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单侧集水井、交叉井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3500发布日期:2021-12-08 10:43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路基单侧集水井、交叉井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路基工程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路基单侧集水井、交叉井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路基施工环境敏感因素对道路施工的限制越来越多,因此需要进入另一侧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后,在进行排放,因此需要设计一套能够将水流引至路基另一侧的排水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基单侧集水井、交叉井排水系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4.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路基单侧集水井、交叉井排水系统,路面的一侧设有渔业养殖河流,所述路面另一侧设有居民区排水沟,所述渔业养殖河流的河堤上设置有集水井,所述集水井底部延伸至所述路面的路基层内;所述路基层内分别埋置有横向排水管和纵向排水管,所述纵向排水管和所述横向排水管的交叉点设置有交汇井,所述横向排水管和所述纵向排水管分别穿过所述交汇井,所述居民区排水沟通过所述横向排水管与所述集水井连通,所述路面上靠近所述集水井的位置设有与所述集水井连通的格栅路缘石。
6.进一步地,所述路面两侧分别设有纵向隔离带,所述路基层上对应所述纵向隔离带的位置设有急流槽,所述纵向隔离带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急流槽连通的第二格栅路缘石,其中,
7.靠近所述集水井一侧的所述纵向隔离带的所述急流槽通过第二横向排水管与所述集水井连通;
8.靠近所述居民区排水沟一侧的所述纵向隔离带的所述急流槽通过第三横向排水管与所述居民区排水沟连通。
9.进一步地,所述路面靠近所述居民区排水沟一侧通过泄水槽与所述居民区排水沟连通。
10.进一步地,所述格栅路缘石与所述集水井上部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向排水管和所述第三横向排水管均设置在所述横向排水管上方。
12.进一步地,所述路面为中部高两侧低。
13.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排水管采用hdpe波纹管。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向排水管和所述第三横向排水管采用 hdpe波纹管。
15.进一步地,所述交汇井包括交汇井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交汇井底板上的交汇井墙身,所述交汇井墙身上依次设有横向通孔和纵向通孔,所述横向通孔用于所述横向排水管
穿过,所述纵向通孔用于所述纵向排水管穿过。
16.进一步地,所述集水井包括集水井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集水井底板上的集水井墙身,所述集水井墙身上设有与所述横向排水管连接的接口。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渔业养殖河流的河堤上设置有集水井,集水井底部延伸至路面的路基层内;路基层内分别埋置有横向排水管和纵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和横向排水管的交叉点设置有交汇井,横向排水管和纵向排水管分别穿过交汇井,交汇井保证横向排水管和纵向排水管不会相互干扰,独立排水,居民区排水沟通过横向排水管与集水井连通,路面上靠近集水井的位置设有与集水井连通的格栅路缘石,下雨时,被车辆驶过污染的雨水,通过格栅路缘石进入集水井,并通过横向排水管流入居民区排水沟,避免了污染的雨水直接排入河流,给当地渔民带来的经济损失,排入居民区排水沟的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净化后通过过路涵洞再行排放入河,同时,免去雨水沿河侧路堤的长期冲刷,保障路基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基单侧集水井、交叉井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汇井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汇井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水井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水井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交汇井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交汇井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

路面;2

渔业养殖河流;3

居民区排水沟;4
‑ꢀ
集水井;11

路基层;5

横向排水管;6

纵向排水管;7

交汇井;8
‑ꢀ
格栅路缘石;9

纵向隔离带;10

急流槽;12

第二格栅路缘石;13
‑ꢀ
第二横向排水管;14

第三横向排水管;15

泄水槽;71

交汇井底板;72

交汇井墙身;16

横向通孔;17

纵向通孔;41

集水井底板;42

集水井墙身;43

接口;18

横向排水管接头;19

纵向排水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实施例一:
31.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的路基单侧集水井、交叉井排水系统,路面1的一侧设有渔业养殖河流2,路面1另一侧设有居民区排水沟3,渔业养殖河流2的河堤上设置有集水井4,集水井4底部延伸至路面1的路基层11内;路基层11内分别埋置有横向排水管5 和纵向排水管6,纵向排水管6和横向排水管5的交叉点设置有交汇井7,横向排水管5和纵向排水管6分别穿过交汇井7,居民区排水沟3通过横向排水管5与集水井4连通,路面1上靠近集水井 4的位置设有与集水井4连通的格栅路缘石8。
32.具体地,路面1两侧分别设有纵向隔离带9,路基层11上对应纵向隔离带9的位置设有急流槽10,纵向隔离带9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急流槽10连通的第二格栅路缘石12,其中,
33.靠近集水井4一侧的纵向隔离带9的急流槽10通过第二横向排水管13与集水井4连通;
34.靠近居民区排水沟3一侧的纵向隔离带9的急流槽10通过第三横向排水管14与居民区排水沟3连通。
35.急流槽10的设置,是为了当降雨量较大的时候,雨水从第二格栅路缘石12进入急流槽10,其中,靠近集水井4一侧的急流槽 10内的雨水通过第二横向排水管13流入集水井4;靠近居民区排水沟3一侧的急流槽10内的雨水通过第三横向排水管14流入居民区排水沟3,加快路面1上的雨水的排放速度。
36.具体地,路面1靠近居民区排水沟3一侧通过泄水槽15与居民区排水沟3连通,第三横向排水管14通过泄水槽15与居民区排水沟3连通。
37.具体地,格栅路缘石8与集水井4上部连通,保证路面1上的雨水通过格栅路缘石8缝隙进入集水井4。
38.具体地,第二横向排水管13和第三横向排水管14设置在横向排水管5上方。
39.具体地,路面1为中部高两侧低,便于路面1上的雨水流向路面1两侧,流向路面1一侧的雨水通过格栅路缘石8进入集水井4,流向路面1另一侧的雨水通过泄水槽15进入居民区排水沟3,达到按照指定方向排水的作用,避免排水回流。
40.具体地,横向排水管5采用hdpe波纹管。
41.具体地,第二横向排水管13和第三横向排水管14采用hdpe 波纹管。
42.具体地,交汇井7包括交汇井底板71以及设置在交汇井底板71 上的交汇井墙身72,交汇井墙身72上依次设有横向通孔16和纵向通孔17,横向通孔16用于横向排水管5穿过,纵向通孔17用于纵向排水管6穿过。
43.具体地,集水井4包括集水井底板41以及设置在集水井底板41 上的集水井墙身42,集水井墙身42底部设有与横向排水管5连接的接口43,格栅路缘石8与集水井墙身42上部连通。
44.实施例二:
45.本实施例二提供的路基单侧集水井、交叉井排水系统,是对实施例一的路基单侧集水井、交叉井排水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图 1

5图的基础,实施例一的的横向排水管5和纵向排水管6是一根整管,交汇井7的结构只起到将横向排水管5和纵向排水管6分隔开的作
用,本实施例二的交汇井7除了能起到将横向排水管5和纵向排水管6分隔开的作用,还能起到集水作用,本实施例二的集水井4的结构如下,如图6、图7所示:
46.本实施例二的交汇井7,包括交汇井底板71以及设置在交汇井底板71上的交汇井墙身72,交汇井墙身72上依次设有横向通孔16 和纵向通孔17,交汇井墙身72外部对应横向通孔16两端的位置分别安装有横向排水管接头18,交汇井墙身72外部对应纵向通孔 17两端的位置分别安装有纵向排水管接头19,横向排水管5和纵向排水管6均分为几段,相邻交汇井7的相对的纵向排水管接头19 通过纵向排水管6依次连接,相邻交汇井7的相对的横向排水管接头18通过横向排水管5连接,靠近集水井4的交汇井7的另一个横向排水管接头18通过横向排水管5与集水井4的接口43连接,靠近居民区排水沟3的交汇井7的另一个横向排水管接头18通过横向排水管5与泄水槽15连通,这样设置,集水井4的集水井墙身42内可以具备集水作用,横向排水管接头18和纵向排水管接头 19内分别安装滤网,避免污物阻塞。
47.集水井4的接口43内也安装滤网,避免污物阻塞。
4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