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变形缝防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96100发布日期:2021-04-16 11:52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变形缝防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地下室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变形缝防渗结构。


背景技术:

2.变形缝是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变形缝是针对建筑物因季节温度变化或地震等因素作用产生变形和开裂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地下室距离地下水位较近且比较潮湿,地下室变形缝处的渗漏治理至关重要。
3.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3256814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变形缝防渗构造,包括细石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底板、橡胶止水带和牛皮纸,细石混凝土垫层铺设于地下室底部,细石混凝土垫层在地下室的变形缝部位断开,混凝土底板铺设于细石混凝土垫层上面,混凝土底板在变形缝处断开,橡胶止水带贯穿变形缝并固定于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底板中,混凝土底板在变形缝上部开设梯形凹槽,牛皮纸位于梯形凹槽内并覆盖于变形缝上方,牛皮纸上面铺设膨胀混凝土,膨胀混凝土上面铺设水泥砂浆找平层。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南方降雨量较大地区或临海潮湿地区,地下水位常常高于地下室的底平面,地下水会进入变形缝并从橡胶止水带与混凝土底板的缝隙中向上渗透,存在地下室变形缝防渗效果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地下室变形缝的防渗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变形缝防渗结构。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室变形缝防渗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变形缝防渗结构,包括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底板断开形成变形缝,混凝土底板靠近变形缝处开设放置槽,混凝土底板靠近放置槽处开设有水平槽,水平槽的横截面大于放置槽的横截面,变形缝、放置槽和水平槽自下而上分布,放置槽内有止水组件,止水组件包括止水带和排水带,止水带位于放置槽和变形缝内,且止水带与混凝土底板抵接,排水带固接于止水带下方,排水带位于变形缝内,排水带与止水带的底部形成空腔,排水带一端向着远离止水带的方向倾斜,排水带靠近止水带的一端开设有通孔,通孔贯穿排水带,水平槽内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与混凝土底板卡接,且固定组件与止水带远离排水带的一侧抵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变形缝防渗结构时,将止水组件安装于变形缝处,止水带位于放置槽内,止水带底部与止水带底部固接的排水带均位于变形缝内,固定组件安装于水平槽内并与混凝土底板卡接固定,固定组件将止水带夹紧于固定组件和混凝土底板之间;当降雨量较大,地下水进入变形缝后,地下水与排水带接触并穿过通孔进入排水带和止水带形成的空腔内,地下水沿着排水带的倾斜面流动并排出,减少了变形缝内的地下水的量,降低了地下水从变形缝向上渗出的概率,提高地下室变形缝的防渗效果。
8.可选的,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卡件,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相对间隔设置,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靠近混凝土底板处固接有凸条,混凝土底板靠近
凸条处开设有凹槽,凸条位于凹槽内卡接固定,第一固定板靠近第二固定板一端固接有若干个第一插板,第二固定板靠近第一固定板的一端固接有若干个第二插板,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相互交错设置,第一插板靠近第二插板的侧面开设有限位槽,第二插板靠近第一插板处固接有限位条,限位条位于限位槽内并与第一插板滑移连接,卡件设置有两个,两个卡件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并与混凝土底板卡接固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固定组件时,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放置于变形缝两侧的水平槽内,卡件将固定组件与混凝土底板卡接固定,凸条插设于凹槽内加强了固定组件与混凝土底板连接的稳定性,由于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混凝土底板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因此变形缝会相应的变窄或变宽,此时限位条位于限位槽内并沿着限位槽滑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随着混凝土底板的胀缩向着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固定组件能适用于不同宽度的变形缝并将止水带固定,减小变形缝宽度发生变化而使固定组件与混凝土底板产生缝隙的程度,降低固定组件挤压混凝土底板使混凝土底板挤压力较大而产生裂纹的概率,降低地下水从缝隙中渗透的概率,提高地下室变形缝的防渗效果。
10.可选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开设有容纳槽,两个卡件分别位于两个容纳槽内,卡件包括第一弹簧和卡块,两个第一弹簧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接,两个卡块分别固接于两个第一弹簧相互远离的一端,混凝土底板靠近卡块处开设有卡槽,卡块位于卡槽内卡接固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组件安装于混凝土底板的水平槽时,向着靠近容纳槽的方向按压卡块,第一弹簧收缩,卡块位于容纳槽内,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向着靠近水平槽移动时,卡块与混凝土底板抵接,当卡块正对卡槽时,卡块插入卡槽内,第一弹簧伸展并推动卡块向着靠近卡槽的方向移动,卡块插入卡槽内并与混凝土底板卡接,提高了固定组件安装的便捷性。
12.可选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远离止水带一侧均开设有插槽,插槽位于靠近卡块处,插槽内均设置有插板,两个插板分别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滑移连接,卡块靠近插板一侧开设有缺口槽,缺口槽的底面靠近变形缝处逐渐向着靠近插板方向倾斜,插板端部位于缺口槽内并与卡块滑移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组件拆卸时,向着靠近卡块的方向按压插板,插板插入缺口槽内并与缺口槽的倾斜面抵接,逐渐向着靠近卡块的方向推动插板,此时卡块逐渐向着远离卡槽的方向移动并完全位于容纳槽内,最后将固定组件取下,便于拆卸更换固定组件和止水组件,降低了止水组件老化和损伤影响防渗效果。
14.可选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靠近插板处均可拆卸连接有用于覆盖插板的密封板。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板将插板覆盖,降低了插板误接触的概率,减少了外部残渣与插板接触,降低了杂物进入插槽内影响插板的正常使用的概率,提高了对插板的保护性。
16.可选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设置有牵引组件,牵引组件包括转动辊、卡板和牵引带,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靠近止水带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让位槽,两个转动辊位于第一让位槽内并分别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转动连接,两个卡板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靠近止水带处,止水带靠近两个卡板处均开设有适配槽,卡板位于适配槽
内并与止水带卡接固定,卡板远离止水带一侧与固定组件抵接,两个牵引带的一端分别固接于两个卡板相互远离的端部并缠绕于转动辊上,缠绕于第一固定板处转动辊的牵引带穿过第一固定板并与第二固定板固接,缠绕于第二固定板处转动辊的牵引带穿过第二固定板并与第一固定板固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底板由于气温降低而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时,混凝土底板向着远离止水带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此时与卡板固接的牵引带一端向着卡板相互远离的方向拉动卡板,从而使止水带的两端与混凝土底板靠近变形缝处的侧壁紧密抵接,减小止水带与混凝土底板之间的缝隙,提高地下室变形缝的防渗效果。
18.可选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靠近卡板处均开设有第二让位槽,第二让位槽内均设置有辅助件,辅助件包括压辊、固定杆和发条,两个压辊位于第二让位槽内并分别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转动连接,两个固定杆分别位于靠近压辊处并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接,发条的两端分别固接于定固定杆和压辊上,压辊与卡板滚动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随着混凝土底板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时,止水带相对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发生相对移动,此时压辊发生转动,发条的扭力增大,发条减小压辊转动的程度,增大压辊与卡板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止水带的形变,减小止水带与混凝土底板之间的缝隙。
20.可选的,固定组件上设置有压紧组件,压紧组件包括定位板、第二弹簧和压条,定位板固接于固定组件靠近止水带处,第二弹簧一端固接于定位板靠近止水带处,压条固接于第二弹簧远离定位板一端,且压条与止水带远离混凝土底板一侧抵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底板发生冷缩现象,混凝土底板向着远离止水带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簧向着靠近混凝土底板的方向推动压条,压条将止水带压紧于压条和混凝土底板之间,进一步减小止水带与混凝土底板之间的缝隙,提高地下室变形缝的防渗效果。
22.可选的,压条靠近第二弹簧处固接有导向杆,导向杆穿过定位板并与定位板滑移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季节更替、温度的变化,混凝土底板发生冷缩现象,混凝土底板向着远离止水带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并向着靠近混凝土底板的方向推动压条,使压条和止水带向着靠近混凝土底板的方向移动,此时导向杆与定位板发生相对滑动,对第二弹簧伸缩导向,减小第二弹簧伸缩时弯曲和晃动的程度,提高第二弹簧使用的稳定性。
24.可选的,压辊的周向面上固接有多个防滑凸条,多个防滑凸条间隔设置。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凸条增大了压辊周向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压辊与卡板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了止水带移动时的摩擦阻力,减小了止水带与压辊发生相对移动的程度。
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止水组件,地下水进入排水带中并排出,减少变形缝中地下水的淤积,降低了地下水从变形缝向上渗出的概率,提高了地下室变形缝的防渗效果;2.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固定组件随着变形缝的宽窄而变化,降低固定组件挤压混
凝土底板而产生裂纹的概率,降低地下水从缝隙中渗透的概率,提高地下室变形缝的防渗效果;3.通过设置牵引组件,使止水带的两端均与混凝土底板靠近变形缝处的侧壁紧密抵接,减小止水带与混凝土底板之间的缝隙,提高地下室变形缝的防渗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突出显示止水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突出显示止水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突出显示固定组件的爆炸图;图5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混凝土底板;11、变形缝;12、放置槽;13、水平槽;14、凹槽;15、卡槽;2、止水组件;21、止水带;211、适配槽;212、橡胶条;22、排水带;221、通孔;3、固定组件;31、第一固定板;311、第一插板;3111、限位槽;32、第二固定板;321、第二插板;3211、限位条;33、卡件;331、第一弹簧;332、卡块;3321、缺口槽;34、容纳槽;35、插槽;36、第一让位槽;37、第二让位槽;38、辅助件;381、第二支杆;382、压辊;3821、防滑凸条;383、固定杆;384、发条;4、凸条;5、插板;6、密封板;61、嵌槽;7、牵引组件;71、第一支杆;72、转动辊;73、卡板;74、牵引带;8、压紧组件;81、定位板;82、第二弹簧;83、压条;84、导向杆;9、膨胀混凝土层;10、泥浆找平层。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室变形缝防渗结构。参照图1,一种地下室变形缝防渗结构包括混凝土底板1,混凝土底板1水平铺设,混凝土底板1断开形成变形缝11,变形缝11竖直设置,混凝土底板1靠近变形缝11处可拆卸连接有止水组件2,止水组件2位于变形缝11的顶部,止水组件2的上方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固定止水组件2的固定组件3,固定组件3上方依次铺设膨胀混凝土层9和泥浆找平层10,泥浆找平层10与混凝土底板1的顶面齐平,止水组件2阻挡水从变形缝11向上渗出,提高地下室变形缝11的防渗效果。
31.结合图1和图2,混凝土底板1靠近变形缝11处开设放置槽12,放置槽12为阶梯槽,自下而上槽的宽度增大,混凝土底板1靠近放置槽12处开设有水平槽13,水平槽13的横截面大于放置槽12的横截面,变形缝11、放置槽12和水平槽13自下而上竖直分布,放置槽12内有止水组件2,止水组件2包括止水带21和排水带22,止水带21的顶部位于放置槽12内,止水带21的底部位于变形缝11内,且止水带21的外侧壁与混凝土底板1紧密抵接,止水带21底部的中部一体固接有橡胶条212,质软能发生微小形变;排水带22固接于止水带21下方,排水带22位于变形缝11内,排水带22呈u型,排水带22与止水带21的底部形成空腔,排水带22一端向下倾斜,排水带22底部最低处与排水道连通,排水带22靠近止水带21的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孔221,多个通孔221贯穿排水带22,固定组件3位于水平槽13内并将止水带21夹紧
于混凝土底板1和固定组件3之间。
32.安装止水组件2时,止水带21位于放置槽12内,止水带21底部与排水带22均位于变形缝11内,固定组件3将止水带21夹紧于固定组件3和混凝土底板1之间;当降雨量较大,地下水进入变形缝11后,地下水不断淤积达到排水带22处,地下水流经通孔221进入排水带22和止水带21形成的空腔内,由于排水带22的底部呈倾斜设置,流入排水带22和止水带21形成空腔内的地下水沿着排水带22的倾斜面流动并排入排水道,减少了变形缝11内地下水的量,降低了地下水从变形缝11向上渗出的概率,提高地下室变形缝11的防渗效果。
33.结合图3和图4,固定组件3包括第一固定板31、第二固定板32和卡件33,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均水平设置并有间隔,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的底面均固接有凸条4,凸条4与第一固定板31、第二固定板32等长,混凝土底板1靠近凸条4处开设有凹槽14,凸条4位于凹槽14内卡接固定,第一固定板31靠近第二固定板32一端固接有多个第一插板311,第二固定板32靠近第一固定板31的一端固接有多个第二插板321,第一插板311和第二插板321相互交错抵接设置,第一插板311靠近第二插板321的侧面开设有限位槽3111,限位槽3111水平开设并与变形缝11垂直,第二插板321靠近第一插板311处固接有限位条3211,限位条3211位于限位槽3111内并与第一插板311滑移连接,卡件33设置有两个,两个卡件33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相互远离的一端并与混凝土底板1卡接固定。
34.安装固定组件3时,将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分别放置于变形缝11两侧的水平槽13内,卡件33将固定组件3与混凝土底板1卡接固定,凸条4插设于凹槽14内,凸条4在水平方向对固定组件3限位,加强了固定组件3与混凝土底板1连接的稳定性;由于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混凝土底板1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变形缝11两侧的混凝土底板1向着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此时限位条3211位于限位槽3111内并沿着限位槽3111滑动,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随着混凝土底板1的移动向着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固定组件3能适用于不同宽度的变形缝11并将止水带21固定,降低固定组件3挤压混凝土底板1使混凝土底板1挤压力较大而产生裂纹的概率,降低地下水从缝隙中渗透的概率,提高地下室变形缝11的防渗效果。
35.结合图4和图5,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开设有容纳槽34,容纳槽34水平开设,两个卡件33分别位于两个容纳槽34内,卡件33包括第一弹簧331和卡块332,两个第一弹簧33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固接,第一弹簧331水平设置,两个卡块332分别固接于两个第一弹簧331相互远离的一端,两个卡块332分别与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滑移连接,混凝土底板1靠近卡块332处开设有卡槽15,卡块332位于卡槽15内卡接固定。
36.固定组件3安装于混凝土底板1的水平槽13时,向着靠近容纳槽34的方向按压两个卡块332,第一弹簧331收缩,卡块332位于容纳槽34内,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放置与水平槽13内并向下移动,卡块332与混凝土底板1抵接,当卡块332正对卡槽15时,第一弹簧331伸展并推动卡块332向着靠近卡槽15的方向移动,卡块332插入卡槽15内并与混凝土底板1卡接,提高了固定组件3安装的便捷性。
37.参照图4,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均设置有牵引组件7,牵引组件7包括第一支杆71、转动辊72、卡板73和牵引带74,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底部均开设有第一让
位槽36,第一让位槽36与变形缝11平行,每个第一让位槽36内的第一支杆7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支杆71竖直设置并与固定组固接,转动辊72位于两个第一支杆71之间并与第一支杆71转动连接,两个卡板73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靠近止水带21处,卡板73水平设置,且卡板73靠近变形缝11的一端向下垂直弯折,止水带21靠近两个卡板73处均开设有适配槽211,卡板73位于适配槽211内并与止水带21卡接固定,卡板73的顶部与固定组件3抵接,两个牵引带74的一端分别固接于两个卡板73相互远离的端部并缠绕于转动辊72上,缠绕于第一固定板31处转动辊72的牵引带74穿过第一固定板31并与第二固定板32固接,缠绕于第二固定板32处转动辊72的牵引带74穿过第二固定板32并与第一固定板31固接。
38.当变形缝11两侧的混凝土底板1由于气温降低而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时,混凝土底板1向着远离止水带21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随着混凝土底板1的移动而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此时与卡板73固接的牵引带74拉动卡板73,使两个卡板73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止水带21底部的橡胶条212拉伸,止水带21的两端与混凝土底板1靠近变形缝11处的侧壁紧密抵接,减小止水带21与混凝土底板1之间的缝隙,降低地下水从缝隙中渗出的概率,提高地下室变形缝11的防渗效果。
39.结合图4和图6,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让位槽37,第二让位槽37与变形缝11平行设置,第二让位槽37内均设置有辅助件38,辅助件38包括第二支杆381、压辊382、固定杆383和发条384,每个第二让位槽37内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杆381,两个第二支杆381竖直设置并与固定组件3固接,压辊382位于两个第二支杆381之间并与第二支杆381转动连接,固定杆383竖直设置并位于靠近第二支杆381处,第二支杆381与固定组件3固接,发条384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杆383和压辊382固接,压辊382的周向面上固接有多个防滑凸条3821,多个防滑凸条3821与压辊382等长,且多个防滑凸条3821均匀间隔设置,压辊382的底部与卡板73滚动连接。
40.压辊382进一步将卡板73压紧,使卡板73和止水带21压紧于混凝土底板1和压辊382之间,当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随着混凝土底板1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时,止水带21相对于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发生相对移动,此时压辊382发生转动,发条384的扭力增大,发条384减小压辊382转动的程度,且压辊382底部对卡板73施加向着远离变形缝11的摩擦力,使止水带21向着靠近混凝土底板1方向移动,减小止水带21与混凝土底板1之间的缝隙;防滑凸条3821增大了压辊382表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辊382与卡板73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压辊382底部对卡板73施加向着远离变形缝11的摩擦力。
41.结合图4和图7,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底部均设置有压紧组件8,压紧组件8包括定位板81、第二弹簧82、压条83和导向杆84,定位板81设置有两个,两个定位板81竖直设置并分别固接于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底部靠近止水带21处,压条83设置于定位板81靠近止水带21一侧,压条83与止水带21远离混凝土底板1的一侧抵接,压条83与定位板81有间隔,导向杆84固接与压条83靠近定位板81的一侧,导向杆84水平设置,导向杆84均匀设置有多个,多个导向杆84沿着压条8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多个导向杆84均穿过定位板81并与定位板81滑移连接,第二弹簧82固接于压条83和定位板81之间,第二弹簧82套设于导向杆84外。
42.混凝土底板1发生冷缩现象,混凝土底板1向着远离止水带21的方向移动时,第二
弹簧82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簧82向着靠近混凝土底板1的方向推动压条83,导向杆84向着靠近混凝土底板1的方向移动对第二弹簧82进行导向,减小第二弹簧82弯曲和晃动的程度,提高第二弹簧82使用的稳定性;压条83将止水带21压紧于压条83和混凝土底板1之间,进一步减小止水带21与混凝土底板1之间的缝隙,降低地下水向上渗出的概率,提高地下室变形缝11的防渗效果。
43.结合图4和图5,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顶部靠近卡块332处均开设有插槽35,插槽35竖直设置,插槽35内均设置有插板5,两个插板5分别与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滑移连接,卡块332的顶部开设有缺口槽3321,缺口槽3321的底面靠近变形缝11处逐渐向上倾斜,插板5底部位于缺口槽3321内并与卡块332滑移连接。
44.将固定组件3拆卸时,向下按压插板5,插板5插入缺口槽3321内并与缺口槽3321的倾斜面抵接,逐渐向下推动插板5,此时卡块332逐渐向着远离卡槽15的方向移动并完全位于容纳槽34内,最后将固定组件3取下,便于拆卸更换固定组件3和止水组件2,降低了止水组件2老化和损伤影响变形缝11的防渗效果。
45.参照图4,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的顶部靠近插板5处均开设有嵌槽61,嵌槽61与插槽35连通设置,嵌槽61内放置有密封板6,两个密封板6分别与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抵接。密封板6将插板5覆盖,降低了插板5误接触的概率,减少了外部残渣与插板5接触,降低了杂物进入插槽35内影响插板5的正常使用的概率,提高了对插板5的保护性。
46.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地下室变形缝防渗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安装变形缝11防渗结构时,将止水带21放置于放置槽12内,止水带21的底部和止水带21底部固接的排水带22均位于变形缝11内,固定组件3安装于水平槽13内并与混凝土底板1卡接固定,固定组件3将止水带21夹紧于固定组件3和混凝土底板1之间;当降雨量较大时,地下水进入变形缝11后,地下水与排水带22接触并流经通孔221进入排水带22和止水带21形成的空腔内,地下水沿着排水带22的倾斜面流动并从变形缝11排出,减少了变形缝11内的地下水的量,降低了地下水从变形缝11向上渗出的概率,提高地下室变形缝11的防渗效果。
47.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