的角度)为75
°
~90
°
时,内井、外井均采用矩形或方形井筒;请参阅图4,当雨污水管位的空间交汇角度(即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相交的角度)小于75
°
时,内井、外井均采用圆形井筒。
45.s4、防水处理
46.交汇检查井施工完成后,对内井4外侧、外井5内侧进行防水处理,具体为:先将内井外侧、外井内侧凹凸不平处及裂缝用水泥砂浆抹平;之后使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刷0.2~0.3

厚的头道涂膜对基层进行预处理;之后待头道涂膜实干后再刷继续涂刷2~4层,每层之间按垂直方向涂刷;
47.s5、回填土施工
48.在管道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雨污水管道沟槽的回填土施工,回填土施工按排管顺序单向向前推进进行对称均匀回填,并分层夯实,且管道及构筑物的沟槽回填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进行;回填土时沟槽内的积水要及时排除,严禁带水覆土,不得回填淤泥腐植土及有机物质,严禁将垃圾、砖石、石块直接回填,大于10cm的石料等硬块也应剔除,大的泥块要敲碎;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压实度满足路基填筑的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