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源污染的处理方法、用于该方法的电子设备及控制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534696发布日期:2021-09-04 16:2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面源污染的处理方法、用于该方法的电子设备及控制器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源污染的处理方法、用于该方法的电子设备及控制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部分城区开始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改造,该系统污水和雨水分别采用单独的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或自然水体等处,以此彻底解决河道水污染问题。
3.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雨污分流改造之后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末端调蓄雨水因为调蓄池的汇水面积比较大,大量的中后期雨水和初期雨水(简称初雨)混合,这就使得初雨特征不明显,大量的初期雨水没有被收集而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对水体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而如果在源头就将初雨直接排放至污水管,由于初雨的浓度往往比生活污水的浓度低,这样把初雨排空至污水处理厂也极易导致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降低,影响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或者说采用截流措施将初雨截流至污水管网,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排放,但是由于现状的污水管网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初雨的这部分的水量,所以实际上当降雨时,初雨无法截流至污水管网;而如果将初雨截流至初雨管,则需要在城市里新建一套初雨管,对城市里的初雨进行截流,但城市已经有雨污两套管网了,在新建一套初雨管网,施工难度很大、周期也很长、投资成本也很高。
4.由此可见,现有的雨污分流技术,针对初雨而言仍然存在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对初雨进行有效收集和排放,以解决直接将初雨排放至自然水体而引发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或是直接将初雨截流至污水管而导致的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低下问题,或是直接增设雨水管而导致管网铺设成本增加作业难度大等问题,具有实施简单、适应性广的特点。
6.具体来说,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源污染的处理方法,用于分流制排水系统,所述分流制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支管、分流设施和处理设施,所述雨水支管连通若干个初雨调蓄池和下游的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连通所述市政雨水管和所述处理设施,在所述雨水支管通向所述初雨调蓄池方向上设置有第一开关,在所述初雨调蓄池通向所述雨水支管方向上设置有第二开关;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当前时期的识别指令,所述识别指令包括下述指令中的一种:用于表征在降雨时期雨水为初雨的第一识别指令、用于表征在降雨时期雨水为中后期雨的第二识别指令以及用于表征非降雨时期的第三识别指令;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一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使由所述雨水支管输入的初雨流入若干个所述初雨调蓄池进行存储;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二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使由所述雨水支管输入的中后期雨流入依次经所述雨水支管、所述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分流至自然水体,或者分流至下游管道后经所述下游管道流入自然水体;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三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开启,使由所述初雨调蓄池存储的初雨输入至
所述雨水支管,并依次经所述雨水支管、所述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分流至所述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7.在第一方面中,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三识别指令时,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雨水支管和/或所述市政雨水管的末端水流量数据;将所述水流量数据与预设的最大水流量阈值进行对比;若所述水流量数据小于所述最大水流量阈值,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开启。
8.在第一方面中,当若所述水流量数据小于所述最小水流量阈值时,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水流量数据与所述最大水流量阈值的流量差值;获取若干个初雨调蓄池中每一个所述初雨调蓄池的出水流量;依据所述流量差值和所述出水流量确定需要排空的初雨调蓄池的数量;控制所述需要排空的初雨调蓄池所对应的第二开关开启。
9.在第一方面中,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三识别指令时,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处理设施的容量数据;将所述处理设施的容量数据与所述处理设施的最大容量阈值进行对比;若所述处理设施的容量数据小于所述处理设施的最大容量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开启。
10.在第一方面中,当若所述处理设施的容量数据小于所述处理设施的最大容量阈值时,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处理设施的容量数据与所述最大容量阈值的容量差值;获取若干个初雨调蓄池中每一个所述初雨调蓄池的水容量;依据所述容量差值和所述水容量确定需要排空的初雨调蓄池的数量;控制所述需要排空的初雨调蓄池所对应的第二开关开启。
11.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面源污染的处理方法,用于分流制排水系统,所述分流制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支管、分流设施和处理设施,所述雨水支管连通若干个初雨调蓄池和下游的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连通所述市政雨水管和所述处理设施,在所述雨水支管通向所述初雨调蓄池方向上设置有第一开关,在所述初雨调蓄池通向所述雨水支管方向上设置有第二开关;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当前时期的识别指令,所述识别指令包括下述指令中的一种:用于表征在降雨时期雨水为初雨的第一识别指令、用于表征非降雨时期的第三识别指令;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一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使由所述雨水支管输入的初雨流入若干个所述初雨调蓄池进行存储;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三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开启,使由所述初雨调蓄池存储的初雨输入至所述雨水支管,并依次经所述雨水支管、所述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分流至所述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12.在第二方面中,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三识别指令时,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雨水支管和/或所述市政雨水管的末端水流量数据;将所述水流量数据与预设的最大水流量阈值进行对比;若所述水流量数据小于所述最大水流量阈值,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开启。
13.在第二方面中,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三识别指令时,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处理设施的容量数据;将所述处理设施的容量数据与所述处理设施的最大容量阈值进行对比;若所述处理设施的容量数据小于所述处理设施的最大容量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开启。
14.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用于上述所述的面源污染的处理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传送器,用于接收当前时期的识别指令,所述识别指令包括下述指令中的一种:用于表征在降雨时期雨水为初雨的第一识别指令、用于表征在降雨时期雨水为中后期雨的第二识别指令以及用于表征非降雨时期的第三识别指令;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以下步骤: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一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使由所述雨水支
管输入的初雨流入若干个所述初雨调蓄池进行存储;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二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使由所述雨水支管输入的中后期雨流入依次经所述雨水支管、所述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分流至自然水体,或者分流至下游管道后经所述下游管道流入自然水体;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三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开启,使由所述初雨调蓄池存储的初雨输入至所述雨水支管,并依次经所述雨水支管、所述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分流至所述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15.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控制器,用于上述所述的面源污染的处理方法,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以下步骤: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一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使由所述雨水支管输入的初雨流入若干个所述初雨调蓄池进行存储;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二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使由所述雨水支管输入的中后期雨流入依次经所述雨水支管、所述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分流至自然水体,或者分流至下游管道后经所述下游管道流入自然水体;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三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开启,使由所述初雨调蓄池存储的初雨输入至所述雨水支管,并依次经所述雨水支管、所述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分流至所述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16.第五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用于上述所述的面源污染的处理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传送器,用于接收当前时期的识别指令,所述识别指令包括下述指令中的一种:用于表征在降雨时期雨水为初雨的第一识别指令、用于表征非降雨时期的第三识别指令;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以下步骤: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一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使由所述雨水支管输入的初雨流入若干个所述初雨调蓄池进行存储;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三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开启,使由所述初雨调蓄池存储的初雨输入至所述雨水支管,并依次经所述雨水支管、所述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分流至所述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17.第六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控制器,用于上述所述的面源污染的处理方法,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以下步骤: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一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使由所述雨水支管输入的初雨流入若干个所述初雨调蓄池进行存储;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三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开启,使由所述初雨调蓄池存储的初雨输入至所述雨水支管,并依次经所述雨水支管、所述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分流至所述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18.有益效果:
19.本发明提供的面源污染的处理方法,在用于分流制排水系统时,首先通过分流制排水系统的雨水支管连通若干个初雨调蓄池以对分散的初雨进行对应收集,并在收集之后该处理方法接收当前时期的识别指令,然后依据该识别指令分别对第一开关开启和第二控制开关进行控制,例如当识别指令为第一识别指令时,控制第一开关开启,使由雨水支管输入的初雨流入若干个所述初雨调蓄池进行存储;当识别指令为第二识别指令时,控制第一开关关闭,使由雨水支管输入的中后期雨流入依次经雨水支管、市政雨水管、分流设施分流至自然水体,或者分流至下游管道后经所述下游管道流入自然水体;当识别指令为第三识别指令时,控制第二开关开启,使由初雨调蓄池存储的初雨输入至雨水支管,并依次经雨水
支管、市政雨水管、分流设施分流至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可以理解,这就使得本申请可以依据所获得的识别指令,在特定的时期(如降雨或非降雨)对初雨进行存储或排放,并且是排放至原有的雨水支管中,经雨水支管、市政雨水管、分流设施分流至处理设施进行处理,也即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取代了现有的直接将初雨排放至自然水体,或是直接将初雨截流至污水管,或是直接增设新的的处理方式,相比较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本发明不是将初雨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继而也不会引发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同样本发明也不是直接将初雨截流至污水管继而也不会导致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以及本发明也不是直接增设雨水管继而也不会导致管网铺设成本增加作业难度大等问题,具有实施简单、适应性广的特点。
20.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面源污染的处理方法的示意框图;
2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
2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
26.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为清楚、明白的理解本发明,进而支持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对应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特在介绍本发明之前,针对其所涉及的术语名词作出如下解释:
27.雨水支管,是在单元区域管道中用于输送雨水的管道;污水支管,是在单元区域管道中用于输送污水的管道;处理设施,是用于对初雨进行处理的设施,例如人工湿地、生物滤池、斜板沉淀、初雨处理厂等净化处理设施;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均是用于控制水流通断的控制开关,可以是闸门、堰门、阀门、闸阀、气囊、气枕、管夹阀或柔性截流装置等;市政雨水管,是在市政管道中用于输送雨水的管道。
2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的“雨水”、“污水”并非是对“支管”功能进行的限定,以及“市政雨水”也并非是对“管”功能进行的限定,而仅仅只是起区分作用。换句话说,雨水支管、污水支管、市政雨水管、市政污水管均可使用同一种管道,或者不同种管道,
或者部分相同、部分不同的管道,对此本发明并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液体输送的管道,均适用于本发明,也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29.按照是否发生降雨行为,可将本发明中所涉及的时期分为降雨时期和非降雨时期,其中降雨时期是指发生降雨行为的时期,可以理解为是下雨天;非降雨时期是与降雨时期相对立的一个时期,是指没有发生降雨行为的时期,可以理解为晴天。或者按照降雨量的大小,也可将本发明中所涉及的时期分为降雨时期和非降雨时期,其中降雨时期是指降雨量达到某一雨量阈值时的时期,可以理解为是降雨稍大时的时期;非降雨时期是与降雨时期相对立的一个时期,是指降雨量小于该雨量阈值时的时期,可以理解为是未降雨或者降雨量较小时的时期。
30.在本发明中,其对降雨时期和非降雨时期具体是属于上述哪一种方式进行确定并不在限定,可根据实际作业需求选择确定即可;换句话说,上述任一种确定降雨时期和非降雨时期的方式均适用于本发明。而如何针对是否发生降雨进行判断,以及如何针对降雨量是否达到某一雨量阈值进行判断,采用现有技术的判断方式即可,本发明不再针对是否发生降雨的判断方式,以及针对降雨量是否达到某一雨量阈值的判断方式作出限定,只要能够实现获得是否发生降雨、或者降雨量是否达到某一雨量阈值的判断结果的判断方式,均适用于本发明。
31.进一步的,针对降雨时期而言,针对其雨水可分为初雨和中后期雨,其划分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时长法、水质法或者液位法,例如当采用时长法时,则在降雨时期时对应的雨水为初雨,在降雨中后期时所对应的雨水为中后期雨;再如采用水质法时,则当雨水浓度高于某一浓度阈值时,该雨水为初雨,当雨水浓度低于某一浓度阈值时,该雨水为中后期雨;再如采用液位法时,则当雨水液位低于某一液位阈值时,该雨水为初雨,当雨水液位高于某一液位阈值时,该雨水为中后期雨。
32.同样的,其对初雨或者中后期雨具体是属于上述哪一种方式进行确定并不在限定,可根据实际作业需求选择确定即可;换句话说,上述任一种确定初雨或者中后期雨的方式均适用于本发明。
33.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由于实际作业过程中针对雨水和/或污水的排放过程中也是允许存在一定误差的,因此,各时期的具体划分可以存在一定的误差,如初雨和中后期雨中间存在划分节点不严谨,而导致初雨中混杂有中后期雨,或者初雨/中后期雨混杂有少量污水等;而因该误差导致的作业影响由于并不影响本发明整个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可以忽略不计,不应以此认为不在本发明所述的保护范围内。
34.在介绍具体的实施例之前,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面源污染的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分流制市政管道中的排水系统,也可以用于合流制市政管道中的排水系统,以实现对初雨进行调蓄的效果,在实际作业过程中选择适用即可,而针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下述具体实施例而言,以本发明应用于分流制市政管为例进行详细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将其直接应用于合流制市政管道时,同样可以实现下述具体实施例中应用于分流制市政管道时的初雨调蓄的技术效果,对此针对本发明用于合流制市政管道的应用场景而言不在赘述,其适用原理参阅下述分流制市政管的具体应用即可。
35.实施例一
36.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面源污染的处理方法示意框图,用于如图3
所示的分流制市政管道中的排水系统,该所述分流制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支管、污水支管、分流设施和处理设施,所述雨水支管连通若干个初雨调蓄池和下游的市政雨水管,污水支管连通各个建筑物的污水排放管道,并与下游的市政污水管连通,所述分流设施连通所述市政雨水管和所述处理设施,在所述雨水支管通向所述初雨调蓄池方向上设置有第一开关,在所述初雨调蓄池通向所述雨水支管方向上设置有第二开关;所述方法包括:
37.s100、接收当前时期的识别指令,所述识别指令包括下述指令中的一种:用于表征在降雨时期雨水为初雨的第一识别指令、用于表征在降雨时期雨水为中后期雨的第二识别指令以及用于表征非降雨时期的第三识别指令;
38.s200、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一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使由所述雨水支管输入的初雨流入若干个所述初雨调蓄池进行存储;
39.具体而言,在接收到当前指令为第一识别指令时,此时则表示当前时期为降雨初期,可以理解为是刚开始下雨的时期,此时雨水较混浊,污染程度大,而若将该阶段的初雨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则对水体极易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或者在源头就将初雨直接排放至污水管,由于初雨的浓度往往比生活污水的浓度低,这样把初雨通过污水管排放至污水处理厂也极易导致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降低,影响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或者采用截流措施将初雨截流至污水管网,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排放,但是由于现状的污水管网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初雨的这部分的水量,所以实际上初雨是无法截流至污水管网,而如果将初雨截流至初雨管,则需要在城市里新建一套初雨管,对城市里的初雨进行截流,但城市已经有雨污两套管网了,在新建一套初雨管网,施工难度很大、周期也很长、投资成本也很高。因此,在本发明中当接收到当前指令为第一识别指令时,此时控制第一开关开启,可以使得由雨水支管中输入的初雨流入就近连通的初雨调蓄池中进行存储,避免直接排放至污水管或是自然水体或是污水处理厂。而为了大面积的减少区域污染,也即面源污染,在本发明的排水系统中设置有若干个初雨调蓄池,以通过该若干个初雨调蓄池来对多个分散区域的初雨进行对应存储,以此达到减小面源污染的目的。
40.s300、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二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使由所述雨水支管输入的中后期雨流入依次经所述雨水支管、所述市政雨水管、分流设施分流至自然水体,或者分流至下游管道后经所述下游管道流入自然水体;
41.具体来说,在接收到当前指令为第二识别指令时,此时则表示当前时期为降雨中后期,此时雨水较清澈,污染程度小,针对该时间的中后期雨水,是可以直接经所述雨水支管、所述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分流至下游管道或者自然水体即可,不会对自然水体造成面源污染。
42.s400、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三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开启,使由所述初雨调蓄池存储的初雨输入至所述雨水支管,并依次经所述雨水支管、所述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分流至所述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43.具体而言,在接收到当前指令为第三识别指令时,此时则表示当前时期为非降雨时期,可以理解为是晴天,或者小雨天,此时控制第二开关开启,可以使得由初雨调蓄池存储的初雨输入至雨水支管,并依次经雨水支管、市政雨水管、分流设施分流至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44.而对于此时初雨从初雨调蓄池向外排放的具体实现方式而言,本发明有如下几种
方式:
45.实施方式一,依据管网末端的水流量数据来确定是否需要对初雨调蓄池进行初雨的排放,具体包括:
46.获取所述雨水支管和/或所述市政雨水管的末端水流量数据;
47.将所述水流量数据与预设的最大水流量阈值进行对比;
48.若所述水流量数据小于所述最大水流量阈值,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开启。
49.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将管网末端的水流量阈值作为参考数据来确定初雨调蓄池中的初雨是否适合排放,也即仅在管网存在富裕容量时才会开启第二开关对初雨予以开放,能够有效对管网中现有的水流量进行监控,避免出现管网中现有水流量过大而无法承载更多水流导致初雨调蓄池中的初雨无法排出的现象发生,达到排放合理的技术效果。
50.实施方式二,在上述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之上,依据管网末端的水流量数据来确定可以针对几个初雨调蓄池进行初雨的排放,具体包括:
51.若所述水流量数据小于所述最小水流量阈值时,
52.获取所述水流量数据与所述最大水流量阈值的流量差值;
53.获取若干个初雨调蓄池中每一个所述初雨调蓄池的出水流量;
54.依据所述流量差值和所述出水流量确定需要排空的初雨调蓄池的数量;
55.控制所述需要排空的初雨调蓄池所对应的第二开关开启。
5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将管网末端的水流量阈值和当前水流量的数据进行比对后,计算出流量差值,通过该流量差值作为参考数据来确定排放初雨的初雨调蓄池中的数量,例如在流量差值为a时开放1个初雨调蓄池予以排放,在流量差值为b时开放2个初雨调蓄池予以排放,以此类推,也即根据管网目前的富裕容量时来确定排放初雨的初雨调蓄池中的数量,能够有效避免同时开放太多初雨调蓄池而出现管网中现有水流量过大而无法承载更多水流导致初雨调蓄池中的初雨无法排出的现象发生,达到相比于实施方式一而言进一步排放合理的技术效果。
57.实施方式三,依据处理设施的容量数据来确定是否需要对初雨调蓄池进行初雨的排放,具体包括:
58.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三识别指令时,
59.获取处理设施的容量数据;
60.将所述处理设施的容量数据与所述处理设施的最大容量阈值进行对比;
61.若所述处理设施的容量数据小于所述处理设施的最大容量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开启。
6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将处理设施的容量数据作为参考数据来确定初雨调蓄池中的初雨是否适合排放,也即仅在处理设施存在富裕容量时才会开启第二开关对初雨予以开放,能够有效对处理设施中现有的处理容量进行监控,避免出现处理设施中现有容量过大而无法承载更多初雨导致初雨调蓄池中的初雨无法排出的现象发生,达到排放合理的技术效果。
63.实施方式四,在上述实施方式三的基础之上,依据处理设施的容量数据来确定可以针对几个初雨调蓄池进行初雨的排放,具体包括:
64.若所述处理设施的容量数据小于所述处理设施的最大容量阈值时,
65.获取所述处理设施的容量数据与所述最大容量阈值的容量差值;
66.获取若干个初雨调蓄池中每一个所述初雨调蓄池的水容量;
67.依据所述容量差值和所述水容量确定需要排空的初雨调蓄池的数量;
68.控制所述需要排空的初雨调蓄池所对应的第二开关开启。
69.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将处理设施的容量数据和处理设施的最大容量阈值进行比对后,计算出容量差值,通过该容量差值作为参考数据来确定排放初雨的初雨调蓄池中的数量,例如在容量差值为c时开放1个初雨调蓄池予以排放,在容量差值为d时开放2个初雨调蓄池予以排放,以此类推,也即根据处理设施目前的富裕容量来确定排放初雨的初雨调蓄池中的数量,能够有效避免同时开放太多初雨调蓄池而出现处理设施中现有容量过大而无法承载更多初雨导致初雨调蓄池中的初雨无法排出的现象发生,达到相比于实施方式三而言进一步排放合理的技术效果。
70.需要补充的是,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初雨调蓄池的数量可以是若干个,处理设施的数量也可以是若干个,除了按照实施方式三所述的方式依据单个处理设施的富裕容量来判断是否需要开启一个或多个初雨调蓄池所对应的第二开关外,还可以是依据若干个处理设施的总的富裕容量来来判断是否需要开启一个或多个初雨调蓄池所对应的第二开关。换句话,在依据处理设施的容量数据来确定是否需要对初雨调蓄池进行初雨的排放是存在多种组合策略的,例如依据一个处理设施的容量来对应判断一个初雨调蓄池的是否进行初雨排放,或者依据一个处理设施的容量来对应判断多个初雨调蓄池的是否进行初雨排放,或者依据多个处理设施的容量来对应判断一个初雨调蓄池的是否进行初雨排放,或者依据多个处理设施的容量来对应判断多个初雨调蓄池的是否进行初雨排放;对此,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依据处理设施的容量数据来确定是否需要对初雨调蓄池进行初雨的排放的单个策略或者组合策略,均适用于本发明,也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71.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实际作业过程中,基于雨水的流动特点,在非降雨时期时,也有可能出现雨水支管中存在部分残余雨水(即降雨时期未排放完的雨水),此时该部分残余雨水也会占据雨水支管的流通空间,并且该部分残余雨水大部分是中后期雨水,因此为了将初雨调蓄池中的初雨与该部分残余雨水相区分,避免混合,也为了避免占用雨水支管的流通空间,当识别指令为表征非降雨时期的指令时,此时还需监测雨水支管中是否存在残余雨水,也即此时的雨水支管是否属于空闲支管(不存在雨水流通的空闲雨水支管),若属于空闲支管,则控制第二开关开启,开始排放被存储的初雨;若不属于空闲支管,则此时第二开关仍然关闭,待监测的雨水支管中不存在残余雨水在开启第二开关予以排放。
72.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面源污染的处理方法,在用于分流制排水系统时,首先通过分流制排水系统的雨水支管连通若干个初雨调蓄池以对分散的初雨进行对应收集,并在收集之后该处理方法接收当前时期的识别指令,然后依据该识别指令分别对第一开关开启和第二控制开关进行控制,例如当识别指令为第一识别指令时,控制第一开关开启,使由雨水支管输入的初雨流入若干个所述初雨调蓄池进行存储;当识别指令为第二识别指令时,控制第一开关关闭,使由雨水支管输入的中后期雨流入依次经雨水支管、市政雨水管、分流设施分流至自然水体,或者分流至下游管道后经所述下游管道流入自然水体;当识别指令为第三识别指令时,控制第二开关开启,使由初雨调蓄池存储的初雨输入至雨
水支管,并依次经雨水支管、市政雨水管、分流设施分流至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可以理解,这就使得本申请可以依据所获得的识别指令,在特定的时期(如降雨或非降雨)对初雨进行存储或排放,并且是排放至原有的雨水支管中,经雨水支管、市政雨水管、分流设施分流至处理设施进行处理,也即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取代了现有的直接将初雨排放至自然水体,或是直接将初雨截流至污水管,或是直接增设新的的处理方式,相比较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本发明不是将初雨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继而也不会引发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同样本发明也不是直接将初雨截流至污水管继而也不会导致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以及本发明也不是直接增设雨水管继而也不会导致管网铺设成本增加作业难度大等问题,具有实施简单、适应性广的特点。
73.实施例二
74.基于实施例一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面源污染的处理方法,用于分流制排水系统,所述分流制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支管、分流设施和处理设施,所述雨水支管连通若干个初雨调蓄池和下游的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连通所述市政雨水管和所述处理设施,在所述雨水支管通向所述初雨调蓄池方向上设置有第一开关,在所述初雨调蓄池通向所述雨水支管方向上设置有第二开关;所述方法包括:
75.接收当前时期的识别指令,所述识别指令包括下述指令中的一种:用于表征在降雨时期雨水为初雨的第一识别指令、用于表征非降雨时期的第三识别指令;
76.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一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使由所述雨水支管输入的初雨流入若干个所述初雨调蓄池进行存储;
77.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三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开启,使由所述初雨调蓄池存储的初雨输入至所述雨水支管,并依次经所述雨水支管、所述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分流至所述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78.具体而言,在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可仅对降雨时期和非降雨时期两种场景进行响应,也即针对第一识别指令和第三识别指令做出动作即可,相比于实施例一而言,在具备与实施例一相同技术效果之外,可达到简化指令控制、提高响应速率的技术效果。该相同的技术效果包括但不限于:可以依据所获得的识别指令,在特定的时期(如降雨或非降雨)对初雨进行存储或排放,并且是排放至原有的雨水支管中,经雨水支管、市政雨水管、分流设施分流至处理设施进行处理,也即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取代了现有的直接将初雨排放至自然水体,或是直接将初雨截流至污水管,或是直接增设新的的处理方式,相比较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本发明不是将初雨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继而也不会引发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同样本发明也不是直接将初雨截流至污水管继而也不会导致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以及本发明也不是直接增设雨水管继而也不会导致管网铺设成本增加作业难度大等问题,具有实施简单、适应性广的特点。
79.由于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为同一发明构思下的一个实施例,且该实施例二构成该实施例一中的仅对第一识别指令和第三识别指令进行响应的应用环境,其控制逻辑与实施例一中的逻辑相同,此处对该实施例二的控制方法不再赘述,未详述部分请参阅实施例一。
80.实施例三
81.基于实施例一相同的发明构思,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三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
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传送器,用于接收当前时期的识别指令,所述识别指令包括下述指令中的一种:用于表征在降雨时期雨水为初雨的第一识别指令、用于表征在降雨时期雨水为中后期雨的第二识别指令以及用于表征非降雨时期的第三识别指令;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以下步骤: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一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使由所述雨水支管输入的初雨流入若干个所述初雨调蓄池进行存储;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二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使由所述雨水支管输入的中后期雨流入依次经所述雨水支管、所述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分流至下游管道或者自然水体;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三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开启,使由所述初雨调蓄池存储的初雨输入至所述雨水支管,并依次经所述雨水支管、所述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分流至所述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82.由于该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为同一发明构思下的一个实施例,且该实施例三构成该实施例一中的硬件控制部分,其控制方法与实施例一中的方法完全相同,此处对该实施例二的控制方法不再赘述,未详述部分请参阅实施例一。
83.实施例四
84.基于实施例一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四还提供了一种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以下步骤: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一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使由所述雨水支管输入的初雨流入若干个所述初雨调蓄池进行存储;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二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使由所述雨水支管输入的中后期雨流入依次经所述雨水支管、所述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分流至下游管道或者自然水体;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三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开启,使由所述初雨调蓄池存储的初雨输入至所述雨水支管,并依次经所述雨水支管、所述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分流至所述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85.由于该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三为同一发明构思下的一个实施例,且该实施例四构成该实施例一或三中的硬件控制部分,其控制方法与实施例一或三中的方法完全相同,此处对该实施例二的控制方法不再赘述,未详述部分请参阅实施例一。
86.实施例五
87.基于实施例二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五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传送器,用于接收当前时期的识别指令,所述识别指令包括下述指令中的一种:用于表征在降雨时期雨水为初雨的第一识别指令、用于表征非降雨时期的第三识别指令;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以下步骤: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一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使由所述雨水支管输入的初雨流入若干个所述初雨调蓄池进行存储;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三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开启,使由所述初雨调蓄池存储的初雨输入至所述雨水支管,并依次经所述雨水支管、所述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分流至所述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88.由于该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二为同一发明构思下的一个实施例,且该实施例五构成该实施例二中的硬件控制部分,其控制方法与实施例二中的方法完全相同,此处对该实施例五的控制方法不再赘述,未详述部分请参阅实施例二。
89.实施例六
90.基于实施例二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六还提供了一种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以下步骤: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一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使由所述雨水支管输入的初雨流入若干个所述初雨调蓄池进行存储;当所述识别指令为第三识别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开启,使由所述初雨调蓄池存储的初雨输入至所述雨水支管,并依次经所述雨水支管、所述市政雨水管、所述分流设施分流至所述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91.由于该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二、五为同一发明构思下的一个实施例,且该实施例六构成该实施例二、五中的硬件控制部分,其控制方法与实施例二、五中的方法完全相同,此处对该实施例五的控制方法不再赘述,未详述部分请参阅实施例二。
92.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实施例当中,传送器用于对当前时期的识别指令进行接收和传送,也即是直接获得用于控制控制器的识别指令,该指令可以是直接由人工输入,也可以有另一终端设备或远程终端传送该识别指令,并在接收到该识别指令后传输至控制器,并不对如何得到这一识别指令进行动作,换句换说,如何针对是否发生降雨进行判断,以及如何针对降雨时期的雨水是初雨或是中后期雨进行判断,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下述方法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来进行判断,如液位法、水质法、雨量法、总量法、时间法等方法,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获得对应指令的获得方式或者判断方式,均适用于本发明。
93.最后所应说明的是,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