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边坡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53714发布日期:2021-11-18 01:1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基坑边坡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在附近建筑无影响者,可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天然冷气冻结法开挖等等。
3.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大量兴起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基坑的深度越来越深,尤其是大量基坑的开挖都位于建筑密集的地区,这使得基坑的支护技术越显得重要。基坑支护工程既要保证整个支撑结构在施工中的安全,又要控制支撑结构和其周边土体的变形,以保证周边环境的安全。
4.现有的基坑边坡支护只是采用简单支护板和支撑杆对边坡进行支护,导致支护效果非常差,同时支护时安装支护组件非常的麻烦不方便,导致支护不够牢靠。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支护时安装支护组件非常的麻烦不方便,而且支护效果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包括支护底板、支护侧板、多个支撑肋板、多个连接杆、螺纹杆、多个卡块和多个结构相同的支护机构;所述支护底板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护侧板和多个支撑肋板,支护底板的底端与支护侧板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且支护底板的底端与支护侧板具有大于90
°
小于180
°
的夹角,多个支撑肋板均与支护底板垂直,且多个支撑肋板的底部与支护底板固定连接,多个支撑肋板呈一条前后的直线设置,且相邻两个支撑肋板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两个支撑肋板之间均设有连接杆,位于中所有支撑肋板中位中心部分的两个支撑肋板之间设有螺纹杆,连接杆与多个支撑肋板平行设置,螺纹杆的底部和多个连接杆底部均与支护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多个卡块设于支护侧板右侧壁上,且多个卡块沿支护侧板右侧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相邻两个卡块之间的间距相等,每个卡块以卡块的一端为圆心与支护侧板可转动连接;
7.每个支护机构包括支撑块、多个连接块、升降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块设于支护底板的上方,且支撑块与支护底板平行;所述支撑块的一端固定设有多个连接块,所述多个连接块与多个连接杆一一对应设置,且多个连接块分别套设于连接杆上,多个连接块与连接杆上下滑动连接;
8.所述升降结构包括纵截面为l型的l型支架、连接柱、第二方杆、螺纹杆、第一方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连接盘;所述l型支架设于支撑块上端,l型支架的一条边与支撑块平
行且靠近连接杆,l型支架的另一条边与支撑块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上端开有齿轮槽,所述齿轮槽设于l型支架横端的下方;所述连接柱竖直设置,连接柱的下端穿过l型支架的与支撑块平行的一条边,且连接柱的下端延伸入齿轮槽内,连接柱与l型支架可转动连接,且连接柱与l型支架上下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开有方杆孔,连接柱的下方设有竖直的第二方杆第二方杆的上端设于方杆孔内,且第二方杆与方杆孔上下滑动连接,且第二方杆的下端与支撑块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上套设有与螺纹杆连接的连接盘,连接盘上端套设有与连接盘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盘下端穿过支撑块,且所述支撑块与连接盘可转动连接;
9.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三齿轮、传动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丝杠、滑块、支撑板和卡板;所述齿轮槽内远离螺纹杆的一端的侧壁上开有凹槽,所述凹槽与齿轮槽连通;所述支撑块内设有滑槽,且滑槽设于凹槽的下方;所述传动杆竖直设于凹槽内,且所述传动杆与支撑块可转动连接,传动杆的下端延伸入滑槽内;所述第三齿轮设于凹槽内,且第三齿轮套设于传动杆上,第三齿轮与传动杆固定连接,第三齿轮的右端延伸入齿轮槽,且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传动杆的下端设有第一锥齿轮,且所述第一锥齿轮与传动杆固定连接;所述丝杠左右设置于滑槽内,且所述丝杠与支撑块可转动连接;所述丝杠上套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丝杠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设于滑槽内;所述滑块设于滑槽内,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丝杠贯穿滑块且与滑块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支护底板平行设置,支撑板的右端贯穿支撑块且延伸入滑槽内,所述支撑板的右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左端设有卡板,所述卡板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卡板的左侧开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卡块紧配合。
10.本发明中将支护底板置于基坑边缘并固定,固定完成后,转动支护侧板并使支护侧板与基坑边坡接触,此时将支撑块一侧的连接盘套在螺纹杆上,将连接块套设于连接杆上,并转动连接柱,连接柱转动并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并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连接盘转动,从而使得支撑块向下移动,当移动到指定位置时,按压连接柱使连接柱向下移动,同时使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此时转动连接柱,连接柱转动并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并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并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转动并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并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并带动转动,丝杠转动并带动滑块移动,滑块移动并带动支撑板移动,丝杠使支护侧板上的卡块卡入支撑板左端的卡板上的卡槽内,卡入完成后可重新套入新的支护机构,通过多个支护机构对支护侧板进行支撑,使支护侧板被支护的更加牢靠。
11.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方杆和盖板;所述第一方杆固定连接于螺纹杆的上端,所述盖板设置在支撑肋板的顶部,且盖板的底部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设有方套和多个圆套,所述方套与第一方杆紧配合,所述多个圆套分别与连接杆紧配合。多个支撑肋板的上端伸入矩形槽内,第一方杆的上端伸入方套内,多个连接杆的上端伸入圆套内,通过盖板将多个连接杆、多个支撑肋板和第一方杆进行固定,起到了一个防护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对支护机构进行限位。
12.作为优选,所述支护侧板上开有多个贯通的排水口,所述多个排水口呈阵列式分布。多个排水口可以有效地排除基坑边坡内的积水,从而减小基坑边坡对支护侧板的受力。
13.作为优选,所述支护底板上端开有排水槽。排水槽将支护底板上的积水排除。
14.作为优选,还包括多个螺钉,所述多个螺钉设于支护底板上端,且所述多个螺钉的下端贯穿支护底板,且多个螺钉分别与支护底板螺纹连接。将支护底板与基坑底面固定,有效的防止支护底板的滑动。
15.作为优选,还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固定结构,多个固定结构与多个支撑肋板一一对应,每个支撑肋板的右侧面上开有长槽,每个固定结构包括滑动块、固定杆、伸缩杆、限位块、固定块和卡杆;所述滑动块设于长槽内,且滑动块与长槽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上端与滑动块的右端可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上端开有伸缩槽,所述伸缩杆的下端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伸缩杆的下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下端设于伸缩槽内,固定杆的外径小于伸缩槽,固定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外径大于固定杆的外径,限位块与伸缩槽滑动配合;所述卡杆垂直设于伸缩杆上,且卡杆的一端延伸入伸缩槽内,所述卡杆与伸缩杆螺纹连接。调整滑动块在长槽内的位置,和固定杆在伸缩槽内的长度,并将固定块固定于基坑底面,拧动卡杆,使得卡杆的一端将固定杆固定,防止固定杆在伸缩槽内继续滑动。通过固定杆和伸缩杆将多个支撑肋板进行固定,有效的防止支护机构的力过大,支撑肋板发生变形。
16.作为优选,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设于连接柱上端,且旋钮与连接柱固定连接。旋钮可方便对连接柱的调节。
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8.1.提高边坡的支护效果。本发明通过旋钮转动并带动连接柱转动,连接柱转动并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并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并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转动并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并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并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并带动滑块移动,滑块移动并带动支撑板移动,使支撑板与支护侧板和卡板顶住,根据具体情况,可安装多个支护机构,极大的提高了边坡的支护效果。
19.2.支护机构能够拆卸下来并重复利用,且安装起来更加的方便快捷。本发明中通过拧动和按压旋钮并拧动螺钉,即可实现基坑边坡的支护,操作便捷,通过简单的培训即可对边坡进行支护,可降低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20.图1为实施例的基坑边坡支护结构立体图。
21.图2为实施例的支护机构的立体图。
22.图3为实施例的基坑边坡支护结构仰视立体图。
23.图4为实施例基坑边坡支护结构的主视剖视图。
24.图5为图4中的a处放大图。
25.图6为实施例的固定结构的结构图。
26.图中,1

支护底板,2

支护侧板,3

卡板,4

支撑板,5

排水口,6

支撑块,7

排水槽,8

盖板,9

支撑肋板,10

旋钮,11

第一齿轮,12

l型支架,13

圆套,14

方套,15

连接柱,16

滑槽,17

滑块,18

丝杠,19

连接杆,20

第一方杆,21

第二方杆,22

螺纹杆,23

螺钉,24

第二齿轮,25

传动杆,26

连接盘,27

第三齿轮,28

第一锥齿轮,29

第二锥齿轮,
30

卡块,31

连接块,32

凹槽,33

滑动块,34

固定杆,35

伸缩杆,36

限位块,37

固定块,38

卡杆,39

长槽,40

伸缩槽,41

齿轮槽,42

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发明中

前’、

后’、

左’、

右’、

上’、

下’均指在图1中的方位,其中

前’是指在图1中相对于纸面朝外,

后’是指在图1中相对于纸面朝里。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9.参见图1

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包括支护底板1、支护侧板2、多个支撑肋板9、多个连接杆19、螺纹杆22、多个卡块30和多个结构相同的支护机构;所述支护底板1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护侧板2和多个支撑肋板9,支护底板1的底端与支护侧板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且支护底板1的底端与支护侧板2具有大于90
°
小于180
°
的夹角,多个支撑肋板9均与支护底板1垂直,且多个支撑肋板9的底部与支护底板1固定连接,多个支撑肋板9呈一条前后的直线设置,且相邻两个支撑肋板9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两个支撑肋板9之间均设有连接杆19,位于中所有支撑肋板9中位中心部分的两个支撑肋板9之间设有螺纹杆22,连接杆19与多个支撑肋板9平行设置,螺纹杆22的底部和多个连接杆19底部均与支护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多个卡块30设于支护侧板2右侧壁上,且多个卡块30沿支护侧板2右侧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相邻两个卡块30之间的间距相等,每个卡块30以卡块30的一端为圆心与支护侧板2可转动连接。
30.每个支护机构包括支撑块6、多个连接块31、升降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块6设于支护底板1的上方,且支撑块6与支护底板1平行;所述支撑块6的一端固定设有多个连接块31,所述多个连接块31与多个连接杆19一一对应设置,且多个连接块31分别套设于连接杆19上,多个连接块31与连接杆19上下滑动连接;所述升降结构包括纵截面为l型的l型支架12、连接柱15、第二方杆21、螺纹杆22、第一方杆20、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24和连接盘26;所述l型支架12设于支撑块6上端,l型支架12的一条边与支撑块6平行且靠近连接杆19,l型支架12的另一条边与支撑块6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6的上端开有齿轮槽41,所述齿轮槽41设于l型支架12横端的下方;所述连接柱15竖直设置,连接柱15的下端穿过l型支架12的与支撑块6平行的一条边,且连接柱15的下端延伸入齿轮槽41内,连接柱15与l型支架12可转动连接,且连接柱15与l型支架12上下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柱15的下端套设有第一齿轮11,所述第一齿轮11与连接柱1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15的下端开有方杆孔,连接柱15的下方设有竖直的第二方杆21第二方杆21的上端设于方杆孔内,且第二方杆21与方杆孔上下滑动连接,且第二方杆21的下端与支撑块6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22上套设有与螺纹杆22连接的连接盘26,连接盘26上端套设有与连接盘26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24,第二齿轮24与第一齿轮11啮合,连接盘26下端穿过支撑块6,且所述支撑块6与连接盘26可转动连接;
31.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三齿轮27、传动杆25、第一锥齿轮28、第二锥齿轮29、丝杠18、
滑块17、支撑板4和卡板3;所述齿轮槽41内远离螺纹杆22的一端的侧壁上开有凹槽32,所述凹槽32与齿轮槽41连通;所述支撑块6内设有滑槽16,且滑槽16设于凹槽32的下方;所述传动杆25竖直设于凹槽32内,且所述传动杆25与支撑块6可转动连接,传动杆25的下端延伸入滑槽16内;所述第三齿轮27设于凹槽32内,且第三齿轮27套设于传动杆25上,第三齿轮27与传动杆25固定连接,第三齿轮27的右端延伸入齿轮槽41,且第三齿轮27与第一齿轮11啮合;所述传动杆25的下端设有第一锥齿轮28,且所述第一锥齿轮28与传动杆25固定连接;所述丝杠18左右设置于滑槽16内,且所述丝杠18与支撑块6可转动连接;所述丝杠18上套设有第二锥齿轮29,所述第二锥齿轮29与丝杠1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29设于滑槽16内;所述滑块17设于滑槽16内,所述滑块17与滑槽16滑动连接,所述丝杠18贯穿滑块17且与滑块17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板4与支护底板1平行设置,支撑板4的右端贯穿支撑块6且延伸入滑槽16内,所述支撑板4的右端与滑块17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的左端设有卡板3,所述卡板3与支撑板4固定连接,所述卡板3的左侧开有卡槽42,所述卡槽42与卡块30紧配合。
32.具体实施时,将支护底板1置于基坑边缘并固定,固定完成后,转动支护侧板2并使支护侧板2与基坑边坡接触,此时将支撑块6一侧的连接盘26套在螺纹杆22上,将连接块31套设于连接杆19上,并转动连接柱15,连接柱15转动并带动第一齿轮11转动,第一齿轮11转动并带动第二齿轮24转动,第二齿轮24转动带动连接盘26转动,由于连接盘26与螺纹杆22螺纹连接,从而使得与连接盘26可转动连接的支撑块6向下移动,当移动到指定位置时,按压连接柱15使连接柱15向下移动,同时使第一齿轮11与第三齿轮27啮合,此时转动连接柱15,连接柱15转动并带动第一齿轮11转动,第一齿轮11转动并带动第三齿轮27转动,第三齿轮27转动并带动传动杆25转动,传动杆25转动并带动第一锥齿轮28转动,第一锥齿轮28转动并带动第二锥齿轮29转动,第二锥齿轮29转动并带动丝杠18转动,丝杠18转动并带动滑块17移动,滑块17移动并带动支撑板4移动,使支护侧板2上的卡块30卡入支撑板4左端的卡板3上的卡槽42内,卡入完成后可重新套入新的支护机构,通过多个支护机构对支护侧板2进行支撑,使支护侧板2被支护的更加牢靠。
33.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方杆20和盖板8;所述第一方杆20固定连接于螺纹杆22的上端,所述盖板8设置在支撑肋板9的顶部,且盖板8的底部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设有方套14和多个圆套13,所述方套14与第一方杆20紧配合,所述多个圆套13分别与连接杆19紧配合。具体实施时,多个支撑肋板9的上端伸入矩形槽内,第一方杆20的上端伸入方套14内,多个连接杆19的上端伸入圆套13内,通过盖板8将多个连接杆19、多个支撑肋板9和第一方杆20进行固定,起到了一个防护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对支护机构进行限位。
34.进一步地,所述支护侧板2上开有多个贯通的排水口5,所述多个排水口5呈阵列式分布。多个排水口5可以有效地排除基坑边坡内的积水,从而减小基坑边坡对支护侧板2的受力。
35.进一步地,所述支护底板1上端开有排水槽7。排水槽7将支护底板1上的积水排除。
36.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螺钉23,所述多个螺钉23设于支护底板1上端,且所述多个螺钉23的下端贯穿支护底板1,且多个螺钉23分别与支护底板1螺纹连接。将支护底板1与基坑底面固定,有效的防止支护底板1的滑动。
37.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固定结构,多个固定结构与多个支撑肋板9一一对应,每个支撑肋板9的右侧面上开有长槽39,每个固定结构包括滑动块33、固定杆34、伸缩
杆35、限位块36、固定块37和卡杆38;所述滑动块33设于长槽39内,且滑动块33与长槽39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34的上端与滑动块33的右端可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35的上端开有伸缩槽40,所述伸缩杆35的下端设有固定块37,所述固定块37与伸缩杆35的下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34的下端设于伸缩槽40内,固定杆34的外径小于伸缩槽40,固定杆3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6,所述限位块36的外径大于固定杆34的外径,限位块36与伸缩槽40滑动配合;所述卡杆38垂直设于伸缩杆35上,且卡杆38的一端延伸入伸缩槽40内,所述卡杆38与伸缩杆35螺纹连接。具体实施时,根据现场环境调整滑动块33在长槽39内的位置,和固定杆34在伸缩槽40内的长度,并将固定块37固定于基坑底面,拧动卡杆38,使得卡杆38的一端将固定杆34固定,防止固定杆34在伸缩槽40内继续滑动。通过固定杆34和伸缩杆35将多个支撑肋板9进行固定,有效的防止支护机构的力过大,支撑肋板9发生变形。
38.进一步地,还包括旋钮10,所述旋钮10设于连接柱15上端,且旋钮10与连接柱15固定连接。旋钮10可方便对连接柱15的调节。
39.所述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的工作原理是:
40.将支护底板1置于基坑边缘并通过螺钉23将其固定,固定完成后,转动支护侧板2并使支护侧板2与基坑边坡接触,此时将支撑块6一侧的连接盘26套在螺纹杆22上,将连接块31套设于连接杆19上,并转动连接柱15,连接柱15转动并带动第一齿轮11转动,第一齿轮11转动并带动第二齿轮24转动,第二齿轮24转动带动连接盘26转动,从而使得支撑块6向下移动,当移动到指定位置时,按压连接柱15使连接柱15向下移动,同时使第一齿轮11与第三齿轮27啮合,此时转动连接柱15,连接柱15转动并带动第一齿轮11转动,第一齿轮11转动并带动第三齿轮27转动,第三齿轮27转动并带动传动杆25转动,传动杆25转动并带动第一锥齿轮28转动,第一锥齿轮28转动并带动第二锥齿轮29转动,第二锥齿轮29转动并带动转动,丝杠18转动并带动滑块17移动,滑块17移动并带动支撑板4移动,丝杠18使支护侧板2上的卡块30卡入支撑板4左端的卡板3上的卡槽42内,卡入完成后可重新套入新的支护机构,通过多个支护机构对支护侧板2进行支撑,使支护侧板2被支护的更加牢靠。
41.同时将盖板8盖在支撑肋板9上,并通过方套14卡住第一方杆20,圆套13卡住连接杆19,并用螺栓将盖板8固定在支撑肋板9上,使支护底板1和支护侧板2支撑的更加牢靠。
42.然后根据现场环境调整滑动块33在长槽39内的位置,和固定杆34在伸缩槽40内的长度,并将固定块37固定于基坑底面,拧动卡杆38,使得卡杆38的一端将固定杆34固定,防止固定杆34在伸缩槽40内继续滑动。通过固定杆34和伸缩杆35将多个支撑肋板9进行固定,有效的防止支护机构的力过大,支撑肋板9发生变形。
43.当基坑边坡渗水时,水会通过排水口5落在支护底板1上的排水槽7内,最终被排走,通过多个支护底板1拼接使基坑排水更加方便。
4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