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型水泥毯及其铺设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719397发布日期:2021-09-22 20:23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衔接型水泥毯及其铺设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水泥产品领域,具体涉及衔接型水泥毯及其铺设方法。


背景技术:

2.水泥毯学名混凝土帆布(concrete cloth),是一种浸渍了水泥的柔软的布,遇水会发生水合反应而硬化成一种很薄的防水防火的耐用混凝土层。
3.然而目前社会上所使用的传统水泥毯,在转运至沟渠等施工地点进行使用时,逐渐出现了一些弊端,且该弊端的出现,导致传统的水泥毯已然无法满足目前本领域的高标准使用需求,现将传统水泥毯所存在的弊端进行如下具体说明:
4.传统的水泥毯为长条一体状,在未使用状态下为卷收状,当在沟渠等施工环境进行使用时,需两名工作人员分别站立于沟渠最高处的两端,在对水泥毯进行铺设的同时,需对水泥毯进行实时裁剪,此外还需至少一位工作人员于沟渠内侧底端对水泥毯进行辅助推行;
5.然而上述操作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费时费力,且在对水泥毯裁剪的过程中,稍有不慎,水泥毯也容易因操作不当而边角损坏,而且在沟渠底部工作的工作人员,其体力消耗巨大,在水泥毯由高处滑落时,其需施加一定的反作用力,避免水泥毯滚动过快,冲击力过大,对水泥毯自身造成损坏,而当水泥毯运动至沟渠底部时,又需由沟渠底部的工作人员将水泥毯推动于另一端的高处,如此反复操作,方可达到对沟渠进行全面覆盖的目的,然在此反复循环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体力消耗过大,影响水泥毯铺设的工作效率。
6.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全新的水泥毯及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对于目前本领域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7.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衔接型水泥毯及其铺设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传统水泥毯在沟渠等地点进行使用时,工作人员所耗体力较大,且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8.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9.本发明之一:
10.衔接型水泥毯,包括至少一个衔接单元,所述衔接单元包括本体,所述本体配置有衔接部,所述衔接部能够用于连接多个衔接单元,并使多个衔接单元的端部连成一体。
11.进一步,所述衔接部与本体一体成型,位于本体的端部,且衔接部沿本体宽度方向凸出长度为本体宽度的整数倍。
12.进一步,所述衔接部为截面呈凹字形的卡条,所述卡条凹槽与本体的厚度相适应。
13.进一步,所述衔接部在宽度方向上呈弧形,其中部对应宽度最大。
14.进一步,所述本体上分布有预留孔,所述预留孔贯穿本体厚度方向两侧,其孔径沿本体厚度方向逐渐变小。
15.进一步,所述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相互匹配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的厚度为
本体厚度的1/2;
16.一个所述搭接部的侧边呈弧度向上延伸状,另一个所述搭接部的侧边呈弧度向下延伸状,当两个所述本体相邻间隔分布,其相邻所述搭接部呈上下盖合状。
17.本发明之二:
18.衔接型水泥毯的铺设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9.1).材料准备:
20.i.将本体表面杂质进行清理;
21.ii.将本体卷收或叠加后进行转运;
22.2).水泥毯铺设:
23.i.工作人员站立于沟渠顶部两侧,将本体铺设于沟渠表面;
24.ii.用清水直接对本体进行浇淋;
25.iii.对衔接水泥毯组表面用清水进行浇淋;
26.3).水泥毯铺设质检:
27.i.使用滚动刷对本体平面进行滚动;
28.ii.检验。
29.进一步,步骤3中,滚动刷包括竖杆,以及设置于竖杆端部的回旋部,所述回旋部远离竖杆的一端为两段式结构,构成支架部,所述滚动刷还包括套设于支架部上的滚动部,且滚动部呈两段间隔状。
30.进一步,所述支架部通过弹性件配置于回旋部上。
31.进一步,步骤3中,经由预留孔进行打孔固定。
3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33.该衔接型水泥毯及其铺设方法,通过本体及衔接部的配合使用,其构成一个衔接单元,对沟渠进行铺设,当沟渠长度较长时,可经由衔接部对相邻的衔接单元进行连接,使得多个衔接单元连成一体对沟渠进行铺设,衔接部可为固定连接的方式,也可为凹字形与本体卡合的方式进行使用,当衔接部为凹字形结构对本体端部进行卡合包裹时,可达到对本体端部边缘进行保护,避免本体端面出现“毛边”的现象,此外,更需强调的是,将相邻的衔接单元组合为一体,更可增加其整体的结构稳定性,避免衔接单元因外部力量的干预而出现翻面或位移的现象。
34.本技术技术方案采用衔接部固定连接及卡合插接的两种使用方式,当沟渠长度较短时,可直接使用固定连接的衔接部,而当沟渠长度较长时,可直接使用衔接部卡合插接的方式,对不同的本体端部进行插接,以达到将不同的衔接单元合为一体,极大限度的提高了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适用性。
35.本技术技术方案相比较传统的水泥毯,则有效解决了工作人员需对传统水泥毯反复裁剪的问题,尽可能的避免对水泥毯造成损坏,节省了工作人员的体力消耗,更提高了水泥毯的铺设效率,此外也尽可能的避免需由工作人员于沟渠底部将水泥毯推向于沟渠高处,以及尽可能的避免了需对由高处滑落至底部的水泥毯施加反作用力的问题。
36.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
获得。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38.图2为本发明的弧度状衔接部示意图;
39.图3为本发明的本体卷收状态示意图;
40.图4为本发明的滚动刷局部示意图;
41.图5为本发明的凹字形衔接部局部示意图;
42.图6为本发明的本体正视图;
43.图7为本发明的搭接部上下盖合状态示意图。
44.图中:1、本体;2、衔接部;3、预留孔;4、竖杆;5、回旋部;6、滚动部;7、弹性件;8、滚动刷;9、搭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6.本发明之一: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7所示,衔接型水泥毯,包括至少一个衔接单元,衔接单元包括本体1,本体配置有衔接部2,衔接部能够用于连接多个衔接单元,并使多个衔接单元的端部连成一体。
47.本技术技术方案所提及的本体材质则为水泥毯材质,当需对长度较小的沟渠进行水泥毯铺设时,仅仅需将本体的两端分别搭设于沟渠的顶部两侧,并利用清水对本体进行浇淋即可,而当需对长度较长的沟渠进行水泥毯铺设时,此处可根据情况,选择性的经由衔接部,将不同的衔接单元拼接于一体,并将拼接完毕的衔接单元铺设于沟渠上,并利用清水进行浇淋,则摆脱了常规水泥毯在铺设过程中需反复裁剪的问题。
48.本实施例中:所述衔接部与本体一体成型,位于本体的端部,且衔接部沿本体宽度方向凸出长度为本体宽度的整数倍,此处将衔接部与本体一体成型,从而一者可便于对拼接于一体的衔接单元进行卷收、转运,二者也可避免铺设完毕的本体,出现端面“毛边”的现象,尽可能的保障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三者,在增强了衔接单元之间的连接性后,可避免衔接单元出现滑动、位移的现象。
49.本实施例中:所述衔接部为截面呈凹字形的卡条,所述卡条凹槽与本体的厚度相适应,此处进一步限定衔接部的凹字形外形,当沟渠长度过长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利用衔接部对不同的本体端部进行卡合套接,本技术技术方案所提及的衔接部皆为水泥毯材质,当衔接部对不同的本体端部卡合完毕后,可随即利用清水对其进行冲洗,以达到将衔接部随本体一并固化;
50.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衔接部固定连接使用不同的是,可根据需要,自由的对多个不同衔接单元进行拼接,进一步提高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适用性。
51.本实施例中:所述衔接部在宽度方向上呈弧形,其中部对应宽度最大,此处进一步限定衔接部的外形构造,其目的是尽可能的增大衔接部与沟渠表面的接触面积,避免本体在铺设过程中,出现滑动、偏移的情况。
52.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上分布有预留孔,所述预留孔贯穿本体厚度方向两侧,其孔
径沿本体厚度方向逐渐变小,此处进一步限定预留孔及其规格,其目的是便于在本体成型完毕后,需对其进行打孔固定时,保证打孔固定点位置事先标准化设定,从而避免因打孔位置差异较大影响本体铺设后的稳定性,且将预留孔口径较大的一面朝上,口径较小的一面朝向于沟渠面,其目的是一者便于打孔,二者避免在打孔之前,预留孔口径撕裂扩大,影响后期的打孔固定操作。
53.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相互匹配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的厚度为本体厚度的1/2,一个搭接部的侧边呈弧度向上延伸状,另一个搭接部的侧边呈弧度向下延伸状,当两个本体相邻间隔分布,其相邻搭接部呈上下盖合状;
54.此处进一步的通过搭接部的使用,并利用本体两侧搭接部的特殊设计,当相邻的衔接单元间隔设置时,可将不同本体相邻一侧的搭接部呈上下盖合调试,由此避免不同本体之间存在缝隙而影响本体铺设后效果的问题,此外,更进一步强调的是,将搭接部设计为本体的1/2,并将搭接部呈上下盖合状设置,可使得不同本体之间的间隔空隙所铺设的搭接部与本体尽可能的趋向于水平状,从而尽可能的避免外界不可控因素于本体表面滑动时,经由搭接部的位置,由于搭接部9与本体之间存在高度差,而导致本体翘边出现“翘边”的情况。
55.本发明之二:衔接型水泥毯的铺设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56.1).材料准备:
57.i.将本体表面杂质进行清理,可选用毛刷对水泥毯本体i、水泥毯本体ii及水泥毯本体iii进行除尘清理;
58.ii.将本体卷收或叠加后进行转运;
59.2).水泥毯铺设:
60.i.工作人员站立于沟渠顶部两侧,将本体铺设于沟渠表面,此处根据情况,再需一位工作人员站立于沟渠内侧底部,辅助衔接水泥毯组对沟渠进行铺设;
61.ii.用清水直接对本体进行浇淋;
62.iii.对衔接水泥毯组表面用清水进行浇淋;
63.3).水泥毯铺设质检:
64.i.使用滚动刷对本体平面进行滚动,此处滚动刷的目的是,用于检测水泥毯在成型过程中是否与沟渠紧密贴合,存在空隙,影响水泥毯的有效使用;
65.ii.检验,人为对固化后的本体进行踩踏检验,踩踏检验的目的是,检验水泥毯铺设后的结构强度。
66.本实施例中:步骤3中,滚动刷8包括竖杆4,以及设置于竖杆端部的回旋部5,回旋部远离竖杆的一端为两段式结构,构成支架部,滚动刷还包括套设于支架部上的滚动部6,且滚动部呈两段间隔状。
67.支架部通过弹性件7配置于回旋部上;
68.此处使用者可手持竖杆,将滚动刷紧密贴合于水泥毯的表面,对水泥毯进行滚动检测,且支架部设置有两个,且均通过弹性件配置于回旋部上,其目的是尽可能的适用于地形的不规则性,当沟渠平面非平整状态而处于崎岖状态时,可利用弹性件11使得支架部弹性伸缩,此处需进一步强调的是,利用两个支架部对称设置,其有效避免因一处地形过于崎岖而导致整体支架部都随之不平稳,从而导致无法对水泥毯进行有效的滚动检测,此外若
类似于传统滚动刷,减少支架部面积,则使用者工作量增大,工作时间增长,由此可见,本技术技术方案极大限度的提高了检验效率,有利于水泥毯后期的正常使用。
69.本实施例中:步骤3中,经由预留孔进行打孔固定,在打孔之前,将预留孔孔径较小的一面朝向上方摆放。
70.以上仅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做出的若干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